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筆閣 > 我給玄德當主公 > 第三百八十七章 偉大的漢胡共榮
  大漢朝的北方邊境,生活著很多的游牧民族,其中鮮卑毫無疑問是最大的一支,其次知名的還有匈奴和烏桓等族。

  當然,其他大部分的民族如今都已近被鮮卑各族驅逐或是兼并,但是并不代表他們不存在,畢竟在五胡亂華之后,中土的北方和西方,還有西北,東北方向,總是會出現各式各樣的草原民族,在某種意義上來講,這些草原民族對中土的侵害幾乎貫穿了整個中國的發展史。

  在某種角度上來說,這些游牧民族,就是拖累大漢朝經濟的發展的重要障礙。

  但是如果你換一個角度,或者說換一個操作方式,以做生意的角度來看,這些草原人或許也能夠變成供養大漢朝繁榮安定的最佳奴隸。

  他們會持續的為大漢王朝提供新鮮血液。

  特別是新鮮的牛羊肉類與各種農作物,還有優良的馬匹。

  草原的游牧民族的生活其實是非常的艱苦的,而且你把匈奴,鮮卑還有烏桓這些異族所有的部落人口加起來,可能也就是漢人的十分之一,哪怕是后來的柔然,突厥,契丹,女真,蒙古諸族的人口,相對于漢人而言也一直是少之又少,但他們的戰斗能力,卻一直都令中原人感覺到頭疼,關鍵就是在于他們屬于半耕半游牧民族。

  有一句話叫做窮山惡水出刁民,這句話用在這些草原人身上最合適不過。

  因為沒有好的居住環境,他們總是在不斷的遷移,因為沒有安穩的生存環境,他們總是在不斷的磨礪自己。

  在中原人不斷發明創造,不斷改善生活,不斷發展貿易經濟的時候,這些草原人把精神頭都用在了如何打劫,如何侵略,如何提升單兵作戰素質這些暴力的事情上。

  你說他們能不強嗎?

  環境是塑造他們彪悍民風的第一要素。

  所以說,針對大漢朝北方的游牧民族,劉儉制定了一套非常詳細的攻略方案。

  想要將這些草原人從威脅變為支持大漢朝的新鮮血液,讓大漢朝和草原異族之間形成一個良性循環,這就需要從源頭做起。

  也就是改變他們的生存環境。

  說的不要臉一點,其實劉儉也是為了他們好。

  人都是有惰性的,而且這個惰性一旦形成,伱想要改過來,重新讓他過吃苦耐勞的日子,那基本就是不可能的。

  土房和火炕就是一個良好的開端。

  在北方的游牧名族之中,大肆推廣土屋和火炕,讓他們從現在開始,有能力渡過每一個溫暖的冬天,不會再因為冬日的寒冷而死……

  但是,漢朝政府這邊,卻掐死了煤炭的供應,沒有煤炭,所有的土屋和火炕,就是廢物一件,不頂用。

  但是,你讓已經感受過火炕以及冬日取暖的游牧民族丟棄火炕不用,再去過那種在寒冬瑟瑟發抖,在每一個寒冬都面對凍死危機的生活,他們愿意去過嗎?

  劉儉用自己的項上人頭保證,根本就不可能!

  只要他們不是精神有問題,他們就絕不可能接受這種倒退!

  如此,一切的源頭就打開了。

  有了房子和火炕,對于游牧民族來說,他們的生活居所基本上就固定下來了。

  畢竟這個房子和火炕是他們冬日里的保命居所,哪怕就是為了這個房子,他們也不能再像原先一樣,滿哪遷移,走到哪就隨便搭個帳篷睡覺了。

  但是,有了固定居所,你也得給他們找點營生做,要不然他們沒有生計,依舊會開始繼續遷移游牧的。

  而劉儉已經為他們找好了要做的事情,那就是農場畜牧業以及小麥種植。

  《齊民要術》已經開始在漢境內大肆發行,而且每年都會經過修改以及經驗整理更新編排,重新出版發行更好的版本。

  通過《齊民要術》的經驗交流,以及各種民生行業的大肆推廣,使得大漢境內的自耕農在種植方面的經驗和本領突飛猛進。

  大漢朝的農業發展,現在是全方位立體式的在進步著!

  有了進步,也就自然而然的有了創新,畢竟只要給足了適合的土壤,黃種人在更新技術以及迭代發明上天賦,可以說是在全世界都比較有名的。

  漢朝的基層農業科技,也因此走在了時代的前沿。

  以現在漢朝人的農業水平,想要扶持這些北方的游牧民族的農業,可以說是非常的容易的事情,只要將漢人在種植農作物上的經驗以及本事,傳授給這些游民民族三成,就足矣使他們能夠在當地養活自己了。

  當然,在畜牧業方面,游民民族有著他們自己的得天獨厚的優勢,畢竟他們所占據的草原水草豐盛。

  一旦他們能夠興建起牧場,那么大漢以北的高原草原上的牛羊,日后必將成群結隊,肉的產量也必然倍增。

  有了房子,有了土炕,有了小麥可以種植,又有了許多的牛羊作為私產,那北方的這些游牧民族下一步又會做什么?

  很簡單,他們會開始建立土城!

  原先的游牧民族,是光腳的不怕穿靴的,因為他們沒有什么所謂的私人財產,走到哪都是走,以天為被,以地位床,怎么活不是活?

  但是,一旦他們有了房屋,有了田地,有了牧場,有了許許多多的私人物品之后……他們若還是像原先一樣出走游牧,那這些東西可就變成別人的了?

  以一個正常人的角度來分析,繼續走,繼續游牧,那是絕對不可能的!

  一個人什么都沒有的時候是最可怕的,可一旦他們擁有的東西變多,那他們就會被這些私產所徹底的束縛,失去血性!

  劉儉估計,幾十年之后,草原上就會逐漸出現一個又一個的原始城邦,他們牧馬放羊,開墾土地,他們不再茹毛飲血,他們不再輾轉遷移,他們為了他們目前所擁有的東西,將會努力的辛勤勞作,白天努力的耕種放牧,晚上吹了燈開始努力造小孩。

  真是一派祥和啊!

  既然北方的游牧民族都有了故土,那接下來他們和大漢朝,將如何相處呢?

  很簡單啊,大家開放互市做生意唄。

  那這生意又應該怎么做啊?

  很簡單啊,大家彼此缺啥換啥唄。

  草原上的人有什么啊?

  有他們辛辛苦苦種植出來小麥糧食,還有他們從早到晚在牧場放牧的牛羊馬匹……

  問題是,這些東西大漢朝也有啊,沒什么新鮮。

  那大漢朝的人,都有什么啊?

  大漢朝除了小麥和牛羊馬匹,還有石墨煤炭,還有高等的鐵器,還有礦區里所產出的各種各樣用以建造以及工業煉制的金屬品。

  還有美麗的青州綢緞,有美酒,有茶葉,有漆器,還有可以幫助你們開墾更多土地的江東犁,還有可以讓你們的牛繁殖的更強壯的優秀種牛……

  還有實木家具!什么八仙桌啊,太師椅啊,搖椅啊。

  還有什么水車啊,書籍啊,胭脂水粉啊。

  以后還有各種調味料……

  等到各地的鐵礦都被劉儉開發之后,還有有鐵鍋啊,鐵鏟之類的普及……

  還有各種各樣的“豪車”!藝術品!陶瓷,瓷器!

  甚至還有能治各種病的中成草藥。

  總之形形色色的東西,各種高端產品,應有盡有!

  而反觀草原人,除了糧食和牛羊,似乎什么都沒有啊。

  這特么怎么換啊?

  唉,沒辦法,你們東西少,那也不能不換啊,我們漢朝人心善,那就盡量遷就一下你們。

  我們可以拿一斤煤,換你一頭羊。

  我們可以拿一錦布,換你一匹馬。

  我們可以拿一輛“豪車”,換你二三十頭牛。

  ……

  為什么這么換啊?根據是什么啊?

  根據?

  根據就是你們有的東西,我們都有。

  我們有的東西,你們沒有。

  我們能跟你換就不錯了。

  還特么講什么根據。

  草原異族人說,可我們沒有那么多的牛羊馬匹啊!

  那你們不會多努努力,去養更多的牛羊馬匹,種植更多的糧食跟我們換嗎?

  草原人說:可我們起早貪黑,拼了命了,得到牛羊馬匹也不夠跟你們換啊。

  那這樣吧,東西不夠,你們可以出勞動力。

  漢朝境內有許多的工程要做。

  什么挖大運河啊,擴建城池啊,建造宮殿啊,建造大壩啊,水利工程啊……

  我們漢朝人自己干不過來了,我們漢朝人自己需要輕徭薄賦,但這些活還需要有人來做……

  要不就便宜了你們,你們就來我們這打工吧!

  賣點體力和手腕子,回頭能拿好多好東西回部落呢。

  嗯,就這么定了!

  你們要是不愿意干體力活。

  來當大頭兵也是可以的嘛!

  我們大漢現在正在內戰。

  河北這邊需要兵員,你們的青壯可以過來參軍打仗的嘛!

  而且我們不光是要進行統一全國的戰爭,我們以后要打的地方多了,甚至可能打到大秦去!

  不知道大秦是哪?沒關系,你們跟著去打不就知道了?

  ……

  發展一個美妙、和諧、偉大的大漢王朝共榮圈!

  大漢王朝的繁榮昌盛,是離不開你們這些異族人的幫忙的!

  誰說非我族類其心必異?

  非吾族類,其心也忠啊!

  大漢朝是不會忘記你們的付出的!

  茶葉,煤炭,大炒鍋,美酒,錦緞,漂亮衣服,家具,豪車什么的,到時候給你們供的足足的!

  對了,還有我們的儒家文化書籍,多得很,便宜點賣你們,回去給你們的孩子讀。

  這年頭,再苦再累不能苦孩子。

  學習一定要跟上啊!

  你們盡管都拿回到部落里裝逼就可以了。

  ……

  ……

  以上說的,不止是計劃,而是已經開始在北疆施行了。

  那些異族使者回去之后,面對他們的首領和人民,發現似乎眼下的情況,必須要按照劉儉的設計去做。

  潘多拉的魔盒已經被打開了,任何人都不可能忤逆時代的潮流。

  誰敢忤逆?

  關羽,張飛,黃忠,麴義的人馬就去教他做人!

  ……

  興平元年,劉儉突然又收到了一個消息,說是長安和雒陽方面,數萬太學生經過有秩序的謀劃,突然集體行動。

  他們圍困官署,上街游行,堵在官署和各處要道,強烈表示抗議,要求廢除科舉,恢復祖制。

  劉儉在知道了這個消息之后,不勝唏噓。

  說實話,比起北境的異族人,還是咱們漢朝自家人更難對付一些。

  不過這些事情,多少也都在劉儉的意料之內。

  不破不立,這些太學生在某種意義上而言,是察舉制的既得利益者。

  既然是察覺的既得利益者,那他們自然不可能輕易放棄他們的利益為旁人所奪。

  只是讓劉儉沒有想到的是,董卓那邊為了應對此事,居然派出呂布率領并州軍本部,前往雒陽安撫!

  說是安撫,但劉儉明白,其實就是鎮壓!

  知道這個消息之后,劉儉的腦海中所蹦出的第一個念頭就是:

  董卓這廝,這一次怕是要惹個大禍。

  (本章完)

網頁版章節內容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閱讀最新內容

請退出轉碼頁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 閱讀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