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筆閣 > 揚明 > 第529章 朱慈燃
  見首輔提到了太子的問題,兵部尚書孫承宗臉上的興奮之情也是一掃而空,略微尷尬的吧唧了一下嘴,悻悻的坐下。

  顯然他也知曉,相比較遼東戰事,還是剛剛出生不久的嫡長子更為重要一些。

  次輔朱國楨也是下意識的挺直了腰板,緊緊的盯著案牘之后的天子,眼中不時有著精光閃過。

  雖然入閣之后,對于禮部的事情他便逐漸放權,交由自己的下屬去處理,但是他畢竟是禮部出身,對于這種事情更為在意一些。

  在場的朝臣們也是下意識的屏住了呼吸,望著案牘之后的天子,希翼能從其臉上,找尋出答案。

  張焉身為正宮皇后,其誕下的子嗣無論是從法理上還是從身份上,都是當之無愧的嫡子,而朱由校膝下又并無其余子嗣,故而這名皇子又是朱由校的長子。

  既嫡又長,若無意外發生,這名孩童便是日后大明的繼承人。

  "待燃兒周歲之后,即冊立太子。"

  望著下方有些殷切的眾臣,朱由校只是稍一遲疑,便做出了自己的決定。

  古代醫療水平低下,嬰兒夭折的事情常有發生,皇室之中更是屢見不鮮。

  市井之中的百姓們常常不給剛誕下的嬰孩起名字,以防其中途夭折,過于傷感。直到平安度過周歲之后,方才算是基本的度過難關,這時家中的父母才會給其取名字。

  但是皇室畢竟有所不同,皇后張焉平日里的吃穿用度都是最好的,其身邊又有無數人在小心的伺候著,其誕下的子嗣應當不會有什么先天性的疾病。

  更何況,經過自己的多次整頓,朱由校自信,沒有人可以越過自己將毒手伸到深宮之中的皇子。

  故而他早早的與張焉商議好了孩童的名字,若是誕下的是男嬰,便取名朱慈燃;倘若是女嬰,便取名朱淑嫫。

  說起明代皇室起名字,也是一件非常有意思的事情。

  太祖朱元璋為自己的二十六個兒子,全都定下了二十個字的輩分,便將其收錄進了皇明祖訓當中,而且第三個字做出了五行部首限定。

  隨著皇室經過二百余年的繁衍,許多常見字已經被取過了,故而百般無奈之下,朝廷便不得不"創造"了許多生僻字。

  明朝皇室的這一獨特現象,也在后世戲稱為根據元素周期表取名字。

  在場的朝臣們聞聽朱由校的話語后先是一愣,沒想到天子居然"擅作主張",將皇長子的名字率先想好了,這倒是搶了禮部的活。

  "朱慈燃,朱慈燃..."

  短暫的失神過后,眾位朝臣便是于嘴中輕聲低喃,重復著這個名字。

  根據朱元璋定下的功名祖訓,朱由校的下一代應為“慈”字被,這個"燃"字又符合五行部首的限定。

  故而朱由校為自己的皇長子取名為朱慈燃并無不妥。

  "臣,遵旨。"

  內閣首輔周嘉謨率先從失神的狀態中醒來,沖著案牘之后的天子躬身行禮。

  古代皇室子嗣中途夭折的數不勝數,不勝枚舉,朱由校所說倒是老成持重之言。

  "禮部,這些事情你們具體的拿個章程出來。"

  沖著周嘉謨點了點頭,朱由校又扭頭朝著次輔朱國楨說道。

  雖然不打算即刻冊立太子,但終究是自己的嫡長子,仍有許多事情要辦。

  說完此事,朱由校腦中精光一閃,仿佛后知后覺一般,想起了剛剛劉太妃的吩咐。

  "英國公來了沒?"

  朱由校掃視了一圈暖閣中的重臣,出聲問道。

  "陛下,老臣在此。"

  片刻之后,自暖閣角落處響起了一道有些蒼老的聲音,抬眼望去,身著麒麟補服的英國公張維賢喜氣洋洋的起身,沖著朱由校躬身稱是。

  見狀,朱由校也不由得有些無奈的搖搖頭。

  以英國公的身份,無論何時何地,都是有資格落座于最前方,與內閣閣臣并肩而坐,卻沒想到竟然躲在了暖閣深處的角落,難怪朱由校第一時間沒有發現他。

  "老國公,即刻替朕告祭太廟,稟告列祖列宗,大明后繼有人。"

  望著許久沒見,已然變得有些佝僂的張維賢,朱由校聲音不由自主的將聲音變得溫和了許多。

  曾幾何時,他還是靠著張維賢率兵進宮,方才坐穩了這皇位,那時的他還是個"勢單力薄"的落魄皇子。

  一晃幾年過去,他已然成為羽翼豐滿的大明天子,而英國公張維賢卻變得垂垂老矣,行將就木。

  "陛下放心,老臣即刻親自帶人操辦。"

  張維賢的一張老臉上也是涌現出一抹興奮,沖著朱由校點了點頭,沒有絲毫拖泥帶水的朝著暖閣外間走去。

  身為世襲罔替的勛貴,他們身上的爵位早已到頂,唯有與皇室之間的親密關系,方才能顯現出他們的地位。

  例如萬歷朝的定國公徐文璧,備受萬歷皇帝信任,曾屢次代神宗郊天,逝世之后被追贈為特進光祿大夫、柱國、太師兼太子太傅。

  再往前,便是嘉靖朝的成國公朱希忠,這位更是勛貴中的"佼佼者"。

  歷事三朝,先后六十六次代表皇帝祭天,祭祀圜丘三十九次,方澤二十九次,參加進士恩榮宴十九次,明穆宗和明神宗登基均擔任持節掌冠的任務。

  甚至在逝世不久之后,追贈為定襄王。

  相比較而言,他英國公府便顯得有些"不太夠看",最后的輝煌便是歷經成化,弘治,正德三朝,最后被追封為寧陽王的張懋。

  要知道,國朝初年乃是國朝中期,他英國公府方才是大明勛貴中的"佼佼者"。非但張懋追封為寧陽王,其父張輔也被追封為定興王。

  至于張輔的父親,則是靖難名將張玉,死后被追封為河間王。

  可以說,英國公一脈連出三王。

  只是輝煌終究有落幕的時候,張懋便是英國公府最后的輝煌,在其亡故之后,英國公府便退出了大明頂級勛貴的舞臺。

  成國公府,定國公府轉而變成了與皇室關系最為密切的勛貴。

  直到張維賢襲爵之后,這種有些尷尬的處境,方才得到了一絲改善。

  而后更是憑借力挺皇長子朱由校即位之功,英國公府重新得到了皇室的信任,張維賢也被朱由校引為心腹重臣,對其禮遇有加。

網頁版章節內容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閱讀最新內容

請退出轉碼頁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 閱讀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