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筆閣 > 院士重生:這大國夢,如你所愿 > 第55章 末端軍工的頂層思想
  “我可以改進……”

  葉知寒攥著衣服,懇求道:“我可以再調整結構,我回五院可以爭取再論證出耗鋼量更少的結構。”

  “兩億噸的預估值,能減少多少?”劉志民道:“這么大的基數在這里。”

  “我不知道,如果你說盡可能的減少耗鋼量,這個項目就可以嘗試,那我就去做,”葉知寒倔強道:“但無論如何,這個項目不能壓箱底。”

  “你真偏執。”劉志民看著葉知寒,不是諷刺,而是褒獎。

  這種極致的理想主義者,有著不撞南墻不死心的倔強。

  但華夏要想擺脫冷氣,往往需要這樣倔強。

  葉知寒平靜的看著劉志民:“因為我堅信我做的事情是對的,所以我必須要這樣去做。”

  劉志民嘆口氣,心軟了下來,語氣也變得平和了很多:“知寒,你先不要著急,你聽我和你說,

  我明白你的話,也明白你的顧慮。”

  “子彈、炮彈,能打退敵人,但不能打怕敵人。”

  “用子彈、槍炮把敵人打退,往后我們的子輩、孫輩可能還要一代接著一代的上戰場,趕走一批又一批的敵人。”

  “是的,這樣飲鴆止渴,南轅北轍,不是國防的正確道路,我也知道我們需要國之重器,像丑國的原子彈那樣,可以震懾諸國,可以昂首挺胸的做人。”

  “可就像我第一次見你的時候我們聊得那樣,華夏現在不具備這個能力。”

  “相比較于兩億噸的耗鋼量,或許原子彈耗費的資源更少,或許還更適合我們呢。”

  “可我們連原子彈都造不出來,去造這個把海拔一千六百米的高峰圍起來的鋼鐵管道,不是舍本逐末了?”

  “假如說中科院通過了你的論證,我們開始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鋼材進行制造。”

  “萬一,這個東西沒有達到你的設計預期呢?”

  “萬一它在某個環節出錯了呢?”

  “那我們對前線戰士的貢獻,幾乎為零。”

  “要知道,在我們前線,還有幾十萬將士需要物資,需要子彈大炮,可能多一發子彈,多一門大炮,他們就能多殲滅幾個敵人,我們戰士的生存率就能多幾個百分點。”

  “你這個傾盡所有國力的設計,充滿太多未知;但多生產一發子彈、一套棉衣,卻是實實在在就可以給將士們產生增益。”

  葉知寒看著劉志民,眼里有些失望。

  “您無非是擔心失敗罷了。”

  劉志民眼眶微紅,手指顫抖著夾著香煙,吧嗒吧嗒抽了一口:“我不是擔心失敗,我是擔心他們白白犧牲,如果是和平時代,我可以放手讓你賭一次,但現在,不行。”

  “末端軍工體系的理念,現在看來您一點也沒有理解,”葉知寒失落道:“也是,我一個人微言輕的年輕人,你們怎么可以真的當真了。”

  末端軍工體系,在最初闡述的那幾張草稿紙上,寫的清清楚楚。

  在丑國具有壓倒性工業優勢的情況下,丑國生產子彈,我們也生產子彈,我們想贏得這場戰爭,就要付出更多的陣亡。

  丑國生產飛機,我們生產不出飛機,隨著戰爭的持續,我們的陣亡數會不斷的增加。

  末端軍工體系,最核心的思想就是創新和差異化。

  戰爭只是軍人意志的比拼?當然不是,如果只拼軍人意志,那華夏單挑全世界。

  戰爭比的更多的還有工業和生產力。

  比的是軍備的迭代競爭。

  德意志工業水平和軍備實力增強最厲害的時期,是在一戰和二戰時期。

  前線在沖鋒陷陣,大量的納粹科學家,在后方制造出一批又一批前所未有的軍事裝備。

  可怕的軍工創新力,讓一個面積只有兩個豫省那么大的國家,碾壓歐洲諸國。

  細思極恐的是。

  一戰的挑起方,也是德意志。

  一戰結束后,德意志還是被一戰戰勝國限制了工業發展的。

  ……

  葉知寒不愿意承認自己學習納粹經驗,但既然行之有效,為何不能借鑒呢?

  是走鋼絲,但收益也是巨大的。

  更何況,百濟戰爭難道本來不就是走鋼絲嗎?

  常規的軍工研發思路,不足以漂亮的結束這場戰爭。

  所以我們需要創新,需要末端軍工體系。

  在劉志民看來,返程無人機,只是實現了中遠程矩陣轟炸。

  但他出現在戰場上那一刻,當他成群結隊如同鳥群一般涌向敵人陣地的時候。

  帶給丑國的,不單單是慘痛的傷亡教訓,更是對未知軍工的恐懼。

  這份恐懼,是末端軍工體系的深層目的。

  為什么隨著人類的進步,對于戰爭就變得越發恐懼?

  因為可以致人死亡的距離,越來越遠了。

  當你什么也看不到,連反抗的能力都沒有,就要死去的時候。

  那么對戰爭的恐慌,也就會達到極點。

  同水平或者更低水平的軍工裝備,要想打退敵人、打怕敵人,需要成倍的陣亡。

  前世,無數華夏青年用自己的鮮血,震懾西方列強不敢再越雷池一步。

  但這一世,他不愿再用同胞的生命,換取國際地位。

  他希望他們活著,或者盡可能多的活著。

  葉知寒和劉志民的研討不歡而散,蚊香計劃在中科院層面被駁回。

  那基本就斷絕了接下來的路。

  但葉知寒并沒有就這么放棄:“我回去會繼續算下去,爭取精簡,也希望劉院長可以好好考慮一下,我們需要這個國之重器。”

  劉志民目送著葉知寒離開,沒有說什么。

  等葉知寒走遠了,在辦公室中才傳出了一道長長的嘆息。

  說不自責是假的,無論剛才怎樣爭吵,至少在劉志民心中更加認可,葉知寒是華夏難得一遇的人才。

  可,現在的華夏沒有可供這樣天才大展拳腳的土壤。

  何其心酸。

  ……

  葉知寒快步離開院長辦公室,不遠處朱倩緊張的看著臉色凝重的葉知寒:“回……回來了?”

  “走,回京師大學。”

  回到車上,朱倩小聲詢問道:“剛才你和劉院長吵架了?”

  “學術討論,算不上吵架。”

網頁版章節內容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閱讀最新內容

請退出轉碼頁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 閱讀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