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筆閣 > 揚明 > 第1371章 靖江秘辛(下)
  ‘‘來人。’’

  沉吟半晌,面色沉重的靖江王突然朝著身后招呼了一聲。

  ‘‘王爺。’’

  很快,一道渾厚的聲音便自茫茫夜色之中響起,同時還伴有沉悶的腳步聲。

  順著聲音望去,只見得一名侍衛模樣的中年人出現在靖江王朱身后,正規規矩矩的沖其躬身行禮。

  ‘‘你即刻持本王印信,去面見廣西巡撫王德尊,要求其即刻派遣大軍,前往潯州平亂。’’

  ‘‘務必要在朝廷欽差到來之前,將叛亂解決。’’

  終究是襲爵多年的靖江王,其見識遠不是被嬌生慣養的‘‘世子’’可比。

  靖江王朱履祐比任何人都清楚眼下局勢的危急。

  無論是他授意潯州知州橫征暴斂,還是靖江王府的‘‘秘辛’’,這兩件事隨便一件,都足以令其于鳳陽高墻下終老,甚至于身首異處。

  ‘‘屬下明白。’’

  聞聲,中年侍衛忙是畢恭畢敬的接過朱履祐遞過來的令牌,小心翼翼將其藏在懷中之后便是急匆匆的離去。

  作為朱履祐的心腹侍衛,他對于王府內部的一些‘‘齷齪’’事也是有所了解,自是不敢掉以輕心。

  待到周遭再度陷入了死一般的沉寂過后,朱履祐又將目光投向了王府中唯一還亮著燈火的宮殿,耳畔旁還傳來隱隱約約的談笑聲。

  他知曉,遠處那座燈火通明的宮殿便是‘‘玉哥’’的住所,而這些隱隱約約的談笑聲,便是那些簇擁在其身旁的宗人們發出。

  靖江王府作為大明諸多郡王中最為特殊的一支,享有各式各樣的特權,例如靖江王亡故,而膝下又沒有子嗣的時候,并不會如其于郡王那般國除,而是自旁系中過繼一名宗室,承襲靖江王位。

  在兩百余年的傳承中,靖江王府也積攢了不少爵位僅次于‘‘郡王’’的鎮國將軍,就連他這位靖江王,也拿這些‘‘親戚’’沒有太好的辦法。

  望著遠處燈火通明的宮殿,靖江王朱履祐下意識的瞇起了眼睛,腦海中回憶起了一些往事。

  萬歷二十三年,彼時在位的靖江王還是他的父王朱任晟,但當時的靖江世子并不是他,而是他的兄長朱履祥。

  但是好景不長,朱履祥被朝廷冊封為‘‘靖江世子’’不久后便得了一場重病,隨后藥石難醫,撒手人寰,留下尚在襁褓之中的幼子。

  按照皇明祖訓的規定,朱履祥病故以后,這靖江王府的繼承人便應輪到其尚在襁褓之中的幼子的頭上。

  雖然心中悲痛難忍,但彼時的靖江王朱任晟還是打算按照規律,準備上奏朝廷,立這名尚在襁褓之中的孩童為‘‘靖江世孫’’。

  值此關鍵時刻,身為朱任晟的嫡次子朱履祐以侄子尚且年幼,日后怕是難以服眾為借口,說服了自己的父王,改立自己為靖江世子。

  彼時的萬歷皇帝正忙于‘‘國本之爭’’,自是沒有心情理會這些藩王的家務事,當時朝堂的官員們在收受了靖江王的賄賂以后,也是對此保持了沉默。

  就這樣,身為朱任晟嫡次子的朱履祐如愿以償的當上了靖江世子,并得以在萬歷末年成功襲爵。

  雖然將自己的次子改立為靖江世子,但靖江王朱任晟卻是覺得有些對不住死去的嫡長子,故而親自將尚在襁褓之中的‘‘嫡孫’’養育在身邊,并為其取名為‘‘玉哥’’。

  因為宗室取名都要上奏宗人府,報予朝廷知曉,而‘‘玉哥’’的身份又頗為尷尬,一旦被朝廷所知曉,自己昔年犯下的過錯也會鬧的人盡皆知。

  故而朱任晟盡管對自己的嫡孫十分喜愛,但也始終沒有將其公開,更沒有上奏宗人府為其取名,只是以‘‘玉哥’’稱呼。

  當然,‘‘玉哥’’的存在,也成為了靖江王府公開的秘密,甚至就連廣西當地的一些官員都是有所耳聞。

  但在各種各樣的原因下,這些官員不約而同的選擇了沉默,全將其當作靖江王府的家務事。

  就這樣,在朱任晟的保護下,‘‘玉哥’’順順利利的度過了一個快樂的童年。

  但是隨著其年齡的增長,‘‘玉哥’’也逐漸弄清了自己的身份,知曉自己才是真正意義上靖江王府的接班人。

  而搶走自己王位的,就是記憶中對其始終板著一張臉的‘‘叔叔’’。

  同樣不知從什么時候起,靖江王府中陸陸續續有宗室開始簇擁在‘‘玉哥’’身旁,隱隱與他這位靖江王分庭抗禮。

  為了與其對抗,也為了拉攏府中那些搖擺不定的宗人,朱履祐故而開始大肆斂財,為自己的‘‘世子’’鋪路。

  畢竟‘‘玉哥’’的存在終究是個隱患,自己襲爵多年,又是得到過朝廷冊封,名正言順的靖江王,也不怕其在背后搞些小動作。

  但若是自己百年以后,‘‘玉哥’’選擇將府中的秘辛捅破,報予朝廷知曉,這局面便是有些不一樣了。

  畢竟‘‘玉哥’’本就是靖江王府真正意義上的繼承人,又是自己的侄子。

  無論從哪個角度來看,都是繼承靖江王的不二人選,而自己的長子自然只能將靖江王位拱手讓出了。

  ‘‘呼。’’

  輕輕搖了搖有些發沉的頭,靖江王朱履祐長舒了一口氣,心中堅定了一個想法。

  無論付出何等代價,都要替自己的兒子保住‘‘世子’’之位,而當務之急自然是盡快將潯州的亂局結束,免得引起朝廷的關注。

  依著自己那位便宜老丈人的消息來看,這潯州的亂局已是持續了月余之久。

  雖然在自己的威逼利誘之下,城中的廣西巡撫及桂林知府都是選擇了沉默不語,但難保仍有人將消息傳出。

  此等局勢下,時間便成為了最為重要的因素,務必要趕在朝廷注意到潯州亂局之前,將那些亂民盡數解決。

  就算后續朝廷派遣欽差前來調查,也是‘‘死無對證’’,成不了氣候。

  如此,一切都可以順利的解決。

網頁版章節內容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閱讀最新內容

請退出轉碼頁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 閱讀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