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筆閣 > 揚明 > 第997章 欠餉(上)
  正月二十四,大雪。

  與前兩日的艷陽高照不同,今日的北京城卻是寒風凜冽,大雪紛飛,好在宮中服侍的宮娥們早早的在乾清宮暖閣角落處點燃了火盆,加之燒的滾燙的地龍,暖閣中非但沒有半點冷意,反而頗為燥熱。

  偌大的暖閣人滿為患,但卻沒有人作聲,皆是垂著頭,小心的傳閱著兩份自西北大地而來的奏本。

  內閣首輔周嘉謨也是滿臉凝重,微皺著眉頭,其中內容他早已知曉,一份是三邊總督崔景榮所上,言說延綏邊兵欠餉多年,軍中士卒情緒低迷,恐有兵變之危,為防不測,請發內帑,支付兵餉。

  另一份則是陜西巡撫孫傳庭所上,言說陜西諸府縣"白災"嚴重,凍死流民百姓無數,請朝廷免鳳翔府,慶陽府,漢中府三年賦稅。

  因為去年"瘟疫"的緣故,朱由校已是下令免去西安府和延安府三年賦稅,如今孫傳庭再度請旨,足以可見陜西災情之嚴重。

  "諸位臣工,如何看?"

  見到堂下諸位臣工傳閱完畢,案牘之后的朱由校深吸了一口氣,心情有些沉重的問道,隨著時間的推移,陜西的問題已是越來越嚴重,成為了擺在朱由校面前的新一輪難題。

  "陛下,三邊總督下轄延綏,甘肅,寧夏三地,防備關外河套蒙古,位置險要,不可輕視,還望陛下再開內帑,先發兵餉。"

  內閣首輔周嘉謨聞言便是躬身行禮,面容同樣有著說不出來的凝重。

  至于另一份奏本,則是被其下意識的忽略,放在尋常時候,百姓們流離失所,自是頭等大事,但與兵變,尤其是陜北的兵變相比,則是顯得沒有那般重要了,畢竟陜北對于大明的意義實在是不一般。

  自從成祖之后,大明便是逐漸喪失了對于河套地區的主導權,導致關外的蒙古人蠢蠢欲動。

  為了將河套地區重新控制在手中,自成祖之后,大明朝廷便是著手陸續在固原等地埋下重兵,但始終未能順利的將河套收回。

  尤其是到了嘉靖年間,一心修仙的嘉靖皇帝甚至以"事為任意,跡涉強君"的罪名免去了時任三邊總督曾銑的官職,導致大明自此失去了收復河套之心。

  雖然后來大明與土默特部達成"隆慶和議",暫時解決了明蒙雙方之間持續了兩百余年的敵對關系,但蒙古人卻是依舊生活在河套平原之上,擁有隨時扣邊犯境的能力。

  如今的大明好不容易才解決了遼東的建州女真,周嘉謨可不想讓帝國邊疆再起狼煙,故而安撫好那些邊兵的情緒乃是重中之重。

  更何況按時撥發軍餉本就是應有之意,只不過是由于萬歷末期的"三大征"耗盡了大明的國庫,"薩爾滸之戰"又是將明廷僅剩的老本打光,方才導致拖欠軍餉一事陸續發生。

  若是嚴格論起來,這都是萬歷年間留下的"積弊"。

  戶部尚書畢自嚴,兵部尚書孫承宗對視了一眼,也是同時起身,沖著上首的天子躬身說道:"還請天子再發內帑。"

  "陜北邊鎮積弊日久,這些軍餉可否能如實落到兒郎的手中?"

  案牘之后的天子面色平靜,聲音也是頗為淡然,但只有距離其最近的司禮監秉筆方才能看清,天子眼眸深處閃爍的怒火。

  原本想著自己這些年也算"勤勉",又迅速解決了黨爭,應當能夠令得腐朽的大明官場重新煥發些許生機。

  但朱由校卻是沒料到,時至今日,大明邊軍竟是仍然存在著"欠餉"一事,甚至隱隱有兵變的危險。

  那試問這些年,戶部撥付給西北邊鎮的軍餉到哪里去了?

  朱由校心中可是十分清楚,歷史上的"農民起義"之所以貫穿整個明末,始終尾大不掉,其重要原因便是陜西官員為非作歹,欺上瞞下,剝削百姓。

  但真正將陜西這個"火藥桶"點燃的卻不是李自成,高迎祥之流,而是被拖欠軍餉多年的"饑兵"。

  聞言,內閣首輔周嘉謨的臉上不由得露出了一抹異色,似乎是沒有料到如此"幼稚"之語竟是會從天子的口中說出。

  "陛下,神宗末年,遼東戰事吃緊,朝廷不得不派遣大量陜西邊軍趕赴遼東,其中具體人數早已不可查證。"

  "若是按照兵冊上的人數發餉,只怕這缺口還要大上一倍不止。"

  一語作罷,年輕的天子好似受到了某種打擊,無力的頹坐在龍椅之上,他自是聽懂了眼前老臣的言外之意。

  萬歷年間,朝政崩壞,遼東戰事又是日漸吃緊,朝廷不得不從九邊重鎮抽調了大量精銳趕赴遼東,但軍中的將領們卻是可以"上下其手",貪冒軍餉。

  一想到自己治下看似風調雨順的大明,還隱藏著如此"致命殺機",朱由校的心便是猛地一揪,呼吸也是愈發艱難。

  大明積弊多年,想要徹底根治,任重而道遠,但若是置之不理,怕是用不了幾年,隱藏的"殺機"便會被徹底點燃。

  諸如原本歷史上,單崇禎元年這一年的時間里,便是爆發了數次兵變,其中最為致命的"寧遠兵變"甚至導致了時任遼東巡撫畢自肅自縊。

  崇禎元年,七月二十日,薊鎮兵變;七月二十五日,遼寧寧遠軍中四川、湖廣兵因缺餉四個月,發生兵變,其余十三個營起而應之;十二月二十四日固原兵變,士兵乘農民起義爆發之機,一齊造反,劫奪固原州庫。

  一想到自己的治下,居然還有邊鎮士卒領不到應有的軍餉,鎧甲,兵刃以及一切應有之物,甚至可能還會食不果腹,朱由校的心情便是愈發沉重。

  感受到年輕天子身上所散發出來的戾氣,暖閣中的所有人皆是悻悻的縮了縮脖子,屏氣凝神,不敢發出半點動靜。

  唯有一旁的司禮監秉筆太監王安于心中輕嘆了一口氣,知曉憑借他對天子的了解,恐怕未來幾天,朱由校又要徹夜難眠了。

網頁版章節內容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閱讀最新內容

請退出轉碼頁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 閱讀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