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筆閣 > 揚明 > 第1132章 時局
  六月初二,京師南海子。

  距離遼東的那場"滅國之戰"已是過去了將近月余的時間,喧囂了多日的朝野也是漸漸沉寂。

  京師之中,除了茶樓中說書的先生還不時提起那場"扣人心弦"的戰事之外,這場足以載入史冊的戰役已是漸漸從百姓茶余飯后的話題中消失不見。

  已是六月了,著手處理完遼東戰場一切事務的朱由校終于空閑下來,有時間領著自己的一眾后妃漫步在這座專屬皇家的園林之中,愜意的享受著這來之不易的閑暇時光。

  數日之前,內閣首輔周嘉謨經歷了天子數次挽留之后,終于是被敕封為"少保",允準回鄉榮老。

  離京回鄉之前,首輔周嘉謨曾與乾清宮暖閣間進行過一次持續了約半個時辰的奏對,除卻司禮監秉筆太監在場之外,再無任何人從旁伺候。

  出宮之后,這位堪稱天啟朝第一重臣的老大人便是忙不迭的領著家眷老小出了永定門,在官差的護送下,踏上了回鄉之路。

  周嘉謨如此急切的行為自然是令得京師百姓乃至朝野中的官員想入非非,紛紛推測首輔是不是離京之前,觸怒了天子,這才走的如此急促?

  對于京城中的些許傳言,朱由校自是有所耳聞,但皆是一笑而過,沒有放在心上,只是會不由自主的看向湖北的方向,也不知道這位老臣到沒到家。

  雖然已是過去了多日,但朱由校仍記得當時的周嘉謨怒發沖冠,一臉認真的沖其咆哮:"現如今女真已滅,四海升平,唯獨陛下子嗣單薄。"

  "萬望陛下雨露均沾,令我大明開枝散葉,若是明年今日老臣仍是沒有收到后宮哪位娘娘為陛下誕下皇子的喜訊,老臣便是拖著病體,也要來京煩擾陛下了。"

  一語作罷,周嘉謨這位將一生都奉獻給了大明朝廷的八旬老人便是在朱由校和王安一臉愕然中大步離去,頭也不回的離開了他曾經夢寐以求的權利中央。

  待到司禮監秉筆太監王安反應過來,大步去追的時候,卻是被告知這位八旬老人早已是出宮,奔著永定門而去了。

  朱由校也沒有料到,這位將一生奉獻給了大明的老臣臨行之際,對他的最后一句叮囑竟然是希望其子嗣綿延。

  心里一軟的同時,也是將周嘉謨的教誨牢牢記在了心中。

  為君者,當從諫如流,老臣的話,得聽啊。

  ...

  ...

  漫步在空曠的南海子中,望著眼前肥美的水草以及不時出現,引得身后眾妃嘖嘖稱奇的麋鹿,心情本就愉悅的朱由校更是心曠神怡。

  瞧得皇帝興致正佳,一旁的司禮監秉筆王安連忙是湊到了一旁,自懷中掏出一封奏本,沖著朱由校說道:"皇爺,太原府的晉王爺也有本奏,恭賀陛下武德充沛。"

  無視了王安遞過來的"家書",朱由校無所謂的擺了擺手,低頭自腳下撿起了一塊碎石,隨后向著不遠處的麋鹿群投去,隨口說道:"你這老奴,竟也開始油嘴滑舌了。"

  "晉王那邊沒少給你送銀子吧。"

  若是換了別人,聽得天子如此之語,定會魂驚膽顫,跪地求饒,但司禮監秉筆卻是絲毫不慌,訕訕一笑:"什么都瞞不過皇爺,老奴也是瞧著晉王爺一片誠心,這才收下。"

  俗話說,宰相門前七品官,遑論是堪稱天子"第一家奴"的司禮監秉筆太監,自朱由校繼位以來,不知有多少人想著巴結王安。

  當然,王安也是始終"潔身自好",牢牢吸取諸如"王振","劉瑾"等前輩的教訓,始終未曾與外間的朝臣乃至藩王有半點"染指"。

  此次收下晉王的"孝敬"也是在朱由校的默許之下,并且早早的將"孝敬"充入了天子的內帑之中。

  當然王安如此行為,也是出于為朱由校考慮,畢竟與歷任的大明天子相比,當今的天子對于宗室的態度著實有些"不近人情",更是有過"下旨殺王"的先例在,于宗室中的名聲著實算不上好。

  眼下建奴蕩平,遼東復土,藩國朝鮮也是接連上書"請罪",朱由校的個人威望已是達到了最近幾任天子的頂點,這些藩王們自然是想借著這個機會,與朱由校拉近一些關系。

  朱由校自然也是想與這些"親戚們"緩和一下彼此之間近乎于有些尖銳的關系,畢竟日后還免不了與這些"親戚"打交道,故而在他的授意之下,王安收下了這些藩王們的孝敬。

  反正國庫正是空虛的時候,這些白送的錢,不要白不要。

  這些天,分布在全國各地的宗室藩王們紛紛上書,絡繹不絕的"家書"令得見多識廣的司禮監秉筆都是暗暗咋舌。

  大明,竟是有這么多藩王嗎,有的居然還是自明初便是傳承至今的郡王一脈,這兩百余年的時間里,究竟誕生了多少"宗室"?

  除了向京中呈遞"家書"之外,不少宗室藩王甚至主動上書明廷,想要進京面圣,瞻仰圣顏的同時還能為其賀壽。

  許是知曉朝廷財政緊張,這些一向"一毛不拔"的藩王們紛紛上書,主動表明愿意輕車簡從,不驚擾地方,并且自行承擔沿路花費。

  對于這些藩王們釋放的"善意",朱由校全盤接受,用了整整一天的功夫,親自執筆,為這些親戚們回了一封"家書"。

  如此,才算是止住了愈演愈烈的"宗室進京"的趨勢。

  "行了,今天高興,不說這些煩心的。"

  對于身旁的司禮監秉筆,朱由校自是極為放心的,且先不提有趙吏執掌的錦衣衛與其分庭抗禮,但是王安的性格就注定了其不可能成為諸如昔日王振,劉瑾這樣的權宦。

  一念至此,朱由校突然心中一動,提到明朝赫赫有名的宦官,除了王振,劉瑾之外,還有一位繞不開的"九千歲"。

  這段時間,他的重心一直放在遼東戰場和西北三鎮那邊,倒是將這位"九千歲"給忘于腦后了。

  "魏忠賢最近在干什么?"

  在王安有些錯愕的眼神中,年輕天子唇齒微張,吐出了一個逐漸被其遺忘的名字。

網頁版章節內容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閱讀最新內容

請退出轉碼頁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 閱讀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