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筆閣 > 朕真不是中山靖王啊 > 第131章 博戲?博弈?
  聽聞竇太后這一番話語,幾位夫人只面面相覷的看了看左右,似是有些擔心,竇太后這是想要‘興師問罪’。

  但在看到竇太后,那逐漸涌上面龐的淺淺笑意,以及眉宇間難得帶上的玩性,幾位夫人這才暗松一口氣。

  “妾等,遵命······”

  博戲,其實并不能算作是宮中的產物,最開始,是民間興起的玩意兒。

  據傳說,博戲,興起于殷商之時;

  準確的說,這個時代保留下來的絕大多數娛樂手段,基本都是殷商時期的產物。

  作為一個娛樂至死的王朝,殷商留給這個時代、這個民族的,也就只有這些娛樂手段、新奇玩意兒了。

  而‘博戲’,作為華夏文明最早出現的dǔ博方式,自然是廣受天下人喜愛。

  尤其是春秋戰國之時,博戲,更是成為貴族公子哥們,最喜歡的一種娛樂方式。

  只是到了秦末漢初之際,華夏文明經歷了一次全方位、無死角的階級大洗牌;

  曾經以‘血脈論貴賤’的貴族,迅速被建立劉漢社稷的軍功貴族所取代。

  相較于‘博戲’這種娘們兒唧唧的娛樂方式,這些武人出身的新貴族,顯然更喜歡一些能刺激腎上腺素、能彰顯大丈夫氣概的娛樂手段。

  比如斗雞啊~

  斗狗啊~

  又或是蹴鞠、打獵等。

  對于博戲,貴族是不喜歡;

  而民間百姓,則是‘喜歡不起’。

  ——畢竟再怎么說,這博戲說的再好聽,本質上也還是dǔ博;

  在春秋戰國之時,博戲之所以會成為貴族專屬的娛樂手段,除了其dǔ薄的特性,能天然尋找到人性的漏洞之外,最主要的一點原因,就是因為這東西,只有貴族玩兒的起。

  dǔ錢,要有賭資的嘛!

  手里沒點錢,尤其是沒點閑錢,誰又敢上dǔ桌呢?

  而在秦漢之際,那接連數十年的戰亂之后,雖然從個體而言,華夏文明,是經歷了一次全方位的階級洗牌,但總體來看,華夏文明的生產力、財富,都是受到了戰火荼毒,受到了巨大打擊的。

  用如今這個時代的話來說,就是‘戰亂多年,遍地瘡痍,天下百廢待興’。

  便說劉漢建立之初,國庫都窮的能跑耗子;

  堂堂天子之身,太祖高皇帝劉邦,都找不到八匹同色的馬拉御輦;

  丞相曹參,更是連馬都沒有,只能坐牛車上下朝。

  天子、丞相尚且如此,尋常百姓,自然就更不可能有閑錢,去村口跟人博戲了。

  這樣一來,貴族不喜歡博戲,百姓又喜歡不起,久而久之,博戲,就成了一道獨屬于深宮之中、禁中大內的風景。

  原因也很簡單:武人出身的貴族,會嫌棄博戲‘娘們兒唧唧’;

  可宮里的這些個夫人們,她本身就是娘們兒!

  尋常百姓,會因為沒錢,而不敢喜歡博戲;

  但宮里的這些夫人,卻可以稱得上是全天下最‘有錢有閑’的群體了。

  再加上平日里,除了隨時準備侍寢,宮中的夫人們也沒其他能做的事,而博戲這種娛樂方式,又沒有什么場地要求,又或是門檻。

  時間一長,宮中的夫人們人均變成‘dǔ棍’,也就是可以預見的事了。

  不過,比起后世人人喊打的輿論,如今的時代,對于博戲這個dǔ博方式,還是持有相對寬松的態度的。

  尤其是喜歡博戲的,大都是宮里的夫人們,就更使得輿論對博戲,愈發寬容了起來。

  ——宮里的夫人們,整理日不愁吃不愁喝的,耍兩個錢咋啦?

  就算是輸個精光,也就是心里頭不舒服,吃、穿、住、行一樣都不耽誤。

  再者說:比起整日里勾心斗角,鬧得后宮雞犬不寧,讓這些夫人們有點事做,也終歸不算是壞事。

  左右不過是兩件首飾嘛~

  輸了,再去跟未央宮里的皇帝撒撒嬌,討兩件就是了······

  “老五引軍出征平叛,是好事~”

  “是給我劉氏掙臉、揚我劉氏之威的事。”

  “作為母親,程姬擔憂兒子的安危,這是人之常情。”

  “可擔憂歸擔憂,真到了要緊關頭,程姬,也不該去阻止。”

  “——老五的將軍印,是我親自賜下的。”

  “如果有什么怨氣,程姬,大可沖我發······”

  趁著宮人去取博戲用具的空擋,竇太后似是隨意的道出一語,便引得程姬趕忙起身上前,恭順的跪倒在竇太后身前。

  “太后教訓的是······”

  “作為皇子的生母,本該知道輕重;”

  “——但妾小門小戶出身,平日里又很是愚笨。”

  “一想到自己懷胎九月生出的兒子,要去戰陣殺伐之地,妾就忍不住膽戰心驚······”

  三兩句話的功夫,程姬的語調中,便已是帶上了哽咽;

  悄悄抬起頭,見竇太后面上,也逐漸涌上些許同情之色,程姬更是索性低下頭,癱跪在竇太后身前,慘兮兮的抹起了淚。

  見程姬這般模樣,竇太后自也是心生不忍,趕忙摸索著招呼身旁的宮女,上前將程姬扶起身。

  待程姬抽泣著起身,竇太后便深吸一口氣,又苦嘆著搖了搖頭。

  “程姬說的,我明白······”

  “——別說是程姬了,便是我這把老骨頭,也同樣擔心著外出遠游的兒子······”

  “也擔心,危機四伏的戰場,會奪去我兒的性命······”

  神情哀婉的發出一聲哀嘆,又失神般愣了片刻,竇太后才將面上擔憂、哀傷之色斂回去些;

  摸索著伸出手,待程姬主動上前一步,竇太后便拉起程姬的手,在程姬的手背上輕輕拍了拍。

  “程姬,也不必太難過;”

  “因為這,就是龍子鳳孫的命······”

  “——在太平歲月,龍子鳳孫,自然是有天下供養;”

  “但在國家有難的時候,就需要這些個宗親、公子,公主、翁主站出身來,為天下先······”

  “程姬,給皇帝生了個好兒子;”

  “給我劉氏,生了個頂天立地的大丈夫。”

  “就算這一戰,老五真有個什么三長兩短,程姬也應該感到驕傲······”

  語調滿是溫和的勸解聲,也惹得程姬啜泣的點了點頭,便又見竇太后強擠出一抹笑容,對身前的程姬再一點頭。

  “再者說,老五平日里,被程姬養的不錯;”

  “——那身子骨,壯的跟牛犢子似的。”

  “便是對外說及冠了,都得被人稱贊一句:端的是偉岸丈夫!”

  “想來,便是上了沙場生殺之地,有那副身子骨、那般勇武氣概傍身,再加上先祖庇佑,老五,當也出不得差錯······”

  “啊?”

  感受到竇太后言于間的權威之意,程姬自也是垂淚一點頭;

  卻見竇太后溫笑著,將程姬的手往下一拉,又側過頭,望向另一個方向:“王美人,也坐到我身邊來吧。”

  此言一出,其余幾位夫人,倒還算面色如常;

  只栗姬,還沒從程姬被竇太后拉在身邊,陪坐于身側的驚疑中緩過神,又見王美人也被竇太后叫到身邊,只瞬間便拉下臉來。

  對于栗姬的面色變化,竇太后卻好似毫無知覺,只自顧自拉著程姬、王美人,分別在自己兩側坐下身來;

  而后,便滿是唏噓得看向程姬。

  “吳、楚起兵叛亂,程姬,派了兒子出征平叛;”

  輕聲道出一語,竇太后便又回過頭,望向另一側的王美人。

  “先前,匈奴人派來使者,想要和我漢家和親,王美人,也差點就失去了自己的女兒。”

  言罷,竇太后這才正過身,渙散無焦的目光,只漫無目的的落在了涼亭外,一叢毫不起眼的雜草之間。

  “而我的兒子,此刻也正在睢陽,枕戈以待······”

  “這,就是我們的命啊······”

  “——既然嫁做劉氏的婦人,就應該對這一天有所準備,對失去兒子、女兒有所準備······”

  一番唏噓感懷之語,也使得涼亭內的氛圍,逐漸有些悲壯起來;

  再加上程姬時有時無的啜泣聲,涼亭周圍,便被一股莫名的哀沉、憂愁所占據。

  過了許久,待宮人取來博戲所需的‘dǔ具’,竇太后才深吸一口氣,再次望向身側的程姬。

  “既然老五出征在外,那程姬,就不要玩這‘博戲’了;”

  “若不然,此事傳出去,只怕有人會說我這瞎眼老婆子,不顧孫兒的安危,也不管程姬對兒子的擔憂,強拉著程姬,陪我在宮中作樂······”

  竇太后溫聲一語,卻惹得程姬悠然抬起頭。

  楚楚可憐的望向竇太后,又趕緊用手擦去臉上的淚痕,才強擠出一絲笑容,對竇太后微微一搖頭。

  “妾愚笨,母后的教誨,妾并不很明白;”

  “但妾想了想,也隱約明白了一些道理。”

  “——兒子出征在外,妾作為母親,如果整日里郁郁寡寡,那出征在外的兒子,只怕也會整日擔憂。”

  “因為擔心母親而分神,最終在戰場上出了差池,那這罪過,妾是萬萬負擔不起的······”

  “所以,妾或許應該讓自己高興一些,好讓出征在外的兒子,不需要再因為郁郁寡歡的母親而分神;”

  “專心殺敵之余,也可以保護自己,以免在戰場上出現意外?”

  略帶凄苦,又隱隱有些試探的話語聲道出口,只惹得竇太后面上同情之色更甚。

  最終,也只是伸出手,在程姬手背又拍了拍,再哀嘆一起,卻并沒有再開口······

  就這么呆坐了片刻,竇太后也還是強迫自己,從這莫名低沉的情緒中脫出身來;

  強顏歡笑著,招呼起圍坐于木案周圍的各位夫人,就要開始今天這場‘博戲’。

  “既然是我叫你們來的,那就由我坐莊吧;”

  輕聲道出一語,沒等竇太后伸出手,博戲用的木盅,便被身旁的程姬人拿起,遞到了竇太后手邊。

  見此,一旁的各位夫人們,也是趕忙強打起精神,強迫自己從先前那哀沉的情緒,調整到博戲所應有的歡喜、輕松當中。

  ——在這一刻,即便是作為dǔ術,博戲存在的意義,也被推到了本不屬于它的高度······

  咔咔;

  咔咔。

  隨著竇太后雙手握住木盅,象征性的前后搖了搖,開口朝上的木盅內,便甩出了一條寫有黑字的木條。

  知道竇太后眼睛不方便,一旁的程夫人自也是趕忙伸出手,拿起木條看一眼,便強顏歡笑的放在了竇太后身前。

  “是六;”

  聽聞程姬此言,幾位夫人都是搖頭一笑,各自尋摸起身上,可以輸給竇太后的首飾來······

  此刻,竇太后和幾位夫人們玩的,是博戲當中的‘六博’;

  而六博,又被分為大博、小博。

  二者之間,小博更復雜些,由六支箸和十二個棋子組成。

  十二個棋子,雙方各分得六枚,分別落位于棋盤上的‘本陣’;

  而那六支箸,則大致等同于后世的骰子,上面分別寫有一、二、三、四、五、六的字樣。

  玩小博時,雙方交替‘骰箸’,篩出幾,就可以將自己的其中一個棋子走動幾步,一步也不能多,一步也不能少。

  最終,哪一方率先將自己的六個棋子,都落到對方的‘本陣’,就算哪方贏。

  如此說來,這‘小六博’,也可以說是原始版的飛行棋。

  而今天,竇太后和幾位夫人玩的,顯然就是大六博。

  ——因為小六博,只能兩個人玩,大六博則沒有人數限制。

  相較于先骰數,再走棋的小六博,大六博也更加簡單:只骰數,不走棋。

  一般是由坐莊的人先篩數,然后其他的閑家次序篩數。

  篩出的數比莊家大,那就是閑家贏;

  篩出的數比莊家小,則是莊家贏;

  如果篩出的數和莊家一樣,也還是算莊家贏。

  如此說來,大六博,其實就相當于原始版的骰盅比大小。

  而這一把,竇太后作為莊家,已經率先骰出了最大的‘六’;

  作為閑家的各位夫人,無論骰到一二三四五六當中的哪一個數字,都是竇太后贏。

  所以,在看見竇太后面前,那條寫有‘六’的骰箸之后,各位夫人便也沒多掙扎;

  只認賭服輸的各自拿出了一件首飾,放上了眼前的木案之上。

  之后的幾把,情況也沒有好到哪里去。

  ——第二把,竇太后骰出了五;

  除了《再次》運氣爆棚,骰出六的唐姬,從竇太后手里,贏回了自己上一把輸出去的發簪,其他的各位夫人,又一次輸給了竇太后。

  第三把,竇太后骰出了六,各位夫人麻溜掏錢。

  第四把,竇太后難得骰出一個三,卻也只有唐姬骰出了五,再次從案幾上,拿回了自己那支略有些寒酸的發簪。

  到第五把,竇太后骰出了二,各位夫人都終于贏了一回,栗姬卻倒霉的骰出了‘一’時,氣氛,就逐漸有些不大對勁了······

  “出門時還好好地,沒一會兒的功夫,身上什么首飾都沒了!”

  “就這么披頭散發的回宮,不知道的人,怕是要說我遇上歹人了呢!”

  毫不壓抑聲線的一聲抱怨,卻只引得竇太后漠然發出一聲冷笑。

  “沒首飾了,栗姬可以不玩。”

  此言一出,幾位夫人都紛紛側過頭,望向栗姬的目光中,也悄然涌上些許擔憂、勸說之色;

  不料聽聞竇太后此言,栗姬卻是冷哼一聲,別過身去,擺出了一副‘不玩就不玩’的架勢。

  身子是別過去了,但栗姬的嘴,卻顯然還沒來得及背對眾人。

  “陛下一年半載,才給我們賜下一件首飾,是比不上太后,首飾多到用都用不完······”

  對于栗姬的嘟囔,竇太后卻并沒有再關注。

  又繼續玩了好幾把,竇太后也還是一如既往的好運,連著骰出好幾個五、六,將幾位夫人身上的首飾,也都基本贏了個七七八八。

  到這時,竇太后身側的王美人開口了。

  “平日里,妾并不怎么出自己的殿室,這博戲,妾也不大會玩;”

  說著,便見王美人低下頭,從懷中,取出一塊包著首飾的布包,毫不遲疑的擺上了面前的案幾。

  “妾身上的首飾,就只有這么多了。”

  “實在是不大會玩博戲,還望太后,千萬不要怪罪······”

  見王美人這一副‘我認輸,全給你’的架勢,竇太后雖面色如常,但眉宇間,也不由涌上一抹淡淡的欣賞之色。

  而在竇太后另一側,則傳來賈夫人一陣嘻嘻瑣碎的交代聲。

  “怎么?”

  “賈夫人,這是玩不過我,就要派人回去搬救兵?”

  “還是想把皇帝叫來,給你們做主啊~”

  看著領命離去的宮人,竇太后輕聲發出一問,卻引得賈夫人苦笑著搖了搖頭。

  “太后難得高興,妾想陪太后多玩上一會兒;”

  “只是出門時匆忙,也不知道要玩博戲,身上實在沒帶多少首飾。”

  “這才遣身邊的體己人回去,再取些首飾來,好陪太后玩個盡興······”

  如是說者,賈夫人不忘稍側過頭,對身旁的程姬微微一笑。

  “程夫人,也是這個意思······”

網頁版章節內容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閱讀最新內容

請退出轉碼頁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 閱讀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