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筆閣 > 在下,中醫黃素 > 0431 醫古文
  周一,盛強手里拿著一份報紙走進大教室。

  看到李燕,黃雪,秦曉路三人,盛強把手中的報紙往李燕面前一拍,得意地笑道:“李燕,你看,這是我們昨天在公園跟醫科大比試上新聞報紙了。”

  “在哪兒,我看看!”

  秦曉路搶過來翻開報紙,看見李燕現場行針的圖片和桂林給患者做頸部按摩的圖片,推到李燕面前。

  “燕子,快看!你真的上報紙了。”

  李燕飛快的翻閱著報紙上的新聞,關于昨天在公園的比試,以及暖心社團二十多年來的持之以恒的公益活動,都有詳細的報道。

  “在哪兒!我們也看看!”

  一時間,教室里都是翻看報紙的聲音,沒買報紙則和有報紙的人擠著看。

  昨天暖心社比試大勝歸來的消息,已經傳遍整個校園。

  去現場助威的同學終究只是少數,絕大多數的同學都遺憾沒有到現場目睹中醫的風采。

  看看報紙上的文字報道,多少能彌補一下心里的遺憾。

  就在教室亂紛紛的時候,走廊里的鈴聲響了起來。

  陳靜山拿著課本走進教室,看著教室還在喧嘩,笑著問道:“大家看什么呢,這么熱鬧。”

  學生們看見校長進來,馬上放下手中的報紙,瞬間停止了討論。

  李燕則站起來,幫著大教室所有的學生解圍。

  “校長,我們昨天和醫科大的比試上報紙了。”

  李燕簡單將報紙上的報道給陳靜山講了一遍。

  “你們干得非常不錯,我為暖心社昨天的表現感到高興。”

  早上翻看報紙的時候,陳靜山看見報紙上的報道是真的發自內心的高興。

  他看見了一群對中醫有高度認同的學生,在別有用心之人詆毀中醫的時候,能夠挺身而出,用實際行動為中醫證明。

  更為這些學生出自蒙疆中醫藥大學而驕傲,也證明了中醫系獨立出來是正確的。

  夸贊過后,陳靜山也提醒道:“你們也不要因為這次驕傲自滿,中西醫各有長處,中醫繼承發展不是靠爭論學問之道,不在嘴說,而在身行,如果中醫人自身正氣充足,有何患邪氣來擾。如果我們都能內存正氣,善養浩然之氣,中醫不需要推動,自然就會被認可。”

  陳靜山這句話最好的證明,就是中醫三年的默默付出,當資本、買辦在慣有手法抹黑中醫中藥的時候,人民群眾已經開始主動揭穿他們的陰謀,力挺中醫。

  “大家都認識我吧!”陳靜山將教材放在講臺問道。

  “認識!”

  大教室上百人異口同聲的喊道。

  陳靜山介紹道:“我是教你們醫古文的老師。”

  大教室里傳來一陣熱烈掌聲。

  大學校長應不應該上課,在教育界一直有爭論。

  反對的人認為大學校長每日工作繁忙,沒有精力教書。

  校長的工作應該放在學校管理上,而不是教書育人方面。

  支持者認為,校長要擔任一門課程的老師,親自參與到教學工作去。

  校長上課是校長自身發展的需要。校長如果長期脫離課堂,就不能實踐先進的教育教學理念,就不能掌握先進的教育教學技術,就會跟不上學科和教學形式的發展,勢必會造成自己除了能做校長之外,別無所長,一旦離開了校長這個崗位之后,連一個合格的教師都做不成。

  反而,校長參與到一線教學,會帶來很多的好處。

  校長上課是校長領導力的源泉。教學工作是學校的中心工作,校長要抓好,就少不了經常檢查教師的教學業務,如備課、聽課、檢查布置和批改的作業、評課等。

  離開了這些活動,必然會造成校長對教學業務的生疏,久而久之就很難發現其中的優缺點,丟失了話語權。

  校長上課是校長密切聯系教師的橋梁。校長親歷課堂教學,就會與群眾打成一片,真切體會教師在課改中的困惑與需求,然后才能根據本校實際,有針對性地研究解決問題的辦法,制定出相應的措施。

  校長上課是學生的需求。其實,每一個孩子都希望有機會聽校長的課,并為之歡欣鼓舞。而校長在教室里能感覺到與學生的心貼得更近了。

  陳靜山從講師、副教授、教授、系主任,隨著身份的變化,一直都沒有離開過教育工作的第一線。

  陳靜山之所有擔任醫古文課程的老師,主要是現在中蒙醫藥大學缺少合格的醫古文教師。

  隨著中醫教育改革,大量增加西醫課程,削減中醫課程,使得中醫藥大學在西醫主導的教育改革后,依靠本身的教育,已經無法培養合格可以教授醫古文的人才。

  造成的后果就是,很多中醫藥大學回歸中醫教育的時候,卻發現很多中醫專業方面的老師出現斷層。

  同時精通古漢語,又精通中醫的老師太少了。

  中醫藥大學很多教授自己可以無障礙的閱讀中醫古籍,但他們不一定能講好古漢語。

  如果外聘古漢語教授來上課,他們又不懂中醫。

  可以去中醫藥大學看看,教授醫古文的教授普遍年紀偏大。

  九十年代西醫主導的中醫教育改革,對祖國對中醫事業是毀滅性的打擊。

  不僅僅是造成中醫人才的斷層,也造成從事中醫教育人才的斷層。

  如果不是2003年的疫情,國家重新重視中醫。

  再按照西醫制定的中醫教育再繼續十年,中醫真的就是不亡而亡了。

  陳靜山本身就是文科出身,一直在教育一線工作,曾經也教授過醫古文,有著相當深厚的古文功底。

  陳靜山從講臺后面走出來,眼睛掃視教室里將近二百名學生,開口問道:“知道你們跟古人比學習中醫的劣勢在哪里嗎?”

  “不知道!”

  教室里絕大多數的學生都茫然搖頭回答道。

  開玩笑,自己接受的可是最科學系統化的教育,接受最海量的信息資訊。

  自己一年的閱讀量,比古人一輩子的閱讀量都多,怎么可能比古人差。

  最直白的體現就是,古代穿越小說,每個穿越的現代人,靠著自己龐雜的知識,可以吊打所有古人,下到販夫走卒,上到閣臣宰輔。

  陳靜山直接說道:“你們缺少的就是國學底蘊和古文功底,中國古代從來都是文史哲不分家,中醫亦是如此,中醫不單單是一門醫術,更是中國的中醫藥文化,是集文、醫、哲、史集大成者。”

  教室里,近二百名學生,有一半是理科生,這還是中蒙醫藥大學向文科生傾斜的結果。

  看著這些學生,陳靜山意味深長地說道:“文人學醫如籠中抓雞,輕而易舉,如果再有了好的古文功底,學起中醫來,更是事半功倍。”

  這些學文科的學生聽了陳靜山的話非常開心,因為他們有著相對理科更扎實的古文閱讀能力,更有著理科生沒有的文史哲基礎。

  而中醫的精華大都記載于古籍里。

  學會古文,就等于提供了一把打開古圣先賢的智慧寶庫鑰匙。而理科生就有點郁悶了。

  這就是中國割裂的中醫教育,文科生學起現代醫學知識,看著書本里的化學符號,滿臉懵逼,深深懷疑自己學的是不是中醫。

  理科生學起《黃帝內經》《傷寒論》等中醫典籍,看著書里的四氣五味、五行五臟、六淫八綱,更是直接懷疑人生觀。

  陳靜山似乎看到這點,由于中蒙醫藥大學的課改,減少很多沒必要的西醫知識,現在更擔心這些理科生。

  但是,陳靜山必須在學醫古文前,將這些話題挑明。

  如果不管不問,當理科生學起中醫課程吃力以后,導致自暴自棄,放棄的時候,一切都晚了。

  “學理科的同學也不用灰心。告訴你們一個迅速提升古文閱讀能力的辦法。”

  大家一下子靜下來,迫不及待地等著陳靜山說。

  陳靜山說:“現在很多人習慣了口頭表達、現代語言,不習慣看古文,其實你只要一旦學懂古文,你會發現看古文更有意思。因為你可以直接和幾百年前甚至幾千年前的古人交流。”

  陳靜山先幫著理科生重新找回信心,幫他們找到學習古文的興趣。

  陳靜山繼續說道:“而學懂古文最快速的方法、就是先背五十篇醫古文,當然你也可以看《古文觀止》,到時你不但能讀得懂古文,連寫古文的能力也慢慢具備了。”

  談到死記硬背,用這種笨功夫來攻克難關,這些理科生一聽就泄氣了,因為背誦是他們的薄弱環節,他們善于邏輯計算論證,而不善于記誦文章。

  只見教室里,一名理科生舉手,站起來問道:“陳校長,有沒有可以一下子記誦那么多文章的辦法啊?我的弱點就是記憶背誦,這也是我語文、英語成績始終一般的原因。”

  陳靜山笑笑說:“早猜到你們會這樣問,讀書就像攻城一樣,要克服困難,困難像彈黃,看你強不強,你強它就弱,你弱它就強。”

  大家聽后,已經眉頭緊鎖,低頭不語。

  陳靜山已經把最直接、最好的方法告訴大家,大家還嫌困難,還想找到更簡捷的辦法。

  大部分同學的表情,陳靜山都看在眼里,繼續說道:“我給大家講了一個唐伯虎的故事。”

  “你們應該聽說過唐伯虎的名字了。”

  “知道!”

  “風流才子唐伯虎嗎!”

  “唐伯虎點秋香嗎!”

  陳靜山繼續問道:“唐伯虎什么最厲害?”

  “畫畫最厲害!”

  “萬里江山圖!”

  “百鳥朝鳳圖!”

  “娶老婆,他有兩桌麻將的老婆。”

  大學生們嘰嘰喳喳地說著周星馳電影里的橋段。

  陳靜山繼續說道:“唐伯虎畫畫也無師自通,就是師出名家,而且長江后浪推前浪。后來唐伯虎的畫畫水平超過他老師。”

  “人家問唐伯虎的老師,為什么你的畫比不上你的學生呢?唐伯虎的老師笑笑回答,肚子里只是缺少唐生數千卷書。說白了就是唐伯虎的老師認為自己比學生少讀了很多書。”

  大家不解地問:“這讀書和畫畫有什么關系呢?這就是功夫在詩畫以外的道理。”

  陳靜山說:“你們知不知道,中國的傳統文化就像土壤,無論是丹青繪畫、還是岐黃中醫都是生長在這片土壤里的一朵奇葩。你如果眼中只看到奇葩,沒有看到土壤,不知道去耕耘土壤。你就很難真正學到精髓,繪畫沒有韻味,中醫不通辯證。”

  大家一聽,才知道原來學醫中醫竟然這么難,原以為學好《中醫基礎理論》就行了,想不到醫古文如此重要,難怪大學一年級就要學。

  陳靜山繼續講到“我在給你們講一個名醫丁甘仁的故事。”

  “丁甘仁是江南著名的名醫、中醫教育家,1917年創辦魔都中醫專門學校,兩年后又創辦女子中醫專門學校,培養中醫人才,最早主張傷寒、溫病學說統一,是真正的桃李滿天下的道理。就連四大名醫之一的秦伯未老先生也是丁師門下。”

  陳靜山繼續說道:“你們知不知道人醫門的第一道關是什么?就是背誦古文。”

  “秦伯未老先生回憶說,我剛開始就學于丁師門下,丁師首先就要求背誦《古文觀止》中220篇文章。”

  “每天一篇、天天如此,尤其是《出師表》《桃花源記》《赤壁賦》等千古名文,更要求背得滾瓜爛熟,一氣呵成。當時我背誦時覺得很乏味,卻想不到古文水平與日俱增,從此博覽群書,讀得相當容易。”

  陳靜山接著又問“你們將來想成為大醫還是小醫啊?”

  學生們異口同聲地說:“當然想做大醫了!”

  陳靜山又說:“你們覺得是我們學校花園里的靜思湖大,還是大海大?”

  學生們異口同聲地說:“當然大海大了!”

  陳靜山笑笑說:“如果你們專心學《中醫理論基礎》,你們今后的成就不過就是校園里的靜思湖,淺可見底,而如果你們想法設法提高你們的傳統文學修養,總有一日便可成為大海,學識淵博如海深。”

  大家聽后,激動地連連鼓掌,也知道了學醫古文重要性,這里沒有投機取巧,只能埋頭前進。

  陳靜山說道:“我希望你們文理生今后可以相互幫助,文科生幫助理科生學習中醫,理科生幫助文科生學習西醫。”

  這時,走廊里的下課鈴聲響了起來。

  陳靜山說道:“下課休息一會兒,我們一會兒講扁鵲傳。”

網頁版章節內容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閱讀最新內容

請退出轉碼頁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 閱讀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