妙筆閣 > 朕真不是中山靖王啊 > 番外:竇太后、竇少君
  想要和大家聊一聊竇太后。

  大家伙應該也不難感覺到,這本書前半部分,也就是主角作為公子勝、太子勝的時期,我對配角的描寫中心,主要放在了漢景帝劉啟身上。

  為什么呢?

  除了天子啟是主角的父親,是主角得立為儲、即立為帝最主要的影響因素外,當然也有我的一部分私心——作為文景之治不可或缺的一環,歷史上的漢景帝,被絕大多數人嚴重低估了。

  其實不單是漢景帝,甚至就連漢文帝,其實也并不為大眾所熟知,大家更了解的還是‘略輸文采’的秦皇漢武,但對于始皇嬴政、漢武劉徹這兩個人,老讀者應該都知道我的看法。

  ——這二人,都是踩在巨人肩膀上的人。

  秦奮六世之余烈,終得以一掃六合,一統天下,最終的勝利果實自然獨屬于始皇嬴政。

  但從現實角度去分析,秦的強盛是從商君變法開始,再經過秦昭襄王、惠文王等歷代先王篳路藍縷,才最終為始皇嬴政奠定了一統天下的基礎。

  尤其是昭襄王時期,秦趙長平一戰,雖然短期內沒有取得大的戰略成果,但從長期來看,長平一戰無疑是打斷了趙國的脊梁,為秦東出函谷、一統天下奠定了不可磨滅的基礎——殺神白起坑俘四十萬,趙國可是死了整整一代人的。

  再說句不怕挨罵的話:如果嬴政的爺爺秦孝文王嬴柱不止在位三天、父親秦惠文王嬴異人不止在位三年,秦一掃六合的統一大業,未必就輪得到嬴政。

  不信?

  我們不妨看看嬴政即位之后,秦國經歷了哪些大事。

  秦莊襄王三年(公元前247年)五月,莊襄王嬴異人去世,享年三十五歲;

  王太子嬴政即位為君,時年十三歲。

  嬴政初即位,以相邦呂不韋為仲父,秦國大權盡操于呂不韋之手,華陽太后、趙太后則各自具備理論上的鉗制權。

  九年之后,也就是秦王政八年,或者說始皇帝九年(公元前238年),嬴政終于年滿二十二,加冠成人,得掌秦國大權。

  那在這九年的時間里,發生了些什么事呢?

  韓國興疲秦之計,派鄭國畫了個‘鄭國渠’的大餅給秦國,秦相呂不韋一口吞下這口大餅,十三歲的秦王嬴政正在宮中讀書;

  公子成蛟率軍攻打趙國,途中起兵謀反,最終又被迅速鎮壓,時年二十一歲的秦王嬴政正在宮中讀書。

  轉輪子的嫪毐被呂不韋獻給趙太后,夜夜笙歌,最終淫亂生下兩子,十四歲到二十二歲的秦王嬴政正在宮中讀書;

  甚至知道嬴政發現這兩個同母異父的弟弟/妹妹,并決定因此而懲治嫪毐,從而引發嫪毐發動的宮變時,嬴政距離自己的加冠禮,都還有一晚上的時間。

  等嬴政終于二十二歲,也終于做了真正意義上的秦王,秦國,其實已經不需要嬴政再做什么了。

  ——鄭國渠修好了,秦國再也不缺糧食了;

  國中上上下下,被呂不韋打理的井井有條,根本就沒有絲毫隱患。

  至于軍隊的戰斗力,更是被秦二十級軍功勛爵名田宅制度維持在高位,軍鍋主意萌芽出現,虎狼之秦揚名天下。

  所以在大權在握之后,嬴政其實并不需要做很多——嬴政不需要想辦法讓秦強大,只需要想辦法掌控權力,然后高喊一聲‘開打’便是。

  事實也基本確實如此——秦王政九年(公元前238年),秦王嬴政于庸城蘄年宮舉行冠禮,順帶鏟除了嫪毐為首的謀反勢力,連帶著將自己的母親趙太后也給軟禁。

  十年(公元前237年),嬴政割除呂不韋相邦之職,并將其放逐到巴蜀,之后不久,呂不韋因為‘不愿腰系四國相印’而飲鴆酒自盡。

  同一年,年少輕狂的嬴政還玩兒了一手‘盡驅六國客卿’,之后又被李斯把趕走的人才請了回來。

  秦始皇十一年(公元前236年),嬴政授意王翦以‘救燕’的名義攻打趙國。

  這樣看來,應該就一目了然了——秦王政九年親政,十年攬權,十一年就開始一統天下,嬴政要做的事真的沒多少。

  至于后來的書同文、車同軌,只能說是罪在當代,利在千秋。

  至于漢武,那就更不用說了——但凡是對歷史有點了解的人都知道:武帝末年的輪臺罪己詔,究竟是在怎樣的背景下出現的。

  ——武帝早年,得衛青、霍去病這兩位雙子星的逆天之能,漢室在對匈奴人對外戰爭中占盡優勢;

  但在霍去病英年早逝,衛青老邁隱退之后,武帝就有些魔怔了。

  李廣利、李陵等先后幾位叛徒,將漢室原本足以統一怪物房的物資消耗殆盡;

  而武帝自己呢?

  ——文景之治積攢下來的財富,全都被用于武帝的個人享受,至于打仗,則另外向百姓征稅。

  一開始,這樣的做法并沒有造成太過惡劣的后果——畢竟有衛青霍去病在的時代,‘戰爭’是可以和‘勝利’直接劃等號的,勝利的果實將這些矛盾全部埋藏在暗中。

  但隨著武帝失去雙子星,轉而由李廣利主持對匈戰略,這些矛盾就開始顯現了。

  打又打不贏,還打個屁?

  打不贏的仗,還找我們征稅?

  戰爭的接連失利,或是‘似勝實敗’,外加自漢初一點點積攢下來的土地兼并、貧富差距拉大、社會矛盾加劇等等問題,最終在武帝末年,劉漢社稷,開始爆發農民起義。

  我很確定:我的數千名讀者當中,知道漢武帝居然面臨過農民起義的人,絕對不到三位數。

  但這是事實。

  也正是農民起義,將武帝從‘隨便一抽都是ssR’的美夢中抽醒,為了保全宗廟、社稷,只能委婉的通過《輪臺詔》來承認自己的錯誤。

  而在歷史上,我們往往將其稱之為:武帝《輪臺罪己詔》,在這封華夏歷史上第一封罪己詔當中,武帝首先承認的第一大錯誤便是‘窮兵黷武’。

  至于巫蠱之禍之類的粗枝末節,就更別提了——和文、景兩位先皇相比,漢武帝劉徹除了憑借文景之治的積攢,采摘了北逐胡虜的勝利果實之外,真的可以說是一無是處。

  說到這里,或許有人會感到奇怪了:不是要聊竇太后嗎?

  怎么扯到秦皇漢武了?

  這,就是我要說的點——我提起秦皇漢武,是因為我想說這兩人,尤其是漢武帝劉徹,其實是站在巨人肩膀上的普通人。

  那劉徹踩著的巨人是誰?

  文景之治,或者應該說是文、景兩位皇帝。

  這兩位皇帝,文帝不用贅述:封建帝王的標準模板,甚至是‘圣君’的唯一正確答案;

  而景帝,我在正文中已經進行了極為細致的描寫、刻畫,盡己所能的為讀者們還原了這位被歷史嚴重低估的帝王。

  接下來,我就要聊聊文景之治第三大工程,也就是除去漢文帝、漢景帝之外的第一大功臣:孝文竇皇后。

  在歷史文獻記載中,其實并沒有留下有關竇太后名諱的準確記載,我們只能從《史記索隱》中得出一個不大確定的答案:竇漪房。

  根據記載,竇漪房的童年其實還是比較悲慘的——老爹為了躲避戰亂在家里宅著釣魚,結果掉河里淹死了;

  家里沒了頂梁柱,哥哥竇長君在十歲不到的年紀,在秦末亂世撐起了家里的重擔,弟弟竇廣國則被人販子拐走,幾經易手(十幾次倒手),最終被賣到了宜陽的一處礦產做消耗品。

  母親不久后亡故,大哥竇長君想來也是扛不住秦漢之交的亂世,最終為了妹妹的生活,將竇漪房塞進了皇宮之中。

  當時孝惠皇帝劉盈已經駕崩,前少帝劉恭在位,竇漪房在呂太后身邊伺候。

  只是剛伺候沒多久,竇漪房便被呂太后賜給的代王劉恒。

  ——竇漪房是清河郡人,家鄉離趙國比較近,就像被送去趙國,一開始得知被送去代國,還哭爹喊娘的不樂意,豈料禍兮福所倚,福兮禍所伏。

  代王劉恒八歲得封,是太祖劉邦的第四個兒子,在竇漪房被賜給自己時,代王劉恒也才十三歲。

  這里其實有一個歷史大謎團,也是“漢文帝殺呂氏王后及嫡子四人”這一說法極為有利的反證:漢文帝劉恒,生于公元前203年;

  劉邦公元前195駕崩,劉恒8歲;

  漢景帝劉啟公元前188出生,劉恒15歲。

  從以上兩點就不難判斷出,這其中,有一些不可言說的離奇之處。

  再考慮到館陶公主劉嫖是劉啟的姐姐,并且姐弟二人上面,還有漢文帝劉恒的四個嫡子,也肯定都是那位傳說中的‘呂氏’王后所生······

  考慮到這此間種種不便言說的離奇之處,我們只能得出結論:這很離譜。

  這實在是太離譜了。

  甚至可以說這不可能。

  究竟真相如何,恐怕只有當事人自己知道;

  我只是想說:這就是我不相信歷史上,漢文帝為坐上皇位殺了王后和四個嫡子的原因——我甚至不相信,也很難相信漢文帝有這么四個兒子。

  事實的真相,或許是漢文帝劉恒在作為代王期間,確實曾有這么一位呂氏王后,卻并沒有生下子嗣,又或是在生育過程中故去。

  這顯然更合理,也更說得通。

  說回竇太后:因為在代國陪伴漢文帝期間,整個王宮中缺衣少穿(大概率是真的,因為呂氏作亂朝堂,劉恒又礙于呂后的威儀不敢冒頭),竇太后很早便習慣了養蠶抽絲,再自己縫制衣服。

  史傳竇太后的眼疾就是這么來的——整日里操弄針線,眼睛不瞎也大概率好不到哪里去。

  被賜給劉恒七年之后,竇漪房迎來了人生中最重要的轉機:呂太后駕崩,代王劉恒入繼大統。

  次年,竇漪房‘母憑子貴’,因為生下了皇長子劉啟,而被冊立為皇后,劉啟也被冊立為王太子。

  只是這是,竇漪房已經開始色衰——這很正常,漢代女子15嫁人,超過15不嫁人要交罰款,超過18不嫁人要強拉配朗,而這時的竇漪房已經先后生下劉嫖、劉啟、劉武這二兒一女,年紀也不小了。

  色衰、眼睛不好,還生了好幾胎身材走樣,竇漪房自然就不再被漢文帝所寵幸,從而被年輕貌美的慎夫人直接威脅到后位。

  為了自己,也是為了作為太子的兒子,竇漪房在太宗年間,和慎夫人于深宮之中明爭暗斗,可以說是沒睡一個踏實覺。

  期間,還發生了軹侯薄昭‘死在自己的追悼會上’的事,以及竇長君、竇廣國二人先后和竇漪房相認,卻因為呂氏、薄昭前車之鑒而被重點監控。

  直到梁王劉揖墜馬而亡,劉啟儲位穩固,竇太后才中算是松了一口氣,卻又遭遇了弟弟竇廣國‘想做丞相卻沒當成,無奈讓位給武夫申屠嘉’的糟心事。

  而在景帝一朝,竇太后雖然犯下了‘皇太弟’這樣的錯誤,但從某種角度來看,也未必不是在配合劉啟誆騙梁孝王劉武——就算沒有這個打算,竇太后的所作所為,也確確實實產生了這樣的實際效果。

  之后又白發人送黑發人,先后送走自己的兩個兒子,扶立孫子劉徹即位,又以大魄力叫停了武帝腦門一熱搞得建元新政,且在館陶宮中、阿嬌皇后的勸說下,打消了廢劉徹皇位的念頭。

  然后,就好似親眼看著劉徹行過冠禮,才能安心合眼的漢景帝劉啟一樣——親眼看著劉徹能明辨是非,能不被朝中公卿忽悠的團團轉,這位孝文竇皇后、孝景竇太后、孝武太皇太后才安心的合上了雙眼,合葬霸陵。

  我曾聽人說:某些人只需要微微出手,就已經是某一段位的極限;

  很顯然,呂太后微微出手,就已經是‘太后’這個群體的極限。

  而竇漪房一生中最重要的經歷,或許就是在呂太后身邊伺候,或者說‘蹣跚學步’的那一年多不到兩年的時間。

  正所謂:侍龍一生,雖無一絲龍氣,卻染一身龍威。

  竇太后侍鳳一年,只怕也是‘雖無一絲鳳儀,亦染一身鳳祥’······

網頁版章節內容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閱讀最新內容

請退出轉碼頁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 閱讀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