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筆閣 > 帝國大反賊 > 第1213章 暢所欲言!
  張云川這一次在聯席會議上關于稅務的改革,可以說是打破了舊的壇壇罐罐,完全是另起爐灶。

  鎮南大將軍府管轄區內,改變以人頭納稅的規定,實行按田畝多寡納稅的制度。

  取消苛捐雜稅、合并應征各類稅賦到田稅中,每年統一征收一次。

  允許田稅折合成銀兩交付,大將軍府所屬各處兵站、糧倉、糧鋪按時收購百姓的糧食。

  大力地鼓勵商貿,保護商賈,優化進一步增加商稅的征稅。

  現在生產力較為落后,他沒有辦法直接取消田稅。

  畢竟田稅是他們財政收入的主要來源之一,這要是取消了,那他們就沒辦法養活軍隊,養活那么多官員,無法保護百姓。

  可是為了減輕百姓的負擔,張云川還是有計劃地準備增加商稅,以維持衙門的各項開支。

  面對這么巨大的改變,實際上對于大熊、梁大虎等軍中將領而言,感受不深。

  他們對這一方面接觸的很少,覺得無所謂。

  可是對于黎子君、楊青這等文官而言,他們能夠敏銳地感受到,他們的稅務改革,影響不可估量。

  可以說是顛覆性的!

  “黎長史,這以后征稅的事兒,需要專人去辦理。”

  張云川對長史黎子君說:“要在你們政事閣下邊,成立一個單獨的稅務衙門。”

  “這以后田稅、商稅都將由這個單獨的稅務衙門征收!”

  “除此之外,任何衙門、任何軍隊、任何個人都沒有權力去百姓的手里征收錢糧。”

  以往百姓的負擔重,除了不同的衙門在征收不同名目的稅款外,很多官員一拍腦袋,也搞攤派。

  張云川現在讓政事閣成立單獨的稅務衙門,專門負責此事。

  他就是為了杜絕其他人去給百姓增加負擔,避免苛捐雜稅變得法子攤派到百姓的頭上。

  “除了成立稅務衙門負責征稅外,你們政事閣還得成立一個錢糧收支的錢糧支度司。”

  “稅務衙門征收的錢糧,一律交給錢糧支度司,由錢糧支度司負責統一的保管和支出。”

  張云川看了一眼眾人后說:“以后不管是軍隊還是各衙門的所有錢糧支出,必須要寫正式的文書,向政事閣申請。”

  “政事閣則是給予核準,報內閣商討,內閣準允后,錢糧支度使依據準允的命令,就近調撥錢糧。”

  “下官遵命!”

  面對張云川的這又一個創新,黎子君已經麻木了,只能苦笑著點頭答應。

  當初他以為自己這個長史和別處的長史一樣,是很輕松的活兒。

  可現在他才發現,這一攤子事兒太多了。

  不說別的,這僅僅管征稅和錢糧的支度,看似權重,可實際上那就是很麻煩的事兒。

  這要是出了岔子,他吃不了兜著走。

  東南節度府雖然設有支度使,執掌東南節度府的錢糧。

  可是東南節度府的錢糧并不是統收統支的,支度使僅僅只是名義上管著錢糧而已。

  很多地方衙門征收的錢糧多少,用度多少,實際上并不經過支度使的手。

  與此同時,很多地方還新加派一些名目繁多的稅務,支度使也不知情。

  因為征收混亂,支用的時候又沒有任何的規矩可言。

  所以整個東南節度府的財政是相當的混亂的。

  支度使甚至不清楚東南節度府到底有多少錢財,反正沒有了就想辦法攤派。

  財政的混亂也是導致東南節度府內部不穩定的因素之一。

  張云川現在則是要理清楚財政的問題。

  不僅僅要明確征收的名目和數額,而且要派遣專門的稅務衙門負責征收,不再經過其他衙門的手,以避免有的人陽奉陰違,多征的問題。

  與此同時,錢糧支度司專人負責保管錢糧,任何人要用銀子,要調撥糧食,必須得內閣和政事閣聯合行文才準允調撥錢糧。

  張云川正是希望建立這樣的機構,以確保錢糧的收支清清楚楚,明明白白。

  專門的人干專業的事兒,這能更大程度地提高他們內部機構的運轉效率。

  “錢糧征收以及保管的事兒就這么定下來了,黎長史回去后,盡快的落實此事。”

  張云川端起茶水喝了一口后,這才慢條斯理地環顧眾人。

  “我今日想說的就是這些了,你們有什么想說的,暢所欲言,今日我們商議一番,盡可能地定下來。”

  張云川的話音剛落,黎子君這位長史就迫不及待地開口了。

  “大將軍,我有話要說。”

  張云川笑吟吟地道:“黎長史有什么話,但說無妨。”

  “大將軍,我們政事閣現在管著的事兒太多了,我們人手極度缺乏。”

  黎子君叫苦說:“這賑濟百姓,清丈田畝,清理苛捐雜稅,還有錢糧的收支等一大攤子事兒。”

  “政事閣如今除了我這個長史外,參政楊青、林賢、張武和趙立斌要么在地方任職,要么在養傷。”

  “這一大攤子事兒實際上就我一個人,我縱使有三頭六臂,那也忙不完。”

  “我懇請大將軍給我們調撥一些人手。”

  黎子君道:“除了給我們政事閣調撥人手外,我們地方上各衙門也需要大量的人手。”

  “諸如寧陽府府衙,這除了楊青這位知府外,也就幾個屬官隨從了。”

  “我們這么一點人,要做這么多事,的確是應付不過來。”

  張云川他們的地盤擴充的太快了,這讓他們現在各類人才極度缺乏。

  諸如楊青這等才擔任了幾個月縣令的人,如今直接被提拔為知府了。

  可即使如此,他們還是沒有足夠的人可以使用。

  這沒有人,那很多事兒就只能暫時擱置。

  可偏偏賑濟百姓、清丈田畝分土地,整頓稅務等事情哪一樣都慢不得。

  這些都是關乎他們生死存亡的事兒。

  他們只有將這些事兒辦妥當了,才能收攏人心,才能真正地站穩腳跟。

  “你們有什么好的建議嗎?”

  面對人才匱乏的問題,張云川也腦袋疼。

  當初陳州、海州等地的地方官員缺乏,他們已經將海州書院、黑旗書院的學員提前畢業,分派出去了。

  這原本要學一兩年的學員,現在幾個月就被任命為地方官了。

  可現在又多了幾個府,這更是讓他們的人手捉襟見肘。

  “大將軍,我倒是有一個提議。”

  軍機閣軍務大總管王凌云這個時候開口了。

  “你說。”

  王凌云清了清嗓子道:“這原本各府縣就有一些官吏,雖然因為戰事的緣故,他們逃了不少。”

  “可是據我所知,大多數的書吏都是當地人,所以他們這是躲避到鄉下去了。”

  “這些書吏對當地知根知底,又有辦差的經驗,不如啟用他們,給予他們一個機會。”

  張云川想了想后說道:“這些書吏用倒是可以用,只是我擔心他們和地方上盤根錯節,不利于我們這些好的政令的推行啊。”

  張云川自然知道這些書吏的。

  很多都是當地的人。

  他們在當地的關系盤根錯節,要他們去辦差,很有可能大打折扣。

  “大將軍,我覺得這個問題很好解決。”

  黎子君這個時候開口了:“我們完全可以將他們進行調換。”

  “不如三河縣的書吏,將其調到泗水縣去使用,那他們在當地就沒有任何的依仗和跟腳了。”

  “凡是表現好的,可以直接授予官職,凡是表現不好的,革除出去!”

  “因為現在我們不知道他們的好壞,我們只有通過他們的辦差,對他們進一步地甄別和使用。”

網頁版章節內容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閱讀最新內容

請退出轉碼頁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 閱讀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