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筆閣 > 洪武興明 > 第365章 鄉飲酒禮
  這話是個坑,李善長故意這么問,如果朱文正答不上來,那自然是空談作廢,如果真能答上來,那以后按他的辦法干,出了問題他還能逃的了?

  而且,李善長深知游牧民族極難同化,因為一個民族想要凝聚起來,就要形成共同的價值觀念。

  大家信仰相同,觀念類似,有共同語言,才能走到一起。

  比如同時期的歐洲,是用宗教來凝聚人心,而中國使用的是儒家文化。

  但草原民族在這一塊就很薄弱,雖然他們也有信奉薩滿教的,但組織上卻很松散。

  不像歐洲宗教,幾乎深入到每一個大型村落,不但建有教堂,還有專門的神職人員宣傳教義,并為新生兒進行洗禮。

  對于目前的草原文化來說,更多還是信仰誰的拳頭大,就聽誰的。

  就算當年成吉思汗一統草原,靠的也是彎刀和犒賞,至于共同的價值文化,卻始終沒有出現。

  這也是為何草原民族一旦出現個梟雄人物,很快就能滾雪球般壯大,而一旦這個人去世,他辛苦建立的帝國,很快就會分崩離析。

  成吉思汗如此,若干年后的帖木兒也是如此。

  但朱文正卻不這么看,他深信北方的那些游民,自始自終都是漢人,雖然文化習俗缺失了,但身體里始終流淌的是炎黃血脈,只要找到合適的辦法,就一定能喚醒他們的民族榮譽感。

  朱文正眉頭緊皺,心中飛快思索著所學所見,尋找可能的解決辦法。

  李善長見他一時說不出話,心中微微有些得意:

  “年輕人,這個坑可不好趟!”

  胡惟庸倒是眼巴巴的瞅著朱文正,希望他能隨口說點什么,這個時候說的越多,就可能錯的越大,下場也就越慘!

  劉伯溫和朱元璋眼中全都帶著期盼,希望大都督能再接再厲,一舉解決這個麻煩。

  就在眾人屏住呼吸,耐心等待時,朱文正突然眉頭舒展,臉上竟不自覺浮起一抹微笑。

  朱元璋急忙問道:

  “可有良策?”

  朱文正兩手一拱,從容自信道:

  “辦法是有的!北方游民與我們同根同種,缺的只是禮儀教化,既然如此,那就由官府出面,鄉紳組織,大肆推行漢家禮儀。

  比如恢復鄉飲酒禮,建立大明衣冠,大家穿一樣的衣服,行一樣的禮節,長此以往,必將萬眾歸心!”

  恢復鄉飲酒禮?

  劉伯溫咂了咂嘴,似乎從里面品出一些極富深意的味道。

  鄉飲酒禮是漢家古禮,歷史悠久,往上可以追溯到先秦商周時期,與其他古禮不同的是,它最早并不是由上層權貴倡導推廣的,而是由民間百姓自發組織。

  最開始,舉辦鄉飲酒禮的目的,是為了向國家推薦人才,可慢慢的,這也演變成一項優良的民間傳統。

  在舉辦的過程中,通常會廣邀鄉親,相聚一團,推舉村落中最年長者擔任儀式中的“正賓”,充分體現了華夏“團結尊老”的優秀品質。

  劉伯溫忍不住贊道:

  “說得好!舉辦這個儀式,可以極大促進民間和睦,弘揚正氣美德,當為良策也!”

  誰知,朱文正還沒講完,又補充一句道:

  “不止于此,我們還可以在儀式中增加一個環節,宣讀大明律令。

  讓百姓對國家政策更加了解,上通下達,減少誤解和摩擦!”

  劉伯溫聽完更是兩眼發亮,這個辦法屬實好,鄉飲酒禮本就有向國家舉薦人才的意味,如果再將國家政策加以宣導,豈不是深入人心,事半功倍?

  另一邊,朱元璋卻被“大明衣冠”給深深打動了。

  他自登基以來,每次出訪,都深感民間服飾的雜亂無章。

  此時元朝剛剛被趕走,大街上五花八門,穿什么的都有,有人穿蒙古服飾,還有人穿前宋衣裝,甚至契丹遼國的也不少見,看起來絲毫沒有一個強大帝國的模樣。

  不說民間了,就連大臣們的官服,也是參考前朝遺留的居多。

  這種情況,讓朱元璋絲毫沒有建立新王朝的喜悅快樂,反而有種七拼八湊,烏合之眾的感覺。

  為了解決這個問題,朱元璋登基沒多久,就讓李善長抓緊想辦法,盡快制定一套大明獨有的服飾出來。

  只是老朱當時沒多想,還沒意識到,這是個可以凝聚人心的大事情!

  試想,大家如果都穿風格一樣的衣服,見了面是不是更有共同語言?

  要不然軍隊為什么都要采用統一的制服,士氣是不是都不一樣?

  朱元璋當即擊掌贊道:

  “此法甚好!兵不血刃,就能解決歷史難題!”

  胡惟庸一看不對勁,問題可千萬別被朱文正給解決了,急忙上前質疑道:

  “平章大人構思雖好!但游民本就不服管教,又如何會心甘情愿的去穿漢服,參加鄉飲酒禮呢?”

  這個問題非常刁鉆,直插要害,將眾人剛剛燃起的激情,一下澆滅了一半。

  朱文正卻微微一笑,不慌不忙的說道:

  “這就是我剛剛說的,由官府出面出資,帶動鄉紳自發組織。

  說白了,就是國家掏錢,大擺筵席,免費發新衣服,就問你來不來?”

  這句話簡單粗暴,卻一語道破真諦,游民大多貧苦,有免費的吃食衣物,哪有不來的道理?

  只要你肯來,就要接觸漢文化,再穿上大明衣冠,耳濡目染,長此以往下,想不認同大明都很難!

  而且,朱文正說這話十分有底氣,隨著大明逐步開放遠洋貿易,收取商業稅,國庫也日漸充實,對各別地區實行財政補貼,是完全可以做得到的。

  這就是牽一發而動全身,沒有當初辛苦種地,哪有今日一擲千金?

  這番話說得生動有趣,引得平時不茍言笑的劉伯溫都笑了起來,其余大臣更是個個莞爾。

  劉伯溫難得高興,沖著胡惟庸半真半假道:

  “國家出錢,教化胡人,胡大人若是不放心,也可以來看看!”

  這句話一語雙關,竟似暗指胡惟庸也是個不服教化的胡人,引得眾位大臣捧腹不止。

  胡惟庸在一片笑聲中,只覺得臉紅耳赤,偏偏對方又是用得暗語,沒有挑明,他若是接這一茬子,反而把話給做實了,只能悄悄瞪了劉伯溫一眼,灰溜溜就退了回去。

  朱元璋也有些忍俊不住,對于大明衣冠他是真的心動,就連昨晚吃飯也惦記過此事,還用小紙片給記了下來。

  想到這里,朱元璋一把撕下紙片,又認真看了兩眼,隨即向李善長發問道:

  “我讓你設計的大明衣冠,可有著落了?”

網頁版章節內容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閱讀最新內容

請退出轉碼頁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 閱讀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