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筆閣 > 種出一個強宋 > 第214章 先驅
  鬼樊樓總部在遼國,還在遼帝行宮?

  這猜測似乎聽起來很玄幻,但也不是沒有這種可能。

  追捕如意鴦時,從她口中了解到鬼樊樓與南唐陳氏有關聯。

  南唐后裔仇視滅他們國家的趙氏一門,他們使勁鬧騰不外乎顛覆趙氏江山,心里還揣著虛無的復國夢。

  依附遼國,借用外力來實現夢想,當年兒皇帝石敬瑭就干過,最終把燕云十六州雙手奉于契丹。

  此后,中原大地失去了長城等險要之地,契丹騎兵長驅直入,為百姓帶來了無窮的災難。

  無論如何,勾結外敵戕害祖國是可恥的,必須要根除這股勢力。

  不過洛寒卻對如意鴦的話有所懷疑,萬千弟子從捺缽趕來報仇,很像是臨死前說的氣話。

  前世做為歷史系教授,洛寒自然懂得捺缽對遼國來說,是朝廷政治生活中非常隆重的大事。

  捺缽雖譯為行宮,卻和宋朝所說的行宮有很大區別。

  宋皇一年四季幾乎都住在汴京城的皇宮里,行宮是皇帝少的可憐的出行時安排的臨時住所。

  而遼不一樣,他們的捺缽隆重、浩大而漫長。

  按春、夏、秋、冬四季安排,分為春水、秋山、坐夏和坐冬,因而也稱四時捺缽。

  可以說這是遼國的傳統。

  捺缽進行時,契丹所有大小內外臣僚,以及漢人宣徽院所屬官員都必從行。

  漢人樞密院﹑中書省等南面臣僚則只有一二人相從,其余宰相以下官員在京都居守,處理公務。

  遼帝保持著契丹族在游牧生活中養成的習慣,居處無常,轉徙隨時,車馬為家,獨特的生活方式,也促使遼廷形成了獨特的議政方式。

  它既是皇帝釣魚行獵、習武休閑的理想勝地,也是皇帝議政治軍、號令天下的主要場所。

  遼廷內政外交的方針大計,都要在這里拍板決策。

  這在宋人聽來就是玩物喪志,把遼皇比作夏桀商紂也不為過。

  皇帝居然一年四季大部分時間不在皇宮,政治中心和政權中樞就在馬背、車帳等處。

  可以說遼帝游獵在哪里,哪里就是政治中心。

  春天放鷹捕鳥,鑿冰鉤魚;夏天避暑納涼,飛鷹走狗;秋天游獵,和鹿熊虎豹一較高低;冬天在不嚴寒地帶繼續射獵。

  皇帝當得和紈绔一樣。

  然這是遼國必不可少的傳統。

  尤其遼末帝耶律延禧,他對這種傳統很執著,遼五京被女真占了四京,他還在圍獵的路上暢游。

  因此說捺缽不可能來萬千弟子,除非皇帝身邊的親信全是鬼樊樓的人。

  嗯······這事暫且放一放,先把林靈素引入正道再說。

  林靈素在化學方面造詣不淺,他的弟子也有化學基礎,只要自己引導得當,指個方向讓他們潛心研究,這些神棍就是大宋未來的科技人才。

  然后讓沈沖加入,這二人完全可以培養成大宋科技先驅。

  “林道長,以后你研究的道術,暫且稱之為科技。科技是第一生產力······哦,就是說科技關乎國計民生,關乎大宋崛起,關乎大宋屹立于世界之巔······總之,你萬不可懈怠······”

  林靈素畢恭畢敬道:“師尊放心,弟子一定竭力研究!”

  “還有,愿意跟隨你的道士也一并留在京城做你助手,我可以保證,只要你們潛心研究,富貴一生毫無問題,還會成為宋人心中的神,流芳百世······”

  林靈素已被洛寒征服,立誓要一生追隨。

  洛寒如何吩咐,他就如何做。

  “師尊,弟子這就去召集他們,弟子發誓要在科技上干出成就,不辜負師尊栽培······”

  說罷林靈素告辭,去召集其他道士。

  讓洛寒沒有想到的是,林靈素還是挖墻腳的高手,他揮動鋤頭,將其他道觀的優秀道士挖過來不少,其中就有劉混康師弟玄塵子。

  林靈素走后,洛寒也去了政事堂。

  有些事也該上臺面了。

  ······

  “章相公,新法推行緩慢,與官員不作為有關,也與百姓不了解有很大關系,所以我便萌生宣傳的念頭,前陣子讓宣傳隊在街頭表演,便是為新法宣傳做準備······”

  章惇聽后突然道:“老夫就說洛真人為何喜歡勾欄瓦舍的勾當,原來初衷是為新法,現在想來用這種方式宣傳,更貼近百姓生活,更容易讓百姓了解新法的好處······洛真人總能有妙計為新法解決難題,老夫佩服······”

  “走到百姓中去,宣傳效果確實明顯,但卻杯水車薪。大宋地域廣闊,不可能每個縣都派一個宣傳隊。以現在宣傳隊的規模,一年不停輾轉各處,也走不了幾個州縣······”

  洛寒沒有沾沾自喜,反而潑冷水,于是章惇剛剛的激奮馬上淡化。

  “是啊,朝廷應大力培訓這樣的宣傳隊,走家串戶,為百姓宣傳新法,可這也來不及啊!”

  章惇憂心忡忡道,“遠水解不了近渴,新青苗法已頒布半年多,豪強抵觸也罷,有些地方百姓也抵觸······”

  “章相公,我有辦法,不用宣傳隊,也能讓百姓清楚了解新法······”

  章惇忙問道:“什么辦法?”

  “報紙!”

  “報紙?”

  章惇疑惑道,“是不是和《邸報》一樣?”

  “完全不一樣,章相公請看,這是我設計的樣報······”

  說著洛寒拿出后世報紙的圖示。

  新法要想順利推行,就得占據輿論的制高點。

  報紙,無疑是對付反對派的大殺器。

  洛寒如今在詩詞界,宗教界已揚名大宋,他有絕對話語權,他做主編絕對能引到天下輿論關注新法。

  但他知道自己懶,而且寫作水平和宋朝讀書人比起來就是個渣渣。

  所以得物色一個有才華,有號召力的人主管這事。

  “《大宋日報》?是每日一份?”

  章惇看了看樣報,逐一提問,洛寒逐一解答,直到章惇清楚為止。

  “報紙不能只面對讀書人,得讓普通老百姓也能讀懂,百姓不識字,就讓識字的書生去讀報······”

  “為彌補報紙內容對百姓的吸引力不夠,我準備整理《道德經心得》,然后在報紙上連載······”

  “第一份報紙面世時,需要官家執筆,寫一篇檄文······”

  “成立通政司專管······”

網頁版章節內容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閱讀最新內容

請退出轉碼頁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 閱讀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