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筆閣 > 帝國大反賊 > 第1278章 吃驚!
  寧陽府,三河縣。

  一艘大船正在河面上緩緩行駛,兩岸是一片片長勢正好的莊稼地。

  東南節度府特使江永才雙手扶著船舷,打量著沿岸的景色。

  他們這一脈先前主動地交出了手里的大權,他也沒有步入官場,而是棄官從商。

  這一條路他走了無數回,可是這一次卻有了不一樣的感受。

  他放眼望去,只見沿岸的莊稼地里,百姓們正在熱火朝天的忙碌著除草施肥澆水。

  與以往那些三三兩兩百姓在自家田地里忙碌不同。

  自從進入寧陽府地界后,他看到的大多數都是幾十上百人在一起勞作。

  這些人勞作時候的歡聲笑語時不時地傳入耳畔,這讓他頗有一種不真實的感覺。

  百姓承受著沉重的稅賦,他們每年的收成,大部分都要上繳。

  對于他們而言,種植莊稼僅僅是維持溫飽的一個生計而已。

  他們為了生活勞碌奔波苦不堪言。

  哪里還笑得出來呢?

  可自己所見到的這些寧陽府境內的百姓與自己先前所見,簡直是天壤之別。

  他們在繁重的勞作之余,竟然還能互相的談笑。

  這著實是讓人奇怪。

  “停船靠岸。”

  “我們上岸趕路。”

  江永才決定上岸去查探一番,搞清楚此番緣由。

  隨從面露憂色地說:“公子,這上岸走官道的話,沿途說不定有盜匪,為了穩妥起見,我看還是在三河縣的時候再靠岸吧。”

  相對于走岸上的官道而言,走水路更快更安全一些。

  一旦遇到了山賊流寇,他們想要登船的話,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兒。

  但是一旦上了岸,要是遇到盜匪流寇,那就不容易脫身了。

  “不用擔心。”

  江永才對隨從道:“我們這一路過來,一個盜匪都沒見到,反倒是見到了不少左騎軍的哨卡和巡邏隊。”

  “那些盜匪又不是傻子,他們沒有必要冒著掉腦袋的風險,在這里攔路打劫。”

  江永才他們雖然一路乘船,可是自從進入寧陽府地界后,就見到了沿岸不少左騎軍的兵馬在巡邏站崗。

  看到那些披堅執銳的左騎軍軍士,這給了他很大的安全感。

  在江永才的堅持下,船只緩緩地靠岸。

  江永才這位去寧陽城參加婚禮的特使,也帶著隨從護衛登上了岸。

  “你們攜帶著禮物去三河縣等我,我們在三河縣匯合。”

  “是!”

  江永才將滿載著禮物的船只打發走了后,這才邁步踏上了官道。

  他們先前走了不到一里地,就看到了莊稼地里,有數十名百姓在忙碌著。

  有一名百姓甚至在勞作的時候,大聲地唱起了民謠。

  聽到那歡快的語調,江永才也大受感染,心情也好了不少。

  他在江州的時候要處理繁雜的公務,面對千頭萬緒的事兒,忙得焦頭爛額。

  特別是這一次被迫地交卸了巡察使和江州知州的差事,更是讓他的心里郁悶不已。

  此番面對風光秀麗的田園風光,面對樸實勤勞的百姓,他的心情也逐漸地轉好。

  “你們在此處候著,我去與他們攀談一番。”

  江永才撇下了眾人,僅僅帶著幾名護衛,離開了官道,走向了勞作的百姓。

  “這位公子,你有什么事兒嗎?”

  見到江永才后,百姓并沒有露怯,一名中年主動地停下手里的活兒,向江永才打招呼。

  “這位大哥,我只是路過的。”

  江永才指著數十人一起勞作的百姓,好奇地問:“我只是好奇,你們怎么這么多人一起在勞作?”

  中年打量了幾眼江永才,又看了看停在不遠處官道上的一眾人,心里保持著幾分警惕。

  中年人解釋說:“公子有所不知,我們的村里的青壯因為這一兩年的戰事,死傷了不少。”

  “現在村里的勞力不足,耕牛和農具也不足。”

  “倘若是每一戶自己耕種的話,累死累活也干不完自家地里的活兒。”

  “但是現在村子里的人都一起干活兒,今天幫這家耕種,明天幫另外一家。”

  “大家伙互相幫忙耕種,這活兒干起來又快又輕松。”

  江永才聽到這個模式后,微微點頭。

  他覺得這個法子不錯。

  大家伙集中起來干活兒,人多力量大,一塊地很快就能耕種完。

  這對于那些家里缺少耕牛、缺少人手的家庭而言,的確是有極大的好處的。

  “那有耕牛的人愿意將自家的牛天天拉出來犁地嗎?”

  “那有的家里人多,勞力多,有的家里勞力少,那這么干,豈不是有的人家里干得多,有的干得少?”

  “長此以往,怕是有人不愿意吧?”

  面對江永才的詢問,中年也放下了鋤頭,在田埂旁坐了下來。

  “公子有所不知。”

  “我就是村里的甲長!”

  “這一切自有我來分配。”

  “每一次每一家出了多少人頭,我都記著呢。”

  中年解釋道:“到時候出力少的,會給出力多的一些補償,比如以后人家家里有事兒的時候,多去一次就是了......”

  江永才思索了一番,覺得這么做雖然不能確保絕對的公平公正。

  但是至少相對的較為公平。

  況且大家伙都是鄉里鄉親的,低頭不見抬頭見,也不會太過于斤斤計較。

  誰家還沒一個有事兒的時候?

  只要形成了一個互幫互助的風氣,互相扶持著,那么日子也會越過越好。

  “大哥,你這甲長是做什么的?”

  “是官兒嗎?”

  “我以前怎么沒有聽說過?”

  中年人打量了江永才幾眼道:“公子是從外鄉來的吧?”

  “正是。”

  中年人笑著說:“那公子不知道很正常。”

  “現在啊,我們各個村鎮都按照衙門的吩咐,編了保甲。”

  “每一家設立一名戶長,三十戶設立一名甲長,三甲編為一保,設保長。”

  “我是甲長,手底下就管著三十戶人。”

  “這三十戶有什么事兒都可以告訴我,我負責協調解決。”

  “比如缺少種子、誰家生病,誰家又吵架了,誰家沒糧食吃了等等,這都是我管。”

  “我要是處理不了的,則是上報給保長,由保長出面解決。”

  “以此類推,可以層層上報,最終解決百姓遇到的一些難處......”

  相對于東南節度府松散的地方組織,江永才聽到這個保甲制度后,眼前一亮。

  他們東南節度府只能將權力延伸到縣一級。

  再往下,就是地方上的宗族力量把持了。

  征稅征糧,他們都得依靠地方的大家族。

  這也是為何,這一次許多官員要辭官,節度使大人忌憚的原因。

  一旦這些人回到家鄉,讓他們的家族不配合衙門,那足以架官府的。

  官府征不上糧,征不到稅,后果很嚴重。

  說到底,還是官府在最基層沒有屬于自己的力量,他們無法直接和百姓接觸。

  可有了這個保甲制度則是大大不同。

  相當于官府將百姓組織了起來,直接繞過了地方的宗族。

  “那你們這種保甲長都是官府任命的嗎?”

  “可有俸祿?”

  “我們是百姓選出來的。”

  中年笑吟吟地說:“但是必須由官府發給正式的文書,才算數。”

  “我們現在是俸祿的,每月額外給我們二十斤糧食。”

  “因為我家就在村里,所以管一些事兒,得到二十斤糧食,還是很劃算的。”

  “而且要是干得好了,以后就能選為保長,一個月就能額外得到五十斤糧食。”

  “要是再干得好,那就能去衙門擔任干事、參事或者書吏了,那除了糧食外,每月還有至少一兩銀子可拿......”

  “我家大將軍說了,以后所有的官吏,都得從甲長、保長干起。”

  “你別看我現在帶著百姓在地里忙活,說不定過個十年后,我就能當縣令了呢。”

  中年人說得眉飛色舞,江永才卻是心里掀起了滔天巨浪。

  張大郎搞的這一套,不僅僅將權力延伸到了村鎮,更是打通了這些人的上升渠道。

  意味著,以后當官兒不僅僅是讀書人的特權。

  只要在地方上做出一定成績,得到百姓認可的,也可以扶搖直上。

  他現在終于明白,為何一個管著三十戶百姓的甲長,為何還要親自下地干活兒了。

  因為他要贏得百姓的尊重和支持,要想往上爬,必須要和百姓打成一片,真正的融入百姓。

  可以說,張云川的這個重視基層,重視實干的制度,打破了江永才的認知。

  這讓他意識到,他們東南節度府現在的官吏層都是大小家族讀書人出身。

  他們沒有深入地接觸百姓,不了解百姓的疾苦。

  所以他們做的很多決定,都是拍拍腦袋做出來的。

  非但不會對百姓有好處,還有可能加重百姓的負擔。

  要是這個問題不解決的話,那他們東南節度府想贏得百姓的支持,贏得民心,是不容易的。

網頁版章節內容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閱讀最新內容

請退出轉碼頁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 閱讀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