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筆閣 > 揚明 > 第1023章 五軍都督府
  明朝初年,太祖于南京建國稱帝之后,朝廷上下百廢俱興,社會經濟經過多年的戰亂,遭到嚴重的破壞,為了使國家盡快恢復到應有的秩序,同時也是為了維持龐大軍隊的開支,太祖決定在軍隊實行屯田制,即將當地的田畝分給軍隊,令他們在沒有戰事的時候,自行耕種,自給自足,從而緩解國家的經濟壓力。

  對于駐扎在各地的軍隊,太祖則是效仿昔日隋唐時期的府兵制,決定施行衛所制,自京師達于郡縣,皆設立衛、所,外統于都司,內統于五軍都督府。

  一般每個衛所約莫有五千余名士卒組成,分別構成五個千戶所,軍權被皇帝牢牢的掌握在手中。

  但是這看似萬無一失的舉措卻在"土木堡之變"中戛然而止,因為當時大明頂尖的武勛皆是陪著"大明戰神"朱祁鎮赴難,故而軍權一度出現了真空。

  雖然后來憑借著兵部尚書于謙的力挽狂瀾,成功的將岌岌可危的大明保住,但是最為重要的軍權卻是就此落入了文官的手中,曾經顯赫一時的五軍都督府也是逐漸化為歷史的云煙,變得名存實亡。

  此后歷任天子雖然都曾想過將軍權重新回歸中央,但卻無一例外的受到了文官的集體抵制,尤其是明武宗朱厚照更是稀里糊涂的落了一個溺水身亡的下場。

  如此亂象一直持續到朱由校繼位,憑借著一連串的手段,扶持屬于自己的嫡系軍隊,才漸漸的將軍權從文官的手中收回到了手里。

  但是對于地方上根深蒂固的衛所制度,也僅僅是在京師周邊的地區采取了一定程度的改革,諸如南方和西北等地卻是始終沒有動作。

  如今延綏鎮的這一連串鬧劇,終于令得朱由校下定決心,打算在全國范圍內改革已然腐朽多年的"衛所制度"。

  ...

  ...

  "陛下,軍戶制度涉及軍民生計何止百萬,事關重大,還請陛下三思而后行。"

  乾清宮暖閣中的眾臣先是一愣,隨后便是忙不迭的躬身說道,雖然已經與朱由校這位年輕天子共事數年,但是他們還時常為朱由校的魄力所折服。

  雖然這些年,山西,山東等地已是通過實踐證明,朱由校改革衛所的計劃頗為成功,將軍中的宿疾全部清除,使得軍隊重新恢復了戰斗力,但陜西畢竟身處帝國西北,遠離中樞,外圍更有蒙古部落虎視眈眈,不可等閑視之。

  "三思而后行?朕的臣子都已經堂而皇之的與蒙古人互通有無了,朕還如何三思?"

  聽到下方臣子的勸諫,朱由校便是狠狠一拍面前的案牘,怒不可遏的說道,直嚇得那名剛剛出聲的臣子下意識的縮了縮脖子,不敢正視朱由校。

  西北地區自古民風彪悍,經濟落后,故而朝臣大多不愿意前往西北任職,即便偶爾有自告奮勇的,也會在任期結束后,尋找門路,希翼改任他處,諸如胡廷宴這等長期在西北任職的,實在是少之又少。

  而造成延綏鎮此等亂象的,除了西北地區官員不作為,另一則原因便是"五軍都督府"的名存實亡,故而導致了邊軍衛所積弊多年,任由杜文煥這等軍中將校胡作非為。

  "朕已經決定了,打算重整五軍都督府。"

  深吸了一口氣,朱由校像是做出了某種重大決定一般,朝著堂下的臣子們一字一句的說道。

  此話一出,乾清宮暖閣內氣氛頓時為之一肅,就連空氣中的溫度都好像下降了些許,頭發花白的司禮監秉筆也是瞪大了雙眼,不可置信的盯著身旁的天子。

  很顯然,這位內官大襠此前并沒有聽到半點"內幕消息"。

  對于下方臣屬的反應,朱由校沒有露出半點意外之色,大明的文官們用了一百多年的時間,方才將軍權從皇帝和武勛的手中搶走。

  如今他雖然沒有言明將軍權重新歸還武勛,但一句重整五軍都督府便足以引得場中的眾人警惕了。

  "陛下,此言何意?"

  涉及到軍權,就連兵部尚書孫承宗也是坐不住了,主動起身拱手問道。

  早在太祖建國稱帝之前,便是在軍中設立了大都督府,而后將其改組為五軍都督府,共掌軍權。

  作為六部中最為顯赫的衙門之一,兵部在軍隊中有任免將領、升調、訓練軍隊的權力,但不能統帥軍隊打仗。

  反觀五軍都督府雖然有統兵作戰、管理屯田、掌管軍籍、推選將領的職能,但五軍都督府沒有調遣軍隊的權力。

  兩個衙門相輔相成,使得大明皇帝將軍權牢牢的握在手中,只不過后來由于一系列原因,五軍都督府所擁有的的職權也被轉移到了兵部的手中,變得名存實亡。

  如今天子言說準備重整五軍都督府,此話無異于在眾臣敏感的神經上狠狠的踩上一腳,令人不敢小覷。

  "軍戶制度發展至今早已是積弊重重,不但給國家帶來了沉重的負擔,就連軍戶自己也是苦不堪言。"

  "朕有意重整五軍都督府,派遣武勛前往全國各地,梳理軍籍,核查屯田。"

  對于孫承宗這位兵部尚書,朱由校也沒有加以隱瞞,簡單的思考便是將心中的想法托盤而出。

  此次延綏鎮的鬧劇著實給他敲醒了警鐘,一方面是因為虎視眈眈的河套蒙古,另一方面便是崔景榮在軍報中稟明的那名叫做張獻忠的邊軍。

  雖然自信,原本浩浩蕩蕩持續十余年的"農民起義"不會重現,但是朱由校也要做好兩手準備。

  "朕也知曉事關重大,便先以山西,山東兩省為試點。"

  沉默了少許,朱由校將語氣柔和了幾分,沖著殿中的眾人擺了擺手,一臉笑意的說道。

  聽得此話,內閣首輔周嘉謨,次輔朱國楨,兵部尚書孫承宗等人雖然仍舊心有不甘,但望著案牘之后,一臉堅毅之色的朱由校也只得微微一嘆,有些苦澀的垂下了頭。

  "臣等遵旨。"

網頁版章節內容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閱讀最新內容

請退出轉碼頁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 閱讀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