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筆閣 > 揚明 > 第1446章 蘇州事
  出了南京城,順著運河一路向西而行不過四百余里,便是以"蘇繡"而聞名天下的蘇州府城。

  古往今來,不知多少文人騷客徜徉在蘇州府的山水之間,留下了無數詩詞歌賦,使得此處人間天堂愈發熱鬧。

  正所謂"上有天堂,下有蘇杭",盡管陜西大地餓殍遍地,南直隸各府縣的局勢皆是詭譎多變,但蘇州府卻是沒有受到半點影響,使得每一位除此到訪此地的"賓客"都會為之傾倒,沉浸在紙醉金迷之中。

  接近三月底的蘇州府城已是有了些許暑意,城中絡繹不絕的行人們皆是褪去了笨重的棉服,轉而換上了輕便的常服。

  尤其是入夜之后,在燈火點點的映襯之下,常能見到身著素紗的"江南女子"結伴而行,引得不少路人為之駐足。

  城外運河延安行人如織的同時,蘇州府城中也是人頭攢動,歡聲笑語不斷,街道兩旁的坊市中不時傳來小販們賣力的吆喝聲。

  沿著蘇州城內縱橫交錯的河道一路向南而行,穿過宏偉的北倉橋之后,便來到了于整個南直隸都享有不菲影響力的"蘇州織造署"。

  因為專屬皇室的特殊身份,其中的總管太監在相當長的時間內都是兼著"欽差"的差事,除了負責為皇室籌措絲綢,蘇繡等相關之物外,就連南直隸的行政大權也可隨意過問。

  直至當今天子繼位之后,將蘇州城中為非作歹多年的織造太監李實賜死,并擢升三朝老臣李起元為應天巡撫并坐鎮蘇州府之后,南直隸的局勢方才安定下來。

  距離蘇州織造署不遠,便是應天巡撫李起元所在的"巡撫衙門",但因為"應天巡撫"一職時常空缺的緣故,這巡撫衙門遠不如蘇州織造署氣派,墻皮也因為年久失修的緣故而有些脫落。

  今日夜色已深,巡撫衙門內已是鴉雀無聲,想來那位代天巡狩的封疆大吏早已進入了夢鄉,倒是衙門周圍尚有不少刀劍出鞘的士卒來回梭巡著,目光很是警惕。

  畢竟這蘇州府除了是大明經濟命脈之外,更是昔日"東林黨"的老巢所在,雖說"東林黨"早已隨風消失在歷史的長河之中,但誰也不敢保證,是否還有些許漏網之魚茍活于世。

  借著頭頂的點點星火,沿著縱橫交錯的河道繼續向東而行約莫半炷香的功夫,便可隱約瞧見一座座規制嚴整,氣派異常的宅院,幾乎家家門前都有幾名身材魁梧的家丁,一瞧便是城中達官顯貴們的住處所在。

  在這些宅院之中,有一座門楣奢華,匾額上刺著鎏金"劉"字的府邸,周圍聚攏的家丁人數最多,腰間還系著棍棒等物。

  若是放在國朝初年,無論是刺著鎏金"劉"字的匾額,亦或者這些腰間系著棍棒的家丁,都足以令府邸的主人吃上牢獄之災,但在諸多"規矩"皆是名存實亡的今天,早已無人在意這些,就連城中的巡撫大人都懶得計較這些細枝末節。

  久而久之,也將此間府邸主人的名聲越來越大。

  到了現在,凡是在蘇州府城居住過一段時間的,幾乎都或多或少的聽說過"百曉生"的名號,知曉這位在整個南直隸官場都享有不菲影響力的政治攢客。

  據傳聞,"百曉生"本名叫做劉生,早年間不過是蘇州城中的青皮無賴,因為萬歷年間的抗稅風波,得了彼時城中織造太監的賞識,繼而一步步發家致富。

  雖說其出身微末,但因為善于媚上欺下,又懂得做人,在整個朝不保夕的南直隸官場,劉生竟然漸漸成為了"不倒翁"式的人物。

  這些年,憑借著各式各樣的手段,劉生也逐漸成為了擁有諸多織廠,手底下養著不少織工的傳奇行首。

  雖然在群龍臥虎的蘇州城中,劉生的勢力不算最大,但因為其"政治攢客"的身份,城中的織造商們還是隱隱以其為首。

  好在劉生也知曉自己發家致富的根本所在,平日里的絕大部分精力還是放在維系諸多關系網之上,對于手中的織廠生意并不太在意。

  正因為沒有太過直接的利益沖突,蘇州城中的織造商們方才愿意默認了劉生成為城中行首的事實。

  ...

  府邸深處的書房之中,一襲華服的劉生面色陰沉的端坐于案牘之后,修長的手指毫無節奏的敲擊著,胸口起伏的厲害。

  良久,劉生幽幽一嘆,將身前桌案,已然有些褶皺的幾封書信拿起來,借著身旁的燭火,將其燒為灰燼。

  今日已是三月二十五了,算算時間,距離南京城中的那場"騷亂"已然過去整整五天,料想從背后推波助瀾的南京勛貴及兵部侍郎毛一鷺應當早已招供了。

  換句話說,南京城中的徐允禎等人應當已經知曉這些不甘心束手就擒的勛貴們針對于整個"漕運"制定的計劃。

  南京城的騷亂已是被鎮壓,漕運總督李養正也是成功抹除城中漕軍不滿的情緒,并將巡按御史崔呈秀揪了出來。

  現如今,整個漕運四都僅剩下自己所在的蘇州府及杭州府尚沒有受到影響。

  要不要鋌而走險,殊死一搏呢?

  因為身旁燭火的映襯,劉生本就陰沉的臉色愈發難看,其急促的呼吸聲更是令微弱的燭火瑟瑟發抖。

  雖然此前已經按照那些勛貴的要求,招募了一批"亡命之徒",但南京城中的徐允禎等人反應也太快了些,還不待這些"亡命之徒"抵達南京城,便是提前一步"翻臉",將南京城中的"魑魅魍魎"盡數揪了出來。

  并且自己的線人也在書信上說的清清楚楚,昔日行刺南京守備徐允禎的"刺客"并非自己招募的亡命之徒,而是南京城中那些勛貴和將校圈養的死士。

  劉生心中知道,局勢發展至今,自己已是無法像之前那般"從容退出",說不定南京城中的錦衣衛們已然順藤摸瓜發現了自己的存在,甚至就在趕來捉拿自己的路上。

  更讓他進退兩難的是,就連他早些時候,提前被送至蘇州城外的家眷老小們也是突然與他中斷了通訊。

  劉生知曉,這是那些漏網之魚對他的一個警告。

網頁版章節內容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閱讀最新內容

請退出轉碼頁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 閱讀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