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筆閣 > 揚明 > 第1518章 上虞縣
  "嘿呦,嘿呦.."

  "小心些,別磕著碰著..."

  藍天白云之下,整齊劃一的號角聲于靠近海海線的碼頭上響起,數十名赤裸著臂膀的水手船夫們不顧額頭上滲出的汗水,有些吃力的將一箱箱沉甸甸的貨物搬運上船,眉眼間夾雜著一抹殷切之色。

  此地是紹興府上虞縣,因為毗鄰一望無垠的大海這一得天獨厚的優勢,此地的"海運"很是發達。

  縱然是在朝廷嚴格執行"海禁"政策的時候,每年都有不少船只于此地出海"走私",繼而謀求巨大的海上利益。

  故此,這上虞縣雖然偏安一隅,但其富庶程度卻絲毫不亞于"淮揚"這等江南重鎮。

  民間甚至曾有戲稱"寧為上虞一小廝,不愿西南一知州。"

  雖然如此言論有些偏頗,但也能從側面證明上虞縣的富庶程度,以及在南直隸的地位。

  ...

  ...

  "行了,行了,水手上船,余下人等去領賞錢吧。"

  好半晌過后,隨著碼頭上的貨物盡皆被搬運上船,一名立在涼棚之下,瞧上去好似管家模樣的中年人便是緊皺著眉頭,很是急切的嚷嚷道,但一雙閃爍著異樣光彩的眸子卻是不由自主的看向身后的縣城。

  "多謝吳管事。"

  "多謝管事.."

  頃刻間,各式各樣的呼和聲便自碼頭上響起,不少赤裸著臂膀的漢子們臉上均是露出了由衷的笑容。

  因為虞縣靠海吃海,尤其是朝廷開放"海禁"之后,幾乎每日都有船隊出海,故而他們這些有把子力氣的年輕人才能獲得這樁相對穩定的營生,并且得以養家糊口。

  沒有理會耳畔旁響起的恭維聲及討好聲,并稱為"吳管事"的中年人仍是死死注視著身后的縣城,遲遲不發一語,臉上的表情很是凝重。

  就在幾日之前,他們府中的老爺在付出了數千兩白銀以及兩名自秦淮河畔"贖買"回來的歌姬之后,終于從城中那貪得無厭的縣令口中得知了一條秘辛。

  據那縣令所說,遠在杭州府坐鎮的巡撫大人已然注意到了這偏安一隅的上虞縣,并有意在通稟朝廷之后,于此地設立"稅課司"。

  朝廷開放海禁,由"稅課司"對民間船隊進行監管,并劃定路線抽取賦稅早已是人盡皆知之事。

  據說杭州城中的"稅課司"衙門外,每日都候有自浙江各府縣而來的管事家丁,只為了能夠獲取衙門中官吏的許可,繼而出海。

  畢竟這海上貿易所能夠賺取的巨大利益,足以令每一位"生性逐利"的商人為之瘋狂。

  他甚至還聽說,就連淮安,揚州那些曾經富可敵國的豪紳富商們也紛紛舍棄了原本的"老本行",轉而踏足這"海商"。

  由此可見,這其中蘊藏的巨大利益。

  或許對于淮揚等地那些曾被天子"整飭"過后,徹底嚇破了膽子的富紳豪商來說,每次出海前報予"稅課司"知曉,并按貿易額繳納賦稅乃是天經地義之事。

  但事無絕對,并不是所有人都樂意見到朝廷開放"海禁",尤其是設立稅課司這一舉措。

  遠的不說,光是身后的上虞縣城,吳管事便知曉至少有三家以上的家族早在百余年前便偷偷經營著"海運"的營生,并得以發家致富。

  在朝廷沒有開放"海禁"之前,他們便是能夠上下打點,并令麾下船隊得以出海,繼而賺取大量的財富。

  在這個過程中,除了要分潤出少部分利益上下打點以及承擔因為"沉船"等意外而導致的損失之外,余下的利益皆是落入了各位"海商"的腰包之中。

  而這部分銀兩與眼下稅課司要求的"十中抽一"的稅額相比,簡直不值一提。

  畢竟,那些只想著"橫征暴斂"的貪官污吏們,從來不清楚這海上貿易究竟蘊藏著多大的利益。

  但這"稅課司"衙門的橫空出世,對于世代經營著"走私"營生的海商家族們來說,無異于當頭一棒。

  尤其是隨著"海禁"解除,淮揚等地曾經富可敵國的豪紳富商強勢進場,更是進一步壓縮了"走私"所能夠獲取的利益。

  故而在這上虞縣,每逢提起"稅課司",城中那幾位放眼整個浙江布政司也稱得上是有頭有臉的富商們便是咬牙切齒,卻又無能為力。

  畢竟大勢所趨之下,又有淮揚等地富紳豪商的前車之鑒,誰又敢公然與朝廷唱反調?

  再退一步講,就連昔日縱橫整個東南亞海域的"海賊王"李旦都是投降了朝廷,其欽點的"繼承人"鄭芝龍也被朝廷授予福建副總兵的官職,終日領著麾下船隊為朝廷賺取利益,他們這些相比較之下,無異于小打小鬧的商人又哪里有反抗的余力吶。

  正因如此,最近幾個月以來,城中那幾位有頭有臉的"員外爺"近乎是不加掩飾其"走私"的行為,不斷派遣其麾下船隊出海,好似在進行最后的瘋狂。

  "傾巢之下,焉有完卵?"

  忽然一陣略有些咸腥的海風吹來,眼神迷離的吳管事也是逐漸恢復了神志,輕輕搖了搖頭之后,便是心情沉重的朝著縣城而去。

  事情辦妥了,他還要盡快趕回府中,向老爺交差,否則一旦耽誤了老爺的大事,那后果...

  一念至此,吳管事便是有些不寒而栗,并不由自主的打了個寒顫,眼眸深處涌現了一抹忌憚之色。

  自家老爺姓劉,并不是這上虞縣的本地人士,而是近兩年方才于此地"聲名鵲起",并以絕對的財富和聲勢凌駕于城中其余幾家世代經營"走私"生意的家之上。

  吳管事可是親眼瞧見過,自家老爺麾下的船隊不僅聲勢浩蕩,遠非城中的幾個家族可比,更是擁有十余艘"戰船",船身上載有名貨真價實的火炮。

  雖說在過去的幾十年,因為眾所周知的緣故,大明軍備廢弛,導致諸如火炮這等被朝廷嚴格管控的"禁物"也是逐漸流入民間。

  但如此大規模的裝備于戰船之上,且隸屬于私人所有,還是顛覆了吳管事的認知。

  自家老爺的背景,實在是有些通天吶!

網頁版章節內容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閱讀最新內容

請退出轉碼頁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 閱讀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