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筆閣 > 朕就是亡國之君 > 第二百六十九章 瓦剌人留下的爛攤子
    瓦剌人在興和所丟掉之前,是準備抵抗到底的,但是興和所一戰,阿剌知院認清了現實,借著渠家四處點火,大明視線轉移的時候,瓦剌人轉進如風跑到了東受降城。

    “陛下,集寧不好守。”楊洪說了一個事實。

    他指著堪輿圖說道:“陰山余脈的卓資山太重要了,一旦卓資山失守,集寧的大軍就成了甕中之鱉,他們逃跑,也是明智的選擇。”

    朱祁鈺多少明白了點文皇帝的無奈,朱棣大軍出塞,敵軍壓根就不跟你打,跑的比兔子還快。

    想要在瓦剌人逃跑之前占領集寧,就像在法蘭西投降前占領巴黎一樣的困難。

    撤退轉進其疾如風,迂回包抄其徐如林。

    朱祁鈺肯定了楊洪的想法,點頭說道:“他們依舊在試探大明軍隊的進攻意圖,他們依舊不肯放棄陰山之下的河套平原,他們依舊想要依靠城池據城而守,但是朕絕對不會讓他們得逞!”

    “河套不是他瓦剌人的長生天應許之地,那是漢土!一點都不能少!”

    “可以讓大軍全面奪取集寧、卓資山沿線,鞏固戰果之后,向河套平原推進了。”

    黃河百害,唯富一套。

    九曲黃河萬里沙,浪淘風簸自天涯。

    黃河攜帶著大量泥沙從黃土高原,流向下游,而下游地區則是平坦的華北平原。

    至三門峽后,落差變小,黃河流速放緩,泥沙開始沉積,加之下游兩岸長期人工筑堤束水,導致了黃河下游河床,高于兩岸地面數米,形成實質上的地上河。

    什么是地上河?就是黃河的海拔,其實比開封的雙鐵塔還要高。

    稍有觸怒黃河這條巨龍,黃河就會在華北平原上,神龍擺尾,造成一片黃沙泛濫的區域,被稱之為黃泛區。

    卓資山是陰山的余脈,控制了卓資山口,進可入河套,退可以據險守備,以圖再進。

    朱祁鈺打集寧的目的就是徹底占領河套平原,加強對河套平原的統治,瓦剌人的想法,完全是幻想。

    他作為大明皇帝要定下大明軍隊的戰略決心,自然是不滿足收復云川衛、宣德衛(涼城)、卓資山、集寧。

    大明需要更進一步。

    楊洪點頭說道:“可以讓大明軍稍微休整一番,然后準備進軍河套地區了。”

    楊洪的表情非常微妙,他年少的時候承襲了父親的開平衛百戶,鎮守在了開平衛,那時候,是永樂元年。

    從永樂元年開始戍衛開平衛以來,親眼見證了大明軍隊出塞,又親眼見識到了大明棄置塞外諸衛,親眼見識到了瓦剌人侵占了河套之地,也親眼看到了土木堡之變,親眼見到了京師之戰。

    現在,他又親眼看到了大明軍隊攻城略地,再次占領了集寧附近的城池。

    這種感覺非常微妙,他這四十多年的戍邊,大明兜兜轉轉,又回到了最初的起點,大明似乎走入了一個循環往復的死循環之中。

    這次又會有怎么樣的不同嗎?

    楊洪希望有點不同的事兒發生。

    楊洪有些好奇的問道:“陛下為何對福祿三寶,如此的憤怒?這東西也就是商幫在折騰,而且規模并不大。”

    朱祁鈺為何對福祿三寶如此的抵觸的呢?

    因為他是后來人,切實的知道這東西,朝廷一旦不打擊,就會泛濫成災。

    朱祁鈺坐下說道:“利一成,則青黃可分;利二成,則垂涎三尺,利五成,則火中取栗。倍利,則目無法紀,三倍利,則無法無天!”

    胡濙的三倍利的三,表示多的意思。

    朱祁鈺發現胡濙這個家伙,實在是太好用了,這總結很到位了。

    “福祿三寶,顯然不止倍利,他們目無法紀,無法無天,此物牟利極多,商幫他們聚集在一起,目的就是逐利,一旦發現利潤豐厚,就會種的遍地就是。”

    福祿三寶的潞麻、莫合煙、鶯粟花,大明顯然沒意識到這些東西泛濫成災的后果,但是朱祁鈺卻知道,這玩意兒…真的可以亡國。

    他雖然天天自稱亡國之君,但是不打擊這些,怕是大明真的就亡國了。

    說起亡國之君,他自然想起了老歪脖子樹上掛著的崇禎皇帝,他想到了韃清,那一桿桿的大煙槍。

    老奴酋在李成梁的幫助下,不斷的擴大著自己的地盤,最后書七大恨伐明,在寧遠城碰了一鼻子的灰,最終病逝。

    黃臺吉在****代善的幫助下,登上了汗位。

    崇禎年間,其實后金、清廷,政權并不穩定,但黃臺吉曾經三令五申,下旨禁煙,就是莫合煙。

    入了關之后,欽定韃清律例中,韃清也有明文規定。

    「凡紫禁城內及凡倉庫、壇廟等處,文武官員吃煙者革職,旗下人枷號兩個月,鞭一百。民人責四十板,流三千里。」

    大明的不產煙土,就連淡巴菰都是從東南亞傳來,這些煙土哪里來的?

    崇禎同樣也禁煙,甚至出現了明文的嗜煙者死。

    連崇禎都知道禁煙,如果朱祁鈺不禁,那還不如找根繩掛歪脖子樹上,讓崇禎掛無可掛。

    萬歷皇帝三十年不上朝,相傳,萬歷皇帝的宮里,就有這福祿三寶。

    如果說大明物產豐富,那為何連后金、韃靼都遍地都是?

    甚至驚動了崇禎和黃臺吉禁煙呢?

    顯然這背后,有人在大力的推動著煙土。

    果然,如果說貨幣來到世間,在一邊臉上帶著天生的血斑,那么,資本、商幫,他們來到世間,從頭到腳,每個毛孔,都滴著血和骯臟的東西。

    福祿三寶,就是他們的骯臟。

    朱祁鈺搖頭說道:“福祿三寶,如果用到正途上,肯定是受益良多,但是用到了逐利之途,那就是遍地都是,連種土地的糧地,也會被他們用來種植這俘虜三寶,非朕之所愿。”

    朱祁鈺并沒有多談福祿三寶對人身體上的危害,而是簡單說自己不愿意看到,百姓們舍本逐末。

    研究這三種東西對人體的危害,是太醫院的事兒。

    等到錦衣衛抓拿到了祁幫,送進太醫院之后,以彼之道,還之彼身。

    自己種的煙土,自己吃好了。

    楊洪并沒有多說什么,只是看著堪輿圖愣愣的出神,他并不關注祁幫這群家伙,到底會是什么下場。 么下場。

    他更關心,大明軍此次出塞,到底和文皇帝的親征有何異同。

    相同點,他已經看到了,那就是大明軍隊極其悍勇。

    那不同點呢?

    “昌平侯,下次鹽鐵會議,一起參加吧,討論如何開發河套地區。”朱祁鈺看出了楊洪的疑問,笑著說道。

    他當然準備好了如何開發河套地區

    楊洪點頭。

    石亨帶著四武團營來到了集寧城的時候,目瞪口呆的看著集寧的滿目瘡痍。

    集寧本身就是土城,圍不過二十里,土城墻依舊在,但是城內卻是火光一片。

    瓦剌人的確是跑了,但是他們跑的時候,把整個集寧付之一炬,火光點亮了半個天空。

    瓦剌人沒有和集寧生死共存亡,他們選擇了毀城離開,通過卓資山,跑到了東受降城與伯都會合。

    守不住就毀城?這是什么人才能干出來的天大蠢事?

    城中大火,四武團營只好駐扎在了城外,等待著火光退散。

    瓦剌人當然可以逃跑,但是聚集在瓦剌城的百姓,則是遭了大難,他們看著自己的家園被燒毀,除了歇斯里地的逃跑,卻是毫無抵抗之力。

    石亨看到了人間煉獄。

    太醫院是一種絕對的理性,那眼下的集寧,就是絕對的暴力。

    大火漫天,百姓們僅剩下的糧食和財富都被瓦剌人搶奪帶走,甚至還有可能發生了屠城。

    瓦剌人知道集寧守不住了,在離開之前,先自己劫掠了一番,隨后才西逃。

    瓦剌人留下了一個爛攤子。

    于謙帶著校尉,拍馬趕到,他勒住了馬匹,呆滯的看著集寧的漫天大禍,瓦剌人連自己的百姓都不放過嗎?

    “于少保。”石亨坐在了一塊大石頭上,滿是無奈的說道:“這就是一群劫匪!他們留下了一個巨大的爛攤子給我們!阻攔我們進攻的步伐!”

    “就像是杜充掘開了黃河,阻攔金軍南下一樣!”

    于謙卻是滿臉笑容的說道:“那武清侯以為,阿剌知院應該如何?”

    “他們應該散盡資材,然后和百姓們依依惜別,痛哭流涕,指責大明軍隊暴虐,致使他們失去了家園嗎?”

    “如果真的是這樣,才是真正的爛攤子啊,現在他們把所有的惡事都做了,這是把自己在集寧地區的根基,全都毀的一干二凈了。”

    “這民心向背,豈不是天命盡在大明?簡直是愚蠢。”

    石亨一愣,這可是毀城,多少人家破人亡,換個角度理解,短暫阻攔一下大明軍隊的步伐而已,而且真的能夠阻攔嗎?

    “高,還是于少保高,百尺那么高!”石亨點頭說道。

    于謙并未下馬,看著那漫天的火光說道:“某聽聞,李賓言在密州市舶司營建市舶貢舶,營建船廠,那些孔府留下的舊物,反而成了累贅,需要盡數拆毀。”

    “這集寧也是一樣的道理,燒了也好,省的我們自己毀掉了。”

    “去官山議事臺看看?”

    石亨點頭說道:“走,去看看!老早就想去看看了,聽說那是蒙兀人的圣地!”

    官山議事臺依舊如初,瓦剌人走的時候,并沒有毀掉官山議事臺,舍不得。

    這是他們的祖宗榮光。

    這里的九十九泉環繞,依山傍水,風景極為秀麗,甚至還有奴仆瑟瑟發抖,顯然瓦剌人走的時候,沒有帶走他們。

    這些都是普通人,在經過了盤問之后,他們會服役五年,隨后恢復自由身。

    于謙漫步走上了議事臺,這里有兩殿四廡(wǔ),于謙勒馬,看著正殿的牌額之上。

    兩側有對聯:英風亮節同炳寰區,忠義神勇文武雙全,牌額上寫著英烈忠武。

    這地方已經十分的破敗了,頂上的琉璃瓦年久失修,房門上的窗紙早就不見了蹤影,朱紅色的殿柱滿是斑駁,羅幕早就成為了一縷一縷,艱難的掛在房梁之上,顯然是走的時候,極為匆忙。

    于謙了解瓦剌和韃靼人之間的矛盾,算不上血海深仇,只能說是不共戴天。

    里面供奉的是忽必烈一脈的雕像靈牌,瓦剌人對他們能上心才是怪事。

    不拆都是深明大義了。

    于謙左右看了看,連連點頭說道:“這里適合做前軍指揮部,把這些靈位悉數拆掉就是。”

    官山議事臺,地理位置極佳,在卓資山和集寧的中間,進退有據,可以指揮前線作戰,也可以顧及到后方重建之事。

    “拆掉啊?”石亨呆滯的問道。

    于謙點頭說道:“拆掉吧,彼時不拆,是因為時機不成熟,現在拆,是因為到了拆的時候了。”

    高皇帝為什么不拆?文皇帝為什么不拆?

    元儒忠義之士,何止是絕食自盡而亡的鄭玉、念念不忘中原消息的馬玉麟、以石擊脊風痹不入仕的陳達、斷指明志的夏伯啟叔侄。

    還有寫出《送東陽馬生序》的宋濂,被朱元璋譽為:「大明開國文臣之首」的宋濂宋龍門,所敘危素之行事,悉用至正紀年,不用干支。

    在給前元衍圣公孔克堅寫墓志銘的時候,宋濂也用元朝的年號,至正二十八年。

    至正二十八年,是洪武元年,在大明朝當官,宋濂居然用至正年號,這是有恭敬之心嗎?

    還有前元舊臣張昶,更是明目張膽在朝堂上表示,吾仍思歸故土也。朱元璋大怒令都督府查問,張昶留下八字:身在江南,心思塞北。

    朱元璋盛怒,將其杖斃。

    這都八十多年前的事兒了,正如于謙在講武堂對陛下說的那樣。

    當初太祖高皇帝受的那些委屈,是為了天下。

    現在大明皇帝不受這些委屈,也是為了天下。

    江南豪族無不懷念前元,為何?

    因為前元寬縱。

    前元對江南地主統一使用一本于寬的政策,大約就是什么都不管,甚至連賦稅都不管…

    所以,都說太祖高皇帝殘暴,太祖高皇帝為什么挨罵?因為大明什么都管。

    于謙轉了一圈,笑著說道:“武清侯啊,咱們倆的梁子也該了結一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