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筆閣 > 朕真不是中山靖王啊 > 第061章 老師再考慮考慮吧
  “唉~慢點兒慢點兒~”

  “不要上下起伏,走慢些,一定要平緩。”

  翌日清晨,詔獄之外。

  重傷未愈的劉勝,如同后世人般,將左臂用一根布卷掛在脖子上,坐在了一架由躺椅,以及兩根竹棍組成的‘轎子’上;

  劉彭祖則在轎子邊上小心指揮,時刻提醒抬轎的幾位宮人,好讓轎子不要顛簸。

  見兄弟二人走出詔獄,早早等候于牢房外的皇長子劉榮也趕忙上前,淺笑盈盈的來到劉勝的另一側。

  而在不遠處,則是丞相申屠嘉站在自己的馬車邊上,望向劉勝、劉彭祖兄弟二人,似是長松了一口氣······

  “先去老師府上吧。”

  “有些話,想跟老師談談。”

  一聲溫和的請求,劉彭祖自是當下一點頭,又指揮著抬轎的宮人們,朝著尚冠里故安侯府走去;

  而皇長子劉榮,也是在短暫的思慮之后,悄然跟了上去······

  ·

  故安侯府,涼亭之內。

  明明是一個熟悉無比的場所,卻讓此刻的劉勝覺得恍如隔世,好似已經很多年沒有來過這里;

  一旁的劉彭祖面上也滿是唏噓,打量著兄弟二人過去半年經常出入的涼亭,卻是一副‘重游故地’的神容。

  倒是劉榮,似是對劉勝主動邀請的舉動感到有些詫異,略有些拘謹的跪坐在劉勝身側,一副思緒重重的表情。

  而在兄弟三人對側,申屠嘉卻滿是輕松地坐下身來,眉宇間,只一片釋然······

  “公子既然已經脫困,老夫······”

  “今日登門,也正是因為這件事。”

  不等申屠嘉說完一句話,劉勝便頗有些失禮的開口打斷;

  待申屠嘉從錯愕中回過神,劉勝也毫不拐彎抹角的道明了來意。

  “昨日,父皇去了詔獄;”

  “父皇希望丞相,能再留任一段時間。”

  “許是舍不得丞相,也可能,是希望得到丞相的支持。”

  聞言,申屠嘉只一陣搖頭苦笑,而后便抬起頭,極為堅定的望向劉勝。

  “這件事,老夫已經同陛下談過了。”

  “對于《削藩策》,老夫實在不能視若無睹;”

  “而陛下,也早已下定決心,要推行《削藩策》。”

  “既然陛下不聽老夫的勸說,老夫也無法被陛下說服,那與其在長安礙眼,倒不如就此告老,享兒孫繞膝之樂,以頤養天年······”

  聽出申屠嘉語氣中的堅定,兄弟三人的臉上,也是齊齊涌上一陣不舍,和憂心。

  太廟事件的輿論,在天子劉啟的刻意壓制下,早已消失在了長安街頭;

  尤其是在罪魁禍首——劉彭祖、劉勝二人被釋放之后,這件事,也算是被畫上了不算太圓滿的句號。

  但天底下,沒有不透風的墻。

  即便天子劉啟沒有答應,但丞相申屠嘉乞骸骨的消息,也已經傳遍了朝野內外。

  對于申屠嘉的這個舉動,朝堂百官可謂是喜憂參半;

  ——喜的,是申屠嘉的‘退讓’,或許避免了一場發生在天子劉啟和當朝丞相之間的激烈沖突;

  憂的,則是在申屠嘉‘退讓’之后,晁錯推行《削藩策》,恐怕就將再無阻力。

  對于申屠嘉而言,事態似乎是已經非常清晰了。

  天子劉啟,非要削藩、非要推行晁錯的《削藩策》不可;

  而申屠嘉,也斷然不可能允許天子啟,在自己的眼皮子底下,推行這個很可能斷送劉漢社稷的‘亂命’。

  君臣矛盾無法調和,那就只能由申屠嘉的離開,來作為此時的結局。

  ——總不能因為這事,就讓天子劉啟退位不是?

  但對于這件事,皇九子劉勝,卻有不一樣的看法······

  “老師應該也認為父皇,是一個合格的皇帝吧?”

  冷不丁道出一語,惹得身旁的劉榮、劉彭祖面色一驚,卻見劉勝面上,仍是一片淡然之色;

  見申屠嘉面露疑惑,劉勝又笑著朝身旁的劉榮努了努嘴。

  “學生出獄,父皇都不忘派大哥來接,好彰顯皇長子‘友愛幼弟’的形象,來為日后冊立儲君做準備;”

  “這樣看來,其實父皇,也絕對算不得昏庸?”

  “老師覺得呢?”

  被劉勝這直白到有些過分,卻又無比坦然的話說的一愣,劉榮的眉宇間,也不由涌上陣陣苦澀。

  劉榮當然明白,自己今天來接劉勝、劉彭祖,就是天子劉啟想要借此,給劉榮營造個人形象,為日后做準備。

  非但劉榮明白,但凡是個明眼人,也都看得出天子劉啟的這個意圖。

  只是劉榮完全沒有預料到:這個‘只可意會,不可言說’的事,居然會被劉勝就這么堂而皇之的擺上臺面!

  更出乎劉榮預料的是:劉勝的這一份坦蕩,非但沒有讓自己感到不愉,反而是對這個弟弟,莫名放下心來······

  “公子,究竟想說什么?”

  思慮間,申屠嘉低沉的聲線傳入耳中,也惹得劉榮趕忙回過神,將所有注意力集中在眼前。

  ——對于劉榮而言,能和丞相申屠嘉獨處的機會,完全可以說是可遇不可求!

  就算只是聽申屠嘉說幾句話的機會,對于即將受立為儲的劉榮而言,也是少有的機會。

  見申屠嘉仍是一副‘不必再勸’的架勢,劉勝也是搖頭一笑;

  而后,劉勝望向申屠嘉的目光,便滿帶上了坦蕩。

  “父皇答應我:如果丞相愿意留任,就可以把我和兄長二人,封在兩個鄉鄰的封國,并允許我自由出入兄長的封國,好探望母親。”

  “如果丞相不留任,則會把我封去長沙,把兄長封去燕國,兄弟相隔上萬里,讓我永世見不到母親的面容。”

  “但我的為人,老師應該明白。”

  “我不會為了自己,而強留老師在長安,眼睜睜看著晁錯的亂命,將宗廟、社稷拉入萬劫不復的深淵之中。”

  滿是誠懇的道出此語,又見劉勝將話頭一轉。

  “但老師也應該想想:老師離開之后,朝堂,會是什么樣子?”

  “無論老師是否離開,《削藩策》的推行,都已經是定局;”

  “老師何不想想:如果換開封候陶青做了丞相,晁錯做了御史大夫,長安朝堂,會是怎樣的場景?”

  “《削藩策》推行之后,宗親諸侯群起而反,宗廟、社稷,又會面臨怎樣的艱險?”

  “——必然是朝堂烏煙瘴氣,宗廟、社稷面臨顛覆的危險!”

  “這種情況下,老師是愿意留在長安,再替太祖高皇帝、太宗孝文皇帝看顧一下宗廟社稷?”

  “還是回到自己的封國,說是‘頤養天年’,實則,卻是目睹社稷沉淪呢?”

網頁版章節內容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閱讀最新內容

請退出轉碼頁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 閱讀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