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筆閣 > 揚明 > 第947章 軍器圖說(上)
  "娜木鐘?",輕輕于腦海中低喃了一句這個頗為繞口的名字,一身常服的朱由校便是輕輕搖了搖頭,暫且將其擱置于腦后。

  他對這個名字隱隱有些印象,好似在林丹汗病逝于青海之后,她生下了林丹汗的遺腹子,而后便是率領著部眾投降了皇太極,并且成為了皇太極的福晉。

  不知是出于勝利者的成就感,還是娜木鐘真的妖艷過人,皇太極迎娶娜木鐘為福晉并非"逢場作戲",為了安撫其身后的勢力而故意為之。

  皇太極居然與娜木鐘頗為"琴瑟和諧",娜木鐘也先后為皇太極誕下第十一女以及第十一子博穆博果爾。

  除了娜木鐘之外,皇太極還迎娶了林丹汗的竇土門福晉,并且讓自己的長子豪格以及最信任的堂弟濟爾哈朗分別迎娶了一位林丹汗的遺孀,全盤接受了林丹汗留下的政治遺產。

  憑借著林丹汗留下的政治遺產,以及這些福晉所帶來的部眾,皇太極成功的籠絡住了蒙古諸部,并被眾多蒙古部落推舉為汗。

  自此之后,皇太極改國號為滿洲,正式稱帝,也將野心放大到了逐鹿中原之上。

  從某種程度上來說,娜木鐘這位蒙古大妃在一定程度上決定了蒙古與滿洲兩方的命運,堪稱一代奇女子。

  "行了,東西都給林丹汗了,剩下的就看他的了。"

  "云貴川那邊,可有消息來奏?糧食是否足夠?"

  沖著面前的內閣首輔點了點頭,朱由校轉而看向坐在角落處的通政司左通政,目光中帶上了一絲問詢。

  與前世不同,他才剛一上臺,便是通過種種謀劃,輕而易舉的將歷史上持續了十余年,耗費了無數大明國力的"奢安之亂"平定,極大程度的保證了云貴川三省的社會穩定。

  如今大戰隨時有可能發動,朱由校自是不希望帝國的西南邊陲再生波瀾,延緩遼鎮的進程。

  "回稟陛下,四川巡撫朱燮元,云南巡撫閔洪學皆是上奏,言說地方百姓安居樂業,一切太平。"

  "唯有貴州巡撫王三善上奏,言說地方不靖,水西土司安氏近些天來有些不安穩.."

  聽到案牘之后的天子點出自己的名字,垂垂老矣的通政司左通政連忙起身,氣喘吁吁的說道。

  自從袁可立升任登萊巡撫之后,通政司的大小事務便是全壓倒了他一個人的身上,這讓已然發須皆白的他,不免有些吃力,常年抱病在家,已是缺席了數次大朝會。

  近些天自覺身體稍有好轉,忙不迭的跟著眾臣進宮覲見。

  聞聽水西安氏四個字,年輕的天子便是眉頭一挑,眉眼之間涌現了一抹怒火,原本以為平定了永寧土司奢崇明,又敲打了一番安邦彥,應當能讓安西水西老實下來,卻沒想到不過是幾年的功夫,這安邦彥又開始不老實了。

  只不過這安邦彥還真是會挑時候,這是篤定了朝廷正在一門心思的平定建州女真,無心理會西南邊陲的他們。

  "傳令鎮南將軍魯欽以及石柱總兵秦邦屏,令他們率軍即刻自昆明和成都進駐貴州首府貴陽。"

  "朕倒是要看看,這安邦彥還敢不敢跳出來生事。"

  稍作思慮之后,朱由校便是強壓住心中的怒火,沖著有些小心翼翼的通政司左通政吩咐道。

  一旁的兵部尚書聞言便是一愣,似乎想要說些什么,但一瞧案牘之后天子陰沉的有些嚇人的臉色,又是重新將其咽了回去。

  "傳至兩廣總督胡應臺,四川巡撫朱燮元,湖廣巡撫孫鼎相,應天巡撫李起元,浙江巡撫王洽,漕運總督李養正,即刻徹查轄地糧倉。"

  短暫的沉默過后,案牘之后的朱由校便是大袖一揮,不容置疑的聲音在暖閣中驟然響起,驚得堂中眾臣勃然變色。

  雖然早就知曉天子或于明年春天的時候,開啟與女真人的決戰,徹底平定遼東,但是當朱由校毫不掩飾,大張旗鼓的將真實目的表現出來的時候,還是不免讓眾臣有些心悸。

  大明好不容易才有了一點起色,便如此大動干戈,若是勝了還好,可若是再遭遇一次"薩爾滸"之戰該當如何?

  雖是心中萬千思緒,但礙于朱由校近些年日漸凌厲的威勢,眾人只能默默的躬身稱是。

  案牘之后的朱由校自是注意到了自己這些心腹們的言不由衷,不過他也僅僅是輕嘆了一口氣,沒有多做解釋。

  他要如何向自己的臣子們解釋,自明年夏天開始,一場曠日持久的"小冰河"便會正式開始戲謔中華大地?

  數之不盡的天災將會悉數登場,為大明的百姓帶來萬千磨難。

  "行了,別愁眉苦臉的了。"

  "不是有蒙古人替我們前行探路嗎?"

  "我大明大可以高枕無憂的,靜待戰果。"

  輕輕咳嗽了一聲,朱由校打破了暖閣內有些劍拔弩張的氣氛,也讓一些低沉的臣子聞言勉強擠出一抹笑容。

  天子所言不差,在大明與女真人決戰開始之前,尚有蒙古大汗這頭餓虎先行探路,定能從女真人這群野狼的身上狠狠咬下一塊肉。

  "陛下圣明。"

  不一會,暖閣內便是響起了接二連三的恭維聲。

  無視了這些參差不齊的聲音,朱由校緩緩自案牘之后走出,背負著雙手,在一眾臣子愕然的眼神中行至罕有露面的工部尚書徐光啟面前:"徐卿家,一起走一趟吧。"

  此前已經提前被知會過的徐光啟連忙自座位上起身,沖著朱由校行了一禮之后,便是緊緊跟在其身后,朝著外間走去。

  尚不明白發生何事的臣子們面面相覷,對視了一眼過后,也是不約而同的起身,跟在朱由校等人的身后。

  不管發生何事,親自去瞧瞧便知曉了。

  但出乎眾臣的意料,行走在最前方的天子好似頗為急切,腳步也是頗快,令得一些上了年紀的老臣們叫苦不迭,紛紛暗地里尋思,天子這是要去哪,怎會如此著急?

  倒是有眼尖的臣子剛剛注意到,剛剛從暖閣議事的時候,一直默不作聲的司禮監秉筆手中始終緊緊的握著一本破厚的文章。

  封面刻著四個大字:軍器圖說。

網頁版章節內容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閱讀最新內容

請退出轉碼頁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 閱讀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