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筆閣 > 揚明 > 第319章 兵仗局搬遷
  就在朱由校送走了馬世龍的第二天,工部尚書徐光啟便上了一個折子,言說現有的兵仗局占地狹小,請求搬遷至位于京師西南的王恭廠。

  經此提醒,朱由校頓時想起了在后世被譽為三大未解之謎的"天啟大爆炸"。

  根據記載,天啟六年五月初六日,位于京師西南之側的王恭廠火藥庫附近發生了一場匪夷所思的爆炸,事件共造成兩萬余人死傷。

  爆炸發生的時候,天啟皇帝正在乾清宮用早膳,突然大殿震動,天啟皇帝扔下碗筷便朝著交泰殿跑去,速度之快,驚慌的內侍們一時未來得及跟上,只有一個貼身侍衛扶著他。

  待到了交泰殿的時候,突然有一重物掉落,當即將那名侍衛砸死,天啟皇帝僥幸留的性命,躲到了交泰殿一張桌子底下。

  在這場突然起來的大爆炸中,朱由校那尚未滿歲的太子朱慈炅因為受驚而亡。

  但是這場爆炸最為匪夷所思的還是爆炸之后發生出的一系列怪異景象。

  很多死者和傷者均赤身裸體,寸絲不掛。衣服從京城一直飄到了昌平,有的人還莫名其妙的出現在別人的家中,怪異至極。

  關于此次爆炸的起因,有很多個說法,但都缺乏有力的證據,不過這一切都與朱由校無關。

  他可沒有興趣,用自己的命去探究一場未解之謎。

  因此他對徐光啟這封奏折的批復也很簡單,只有兩個字:不準。

  ...

  ...

  "大伴,這新的兵仗局大概還要多久建成?"

  望著眼前一片熱火朝天的景象,朱由校心中浮現出了些許豪氣,沖著身旁的王安問道。

  此處為翠微山的一處山谷,被工部重新選址,定位新的兵仗局駐地。

  "陛下,根據徐大人的預計,至少也要三月之后。"

  說出此話的時候,王安臉上有著毫不猶豫的肉疼之色。

  前幾天朱由校才剛發內帑,撥給了兵仗局一百萬兩,這眼下又要重新營建新的兵仗局,估計沒個一百萬兩也下不來。

  畢竟依照皇爺的意思,這新的兵仗局可是比以往大上十倍不止。

  單看那漫山遍野的民夫們,這可都是錢吶..

  "好,從宮內選一得力宦官,令其在這邊盯著。"

  兵仗局原本就是隸屬于宮內管轄,屬于內八局之一,內設掌印太監。

  倘若要不是王安歲數已經頗大,再加上朱由校也離不開他,不然朱由校都想將王安留在此地,令其督造兵仗局了。

  畢竟這么大的一項工程,定然免不了貪贓,還是需要有人坐鎮的。

  "陛下放心,畢大人已經從戶部派來了幾名主事,全權過問此次營造。而且老奴已經做了安排。"

  聽到此話,朱由校的嘴角微微上揚,腦海中浮現了畢自嚴那愁眉苦臉的樣子。

  雖說此次重新選址營造兵仗局一應花費都是從他的內帑而出,但是畢自嚴定然不會坐視不管,派來戶部主事也在他的意料之中。

  "那就讓他們辛苦些吧。坐鎮此地的內官你有何人選?"

  言罷,便有一名年歲稍顯年輕的太監從王安身后走出,徑直跪倒在了朱由校的面前。

  "奴婢王體乾,見過皇爺。"

  聞聽此言,朱由校饒有興趣打量了這名太監一眼,感覺到有些眼熟,想來平日里定然經常跟在王安身后。

  "起來吧,既然大伴舉薦你,那就先升你兵仗局掌印太監吧,給朕看好這兵仗局。"

  左右不過是一名宦官而已,只要朱由校愿意,隨時都能拿下。沒必要駁了身旁大伴的面子。

  有明一朝,太監們使用都是天子家奴。他們的權柄都是來自于皇權,皇帝授意而已。

  只要不為皇帝所喜,一句話便能定了他的生死。

  "奴婢遵旨。"

  王體乾的臉上泛起了一抹喜色,恭謹的沖著朱由校行了一禮。

  他苦熬多年,如今終于算是有了一個正式的職位,倒是比以往強上不少。

  更別提,這兵仗局明顯被皇爺看重,只要他差事辦得好,說不定便能借此簡在帝心,一路扶搖直上。

  "臣,徐光啟。臣,畢懋康見過陛下。"

  正當朱由校與身旁的王安談笑的時候,徐光啟和畢懋康二人姍姍來遲,沖著站在山坡上的朱由校躬身行禮。

  "兩位卿家快快請起,何至于親自動手?"

  朱由校早已發現了徐光啟和畢懋康二人的臉上有著些許灰塵,衣物上也有點點褶皺,顯然是這兩位大人也親自上手了。

  "左右無事,也就做些力所能及的小事罷了。"

  聽到朱由校關心,畢懋康心中一暖,咧開嘴沖著朱由校一笑。

  "二位都到了這里,可會耽誤現有的火器研發與生產?"

  見到二人的神色都有些興奮,朱由校也不好打攪他們二人的積極性,只要別累到,傷到就好了。

  "陛下放心,兵仗局有臣的弟子孫元化坐鎮,生不出亂子。"

  聞聽此言,徐光啟連忙開口解釋,臉上有著一絲驕傲的神色。

  他的這位得意門生,對于火器之道,的確極有天賦,他已經漸漸的插不上手了。

  "好,好,待到兵仗局建成,朕定然還有封賞。"

  經過徐光啟的解釋,朱由校這才注意到此處并沒有發現孫元化的身影。

  原來是留在之前的兵仗局坐鎮,督造火器一事。

  眼下的孫元化身上只有一個兵仗局大使的官職,相比較他所做出的貢獻,的確是有些不夠看。

  但是此時的朝廷畢竟還不像崇禎時期,情勢危急,制度崩壞,可以破格擢升,一切還需要按照規矩來。

  朱由校也只能等到兵仗局建成,燧發槍被大規模研制出來并斬獲戰果的時候,才好對這些幕后功臣們大肆封賞。

  "大伴,此處距離京師不遠不近,往來頗為不易,令有司衙門盡快營建管道吧,一應支出還是從朕的內帑中出。"

  要想富,先修路。

  聽到朱由校的話后,王安的臉色微不可查的黯淡了一分,心中苦笑了一聲。

  只要涉及遼東之事,天子當真是舍得花錢吶。

網頁版章節內容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閱讀最新內容

請退出轉碼頁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 閱讀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