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筆閣 > 終宋 > 第1306章 人定勝天
    廬州。

    時近傍晚。

    陸鳳臺接過王蕘手中的望筒,仔細擦了兩下,向城外望去。

    只見李庭芝的旗幟還在遠處飄揚,既不進攻也不撤退。

    這種情形已經連續數日了。

    「放心吧。」王蕘道:「只要和議還在進行,宋軍不會再主動進攻的。」

    陸鳳臺行事卻更加謹慎些,道:「可是,如果李庭芝不聽宋廷的命令,突然偷襲我們呢?」

    「敢違抗朝廷,那就說明他不迂腐。那既然他不迂腐,為什么不歸順、反而要偷襲?」

    「王先生所言不錯,只是這是常理,每個人想法不同,誰知李庭芝是怎么想的。」

    「怎么想他都來不及了。」王蕘自信地笑了笑。「希望是這樣,至少今夜應該不會偷襲。」

    陸鳳臺將望筒遞還給王蕘,王蕘卻是擺了擺手,道:「送你了。」

    「只怕太貴重了。」

    「軍中會給你配一個,到時再還我便是。」

    「那就多謝了。」

    陸鳳臺心里認為王蕘為人還是十分不錯的。

    且他確實很喜歡望筒這個玩意,不免多多把玩了,這日入了夜還站在城頭上拿著望筒到處看。

    忽然,陸鳳臺目光一凝,隱隱看到遠處有火光閃過……

    夜幕之下,李庭芝還未睡,正在營地里等候消息。終于,帳外響起了通傳之聲。「將軍。」

    「進。」

    不等士卒的話說完,李庭芝已應了一聲,讓人進來他本以為是他在等的消息回來了,然而進來的卻是趙淮。

    「元輔兄?」李庭芝抬起頭來,有些訝異,道:「深夜過來,莫不是想告訴我你要退兵了?」

    趙淮擺手,道:「放心,我絕無此意。」

    兩人之所以這么說,因為朝廷已經遞了金牌,火速召他們回師。

    包括在建康府的趙溍,也在無奈之下斷了給他們的糧草。

    他們也不敢抗命,已承諾會盡快回師,實際上則是為了拖延些時日。

    此時趙淮在帳中緩緩坐下,道:「我來,是發現大帥是在準備攻城吧?」

    李庭芝撫著長須,道:「瞞不過元輔兄,廬州新叛不久,城中還有不少人忠于大宋,我已在聯絡他們。」

    「可是看這變數還沒來而糧草已盡,大帥決意違抗朝廷的命令了?」

    李庭芝沒有馬上回答,起身掀開帳簾,往遠處望了一會,反問道:「岳飛當年收到金牌,若不肯班師,能收復中原嗎?

    「糧草一斷,豈有打勝仗的可能?」

    「那若是高宗知道金人根本無意議和,必火大宋,還會召回岳飛嗎?」

    「金人治理中原尚無信心,自是想議和的。」

    「李瑕不想。」李庭芝道:我敢以性命擔保,李瑕絕無議和之意。」

    趙淮嘆息,道:「便是再加上我這一條命,朝廷亦不信,奈何?」

    「若是唐軍已準備渡過淮河,令兄可敢支援我們?」

    「真的?」

    「我為淮東制置使,令兄為沿江制置使,皆有御敵之責,倘若叛軍主力來犯,出兵理所應當。」

    趙淮又問道:「消息確切?」

    李庭芝走到地圖邊,指點了兩下。

    「元輔兄請看,一旦我們得到叛軍主力渡河的消息,立即北上攻下廬州,再火速北上,怡可對叛軍半渡而擊。」

    「叛軍真南下了?但王蕘昨日還與朝廷和議。」

    「王蕘小人,絕不可信。」李庭芝道:「至于叛軍的消息,我還在等,但我相信

    我的判斷。」

    趙淮看了一會兒,不由感慨了一句。

    「只怕官家對這江山社稷都沒有大帥這般盡力啊。」

    他當然能看得出李庭芝的盡心,否則大可以收兵回去享清福,何必在此苦心孤詣?

    兩人又談了一會兒,認為今夜應該不會有消息來了。正在此時,卻有士卒匆匆趕過來。

    「大帥,有消息到了。」

    「快……」

    李庭芝最近睡得很少,此時立刻精神起來。

    不一會兒,有士¥被領進了他的大帳。

    「看到唐軍了?」

    那士卒才進來,忽然聽到這么一聲問,連忙回答「看到了。」

    「有多少人?到哪里了?」

    「不知有多少人,但……看那聲勢,過鄂州了也有可能。」

    「鄂……你說哪里?!」

    李庭芝與趙準俱是吃驚,同時站起身來。

    「小人不知!」那士卒嚇壞了,連忙跪倒在地,道:「我們一隊人在江陵就敗了,乘小船順江而下就沒再看到唐軍,到建康府之后被派來報信,不知道唐軍在哪!」

    「你言下之意是……江陵敗了?」李庭芝不可置信,道:「二十萬大軍敗了?」

    趙淮道:「你說的是真的?叛軍一邊和議,一邊出兵了?」

    「出兵了,應該是大敗了。」

    這士卒是在最快逃出戰場的一批中,所知道的實在不多因此趙溍干脆讓人將他送過來給李庭芝、趙淮自己判斷。此事對于李庭芝而言無異于是個晴天霹靂。

    他曾與賈似道同在孟珙麾下效力,對賈似道的人品雖然不屑,對其能力還是信任的,從來沒想過上游戰場會出現這樣的大敗。

    「……」

    「退兵嗎?」趙淮問道:「若京湖已失守,恐怕只能退而守長江了。」

    李庭芝思考著。

    這一刻,他確實有想過退守。

    但最后他卻搖了搖頭。

    「不可。」

    「為何?」

    「呂文煥還在守襄陽。」李庭芝道:「有他在,京湖局勢未必不可挽回,前提是我們得奪回準西。」

    「好。」

    趙淮點點頭,竟是立即就答應下來,

    擺在眼前的就是這么個形勢,今日在準西退了,明日呂文煥必敗,那退過江也守不住大宋社稷。

    再難再險,只能迎上去。

    「元輔兄,你我且各自派人請令兄支援。」李庭芝道:「叛軍既已出兵攻江陵,可見其根本無意議和,朝廷不該徒報期望了。」趙淮聞言,好生失望。

    他失望的是原本他們可憑雷霆之勢奪回廬州,結果卻因為議和派的軟弱而耽誤了。

    好似從頭到尾都被李逆戲耍了一通,同時他又很清楚,并非李逆能神機妙算擺布他們,而是大宋每次打仗都是一會這樣一會那樣。

    天亮之前,又有人趕到了李庭芝的大帳中。

    「大帥!找到了!」

    一封小信被遞到李庭芝手里。

    「今夜末將又往拾到那信箭之處,舉火提醒對方,果然又收到了第二封。」

    李庭芝攤開那信箭一看神色終于振奮了些。

    趙淮問道:「聯絡上了?此人信得過?」

    「元輔兄請看。」

    趙淮看了,寫信之人自稱杜蕃,乃廬州軍中正將,稱李庭芝為叔父,表示愿為宋軍打開城門。

    「杜蕃?」

    「杜尚書之孫。」

    這般一說,趙準當即便明白了。

    端平年間蒙古南侵,虧得是杜杲滁州解圍、安豐破敵、廬州大捷,在淮西大勝蒙軍,守住了大宋社稷。

    「忠良之后,那必是信得過了。」

    「那便聯絡杜蕃請他今夜開城門。」

    計定,李庭芝便準備起來。

    留給他的時間已經不多了,他需要在長江上游的叛軍攻到之前,奪廬州、守淮河、聯絡襄陽、反攻江陵。

    這些很難做到。

    但其實過去便有一個人曾做到過一孟珙。

    那年蒙軍攻破京湖,局勢之嚴峻不遜于如今,但孟珙力戰多地,捍守江陵,收復襄樊,支援川蜀,使蒙古以傾國之力大敗而歸。當時李庭芝就在孟珙麾下,是親眼目睹了這個力挽狂瀾的過程。

    如今大宋再遭磨難,該輪到他守國了。

    他沒想投降,因為孟珙曾經告訴過他人定勝天,且真的做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