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筆閣 > 備前宰相 > 第二十三章 忠家帶來的蝦夷消息(上)
  新春佳節剛過,秀家打算出陣的時候,正巧從蝦夷那邊來了一個老熟人。

  正是秀家的親叔父——宇喜多忠家。

  從10月底接到秀家的信件,將蝦夷的事兒交代給幾個重要的奉行他便開始準備南下的事宜。

  由于蝦夷自10月便開始下大雪,作為第一任蝦夷總督的忠家難免會有些不放心,因此處理完蝦夷的事兒至12月中旬才從蝦夷南下。

  此時正是北風呼嘯的時候,張帆由北向南速度很快,僅僅10來日的功夫就抵達了江戶,宇喜多忠家自江戶上岸,行進至巖付城。

  此時已經是天正18年十二月,距離上次與宇喜多忠家拜別已經過去了2年多,也許是蝦夷事務操勞的緊,也許的因為蝦夷氣候實在難熬,宇喜多忠家的兩鬢已經被白發覆蓋。

  要知道如今宇喜多忠家已經57歲了,在日本戰國時代已經算是長壽了。

  歷史上的宇喜多忠家活到了慶長14年(1609年),整整76歲的高齡。

  望著眼前這個為眼前神態充滿疲憊的老年人,秀家情緒激動的握住了他的手,淚流滿面的說道“對不起叔父,這幾年是我害苦了你啊!”

  宇喜多忠將卻笑著安慰秀家道“立原大人的能力非常出色,在我抵達蝦夷之后,整個蝦夷總督府已經是一個有了一個基礎的框架了,我只是稍加改動蕭規曹隨罷了。”

  隨即他便開始介紹起蝦夷最新的情況。

  每年瀨戶家正都會趁著信風和洋流,將一份蝦夷總督府的日志從蝦夷帶回,來年再將秀家改進的意見帶回去,這一點從立原久綱建立蝦夷奉行所開始就沒有改變。

  但是瀨戶家正畢竟只是一個商人,在內政和軍勢上不甚了解,只能充當一個傳話筒的身份,很難將蝦夷面臨的深層次問題看出來。

  這也是切支丹在蝦夷壯大,直到立原久綱回來之后才將其中的隱憂告知秀家的原因。

  如今2年之期已到,宇喜多忠家自蝦夷返回,自然帶來了蝦夷最新的消息。

  忠家先從后面的家臣手中接過第一份卷宗以及一封信件,信件的外面畫有丸之武田菱紋,這是若狹武田家的家紋也是后世蠣崎家的家紋。

  忠家將信件和卷宗交到秀家手中,供給秀家審閱,同時向秀家回報道“安東秋田城介大人已經正式將蝦夷領的蠣崎家轉侍本家。

  這是我在開春時候前往德山館時候,從蠣崎家手中接過的地籍薄和軍役狀,以及蠣崎家轉侍本家的誓書。

  家督蠣崎慶廣殿下,聽聞殿下有將家臣之子收為侍從的習慣,此次自蝦夷南下,蠣崎家家督蠣崎慶廣也有隨行,其長子蠣崎盛廣也被送過來侍奉主公。”

  說罷身體微微湊前說道“那小兒喚作盛廣,是元亀2年(1571年)生人,與殿下年紀相近,向兩人正在外面等候召見。”

  秀家對于蠣崎慶廣和盛廣的到來并不在意,換成知行連萬石都沒有的存在,只是表示等下見一下來人之后繼續看著卷宗上的賬目。….而宇喜多忠家也說道“蠣崎家最初本城是勝山館,后來因為道南十三館被蝦夷攻略,尤其先祖逐步恢復了十二館的統治。

  更具他們上交的文書,他們已經對蝦夷南部的阿依努人進行統治,但是更具我們實際的探查來看,松前西側山谷之中多為日人。

  但是在東部的平原似乎依舊只能依靠難以進入,僅在平原西部有茂別館、東部有志苔館、宇須岸館等小城作為支持。”

  宇喜多忠家說罷,從后面家臣手中接過一份地圖,上面將蝦夷南部各方勢力標注的非常清楚。

  其實蠣崎家說大話并沒有出乎秀家的預料,真的如他所言已經控制了蝦夷南部,那么歷史上他們的本城就么必要休在德山館西南部的沿海山區了,直接擺到函館不是更好?

  從歷史上蠣崎家以松前城為本城來看,他對蝦夷南部函館北斗平原的掌控力是很低的。

  這一點從明治之后還要在這里設立渡島振興局就可以看出,直到明治時期這里還是一片相對廣闊未開發之地。

  實際上直到幕末時期,經歷了200年的拓展,松前家的勢力范圍才將將拓展至大野川以西的地方。

  大野川以東地區要到幕府中后期逐漸流放犯人才發展起來,并逐漸成為幕府的直轄領,這也就造就了北斗函館平原以大野川為界分為兩個城市,而函館市相對狹長的歷史遺留原因。

  整個德川幕府時期,松前藩勢力范圍也就蝦夷西南角突出部分,最北端拓展至厚沢部町,網東拓展至大野川以西(現今北斗市)。

  “不瞞殿下,這里的主體依舊是蝦夷部落,遍布著大大小小十幾個部落,有部落民數萬人。

  而蠣崎大人手中僅有12館,每館人數不過數百至千余人,軍役狀上總兵力為938人,但是據我看來實際的兵力恐怕根本達不到這個是,這個數目已經接近極限動員了,實際的兵力應該在400人左右。

  田籍薄上在冊的田地一共473貫文,照我看來遠遠不止,但也不會高于2000貫文。

  那邊的主要收入便是蝦夷貿易收入,往年這部分收入大約有3000貫左右,但是今年開始被我方壟斷,他們只能將南方部落采購的物資轉賣給我們,生存恐怕會艱難很多。

  此次南下蠣崎大人便是前來詢問殿下,希望殿下能夠給予寬宥,好讓蠣崎家發展下去。”

  秀家擺了擺手表示自己會考慮這個問題,便示意宇喜多忠家繼續說下去“蠣崎家所能用之兵也就400人左右,也就欺負一下北側的厚澤部、江差部那些小部落,對于茂別以東的部落根本不敢伸手。”

  “對了,其勝山館北部的江差部,有部分南部地區,據蠣崎家所說已經降服了蠣崎家,是因為江差部被厚沢部攻侵兩兄弟分了家,南家尋求了蠣崎家的支持,這部分部落民沒統計在內。”….秀家對蠣崎家并沒有多少興致,放在日本他的實力甚至連大名都算不上,秀家也不想現在去改變什么。

  秀家向的發展中心是蝦夷中部,那邊是蝦夷最廣袤的平原,開發得當的話何止百萬石,哪里有興趣來蝦夷南部陪蠣崎家爬山溝溝。

  于是秀家便說道“蠣崎家的活絕對沒有這么艱苦,他們本城德山館兩側分別是清部金山和知內金山,河道中淘沙的產金量雖然比不上鴻之舞,但是也能算作補貼了。”

  倒是宇喜多忠家有不同的意見,在聽到松前產金之后,更是主張道“我覺得我們可以適當的對蝦夷南部的函館作出攻侵。

  殿下或許不知道,這里的氣候可比石狩、日高暖和多了,受北部山谷的阻隔,寒風很難刮到這片平原。

  而且這里距離東北最北端的斗南隔海相望,若是占據了這里不僅可以開墾良田為我所用,還能成為貿易的重要中轉點,使得船只在海上不那么容易受風浪影響。

  只是這里的部落民與北方的南部家多有聯系,據觀察已經有部分部落開始了半耕牧的生活,而且會熟練使用弓、槍、斧等鐵質工具。

  不過這幾年一直有東北的民眾因逃稅來到這里,給這里帶來了發展和文明,已經有漸漸和化的跡象,將來若是要將其拿下,恐怕得花一番功夫。”

  見秀家依舊沒有表態,宇喜多忠家疑惑的問道“殿下難道不想將兩座金山拿下并進行開采嗎?鴻之舞金山經過兩年的發展已經聚攏了萬余民眾前去淘金。

  不僅僅是河道的金砂,他們更是在漫山遍野的找礦脈,連帶著周圍部落民都知道這山里產值錢的財貨加入進來,鴻之舞今年大雪封礦前共產金7,320兩,銀20,120兩,銅3萬匆,折錢近10萬貫!

  即便清部和知內兩座金山產金不多,但加起來也能給出2~3萬貫的產量吧,對于本家財政也是很大的幫助啊!”

  然而秀家卻把頭抬起,冷冷的看向他問道“拋去全靠淘金熱撐著的北見不談,蝦夷開拓石狩、日高、膽振三國,本國民眾已經送過去5萬余人了吧,朝鮮、明國和女真人前年的報告是累計轉運了7萬多人,今年能有10萬嗎?

  算上當地的部落民余萬眾,總人口接近20萬人,20萬人你有將石狩、膽振、日高三國占滿嗎?開拓出多少田地了,為什么去年還要從吉備轉運糧食十萬石過去支援?

  想要拿下松前,你有這個能力嗎?拿下了之后又從哪里運人去?

  本家今年從吉備轉封關東,關東之地你也見到了,地廣人稀不遜蝦夷,我連關東都填不滿,哪里有多余的人口給你送去蝦夷去。

  不從本國轉運大和人去蝦夷,蝦夷本地的人口就會繼續失調,到時候和人不足,蝦夷又掌控在誰的手中,我開拓蝦夷豈不是給外族人做了嫁衣?”….其實秀家的蝦夷開拓已經走到了死胡同,本族人口不足,已經與外族人答道了5:1的比例,在這么下去秀家還能不能控制蝦夷的朝鮮人根本不好說。

  他們不像土著阿依努人好忽悠,是正兒八經的東亞文明民族,骨子里的造反血統延續的千年,稍有不慎秀家的蝦夷開拓就給別人做了嫁衣。

  到時候在蝦夷出現了一個朝鮮族王國,說不定百年之后,韓國人就要宣稱蝦夷是韓國固有領土了。

  但是話音剛落,秀家就想起了一件事,馬上就要出兵奧羽了,奧羽一揆眾烏泱泱的幾萬人,到時候偷偷摸摸的轉運走幾萬人去蝦夷似乎也不是不行。

  秀家畢竟是東北鎮守府將軍,到時候以流放的名義將部分作亂的一揆眾及其家屬流放蝦夷去,正是名正言順。

  畢竟這個時代的戰國大名,又有誰會去關心一些屁民去了哪里呢?

  甚至這個政策還可以延續下來,對于東北地區犯事的人,統一要求流放蝦夷,到時候過去填充蝦夷的和人人口,平衡人口比例。

  但是不論怎么給蝦夷轉運人口、平衡比例,函館那個地方秀家并不打算這幾年去碰,畢竟那里距離本州島的東北太近了,輕津海峽對面就是大浦家和南部家。

  雖說兩家與秀家都比較親善,應該不至于將蝦夷的真實情況上報秀吉,但是管不住的是下面人的嘴啊。

  膽振、日高、石狩、北見那幾個嘎啦畢竟距離日本本土勢力較遠,再怎么發展都不太容易被人發現,但函館可就在斗南對面,一海之隔就有日本人。

  那邊也是日本人對蝦夷的最直觀的印象。

  到時候萬一有流言蜚語傳到秀吉耳中,說秀家在蝦夷開拓了一大片平原,田畝知行多少多少貫的,你說這塊地怎么處理?是不是要拿出來再封給一個大名去?

  當初秀家登錄蝦夷刻意避開蝦夷南部就是為了隱藏自己開拓蝦夷的實力,自然不會為了一些蠅頭小利過早的將自己暴露在世人面前。

  函館、北斗那邊可以打,但是最早也得是秀吉快掛了的時候去辦了,在此之前秀家還要隱藏10年。

  想到這里的秀家便對著宇喜多忠家說道“那塊平原的事兒我知道了,我會派人去處理的,不過眼下還不是時候。”

  言罷,秀家便將記錄有蠣崎家情況的卷宗合起來,放置在一旁。

  蝦夷開拓的事兒事關機密,過去也僅有幾名近侍和家中家老知曉,眼下秀家新組建的侍從隊和近侍組并沒有得到秀家的信任。

  因此事關蝦夷的事兒,秀家自然不會讓他們列席,相關情況的整理工作只能由秀家自己來辦了。

  甚至連宇喜多忠家到巖付城來這件事,也是對其從蝦夷來的事兒進行隱瞞。

  秀家讓人傳他是從吉備來的。讓人傳是因為不放心秀家,因此特意道關東來看一下秀家的新領。

  聊完了蠣崎家的事兒,順帶了宇喜多忠家透露了一些北見的情況,秀家將話題轉到了其他三國上來“來吧,匯報一些蝦夷總督府過去一年的情況吧。”.

  日月合明提醒您:看完記得收藏

網頁版章節內容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閱讀最新內容

請退出轉碼頁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 閱讀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