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筆閣 > 好男兒留什么辮 > 第610章布局朝鮮
  安南雖是大明藩屬,但一直包藏禍心,鄭氏立黎氏為皇帝就是最好的明證,之所以格守臣節,其原因就是國內政局不穩,呈三國鼎立之勢,為了各自政權的穩固,他們才不得不對大明表示恭順,。

  分裂的安南才是好安南,為了保持三國之間的平衡,故爾馬仲英提出了安南的捐納由鄭氏、阮氏和莫氏三家分擔,這樣既能令三家心里平衡,又不會哪一家因為捐納太多,導致國力下降,被另外兩家吞并了。

  “外臣多謝楚王殿下!”

  不患寡、而患不均,聽到鄭氏和莫氏都要出錢糧后,范仁軒原本蹙著的眉頭頓時舒緩過來,連忙躬身對馬仲英行了一禮。

  阮世宗和黎寵二人也只得躬身領命,這錢糧他們可不敢不出,明軍水師就停在崇明島,若是因為這點錢糧惹怒了楚王,誰知道大明會不會效彷清軍,也來個炮擊安南。

  “諸位對我大明的忠心,孤感激莫名,府上已經準備了酒宴,今天就留在府上用膳,至于貴國和我大明的貿易,諸位可和牛左丞共同協商。”

  范仁軒、尚禮等人到底是外藩來使,即便是各懷私心而來,但向人家要了這么多錢糧物資,馬仲英還是有些過意不去的,尤其是鄭氏安南,要不然他們提供了價值一百萬兩的錢糧物資,楚軍根本沒有機會重回南都,是以馬仲英還是決定留他們吃頓飯。

  “外臣等多謝楚王殿下。”

  聽到馬仲英留他們用飯后,范仁軒、阮世宗、黎寵、尚禮等人受寵若驚,他們來的目的就是結好大明,而現在大明實際上的掌控人就是面前的楚王殿下,能在楚王殿下的府上用膳,這豈不是說大明已經寬容了他們投清之事了嗎?

  留牛天宿和于成龍二人接待安南和琉球的使臣后,馬仲英卻又把內衛統領周挺和二哥馬仲興召進了書房,安南使者的到訪,給他提了個醒,因為在遼東那邊,還有一個同樣心懷大明的藩國。

  “朝鮮?”

  在聽到馬仲英讓他派人去朝鮮聯絡后,周挺整個人都不好了,他雖然是獵戶出身,但加入楚軍也有兩年了,又充任內衛副統領,自然知道遼東那邊有個朝鮮國,他更知道朝鮮早在崇禎年間就投降了滿清政權,他可不認為脫離了大明五十年的朝鮮還會重新回到大明懷抱。

  “讓你選人就選人,到江南的商賈中看看,有沒有精通朝鮮話的人,多給他點錢,孤會令禮部侍郎錢孺怡為宣詔使,你挑幾個機靈的隨他一起過去,記住了,到了皮島后,不要急于進入朝鮮國內,先派人和地方上的駐軍聯絡,在接到朝鮮國內通知后,再去他們國都漢城宣旨。”

  馬仲英卻對周挺的質疑視若無睹,因為他知道歷史上的朝鮮君臣百姓從心底并不認同滿清宗主國的地位反而認為“丁丑下城”(朝鮮向滿清皇室遞交國書的日子)是朝鮮歷史上的恥辱事件。

  自古以來,朝鮮國內一直都是以本國是“小中華”自居,如今淪為清朝的藩屬國,這令朝鮮軍民百姓極為痛心疾首,再加上清廷在經濟上的掠奪、政治上的欺壓和文化上的壓迫,令得朝鮮始終有著一股極為濃烈的思明反清浪潮,而這種思潮更是長期成為了社會主流。

  明朝滅亡之后,朝鮮國內依舊視滿洲為“犬羊夷狄”,朝鮮君臣甚至私下稱清帝為“胡皇”,稱清使為“虜使”而國內則沿用繼續崇禎年號,尤其是在葬禮和祭祀等重大活動中,朝鮮軍民更是堅決反對使用清朝年號,反而一直用著明朝年號,一旦有人用清朝年號,便會被人罵做“家賊”。

  除了在文化上反抗外,朝鮮方面更是進行過公開的反抗,朝鮮孝宗李淏在位時,直接便以光復大明為己任,曾意圖聯合南明、倭國一起“反清復明”,還進行了一系列的備戰,可惜因永歷朝廷覆滅,最終未能成行。

  到了康熙年間,清廷把注意力都放到了中原和西北方面,對遠在遼東的朝鮮控制力減弱,朝鮮國王竟公然舉行了祭祀活動,而祭祀的對象便是殉國的大明皇帝崇禎,祭文的開篇便是,“崇禎七十七年歲次甲申庚子朔十九日戊午,朝鮮國王臣李焞,敢昭告于大明毅宗烈皇帝……”而在祭祀活動之后,朝鮮肅宗竟然又命人在漢城府筑了一座大報壇,以祭奠崇禎皇帝。

  肅宗的兒子英祖即位后,甚至直接將崇禎皇帝和洪武皇帝的神位請進了“大報壇”,使“皇朝之日月,復照于朝宗之邦”,而這座大報壇自此便成為了朝鮮君臣表達對明朝皇帝感恩之情的場所。

  因此馬仲英相信朝鮮國王若是知道大明恢復南都,而大明天子乃是崇禎皇帝嫡親血脈的消息后,定會同意和大明聯兵討虜。

  周挺更奇怪了,他道:“讓錢孺怡去?他不過是個迂腐文人,能頂什么事?還不如讓呂輕侯去,他的膽子至少比錢孺怡強。”

  馬仲英笑道:“你懂什么,錢孺怡的老子是士林領袖,朝鮮人又仰慕我中原文化,有他擔任宣詔使再合適不過了,不過你說的也有道理,呂輕侯的骨氣卻比錢孺怡要強的多,那就讓他做副使,一起赴朝鮮談判。”

  “末將知道了!”

  周挺雖然不明白馬仲英為什么這么肯定能招撫朝鮮,但還是躬身領了軍令。

  安排好宣詔使后,馬仲英又顧謂馬仲興開口道:“二哥,父帥曾說過,我馬家男兒,功名只在馬上取,自你入朝后,做弟弟的一直未給你封爵,就是這個原因,如今清軍主力幾乎都在江南,只有京畿和遼東還有部分軍馬,我有意令你領部分水師和蒙古兵進駐皮島,如此既能堅定朝鮮軍民之心,又能在東虜的背后插一根釘子,不知二哥愿不愿意去。”

  馬仲興喜道:“去,為什么不去?要不是看你政務繁忙,父親又病重,我早就想請命出征了。”

  “那好,我便以大都督府大都督的身份加你為皮島游擊,待錢孺怡他們出海時,你便點二十艘大海船和部分運兵船,攜帶三千蒙古兵隨宣詔使一起前往皮島,父親的身體你不要擔心,回頭我就把他接到府上,讓毓嫻、淑儀照看。”

  “去!為何不去”

網頁版章節內容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閱讀最新內容

請退出轉碼頁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 閱讀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