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筆閣 > 揚明 > 第952章 反間計
  "行了陛下,二位娘娘都走遠了,您不用板著一張臉了。"

  瞧著阿巴亥等人逐漸消失不見的背影,司禮監秉筆臉上帶笑,主動將一盞熱茶遞到了朱由校的面前,沖其聲聲說道。

  聞聽此話,朱由校將頭從奏本中抬了起來,臉上露出了一抹無奈的笑容,他就知道自己拙劣的表演瞞不過自己的心腹大伴。

  "若是再讓她們說下去,就得是哭哭啼啼,讓朕高抬貴手,饒過科爾沁部落,饒過她的族人..."。

  輕輕品了一口冒著熱氣的茶水,朱由校頗為無奈的沖著一旁的王安說道,從剛剛阿巴亥的那句,他便可以斷定阿巴亥和哲哲兩人今日來此的用意。

  聞言,司禮監秉筆便是不置可否的微微一笑,沒敢繼續多言。

  常言道伴君如伴虎,朱由校登基日久,身上威勢漸成,有些話即便是他這位司禮監秉筆也不能隨意出口。

  "女真人和蒙古人這是在朕身邊埋了個釘子啊。"

  輕輕揉了揉有些發酸的太陽穴,朱由校沒來由的一嘆,心情有些沉重。

  "陛下,換個角度想想,其實您也在女真人和蒙古人身邊埋下了一顆釘子,而且還是分量頗重的釘子。"

  興許是聽出了朱由校的言外之意,一旁的司禮監猶豫了片刻之后,方才小心翼翼的說道。

  自古以來,政治聯姻便是維系兩方關系的最好紐帶,這種關系雖然稱不上有多么牢固,但多少也算有些保證。

  諸如昭君出塞,文成公主入藏,都是同樣的目的。

  只不過太祖朱元璋于南京建國稱帝之后,吸取了前宋的教訓和屈辱,便是留下祖訓,大明后代君王,不納貢,不稱臣,不和親。

  聽得王安此話,案牘之后的朱由校也是露出了一抹思慮之色,只覺腦海中好像隱隱有什么念頭要冒出來,但始終難以抓住。

  "釘子..釘子..蒙古..."

  原本歷史上的滿清在入關擊敗了李自成,坐穩天下之后,便是對草原上的蒙古人大肆封賞,用以維系后方的穩定。

  終滿清一朝,生活在滿清版圖范圍之內的蒙古人都一直"忠心耿耿",不曾鬧出半點亂子,這其中便是離不開雙方之間堪稱密切的聯姻。

  自老酋努爾哈赤開始,至末代皇帝溥儀,滿清皇室的后宮中便是不乏蒙古妃子的身影,算是明晃晃的"美人計"。

  以朱由校的驕傲,他自是不屑于與滿清一般,對蒙古實行所謂的"和親",他只是從王安的話中捕捉到了一絲靈感。

  無論是出身科爾沁部的哲哲,亦或者曾為女真大妃的阿巴亥,都曾是各自部落中舉足輕重的人物,至今仍享有不可比擬的地位。

  努爾哈赤之所以迫不及待的和科爾沁汗王奧巴繼續聯姻,將哲哲的親侄女布木布泰嫁給皇太極為福晉,便是為了消除哲哲淪為大明宮妃的影響,免得使雙方的聯盟出現裂痕。

  "大伴,你倒是提醒朕了,女真人和蒙古人靠著聯姻維系雙方的聯盟,那朕就給他們來個反間計。"

  不知過了多久,案牘之后的朱由校臉上突然涌現了一抹喜色,沖著身旁的王安欣喜若狂的說道。

  自古天下熙熙攘攘皆為利來,女真人之所以拉攏蒙古人,便是為了壯大己身,共同對抗明廷。

  蒙古人之所以與女真人"同流合污",也是為了能夠一同從明廷的身上獲取足夠多的利益,維系自身在草原上的地位。

  但是當雙方利益有所沖突的時候,這看似牢不可破的聯盟關系便是猶如一張白紙般脆弱,會頃刻間土崩瓦解。

  其中,女真大妃阿巴亥和出身蒙古科爾沁部的哲哲便是最好的"擋箭牌"。

  朱由校的話音剛落,一旁的司禮監秉筆臉上便是變了顏色,沖著身后的隨侍宦官使了個眼神。

  片刻之后,默默立在角落深處的隨侍宦官們便猶如退潮一般,默默自暖閣之中退去,僅留下司禮監秉筆太監王安和少許幾名宮娥留在原地。

  見此情況,朱由校也不由得無搖了搖頭,頗為無奈的說道:"大伴,不至于此。"

  他不過是突然萌發了一個想法而已,具體內容還沒有定下來,不至于這般謹慎,更何況能夠在乾清宮暖閣伺候的,皆是經歷過層層考驗的,其忠心程度自是不用多提。

  "畢竟是國策,還是要小心些的。"

  聞言,老太監王安倒是隱去了終日掛在嘴角的笑容,一臉嚴肅的說道,他自是清楚年輕天子對于遼東的女真人究竟有多么"執拗",自然也不愿意有半點風聲流露出去。

  聽到王安如此言說,朱由校也沒有多言,默默的閉上了眼睛,靠在身后的鎏金龍椅上,默默的整理著自己的思路。

  留在原地伺候的幾名宮娥們則是眼疾手快的來至朱由校身后,輕輕的揉捏著朱由校的臂膀,為其放松身體。

  只是還未等到這些宮娥們"工作"太久,便見到閉目養神的朱由校猛然張開了雙眼,同時下意識的挺直了腰背。

  "陛下?"

  見狀,老太監王安有些不解其意的問道。

  "大伴,朕記得前段時間,老師曾提起過,我大明冊封的順義王因為不是蒙古大汗林丹巴圖爾的對手,棄城而逃,潛逃至河套地區了吧?"

  年輕的天子臉上夾帶著一絲熱切,聲音也是微微的顫抖著。

  "回陛下,是有這么一回事。"

  一旁的王安聞言沉思了半晌過后,方才重重點了點頭,一臉肯定的說道,前些天兵部尚書孫承宗與天子單獨奏對的時候,曾著重提起過這個"順義王"的前世今生,也明確表示了現任的順義王因為不是林丹巴圖爾的對手,不得不棄城而逃,已是失去了下落。

  "好,好,即刻給朕傳信遼東經略熊廷弼。"

  "既然順義王沒了,朕就搞一個遼東王出來..."

  一語作罷,乾清宮暖閣內鴉雀無聲,只剩下朱由校清冷的聲音在暖閣內悠悠回蕩,老太監王安則是一臉愕然的愣在原地。

網頁版章節內容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閱讀最新內容

請退出轉碼頁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 閱讀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