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筆閣 > 朕真不是中山靖王啊 > 第197章 叫皇帝,快回長安來···
  刺殺。

  毋庸置疑——袁盎在安陵之外,遭遇了一次蓄謀已久的刺殺。

  而且,不同于過去數百年,人們耳熟能詳的刺殺方式,袁盎遭遇的這場刺殺,卻實在是令人有些不解。

  ——三百多年前,刺殺王僚的刺客專諸,用的是‘魚腹藏劍’的方式;

  約三百年前,刺殺趙襄子的豫讓,則是提前埋伏在赤橋下,等馬車經過時突然跳出。

  二百多年前,刺殺韓傀的聶政,是橫沖直撞,孤身一人沖入相府,將韓傀當場刺死;

  百十年前的荊軻,則是在刺殺秦王嬴政時,留下了‘圖窮匕見’的典故。

  這,便是過去幾百年,為天下人所熟知的‘四大刺客’。

  而這四大刺客的刺殺方式,總結概括而言,不外乎三種。

  第一種,是像專諸、荊軻那樣,以類似‘獻魚’‘獻圖’之類的名義,光明正大的靠近刺殺目標,然后暴起而刺;

  第二種,則是想聶政那樣,寫做刺客,讀作殺神——就那么直沖沖殺入目標的府邸,神擋殺神,佛擋殺佛。

  第三種,便是豫讓那樣,提前埋伏在目標的必經之路上,伺機行刺。

  很顯然,袁盎這次所遭遇的,便是第三種方式。

  只是從長安到安陵,并不是袁盎經常往復的必經之路,刺殺袁盎的刺客們,顯然也沒有做好充足的準備。

  當袁盎驚駭欲絕的呼號著,讓馬車橫中直撞向長樂宮的方向,長安城內,便也陷入了一陣短暫的混亂。

  ——中尉郅都,出手了。

  幾乎是袁盎前腳剛進長安城門,郅都麾下的北軍,就迅速在城內各處展開行動!

  短短一個時辰之內,就有上百名還沒來得及行動,或正在行動的刺客之流,被郅都捉拿。

  都城長安,皇城腳下,發生這樣一場險些就要成功的刺殺(袁盎),城中又有上百刺客被捉拿,長安城內,自也有些人心惶惶起來。

  好在夜色已深,有宵禁作為掩護,戒嚴的長安城,將所有不安和悸動悉數掩埋。

  忙完手中的事,郅都便來到了長樂宮。

  但很顯然,有許多許多的人,比郅都更早的來到了長樂宮······

  ·

  “太后~”

  “太后······”

  “——臣,差點就沒能見到太后啊~”

  “臣,差點就······”

  “差點·········”

  長樂宮,長信正殿。

  太后竇氏端坐上首,面呈若水;

  竇太后身側,奉常袁盎聲淚俱下,嚎哭不止。

  除此二人,御史大夫陶青、內史晁錯,以及衛尉直不疑等朝中重臣,也都來到了長信殿。

  只不過,每一個人的臉上,都帶著惶恐、不安,以及些許惱怒所組成的復雜神容······

  “奉常的馬車,竟插著數百支弓羽啊······”

  “——可不是嗎······”

  “——若非有甲具護身,恐怕奉常·········”

  低聲交談著,幾位重臣便不由紛紛抬起頭,將復雜的目光,撒向袁盎那狼狽不堪的身影。

  袁盎,真的嚇壞了······

  自太宗孝文皇帝年間入仕至今,足足二十多年近三十年的時間,袁盎,從未曾以如此驚駭、慌亂的面目示人。

  身上那件破碎的外衣,也早已連帶著那幾只弓羽,被袁盎脫了下來;

  那件由鋼圈組成的鎖子甲,自也毫無遮掩的展現在了眾人的面前。

  ——即便是到了長樂宮,袁盎,也還是不敢將身上的護甲脫下來。

  那輛被弓羽插成刺猬的馬車,也已經停在了長信殿外;

  就連拉車的馬,也同樣身受重創——幾乎是馬車剛停下來,幾匹馬便軟軟倒在了地上,口吐白沫,眼睛瞪得渾圓······

  “中尉來了啊······”

  面色陰沉的端坐于上首,輕聲安慰袁盎一番,又默然呆坐片刻;

  待郅都的身影走入殿內,再由身旁的宦者耳語提醒一番,竇太后那空洞到令人脊背發涼的昏暗雙眸,便悠然望向走入殿內的郅都。

  “中尉臣郅都,參見······”

  “——坐著,還是跪著;”

  “——中尉,自己瞧著辦吧······”

  漠然一語,只惹得殿內眾人齊齊一側目;

  便見殿中央,郅都只毫不遲疑的跪倒在地,對竇太后緩緩一叩首。

  “臣······”

  “——忙活了半個晚上~”

  “——中尉,可查到什么沒有啊?”

  不等郅都話道出口,便又一次被竇太后開口打斷;

  正要開口作答,卻見竇太后扶著鳩杖,緩緩從榻上起身。

  佝僂著腰,站在御榻前,瞇著眼,直勾勾看向郅都所在的位置。

  “我怎記得,做中郎將的時候,卿就曾被皇帝,因為類似的事罰過俸吧?”

  “——哦······”

  “我想起來了;”

  “是先帝駕崩那年,皇帝去上林苑,因為卿的過失,險些被一頭野彘所傷······”

  ···

  “現在,又是怎么一回事呢?”

  “——做了中尉,卿,還不漲教訓嗎?”

  “皇帝不計前嫌,仍舊簡拔卿為中尉,卿,卻又鬧出了這檔子事?”

  不喜不悲,甚至聽不出絲毫溫度的冰冷語調,饒是郅都早有心理準備,又不由有些冷汗直冒;

  就連分坐于殿側的幾位重臣,也都再竇太后這一番低語之后,面帶羞愧的低下頭去。

  而在御榻前,竇太后對郅都的責問,卻顯然還沒有結束。

  “做了中郎將,就讓野彘抵近皇帝的圣駕;”

  “如今做了中尉,又讓長安城內,出現了上百個來路不明的刺客?”

  “——就連當朝九卿,都在長安城外遇刺,一輛馬車上,居然插了三百多支弓羽?”

  “卿,就是這么做中尉的嗎?”

  “皇帝,就是因為卿有這樣的本領,才任命卿為中尉嗎?”

  “那將來,還會有什么樣的事,發生在長安?”

  “——難道說,等皇帝將中尉提拔為太尉,長安街頭,就可以看見匈奴胡騎了嗎?”

  明明是極盡淡然,聽不出絲毫怒意的話語聲,卻讓跪地匍匐于殿中央的郅都,止不住的身形顫抖起來;

  尤其是在最后,聽到竇太后那句‘提拔為太尉’之后,郅都本還算鎮定的面容,也終是帶上了一抹揮之不去的驚駭。

  “臣、臣知罪······”

  “懇請太后責罰······”

  誠惶誠恐的道出這句話,郅都,終也還是鎮定了下來。

  因為郅都知道:這次的事,和自己沒有絲毫的關系;

  天子啟,絕對不會因為這次的事,而對郅都有任何不滿······

  “責罰?”

  “哼······”

  “——我可不敢責罰皇帝的鷹犬;”

  “卿,還是好好想想,要如何和皇帝做交代吧?”

  直到這時,竇太后淡漠的語調中,才終于帶上了些許惱怒;

  最后丟下一句‘想想怎么和皇帝做交代’,竇太后便顫巍巍轉過身,望向身側,仍啼哭不止的袁盎。

  “奉常認為,這件事,會是誰做的呢?”

  “平日里,奉常有沒有得罪過什么人,或是結過什么仇家?”

  溫聲一語,卻惹得殿內眾人齊齊一皺眉,望向竇太后的目光中,更是隱約帶上了些許古怪。

  而在竇太后身前,聽聞這一聲溫和的詢問,袁盎則稍止住了哭聲;

  稍思慮片刻,又糾結的看了竇太后一眼,終,還是再次哭嚎起來······

  “臣······”

  “臣不敢說啊~”

  “臣,不敢說啊~~~~~啊~啊~啊~~~”

  “他們說、他們說······”

  “——他們說那人,即便是殺了臣,也不用抵命啊太后······”

  “太后~~~~~”

  “太后·········”

  悲痛欲絕的哭嚎聲,讓竇太后面上只再添一分不忍;

  而袁盎口中道出的‘不敢’二字,卻讓殿中眾人望向竇太后的目光,愈發意味深長了起來。

  ——袁盎,可是奉常啊······

  當朝九卿······

  派人刺殺當朝九卿,還不用抵命的人,竇太后,真的猜不到是誰嗎······

  竇太后,是真的想不到袁盎,得罪了什么人嗎······

  “唉······”

  “先生,受驚了······”

  良久,不知竇太后是不是隱約明白了什么,又或是單純對袁盎的遭遇感到愧疚;

  伸出手,拉著袁盎的手臂起身,便顫巍巍的側過身,對身旁的宮人交代道:“去,把奉常安置在鐘室,稍住幾日。”

  待那宮人躬身領命,竇太后又正過身,滿目哀沉的對袁盎稍一弓腰。

  “奉常有這樣的遭遇,都是我這個瞎老婆子,沒替皇帝看好長安的緣故······”

  “還請奉常,不要怪罪我······”

  “在宮中住上幾日,等宮外安定了,再回家去······”

  聽出竇太后語調中的愧疚,袁盎也只當竇太后,是已經猜到了幕后黑手;

  含淚對竇太后一拱手,再推辭幾句‘不敢留宿長樂’之類,袁盎便在宮人的陪同下,朝著宮門外走去。

  ——袁盎,當然很害怕,當然想待在長樂宮;

  但稍鎮定下來之后,袁盎自也能想到:如今的長安城,只怕是連只蒼蠅,都得有中尉府放行,才能從這個農院,飛到隔壁的另一個農院。

  再者:長樂宮,是太后的居所;

  無論如何,袁盎都不便留宿于此······

  “中尉留下;”

  “其余諸位,便且退去吧。”

  “——都各自做好該做的事;”

  “明早,長安的宵禁,必須正常解除······”

  袁盎前腳剛一離開,自榻上起身的竇太后,便也對除郅都之外的人,無一例外的下了逐客令。

  待陶青、晁錯、直不疑等人也離開長樂宮,重新坐回榻上的竇太后,才終是毫無顧忌的帶上了一抹怒容!

  “中尉認為,這件事,是誰在幕后指使?!”

  “——上百來路不明的刺客,就這么堂而皇之進了長安,中尉,難道就沒有絲毫警覺嗎!!!”

  一聲冷斥,只惹得郅都下意識低下頭;

  待回想起先前,天子啟在甘泉宮,對自己當面做下的交代,郅都才終是再次鎮定了下來。

  無比‘羞愧’的低頭沉吟片刻,郅都才將早就打好的腹稿,次序擺在了竇太后的面前。

  “城內涌入如此多的亡命之徒,是臣的失職;”

  “太后要責備,臣,也絕對不敢辯解。”

  “——但也希望太后知道:最近,實在是秋收將近,年末大計也已不遠,進出長安的人,以及從天下各地前來的官員,變得越來越多。”

  “那些亡命之徒,也大都扮成了百姓、商賈仆從,乃至于關東計吏的模樣,混在人群中進了城。”

  “再加上他們手中的傳、符都齊全,臣又一時不察······”

  先道一句‘不敢辯解’,又道出這一番有理有據的辯解,郅都面上神容也鎮定了不少;

  便是竇太后,聽聞郅都這番解釋,也稍斂去面上怒容。

  卻見郅都稍調整一下呼吸,便繼續說道:“這次的事,幕后指使是誰,臣還暫時沒有查到。”

  “但太后放心;”

  “——凡是藏身于長安,意圖行刺朝公大臣的刺客,都已經被臣生擒。”

  “只要稍加審訊,應該就能問出幕后黑手······”

  聽到最后,竇太后終是深吸一口氣,面上怒容雖依舊,但目光中的陰冷,也不知不覺的散去了大半;

  稍思慮片刻,卻又悄然皺起眉。

  “朝公大臣?”

  “——那上百刺客,全是來刺殺朝公大臣的?!”

  略帶驚疑的一聲輕呼,自惹得郅都趕忙一點頭。

  “是。”

  “來拜見太后之前,臣審了其中幾名刺客。”

  “他們想要刺殺的對象,無一例外,都是朝中百官。”

  “而且這些人······”

  “這些人······”

  滿是篤定的說著,說到最后,郅都的面容之上,也不由帶上了些許忌憚。

  小心翼翼的抬起眼皮,看了眼竇太后,郅都才又趕忙低下頭。

  “臣、臣近日,實在是有其他的要事;”

  “希望太后可以恩允,另外派人,來查這些刺客······”

  莫名其妙的一句補充,也惹得竇太后嗡時一愣!

  那早已涌上心頭,卻始終不被竇太后接受的猜測,也在這一刻愈發強烈了起來······

  “去;”

  “去把衛尉叫來。”

  對身旁的宮人輕聲交代一句,竇太后的面容,便再次帶上了一抹嚴峻。

  不多時,長樂宮衛尉李廣、張羽二人,便被引到了竇太后面前。

  “奉常的馬車,怎么樣?”

  “查出什么端倪了嗎?”

  直白的一問,只惹得李廣、張羽二人面色齊齊一沉;

  彼此稍一對視,便由李廣率先站出身,對竇太后稍一拱手。

  “稟太后。”

  “——扎進奉常馬車外的弓羽,幾乎全都是少府所造!”

  “只是箭身上的勒名,已被那些刺客削去。”

  “而且,從弓羽扎進車廂的力道,以及弓羽數量來看:行刺奉常的這隊刺客,用的,恐怕并不是弓······”

  滿是深意的道出一語,李廣便再拱手一拜,而后便后退一步,站回了張羽身側。

  而在御榻之上,聽聞李廣這番隱晦的稟奏,竇太后失神片刻,便輕飄飄跌坐在了榻上······

  行刺袁盎所用的弓箭,全是少府出品!

  什么意思?

  ——行刺袁盎的,當然不會是長安朝堂,又或是天子啟!

  原因很簡單:在如今漢室特有的‘物勒工名’制度下,每一件武器,乃至于每一支弓羽,都是有各自的編號,并記錄在冊的!

  就拿此刻,插滿袁盎馬車的幾百支弓箭來說:誠然,這些弓箭上的編號,已經被人為抹去;

  但在長安武庫的記錄簿上,少府出品的每一支弓箭,都有詳細的去向和調撥日期!

  就算這幾百支箭被抹除編號,武庫的記錄簿,也還是能查到這批弓羽,是何年何月,由何人審批,又由何人,以何等名義調走。

  ——看看檔案簿上,哪三百之箭‘去向不明’,就可以了。

  而眼下的狀況,也根本用不著如此大費周折。

  因為過去這些年,除了長安武庫之外,唯一通過正當途徑,得到過少府制造的弓箭的,只有梁王劉武的梁國······

  “不是弓······”

  “便是,弩?”

  無神發出一聲呢喃,只惹得李廣沉沉一點頭。

  待竇太后將不敢置信的目光,移向李廣身旁的張羽時,竇太后也從張羽那模糊的面容上,看到了最不想看到的神容。

  ——張羽,一句話都沒說;

  但張羽臉上的每一塊肌肉,都在直言不諱的告訴竇太后:幕后黑手,就是梁王······

  “老三······”

  “老三·········”

  早已出現在腦海中,卻始終不愿接受的猜測,在這一刻基本已經得到了證實;

  但越是如此,竇太后,便越覺得心中一陣揪痛······

  “皇帝,還在甘泉嗎?”

  “什么時候回來?”

  音顫著發出一問,便見郅都趕忙再一叩首:“陛下在甘泉宮,但沒提起過什么時······”

  “——讓皇帝,回來吧;”

  “——趕緊回來······”

  悠然一聲輕嘆,便見竇太后滿臉惆悵的昂起頭,眨了幾下眼,才將眼中的淚水憋了回去。

  “叫皇帝,快些回來······”

  “長安這檔子事,我這瞎眼老婆子,已經管不過來了·········”

網頁版章節內容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閱讀最新內容

請退出轉碼頁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 閱讀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