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筆閣 > 種出一個強宋 > 第205章 懺悔
  “我清楚你們心里想的是啥,死的和受罪的都是百姓,他們的命低賤,士大夫的命金貴,應該區別對待。不知你們有沒有意識到,在場大多數人三代前也是百姓,通過各種方式才進入士大夫行列,誰知你們吃飽了肚子就忘了根······若是你們先人知道不肖子孫的作為,會氣得從棺材里跳出來揍你······”

  洛寒不依不饒。

  要噴就噴個痛快,噴到他們永遠閉嘴。

  “爾等食君之祿,卻不做忠君之事,心中藏污納垢。圣賢道理都是說給別人聽,自己卻從來不按圣賢道理做事,果真是人不要臉,天下無敵!”

  “孟子有云: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荀子曾言: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則載舟,水則覆舟。圣賢教導官員別把百姓不當回事,水能載舟,亦能覆舟,若有一天大廈傾,爾等便是罪魁禍首!”

  “······頭頂青天,腳踩大地,我敢說青州之行并無半點私心,揣著的是一顆為國為民的赤心。無私就心正,心正則無畏,無畏則無懼,所以這些引起民怨的官場敗類,我一個都沒有留下,全部送他們去地獄懺悔······”

  “我之赤心,全在這首《石灰吟》中······李小娘子,麻煩你再次代筆······”

  洛寒長出一口氣,緩緩道:“千錘萬鑿出深山。”

  開采石灰石礦確實很不容易,得需要好多勞力費盡九牛二虎之力采掘。

  用千錘萬鑿來形容這個場面確實形象,卻也顯得平淡,有些人心中暗稱不過爾爾。

  “烈火焚燒若等閑。”

  這是燒制熟石灰的一個工序,就是高溫煅燒石灰石,制得生石灰。

  可加上“若等閑”三字,卻讓人感到說的不是石灰本身,而是仁人志士面臨嚴峻時的一種從容心境。

  視之若等閑。

  嗯,有些味道了。

  現場靜悄悄,誰都期待洛寒說出下一句。

  “粉骨碎身渾不怕。”

  咦?

  這句描述的也是熟石灰制造工序,就是塊狀生石灰上潑水,變成粉末狀熟石灰的過程。

  “粉骨碎身”極形象地寫出這個變化,而“渾不怕”三字又使人聯想到不怕犧牲的精神。

  這詩托物言志的味道越來越濃了。

  但下一句必須有點睛之筆,否則也會淪為平庸。

  誰都豎起耳朵靜聽。

  “要留清白在人間。”

  洛寒高亢吟誦,直抒情懷。

  那些人像是被掐住脖子,臉上火辣辣一片,表情全是不可置信。

  天吶,這兩首詩都是傳世之作。

  現在誰還敢說洛寒肚子里沒貨,估計會被噴成條死狗。

  現場燃了。

  “千古名句,千古名句啊!”

  “風格豪邁,氣勢坦蕩,鏗鏘有力,是不可多得的佳作······”

  “以物比人,把物的特點和人的性格熔鑄成一體······”

  “言在物,而意在人,不言人而人在其中,似呼之即出······”

  “洛真人是當世李太白······”

  “······”

  好詩沖淡了他們對洛寒的偏見,稱贊聲標志著他們徹底服了。

  洛寒不主張附庸風雅,卻不代表他不會詩詞。

  他才是真才子。

  李清照沉浸在詩句當中,盯著詩句喃喃自語,一時竟癡了。

  《石灰吟》采用象征手法,字面上是詠石灰,實際借物喻人,托物寄懷,表現了洛寒高潔的志向。

  全詩筆法凝煉,一氣呵成,語言質樸自然,感染力極強。

  尤其大無畏的凜然正氣,更容易感染和激勵別人。

  洛先生大才,李清照不如也。

  蘇軾也震撼了。

  震撼洛寒的詩詞造詣,更震撼他為百姓的那番說辭。

  這讓他想起初入官場。

  那時的他,自命士大夫一族,把底層百姓的死活看得不名一文,公開稱底層人存在的意義,就是為保障士大夫的生活充實而快樂。

  故而他成為抵觸新法的急先鋒,明目張膽和章惇對著干,結果牽出烏臺詩案,他被貶到黃州。

  黃州城東有一塊坡地,他親自耕種后,心靈返本了。

  生活不易,百姓不易。

  懂得這個道理后,他以東坡居士為號來激勵自己,同時也笑迎無止盡的貶謫之路。

  忍饑挨餓,居無定所,四處漂泊······這是他的死亡磨難,也是他的修行之路。

  死亡向他微笑,他就向死亡還以微笑。

  七年輾轉在貶謫路上,他心智更堅強,也更深刻地認識到百姓生活的艱苦。

  他錯了。

  新法就是讓百姓過得好一點。

  若能回到從前,他會毫不猶豫選擇支持章惇。

  于是他回京后,專門拜訪了章惇,表示并不太介意和章惇一生的交集。

  他不是去示弱,而是去懺悔。

  走進百姓中,他靈感爆棚,心靈的波動,成就無數佳句。

  洛寒的詩句飽含赤誠,和他的為人處世如出一轍,有他輔助章惇,大宋百姓才有好日子過。

  “啪啪啪······”

  蘇軾起身鼓掌,這就是對洛寒最大的肯定。

  “這小道士忒是張狂,東坡先生出手教教他如何做人······”

  曾布見蘇軾公開支持洛寒,頓時不爽。

  他厚著臉皮請蘇軾出山,就為吊打洛寒,誰知蘇軾卻認同了洛寒。

  “我若出手,汴京便會傳出以大欺小笑柄,詩詞界有這樣的年輕人是好事。”

  蘇軾很直接道,“我答應子宣來詩詞會上看看,并沒有答應作詩詞,子宣勿要強人所難······”

  說實話,蘇軾看不上三面兩刃的曾布。

  他和章惇是摯友,他的貶謫之路也是章惇所賜。

  他恨章惇,卻也不能掩蓋對章惇的欣賞。

  政治不是慈善堂,不能講溫良恭儉讓,舊黨得勢的時候,章惇等人也是被貶謫到天南海北。

  曾布請他出山時,他本想拒絕,后來一揣摩,便想去看看。

  看看大宋有哪些后起之秀,了解一下洛寒這個神秘的小道士。

  “東坡先生不出手,難道任由他打壓咱們士大夫?”

  曾布不甘心翻船。

  他清楚除非蘇軾親自下場,否則誰都蓋不住洛寒的風頭。

  “老夫致仕在家,不愿再卷入官場紛爭,這事子宣不要再提。”

  蘇軾再次明確拒絕后道,“七年輾轉各地,我親眼見到百姓的悲慘生活,洛真人這是下山救世······”

  曾布氣急敗壞,卻又無可奈何,暗暗把蘇軾記恨在心。

  “在下不才,請教洛真人······”

  曾布眼前一亮。

  這小子頗有才,說不定能扳回頹勢。

網頁版章節內容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閱讀最新內容

請退出轉碼頁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 閱讀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