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筆閣 > 揚明 > 第1021章 發餉
  天啟六年,二月二十。

  距離榆林城中的種種亂象已是過去了整整兩天,原本喧囂不已的延綏鎮也是漸漸安靜了下來,唯有城外淡淡的血跡以及空氣中若隱若現的血腥味提醒著往來的眾人,此地前些天曾發生過一場血戰。

  自榆林城北門而出,不過五里便是榆林衛的大營,其中間有一座規模宏大的校場充當士卒訓練之所。

  只不過因為歷任延綏總兵的懈怠,這座校場也是漸漸的被荒廢了下來,平日里也是無人問津,不過今日卻是人聲鼎沸。

  校場之中,三邊總督崔景榮和陜西巡撫孫傳庭一左一右坐在臨時被搭建而起的高臺上,俯瞰著這兩日臨時被集結起來的士卒。

  雖然隊列中的將校們在努力維持著秩序,這些"遠道而來"的士卒也是想要盡力齊整,但因為平日里屬于操練的緣故,實在是有些滑稽可笑,在配合上其有些單薄的穿著,竟給人一眾好似是一群強壯一些的流民的錯覺。

  "總督大人,榆林衛以及東西中三路,三十六處軍堡堡寨,除卻值守兵丁之外,盡在此地,共計一萬九千余人,請示下!"

  觀武臺上,兩名身著文山甲的參將猛地跪倒在崔景榮面前,高聲稟報道,或許是覺得軍中宿疾已除,這兩名漢子的聲音都是隱隱有些激動。

  延綏鎮下轄東,西,中三路共計三十六路軍堡,朝廷也分別設置了三名參將,管轄這三路的軍報。

  但因為中路的榆林城乃是延綏總兵和延綏巡撫駐地,故而中路的參將也漸漸邊緣化,就連榆林城中的士卒們自己都不知曉究竟是何時,延綏鎮中路沒有了參將這一官職。

  剩下東西兩路雖然保留了參將的職位,但因為有延綏總兵這座大山在,二人也是名存實亡,沒有半點實權,只能隨波逐流。

  不過正因為平日里不受杜文煥待見,這兩名參將也是因禍得福,沒有波及到杜文煥和胡廷宴的"禍亂"中,僥幸逃得一命。

  與兩名神色激動的參將不同,上首的崔景榮和孫傳庭則是眉頭微皺,臉色復雜,微不可聞的低嘆了一聲。

  延綏鎮作為九邊重鎮之一,于明廷西北大地享有的軍事地位,按照兵冊上統計,巔峰時應有十萬兵丁,此時卻是不過一萬九千余人,甚至不到滿額的兩成。

  "軍人保家衛國,當忠于大明。"

  望著下首一群衣衫縷縷的士卒,崔景榮好似也失去了夸夸其談的興致,只是有些凝重的強調了一句軍人的職責后,便無力的跌坐在座椅上。

  倒是一旁的陜西巡撫孫傳庭迅速反應了過來,連忙沖著一群顯得茫然的士卒們喊道:"天子不會讓有功的將士寒心,也不讓還爾等的血白流。"

  "今日便將杜文煥等人克扣你們的軍餉,一次性補齊。"

  說完,便是一抬手,早已等候在一旁的曹變蛟連忙領著一隊親兵有些吃力的抬著一個個大箱子上了觀武臺。

  將蓋子掀開,便見得嶄新的官銀在太陽的照耀下閃爍著精光,動人心神。

  見此情況,好不容易才安靜片刻的人群再度嘈雜了起來,任憑將校們百般厲呵也是無濟于事,后來索性拳打腳踢,但依舊難以有所改變。

  當一名名茫然的官兵被點到名字,猶如行尸走肉一般走到觀武臺上,在陜西巡撫孫傳庭和三邊總督崔景榮的注視下,自秦軍士卒手中接過沉甸甸的軍餉之后,才有不少人反應了過來。

  這些人反應不一,有的人手舞足蹈,有的人小心的判斷著真偽,但更多的人則是嚎啕大哭,他們已是不知有多久沒有收到這般多的軍餉。

  此時校場中的將士們也終于意識到發生了什么,看到往日相熟的袍澤都是先后領到了足夠的軍餉,也是逐漸興奮起來,萬千私語聲也逐漸匯成了整齊劃一的:"萬歲!",并朝著京師的方向不斷叩首。

  此時孫傳庭和崔景榮的面色也終于有所動容,有些釋然的一笑,知曉圍繞在延綏上方的烏云應該可以散去了。

  所謂的"軍心不穩","嘩變"等危險也是會消失的無影無蹤。

  ...

  ...

  "伯雅,本官已是向朝廷遞交了辭呈。"

  "這西北大地,日后便交給你了。"

  "記得派人留意一下那張獻忠。"

  回到巡撫衙門內,重新梳洗過后的三邊總督崔景榮像是些許了全部的包袱一般,神色輕松的沖著一旁的孫傳庭說道。

  他們剛剛已是從榆林衛士卒的口中知曉,早在他們到達榆林的幾天前,此地便是發生過一場"兵變"。

  一名叫做張獻忠的年輕人因為不滿杜文煥克扣軍餉,打罰士兵,憤而帶領著軍中的袍澤圍困巡撫衙門,向延綏巡撫胡廷宴討餉,險些鬧出大亂子。

  雖然兵變過后,這名叫做張獻忠與幾名與其交好的士卒便是不知所蹤,但崔景榮卻仍是隱隱有些不安。

  "總督大人放心。"

  此時的孫傳庭已經知曉了崔景榮去意已決,也不多做推辭,只是神情肅然的點了點頭,對于這名庇護了自己幾年的老臣,他滿是敬意。

  "陜北的百姓們日子不好過,伯雅一定要重視起來。"

  沉默了少許,崔景榮像是想到了什么大事似的,連忙又朝著一旁的孫傳庭叮囑了幾句。

  他在西北任職的這幾年,親眼瞧見了陜北這些百姓們究竟是過的什么日子,一直在勉強維持。

  倘若一旦再有個天災民亂,亦或者為非作歹的官員,早已是瀕臨極限的陜北很可能便會瞬間爆發一場聲勢浩大的民亂。

  此次延綏鎮的"兵變"便是一個最好的例子。

  "總督大人放心,下官打算將清屯充餉在整個西北推行開來。"

  對于崔景榮的叮囑,孫傳庭沒有露出半點不滿,反而是胸有成竹的點了點頭。

  早在他剛剛就任陜西巡撫的時候,便在秦王府的幫助下,大力推行了"清屯充餉"這一政策,如今已是取得了不小的成效,可以逐漸在整個西北推行了。

  聽得此話,崔景榮也是不置可否的點了點頭,他自是清楚身旁這位年輕人的本事。

  如今孫傳庭羽翼已成,他也該激流勇進,主動退位讓賢了。

網頁版章節內容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閱讀最新內容

請退出轉碼頁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 閱讀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