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筆閣 > 重生1994:從普洱茶商到萬億大亨 > 第26章 秋交會
  楚軍的擔心不是沒有道理的,19塊的生產成本,2.5萬斤茶葉,總成本就是47.5萬元,幾個股東好不容易湊了50萬元的創業資金,第一個收茶季就被梁賢給花完了,還好,這些錢都不是一次性支出,賬面還有一些流動資金,如果不能及時找到銷路,這點流動資金很快也要見底。

  楚軍說出來的這些話,也是出于公心,并沒有惡意針對梁賢的意思。

  楚軍已經將話都說開了,吳江也要談談自己的想法了。

  吳江沉吟地說道:“董事長,梁總,這幾天我拿了一些樣品給同行去試喝,同行反映我們家的普洱茶好喝、有特色,尤其是帶有焦煳香的這一種,無論生茶還是熟茶,老茶友都非常認可。然而到了問價的時候,我也沒敢加多少利潤,嘗試報價每斤23元,結果碰了一鼻子灰,同行說我們的茶葉報價太高,賺的是黑心錢,全都沒有購買的意思。”

  吳江說話的聲音不大,也是娓娓道來,但是大家從中也能聽出來,他的話里滿滿的都是委屈。

  宮亞楠不懂茶葉的銷售,但她也是做了好幾年生意的女人,公司的資金是有限的,只出不進,這樣的公司支撐不了多久。她心里暗暗發急,然而梁賢是她和茹果請來的主事人,面對這樣的情況,她想聽聽梁賢怎么解釋,雖然這是一個扶貧項目,但同樣也是一樁生意,宮亞楠也不想這個項目剛啟動沒多長時間,就被梁賢干黃了。

  梁賢低著頭思考了一下,他是從2023年重生回來的高管人才,在市場營銷方面,這種過度包裝的營銷手段早就是爛大街的銷售方法,只是這個時代的人并不理解,在制作這批普洱茶的之前,茶葉的生產成本他是事先有過預算的,茶葉的成本12元/斤,在同行的平均成本之內,并不高,可是,讓他沒有想到的是,這個年代包裝成本卻是出奇的高。

  這是因為這個時代包裝行業還是一個新興產業,各類配套并不齊全,想要達到梁賢需要的效果,費時、費工、費料,所以7元/斤的成本對于茶葉來說確實偏高,但是,那又怎么樣,你們沒去看過未來風風火火的“大師小罐茶”,其中的茶葉價值幾何沒人知道,但是裝茶葉的小罐子據說是用純錫一次壓鑄成型的,對外號稱10塊錢一個,一盒茶葉六個錫罐,光罐子的成本就是60元。

  梁賢在思考如何用一種這個時代的人能理解的方式說明他的營銷方法,梁賢指著宮亞楠店里的一瓶怡寶瓶裝水說道:“一瓶礦泉水,如果在山上的泉眼邊上喝,這瓶水不要錢;山上的泉水流到山腳下,經過水廠處理送到居民家中,這瓶水就要賣1.2元/噸,有人將水裝進瓶子里,這水就要賣2塊錢/瓶,然而將這瓶水擺在董事長的酒吧里,這瓶水就能賣到5塊錢/瓶,水還是這瓶水,為什么價格相差這么大。”

  這個問題很新奇,原本水是司空見慣的東西,在不同的地方購買,價格不同也是大家認可的事情,但是這些人還真沒有想過,其實這些商品本質都是水,那為什么價格相差這么大呢。

  幾個股東也是低頭思考,沒人能夠說出個所以然來。

  梁賢繼續低聲細語道:“從一瓶水我們可以看出來,商品的價格與商品的價值關系不大,商品的價格來源于客戶對商品的判斷,客戶認為他值多少錢,他就值多少錢。”

  梁賢說的是大白話,沒有套用經濟學里的標準定義來解釋商品的價格屬性,然而即使是這樣,這個年代的土著股東還是聽得不怎么明白。

  梁賢嘴角微笑道:“客戶怎么判斷一件商品應該值多少錢,這就要商家告訴他,商家就是一個講故事的高手,故事講得好,客人就愿意為這個故事掏錢。”

  宮亞楠是生意人,隱隱約約聽出了梁賢說的一些道理,但還是不怎么明白,就像是一層很薄的窗戶紙,就差捅透的那一步,還是看不清窗戶后面是怎樣一道風景。

  梁賢繼續說道:“我們這里是普洱茶的產區,普洱茶的成本在這里是透明的,就像是我們在泉眼邊賣水,想賣1.2元都難,更不要說是賣2元和5元了,因為客人有很多不要錢的替代產品可供選擇,傻子才會花錢買你的水。所以,我們不能在泉眼邊賣水,要走出去,走得越遠越好,越遠價格也就越高。”

  說到這,幾名股東也都漸漸聽明白了一些道理,宮亞楠問道:“那您準備去哪里賣茶葉?”

  梁賢說道:“馬上就要到10月15日了,秋季出口商品交易會就要在洋城舉行。”

  秋季出口商品交易會簡稱秋交會,從1957年開始舉辦了第一次,以后每年春季和秋季各舉辦一次,每次20天,在中國加入wto之前,是中國為數不多的向世界客戶展示中國商品的窗口。

  楚軍聽了要去參加秋交會,又開始搖頭。

  宮亞楠注意到了楚軍的動作,問楚軍還有什么要說的。

  楚軍說道:“董事長,賣茶這一塊門道您可能不知道,我們省的茶葉出口業務自己是不能獨立開展的,必須委托土畜進出口公司定省分公司,上關茶廠與他們有常年的業務往來,前些天我找過他們的一位負責人,他們說,今年茶葉的出口任務很重,他們只能盡量保證幾個國有大廠的出口訂單,上關茶廠這種老字號的茶廠也只能排隊,今年夏東明廠長眼巴巴的就指望這次秋交會呢,如果有訂單哪有可能輪到我們。”

  楚軍又在否定梁賢的意見,受到時代的局限,現在的人看問題還是短淺了一些,尤其是在內陸省份,一談到銷售,大多想到的方法都是“等、靠、要”,難得有主動出擊的。

  楚軍說的也不算全錯,中國企業的對外貿易是要獲取對外貿易進出口權的,普通企業進出口商品是不能直接與國外企業進行交易,必須委托有進出口權資質的公司代為交易,在那個時代,這些有進出口權的中間商公司牛得不行,躺著就能賺差價,可以說,中間商掌握了對外貿易的話語權,要想出口,必須被他們盤剝一層。

  好在當時進出口公司都是國營企業,他們服務的企業也是國營企業,肉爛在鍋里,國家對進出口業務的管控也方便。

網頁版章節內容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閱讀最新內容

請退出轉碼頁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 閱讀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