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筆閣 > 重生之乘風而起 > 第四百四十六章 髡殘
  很顯然,這是家鄉出去的文壇宿老對后輩的親切鼓勵。

  周至當真是感動,兩人之前素不相識,又沒有一點關系,老人這是純粹出于欣喜于見到家鄉后輩的成績,特意予以鼓勵的。

  “我該如何表示感謝?”周至在真正的大家面前都是束手束腳的。

  “你寫一封信吧。”干爹說道:“不過王老很忙,回不回你就不知道了,即便回了你,你也不要做過多的打擾,他既然已經關注了你,那多出成績讓他看到,比寫一百封感謝信都有用。”

  道理是這個道理,可是干爹忽略了一個問題,那就是能夠引起王老關注的成績是什么級別。

  這些成績是很容易拿得到的?!

  算了懶得扯這些了,成績代表的都是過去,何況自己現在就有一項新的成績要給干爹匯報。

  將手里的錦盒放到茶幾上打開,從里邊取出一幅卷軸:“來,看這個。”

  “這是什么?”

  “古畫,從頭到尾我一個人完成的修復,四表舅只是給了現場指導,都是我動的手。”

  “是嗎?誰的?”

  “髡殘的。”

  “喲,那是好東西啊。”

  髡殘是明末清初的畫家。

  善畫山水,亦工人物花卉。

  山水畫主要繼承元四家傳統,構圖繁復重疊,境界幽深壯闊,筆墨沉酣蒼勁。

  其中山石的披麻皴、解索皴等表現技法,多從王蒙的畫法中吸取變化而來;

  而荒率蒼渾的山石結構,清澹沉著的淺絳設色,又近黃公望之法。

  除了元四家,他還遠宗五代董源、巨然,近習明代董其昌、文徵明等,兼收并蓄,博采眾長。

  髡殘的名字很多現代人都不知道,但是實際上他非常的出名,說起他與之齊名的幾位,大家就都熟悉了。

  髡殘自號石溪、白禿、石道人,因此與另一清初畫家石濤,合稱“二石”。

  又與八大山人,弘仁,石濤一起,被后世合稱為“清初四畫僧”。

  髡殘非常有個性,從小聰明好學,年輕時習舉子業,常思出家為僧。二十歲時,因反抗父母強行婚配,毅然放棄舉子業,削發為僧,到居家附近的龍山三家庵中做了和尚,取僧名石谿。

  等到三十多歲時明朝滅亡,他一個和尚卻又跑了出來,參加了南明何騰蛟的反清隊伍。

  抗清失敗后,避難常德桃花源,在這段時間里參禪游歷,體悟山川之盛,長期生活在山林澤藪之間,侶煙霞而友泉石,躑躅峰巔,留連崖畔。

  又多覽書史畫作,悟道參禪,在學習傳統基礎上,重視師法自然,自謂“論畫精髓者,必多覽書史。登山寡源,方能造意”。

  性格直硬,脾氣倔強,寡交游,難于與人相合。這種強烈的個性表現在他的禪學上,是“自證自悟,如獅子獨行,不求伴侶”;表現在繪畫上,則為“一空依傍,獨張趙幟,可謂六法中豪杰”。

  等到畫卷展開,干爹一見也嘆息一聲:“髡殘也常自傲:‘拙畫雖不及古人,亦不必古人可也’。現在看來,他也不是自傲,只是陳說了一項事實而已。因為實在當得起這句話。”

  周至也點頭:“他是以自然凈化無垢之美,對比人生坎坷、市俗機巧,感悟出禪機畫趣,將主觀的修養、情感、性靈,與客觀的景物、人文、意境相感應、相交融,使其畫景真情切,狀物與抒情成為一體。構成一種平中出奇有重山復水;開合有序又結構嚴密;繁密而不迫塞,穩妥又富于變化的獨特風格。”

  “這是你看出來的?”干爹問道。

  “啊不是,四表舅說的。”裝逼失敗,周至只好承認出處不在自己這里。

  干爹這才點頭:“髡殘啊,最喜用渴筆、禿毫。蒼勁凝重,干而不枯,再以濃澹墨色渲染,使得筆墨交融。在情趣上郁茂蒼渾、酣暢淋漓;在情調上奇辟幽深,引人入勝;在氣韻上雄渾壯闊、縱橫蓬勃。”

  “干爹,這也是你研究出來的?”

  “啊是啊。”干爹說道:“蠻州文化館藏髡殘的畫作不少,我夾川也有一幅,當時請專家們來做過修復研究。”

  “他的這種畫法,不但讓其繪畫在當時名重一時,對后世的李可染,張大千等人,亦有很大影響。”

  “那干爹認為這圖該叫什么名字?”

  古代畫作很多都是畫家隨性而為之,雖然有題詞跋文之類,但是有時候也不留畫作名稱。

  名稱好些還是后來的收藏家給取的。

  干爹細細看了畫卷上方天空留白之處髡殘的題詞。

  “予因學道,偶以筆墨為游戲,原非以此博名,然亦不知不覺墜其中,笑不知禪者為門外漢。予復何辭?

  人自黃山來,言其狀,謂情理倶無。余不禁肢癢。若知老之迅速如此,則得買草鞋踏遍了也,得韻一拈,因留此卷。”

  邊上還錄了一首小詩:“入山恐不深,何妨千萬重。草鞋雄似虎,杖柱活如龍。”

  再看了一遍全畫,除了幾枚收藏章,如“項氏書房珍藏”,“儀周珍藏”,“神品”等。

  剩下的就是一系列的清代皇帝的鑒賞印“某某御覽之寶”。

  以及皇家御用單位的鑒定印章如“石渠寶笈”。“靜寄山莊鑒藏”之類。

  奇怪是除了髡殘自己的留字以外,別的內容也沒有。

  干爹指著“石渠寶笈”印章:“《石渠寶笈》里邊有這幅畫嗎?”

  《石渠寶笈》和《宣和畫譜》同一性質,乃是清代乾隆嘉慶年間,由內府所藏歷代書畫九類藏品的目錄類書。

  凡是入選的書畫,其上會有一個“石渠寶笈”的印章

  周至搖頭:“據說如果被董邦達父子鑒定為上品的,除了‘石渠寶笈’之外,還會加上‘乾隆鑒賞’,‘三希堂精鑒璽’和‘宜子孫’印。”

  “不過這一幅上除了‘石渠寶笈’其余的都沒有,只有幾枚道光后的鑒賞印。”

  “對了,這一個是表明收藏之處的印章。”周至指著“靜寄山莊鑒藏”印說道。

  “這是哪里?”

  “乾隆的五大行宮之一,在河北薊縣,當時的畫作也要加蓋收藏處的印章比如‘御書房鑒藏寶’,‘養心殿鑒藏寶’之類,這個印也是同一類。”

  “那就是說這畫曾經被清廷收入內府,不過后來未受重視?我印象里別的髡殘的畫作可是沒有這樣的待遇。”

網頁版章節內容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閱讀最新內容

請退出轉碼頁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 閱讀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