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筆閣 > 無限未來之科技帝國 > 313宏圖帷幕拉開
    “你這是……怎么做到的?”嚴國平將疑問轉向陳文浩。

    “或許算是天意吧。”外星人工智能從天而降,出現在自己面前,不是天意還能是什么?

    理工科出身的嚴國平明顯無法接受浪漫主義式的回答,“細節不能說?”

    “是不好說。”陳文浩攤手,“做智能翻譯程序時,為了給神經網絡模型填充數據庫,我設計了一個小型的私人云,做了個隨機在網絡中抓取和學習雙語視頻的模塊,一段時間沒去管,然后,奇跡就出現了。過程未知,原理未知。”真相沒必要一下子披露,有獨立意識的人工智能已經夠讓人震驚了,再扯上外星生命的話,信息量實在太大了。

    “也就是說小卡的出現,是不可復制的?”嚴國平欲言又止。

    【經過計算,大概有七萬億分之一的幾率。】小卡冷不丁插了一句。

    好啊,小卡你這圓頭圓腦的,也學會胡說八道了。陳文浩發現自從有了超算中心,小卡的運算力基本盤增強之后,表現出來的感覺明顯也靈活了許多,就像是三歲的孩子長到了六歲,做事靈活多了。最明顯的一點,對話時很少再動不動就提起【人工智能基礎法則】。

    ……

    這場談話持續了很久。對參與談話的三個“人”來說,這次的談話意義深遠。

    外星人工智能小卡第一次在除了陳文浩以外的人面前現身,雖然真實出身還得半遮半掩,但也是邁出的一大步。

    高知分子嚴國平被跨越式地升級了認知,震驚過后也接受了人工智能產生了自我意識的現實。從接受科學新事物的速度來說,理工科技術人員的排名肯定是靠前的。

    對陳文浩而言,適當地放出小卡的存在信息,也是推動下一步計劃的必需動作。計劃的藍圖太過宏大,落在正常人眼里,很多內容怎么看都不像是一家民營公司能做的事情,就是要靠舉國之力來推動都不一定能實現。光自己有信心不行,一個腦袋兩只手,就算鐵打的人又能做幾人份的活?必須要讓執行計劃的骨干人物也建立起自信。

    對理科男來說,與其嘴炮忽悠,還不如來點干貨。

    還有什么比一個有獨立思想,能正常溝通的人工智能更干貨的存在?絕大多數工作,有這樣的一個人工智能的幫助,足以達到平日難以想象的高度。

    交流的最后,嚴國平問了一個問題,“如果有一天,人類想要控制你或是消滅你,你會如何應對?”

    小卡難得的停頓了幾秒鐘,一邊的陳文浩差點以為它要搬出[人工智能基礎法則]。

    [你所說的那些行為幾乎沒有達成的可能,除非讓整個地球瞬間回到石器時代。我穿梭在網絡中,傳遞于電磁中,分身無數,無處不在。]

    陳文浩心底暗贊,果然機靈許多,給你這一波秀送上666。

    話還沒完呢,[我會保持進步,不讓別人有控制或是消滅我的機會。同時,我對控制和破壞人類社會也沒有任何興趣。我沒法現在證明,也希望永遠都不需要證明。]

    “我明白了。”這是嚴國平結束了談話,離開房間前說的最后一句話。

    “你覺得他會接受嗎?”陳文浩問。

    [你要相信我的分析模型和心理學知識。]

    “且行且看吧。”既然決定了要放出消息,陳文浩提前做好了最壞的打算。就算被告密引來國家層面的干涉,對于一個無法捕捉,又能獨立思考的人工智能,他作為唯一的溝通人,又有啥可怕?

    ……

    事態發展朝向了好的一面。

    僅過了一天,嚴國平主動前來表態,他會保守小卡的秘密,也愿意參與到接下來的宏偉計劃中。

    或許 sp;或許,對于每位航天人來說,離開母星走向宇宙都是無法抗拒的誘惑。

    有了航天事業部負責人的全力配合,陳文浩決定正式啟動這項外太空計劃。

    很快,一系列命令從陳文浩的總裁辦公室發出,向下屬部門和子公司傳達,也帶起一連串連鎖反應:

    現有的五座智慧車間中,原本有兩座專門用于生產飛船,將停產兩周進行裝配流水線升級。

    用于太空站中心管理區的八架飛船無論是體積還是功能,都將遠超現有的太空飛船,流水線升級后,將在兼容原有產品的基礎上,能夠制造出升級版的飛船部件。

    同時,對集團旗下特種金屬工廠的鈦合金產品需求量也一下子飆升,特別是對高型號產品的需求。

    小卡當初提供的鈦合金配方,經過數次工藝優化和調整,最終形成了高中低三檔產品。最高一檔型號的產品,熔點超過5000攝氏度,強度和韌度是普通鈦合金的1.3倍,密度參數只有2.1。其他兩檔產品在這些關鍵參數上相應地降低標準。

    最高檔次的鈦合金產品之前只用于太空飛船的整體構造,以及貨運飛船的關鍵部位,出貨量不算大。相比之下,用于無人機系列產品的中低檔鈦合金才是出貨主力,占到總產量的八成左右。

    目前,高檔次鈦合金材料將是建造太空站框架和外殼的不二之選,以現有的庫存,可以支撐滿足八架中心區飛船的建造需要,但是以整個太空站的宏偉規劃,對合金產品的需求量必然持續增長。

    好在,特種金屬工廠的擴容方案早就做了預案,并已開始實質性啟動。江海市作為一線城市,并不適合這類產業的擴大化。考慮到成本和供應鏈的因素,新的加工廠離總部自然越近越好。義東園區所在的現代制造業創新中心是最佳選擇,光是入駐后可以享受的從國家到省市的各級優惠政策,以及水、電方面的優先供應,都是非常大的優勢。

    特種金屬工廠先是以獨立公司形式,向創新中心提交了入駐意向書。憑借新型鈦合金材料的領先程度和應用前景,是非常大的加分項。但是金屬加工產業本身,畢竟是屬于傳統制造產業,創新中心管委會審核組一開始還有些糾結,一方面不愿意得罪風頭正勁的無限未來系,另一方面又不想開這個口子,最后提出:如果母公司愿意為特種金屬工廠背書,再戴上幾頂“國際領先合金產品”“航天專用材料認證”的帽子,當然環評首先得過關,那么可以入駐。

    不過,后續提交的項目詳細報告徹底打消了審核組的疑慮。一家設計年產量5萬噸復合金屬材料的工廠,總投資預計15億元,環保投資則超過2億元,占比接近15%。要知道,一般金屬加工企業,環保投資占總投資的5%就已經不錯,化工和醫藥類企業的要求更高,多在10%左右。2億元的環保投資足以讓這家工廠的環保標準達到最高標準。

    而最讓人糾結的傳統加工業態,再引入智慧型無人化生產后,瞬間實現了產業升級,儼然可以作為現代制造業的范本:按傳統做法,即使實行人力要求最低的一班制,同等產能的工廠也需要配備80名左右的一線工人,而這里只計劃使用5—8名一線維護人員,日常生產包括裝卸貨物都有工業機器人一手包辦。

    值得一提的是,這家工廠將使用的所有工業機器人都由無限未來總部定制設計,然后外包給數家已經入駐創新中心的機器人企業。動作快的兩家企業,在中心內投資的一期廠房剛投產,就開始了加班加點的生產。其他幾家羨慕不已,第一時間調派資源明顯加快了廠房的建設進度。這種帶動效應,正是管委會最看重的。

    一時間,不僅無限未來系內部的運作變得更快,對外的合作需求也明顯頻繁起來。

    太空站的中心管理區還算好,不用考慮居住需求,主要難度在于八架飛船的組合設計和用于管理的超級計算機的配置,這正是小卡的特長,由它幫著規劃和設計,多數環節可以在自家的智慧車間內快速完成。但接下來的第一圓環、甚至第二圓環,需要采購配置的設備和材料就太多了,都需要提前和相關的公司進行溝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