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筆閣 > 終宋 > 第986章 祖譜
    江春離開驛館,馬上便重新趕往秦王府,一路上整理著衣冠,顯得十分鄭重。

    今天是要去當面勸進的。

    事關個人前程,也事關與宋、元之間的戰事,乃是當今天下一等一的重事……

    路過街邊那家胡記臊子面,江春卻不由走了神,想到一旦稱帝,秦王府作為皇宮顯然是不適宜的,到時百官等候參加早朝,只怕是要排到街那頭去。

    一邊上朝,一邊聞著這臊子面的氣味,成何體統?

    想到這里,江春鼻子一吸,發現老胡今日還做了鹵味,香氣撲鼻。

    再轉頭一看,卻見史俊、房言楷正坐在桌邊對酌,仿佛把這胡記面鋪當成了新朝廷的待漏院一般。

    在這個三國紛爭、從龍之功擺在眼前之際,小小面攤里的一點煙火氣顯得如此格格不入,卻又讓江春的心境迅速沉穩了下來。

    他轉身走進面攤,有一瞬間又害怕官服沾了氣味,猶豫了片刻,之后笑了笑,繼續邁步。

    “縣令來了。”房言楷見有人在桌邊坐下,一轉頭見到是江春,忙又拿了個杯子,“我初來長安,不免緊張,知州便請我到這面攤來坐坐,說是長安的高官顯爵也不過好吃這一口臊子面。”

    史俊撫須大笑,道:“緊張什么?秦王當年還是我三人的下屬……對了,方才說到哪?這店家老胡啊,有人出五十兩銀子要買下他的鋪面,你猜如何?不賣。關中漢子便是爽朗硬氣。”

    “是,此事我也聽說了……”

    江春很容易就加入了談話,他與這兩人實在是太過熟悉了。

    三人就這般又等了一會,便有小吏過來,請他們去見李瑕。

    ~~

    “潼川府路安撫使史俊、利州西路安撫使孔仙、知長安府事江春、知瀘州府事房言楷等,頓首死罪,上書。臣聞帝受天命,實公四海,則為應期之運……”

    李瑕對滿紙的歌功頌德也沒仔細看,畢竟翻來覆去只有一句“請秦王登基”而已。

    但內容雖單薄,卻是他的幾位老上司對他的效忠。

    李瑕放下手中的折子,看向史俊、房言楷,眼中浮出些笑意來,說的話卻很直率,道:“這篇勸進表還是要改一下。”

    江春一愣。

    他這幾天想過李瑕可能會拒絕、可能會答應,卻沒想過會遇到這樣的要求。

    “王上不愿即位嗎?臣等……請王上以天下大局為重。”

    “我沒有不愿,只是讓你們再改一下。”

    “秦王。”史俊不得不開口了,行禮前環顧了大堂上一眼,見沒有旁人,才輕聲道:“秦王該拒絕為妥。”

    這道理本是不好明說的。

    一般而言,勸進就是臣子上表,君王矜持地拒絕、以示沒有個人野心,臣子再連二接三的上表懇請,最后君王被逼無奈,再不情不愿地即位。

    哪怕勸進表需要改,對臣子私下里說也便是了,哪有君主當面提的,顯得吃相難看。

    李瑕卻更在乎效率,道:“都是從敘州出來的老人了,不必講究太多繁文縟節……這么說吧,國號定了。”

    他說著,起身,將兩本冊子遞給了史俊。

    順手還拍了拍房言楷的肩。

    史俊低頭一看,先是看到一本祖譜,倒是不厚,封面十分的陳舊,顯然是有些年頭了。

    他先是打開這一本,翻了第一頁便眼睛一亮。

    “始遷祖道公,唐昭宗時太子太傅,避梁王亂,逃至建昌而居焉。生軒、轅、并、輅四公,軒公及吾支之祖也……”

    又翻到最后一頁,找到了李瑕的名字,他微微頷首,之后又從頭開始翻起來。

    史俊作為李昭成的岳父之一,其實早便隱隱知道李家的祖上是隴西李氏。

    這些年李昭成、李瑕每有兒子降生,李墉也會拿出祖譜添上幾筆,卻從未與史俊細說過,許是顧慮他是宋臣吧。

    當然,天下隴西李氏子孫眾多,也是直到如今,這祖譜才算有了用武之地……

    史俊瞇著眼觀察著紙質,難以鑒別真假,遂不再管它是真是假,又拿出另一本冊子看起來。

    這本就薄得多,紙質也新得多,顯然是近日才探訪得來并抄錄下來的。

    翻開第一頁,是諸多關于李家始遷祖李道的生平。

    唐昭宗天佑元年正月,梁王朱溫摧毀長安,強遷皇帝及百官往東都洛陽。昭宗屏退左右,只留幾名宗室,泣曰:“絕于山頭凍殺雀,何不飛去生處樂。朕與諸卿皆李氏血脈,此去洛陽,恐難保全。念大唐列祖列宗之傳嗣,卿等不必隨侍,可各自逃生,以保李氏血脈而期來日。”

    最先冷靜下來的就是李道,趁亂攜帶皇室宗親、皇族譜牒避難逃亡,于湖湘停頓之后,輾轉至建昌……

    看到這里,史俊深吸一口氣,看向關于李道的其他記載。

    “唐太宗第十二世孫、吳王恪第十一世孫,李氏宗親,官居征事郎,加銀青光祿大夫、太子太傅……”

    合上這兩本冊子,將它們遞給房言楷,史俊目光看向李瑕桌面上被選出來的那個國號,再次頷首不已。

    “這是最實用的國號。”

    “不錯。”李瑕道:“時局如此,也該講究一次實用了。”

    史俊十分欣慰。

    如果 bsp;如果再有一次李瑕執意去西域之事,若他在場,必然還是要反對的。但至少在現在,他看到李瑕還是肯講究穩妥,在不觸及原則時也愿意有所妥協。

    深深行了一禮,史俊道:“恭喜秦王找回失匿之祖譜,臣以為當重編為妥,以唐高祖皇帝為一世祖,二世祖唐太宗皇帝……”

    李瑕皺了皺眉。

    依他的性子,其實并不太喜歡這般借助李唐來增加聲望,他更喜歡“中”這樣的國號,更進取更包容。

    也許以后一統天下了會再改,也許不會……而眼前最重要的就是贏。

    只有贏,才能談以后,才能談其它。

    江春正往房言楷手里的祖譜瞥去,聽到史俊的話不由愣了一下,暗道自己猜錯了,連忙又隨著史俊行禮。

    “請王上放心,臣等明白折子要如何修改了。”

    “那就好。”

    ……

    這夜回到家中,江春沒有理會迎上來就要絮叨的牟珠,而是頗具威嚴地抬了抬手,自回到書房。

    “嘩”的一聲響,雪白的紙被攤開,江春用手撫平,像是要把唐亡至今三百五十余年的割據抹掉。

    通通不算大一統王朝。

    該再開一片天地了。

    然而擺上鎮紙、磨好墨水,提筆正欲康慨陳詞,胸臆中猶滿是豪情,一時卻又不知如何寫了。

    思來想去,前面罵宋廷懦弱可恥的話他還是保留了,在后面歌功頌德的部分又添了幾筆。

    “伏惟陛下出李唐之脈,襲太宗之血,以雄圖而起巴、蜀,力戰而復關、隴,櫛風沐雨,恢三百載之世功……”

    ~~

    “……臣等不勝犬馬憂國之情,稽首恭觀偃月開泰,敢獻此書,延頸待盡,布此悲誠,涕泣上聞!”

    兩日后,江春再次勸進李瑕,這次的官員人數卻是多得多,名單羅列了整整兩頁。

    然而,那辛苦寫就的勸進表李瑕卻只是粗粗掃了一眼,便放到一邊。

    “勸進而已,諸公倒也不必太費心思。”

    江春心想,這次秦王倒是懂得拒絕了,只是拒絕得太過隨意了些。

    不想,李瑕下一句卻是又道:“有這功夫、有這文采,不如好好寫寫登基詔書。”

    這是直接便同意了,似乎還有些迫不及待之意。

    “這……王上又拒絕了,臣等墾請王上以天下黔首為念,勿以克讓謙恭為事。”

    “黃道吉日算好了,就寫份登基詔書吧。”李瑕又道。

    堂上諸公沉默了一會。

    最后,韓祈安上前一步,提醒道:“王上?”

    李瑕無奈,只好點了點頭,其后又搖了搖頭。

    堂上諸公紛紛拜倒痛哭。

    “王上還是搖頭不應啊。”

    “王上欲不應,若宗廟何?若百姓何?”

    “王其母辭!何必勤勤小讓也哉?”

    “……”

    稱帝的步驟還是要走的,哪怕李瑕不在乎,眾人還是得大哭、懇求他“勉為其難”答應登基。

    哭給天下人看,哭給青史記錄。

    像是很荒誕,又像是很莊重,但這就是一種責任。

    皇帝之位從來不是一個人的事,它承系天下萬民,它是擔當……

    ~~

    幾日后,長安城郊。

    傍晚時分,種地的老農一手拖著鋤頭,一手牽著孫兒走在回家的路上。

    他走路時光著腳,赤足上滿是老繭與傷痕。

    走著走著,迎面正遇到一個年輕的道士。

    “老丈,記得我嗎?”

    老農嚅嚅不敢言,只是點了點頭。

    其后那道士便一路跟著他,喋喋不休地問了許多問題。

    “老丈只認金國的天興皇帝嗎?他都亡國三十年了,在位時又做過什么?”

    問了許久,才終于讓這老農總結出了一句話,道:“宋是宋寇,蒙是蒙虜,當然只有大金皇帝才是皇帝。”

    “那光復大唐呢?所謂金國不過也是女真人奴役你們,大唐皇帝總是真的皇帝了吧?”

    “大唐額知道,阿爺說過。額祖宗還當過大唐的官哩,不信到洛陽看額的祖墓,都說那時候日子好過……”

    “那大唐皇帝比金國皇帝,哪個是真皇帝?”

    老農答不出來了,傻站了好一會才肯放棄他的天興皇帝,低聲道:“要是真有大唐皇帝,額認。”

    連他都明白,若是光復大唐,那怎么可能不收復東都洛陽?

    到時,就能讓孫子與兒子團聚了,他活一輩子,求的就是落葉歸根,血脈團圓。

    年輕的道士孫德或“哦”了一聲,轉身就走了。

    他其實認為秦王應該取一個別的國號才對,比如“天”字他就覺得很好,一個字就能壓那個“大元”一頭,可惜沒幾人贊同他。

    當然,他知道世事從來沒有十全十美的,秦王立國稱為“唐”,至少更容易映照這亂世許多人對太平盛世的憧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