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筆閣 > 朕真不是中山靖王啊 > 第226章 兒臣,謹奏!
  請各位公卿,替朕解答這個疑惑吧?

  面色如常的一‘問’,讓殿內的數百號人悄然低下頭,面面相覷的看向左右,和身旁的同僚交換起眼神。

  而在朝班西席靠里的位置,和兄長劉彭祖相鄰而坐的劉勝,則是滿帶著好奇環視殿內,觀察著殿內正在發生的一切。

  ——如果是在過去,對于這種欲蓋彌彰,有事兒不說事兒的虛偽場合,劉勝肯定會嗤之以鼻。

  但如今,好歹也是要做太子的人了,劉勝對于這些看似虛偽、做作的事,卻是愈發感到興致盎然。

  因為劉勝知道,此刻,正發生在自己眼前的,是獨屬于這個時代,朝堂中央的政治流程和常態。

  “所以,皇帝無論想說什么,都不能親自說出口?”

  “而是要用這樣的方式,通過提問,來讓臣子替自己,說出自己想說的話嗎······”

  帶著這樣的疑惑,劉勝不由將本就筆直的身子挺得更直,伸長了脖子,看向空曠的殿中央。

  很快,接連自朝班之中走出,向天子啟躬拜稟奏的一道道身影,可謂是讓劉勝大開眼界。

  “稟奏陛下。”

  “劉濞、劉戊等賊起兵作亂,戰火延綿大半個關東;”

  “——確實如陛下所說:地方百姓被戰火荼毒,是不可避免的事。”

  “也正如陛下所言:對于遭受戰火波及的百姓,各地方郡、國,都應該進行妥善安置。”

  “但在叛亂結束之后,吳地,被封給了如今的江都王;其他諸位公子,也分別被封為臨江王、河間王、常山王、魯王、長沙王、膠東王、膠西王。”

  “諸位公子在秋天才獲封為王,除了臨江、河間、常山三王,其余四者都才從長安出發不久。”

  “——諸王都才封王就藩,諸國都還沒有理順國內的事,沒能及時安置治下,被戰火波及的百姓,也是情有可原的事。”

  “但如果是那些已經封王多年,卻仍舊沒有對治下百姓,尤其是被戰火波及的流民進行妥善安置的藩王,恐怕就需要陛下派去使者,進行責問了······”

  在天子啟的問題之后,第一個站出來的,是御史大夫陶青。

  結合陶青‘晁錯馬仔’的身份,以及晁錯‘天子恩師’的標簽,在陶青這番話道出口,天子啟又緩緩點下頭之后,殿內眾人便也輕松明白了天子啟的意思。

  ——注意了!

  ——朕,要拿宗親諸侯開刀了!

  ——但注意范圍,別扯上朕剛封出去的幾個兒子!

  明白過來這一點,殿內眾人便又各自低下頭去,開始考慮起要不要出身,出身又該說些什么的問題。

  趁著眾人思慮、措辭的空擋,天子啟也沒忘親自開口,隱晦的強調一番自己的意圖。

  “御史大夫說的,很有道理。”

  “——臨江、河間、常山,魯、江都、長沙,膠東、膠西八王,都是太后秋天才頒詔敕封。”

  “早些出發的臨江、河間、常山三王,剛到封國一個多月,連王宮都還沒修建好;”

  “晚些出發的魯王、江都王、膠西王,更是九月上旬才各自抵達封國;”

  “長沙王,更是因為路途遙遠,至今都還在路上;膠東王,則因為年紀太小,被朕留在了長安······”

  面色如常的強調一聲‘不要扯上朕的兒子們’,便見天子啟稍呼一口氣,面色神容也隨之一正。

  “那其他的王呢?”

  “燕王、代王,齊王、楚王、梁王,還有齊系、淮南系諸王,是怎么做的呢?”

  “他們有沒有妥善安置治下,那些被戰亂所波及的百姓,而沒有辜負太祖高皇帝、太宗孝文皇帝的囑托呢???”

  佯做疑惑的一問,終是讓殿內眾人齊齊抬起頭,將目光不約而同的撒向朝班西席,正做‘低頭沉思’狀的內史晁錯。

  今日大朝儀,天子啟開場便要拿宗親諸侯開刀,殿內眾人自是心下了然。

  ——這,是《削藩策》的后續部分!

  是武力鎮壓之后,必將緊隨其后出現的補充條款。

  但在殿內數百道目光的注視下,晁錯,卻并沒有如往常那般,毅然決然的起身。

  起身‘回答’天子啟的,依舊是御史大夫:開封侯陶青······

  “晁錯······”

  “——學聰明了啊?”

  “知道不能什么事,都親自沖鋒陷陣,而是應該讓馬仔出面,自己則穩居幕后,掌控大局了?”

  “陶青這條狗的牽引繩,應該也重新回到晁錯手里了吧?”

  劉勝戲謔一語,自引得一旁的劉彭祖一陣輕笑搖頭。

  而在殿中央,再次起身的御史大夫陶青,只對天子啟再一拜。

  “稟奏陛下。”

  “去年的叛亂,雖然延綿甚廣,但也并沒有波及整個關東。”

  “——北方的燕國、代國,完全沒有被戰火所波及;”

  “至于趙國,雖然因為趙王劉遂的狼子野心,經歷了短暫的動蕩,但在曲周侯的鎮壓下,也很快安定了下來。”

  “所以,北方的燕、代、趙三國,并沒有百姓流離失所、郡國安置失當的情況發生······”

  鏗鏘有力的一番話,算是為百官再次縮小了范圍:燕、代、趙三國,也不在這次打擊范圍之內!

  如此一來,剩下的,也就只有齊王劉將閭為首的齊系、淮南王劉安為首的淮南系,以及才剛得封為楚王劉禮;

  以及······

  “長樂宮衛尉張羽,啟奏陛下!”

  短暫的沉寂之后,一聲高亢的拜喏聲響起,將東宮太后的‘聲音’,傳到了這場大朝儀之上。

  “去年的叛亂,梁王,一直都在睢陽抵御叛軍!”

  “當時,臣是梁國的中尉;”

  “在弓高侯奇襲淮泗口,叛軍隨即潰散之后,臣又花了很多時間,肅清梁國境內的潰兵。”

  “一直到秋天,梁國的叛軍潰兵,才總算是清理完成。”

  “——早在叛亂結束時,梁王聽說國內的百姓,因為遭受戰火波及而食不果腹、衣不遮體,便已經下令:開梁國的府庫,賑濟、安置災民。”

  “到半個月之前,梁王在長安再次收到消息,得知梁國的災民并沒有得到妥善安置,更是已經倉促向太后、陛下辭別。”

  “為的,也正是親自回到梁國,責問那些辦事不力的官吏,并親自主持災民、流民的安置事宜。”

  堅定的一番話語,自惹得殿內眾人紛紛側目,各自將敬佩的目光,撒向張羽那魁梧、高大的背影。

  ——即便已經入朝為官,張羽對梁王劉武的忠誠,似乎也仍沒有減弱分毫;

  而在張羽之后,另外一道‘拔地而起’的身影,更是讓殿內眾人,陷入了一陣短暫的迷茫之中。

  “太子太傅魏其侯臣竇嬰,啟奏陛下。”

  “去年的叛亂,是吳王劉濞、楚王劉戊二賊為首,齊系諸賊與從。”

  “叛亂平定之后,劉濞的吳國,封給了如今的江都王;”

  “齊系諸賊的膠東、膠西等國,也都各自由公子劉端、公子劉彘為王。”

  “——而楚王劉戊的楚國,被分成了兩部分,魯地,封給了公子劉余,號魯王;楚地,被封給了楚元王的兒子劉禮,仍號楚王。”

  “如今的楚王劉禮,雖然不是陛下的子嗣,但和諸位公子一樣,也同樣是剛獲封不久。”

  “對于楚國境內的災民、流民,楚王沒能進行妥善安置,恐怕,也是因為獲封不久的緣故······”

  繼張羽為梁王劉武之后,竇嬰又站出身,將剛獲封不久的楚王劉禮,也排除出了這次的打擊名單當中。

  而且毋庸置疑:張羽、竇嬰二人為梁王劉武、楚王劉禮的開脫,都是竇太后所授意。

  這,就讓殿內眾人,感到有些疑惑了······

  “去掉剛獲封的皇子、北方的燕代趙、南方的梁楚······”

  “剩下的······”

  “——父皇這是打算專盯著齊系、淮南系窮究到底?”

  對于劉勝的疑惑,劉彭祖顯然也深以為然;

  甚至包括殿內的大多數人,都對天子啟的這番舉動,而感到有些迷茫。

  如今的關東,自北向南,燕、代、趙,齊、楚、梁六個大國;

  再加上,齊-趙一代的常山、河間、臨江,齊地的膠東、膠西,濟南、濟北,城陽、菑川;

  淮南的淮南國、衡山國、廬江國,南方的長沙國,以及吳地的江都國······

  大大小小加在一起,不多不少,剛好二十個宗親諸侯國。

  而今天,天子啟幾乎是‘明示’百官,打算拿宗親諸侯開刀,結果開口一句‘別動我兒子’,就排除了這二十個諸侯國其中八個;

  剩下十二個里,竇太后又發話:梁王劉武不能動,楚王劉禮不能動;

  百官公卿也默認:北方的燕、代兩國,肩負衛戍邊墻的責任,也不能動。

  再除去空置王位,留給劉彭祖的趙國,以及因為參加叛亂,而各自‘羞愧自盡’的菑川王、濟南王······

  剩下最后六個,便是淮南系三王,和齊系幸存的三王······

  “陛下,難道要對齊系、淮南系趕盡殺絕?”

  “應該不會吧?”

  “——齊王,不是沒起兵嗎?”

  “——淮南系三王也沒反,衡山王劉勃更是親自來了長安,以證明自己的清白啊?”

  “這······”

  一時間,殿內眾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在彼此的面容之上,都無一例外的看到了一抹憂慮。

  齊系、淮南系,確實是過去數十年,除吳王劉濞之外,漢家最主要的不穩定因素。

  但這兩脈之所以能成為不穩定因素,卻也可以說是先帝年間的‘歷史遺留問題’。

  ——齊系,是在先帝繼位之初,以齊國為基礎一分為七,各封與齊悼惠王劉肥的子孫而出現;

  而先帝之所以會這么做,除了通過推恩肢解齊國之外,也有彌補齊悼惠王一脈的考慮。

  因為齊悼惠王劉肥,是太祖高皇帝劉邦的長子,是孝惠皇帝劉盈的長兄。

  另外,先帝從代國來到長安,順利繼承皇位,也多少有些‘搶了齊王劉襄皇位’的意味在其中。

  至于淮南系,雖然情況不比齊系復雜,但也是因為一件十分敏感的事。

  ——淮南厲王劉長,作為先帝繼皇帝位時,唯一健在的弟弟,最終卻被先帝逼死······

  所以在劉長死后,先帝以淮南國為基礎一分為三,讓劉長的三個兒子都做了王,雖然還是‘推恩諸子,肢解大國’的思路,但也同樣帶著彌補淮南厲王一脈的考慮。

  換而言之:齊系的存在,是因為先帝‘搶’了齊系的皇位;

  而淮南系的存在,是因為先帝‘殺’了淮南厲王劉長。

  從正常人的角度來看,這兩脈之所以成為漢家的‘心腹大患’,是因為先帝劉恒這一脈,對這兩支宗親抱有虧欠;

  但反過來說:也正是因為對這兩脈懷有虧欠,先帝,才無法對這兩脈下狠手,最終導致這兩脈愈發驕縱,并最終,成為了漢家的心腹大患。

  而現在,挾平定吳楚之威的天子啟,似乎想要結束這個循環。

  天子啟,似乎想要徹底取締齊系、淮南系,以永絕后患。

  對于,朝臣百官心中,卻只一陣不是滋味······

  “所以,諸公的意思是,只有齊系、淮南系諸王,是明明有能力對災民、流民妥善安置,卻并沒有這么做的嗎?”

  “朕,應該因為此事,而責備齊系、淮南系的六王嗎?”

  靜默中,天子啟低沉的聲線響起,讓殿內眾人,無不五味陳雜的抬起頭;

  望向天子啟的目光,分明是想要說些什么,卻又因為種種顧慮,而不知如何開口。

  看出眾人的顧慮,天子啟卻是若有所思的皺起眉,又緩緩從御榻上起身。

  將雙手背負于身后,向一側踱出兩步,便‘為難’的自語道:“也不至于如此吧?”

  “朕記得去年的叛亂,齊王雖然早先曾答應劉濞,會一同起兵作亂·····”

  “——但最終,不也還是沒反?”

  “淮南王劉安,雖然原本想要起兵作亂,但最終,不也被國相張釋之所阻止?”

  “還有城陽王,就算起了兵,那也是被吳賊周丘裹挾而已;”

  “濟北王劉志,也和淮南王一樣,想要起兵作亂,卻被自己的郎中令阻止······”

  ···

  “六王之中,曾想要起兵,又或是試圖起兵的,才只有四人而已。”

  “——剩下的兩人中,衡山王劉勃更是堅守本心,親自來到長安,向朕謝罪。”

  “如今,這六王對國內災民、流民的狀況視若無睹,確實是不應該。”

  “但朕難道要因此,就苛待這六王嗎?”

  “諸公,真的認為朕,應該這么做嗎???”

  似是痛心疾首,實則卻步步緊逼,恨不能直接吼出一句‘趕緊說是!’的一番話,只讓殿內數百道人影齊齊低下頭。

  尤其是回想起方才,天子啟那句‘齊系、淮南系六王,曾試圖作亂才《只有》四人’時,眾人面上神容,更是一陣臊紅······

  旁的不說,就說齊系,原本有齊、濟南濟北、膠東膠西、菑川城陽七王,卻有足足四人直接參與叛亂,如今已是身死國除!

  幸存的齊王、濟北王、城陽王,一個是臨陣反悔沒起兵,一個是被臣下軟禁,沒能起兵;

  僅存的獨苗——城陽王劉喜,本來沒打算起兵,卻被叛賊周丘擊潰,無奈被裹挾······

  淮南系都還好些,三王一個忠貞不二,一個本本分分;

  唯一一個想要起兵的淮南王劉安,也被國相張釋之連哄帶騙的繳了兵權。

  但在天子啟這陰陽怪氣的一番話之后,百官即便心里再別扭,也再也說不出任何一句為淮南系、齊系求情的話了······

  ——如果今天,天子啟真的腦門一拍,將齊系、淮南系全部取締,那也只能怪這兩家子人,實在是太過離譜。

  十個王,四個起兵,四個有意起兵;

  有意起兵的四個里,還有兩個被臣下繳了兵權······

  “咎由自取啊······”

  “唉······”

  “就是可憐齊悼惠王、淮南厲王,要自此斷了香火······”

  如是感嘆著,朝臣百官便各自搖頭嘆息間,暗自下定了決心。

  ——如果天子啟真要渠底齊系、淮南系,大家伙稍微勸兩句,就順坡下驢吧······

  這兩家子極品,實在是神仙來了也難救······

  在公卿百官下定決心的同時,劉勝卻是緊皺著眉頭,頭腦飛速運轉起來。

  ——今天發生的一切,都讓劉勝有種難以言表的怪異感受!

  ——劉勝,似乎隱約觸摸到了什么,卻又沒能將其抓住!

  劉勝很確定,自己已經很接近‘真相’,很接近天子啟的真實目的了!

  只是······

  “削藩策,推恩策······”

  “齊系,淮南系······”

  “諸侯叛亂,武裝鎮壓·····”

  “削藩······”

  “奪權······”

  “秋后算賬·········”

  一陣前言不搭后語的呢喃,只惹得劉彭祖滿是困惑的側過身;

  片刻之后,終于明白個中要害的劉勝,卻帶著一副自信的笑容,在劉彭祖瞠目結舌的目光注視下,從座位上起身。

  “公子勝?”

  幾乎是在起身的一瞬間,劉勝便將殿內數百道目光,齊齊匯聚在了自己的身上。

  殿內的每一個人,似乎都不愿錯過眼前,這即將發生的一切。

  ——公子勝,在宣室殿的朝儀之上,所發出的第一道‘聲音’······

  也就是在這萬眾矚目之下,劉勝自信滿滿的走上前。

  側過身,昂起頭,再對御榻上的天子啟,沉沉一拱手······

  “兒臣勝,稟奏父皇!”

網頁版章節內容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閱讀最新內容

請退出轉碼頁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 閱讀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