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筆閣 > 我的科學時代 > 第一百五十一章 約翰·拉貝?
  制取過程并不復雜,主要由硝化和精制構成,但有一點需要值得注意,三硝基甲苯的毒性。

  炸藥之王具有中等毒性,可以通過呼吸系統、消化系統和皮膚進入人體,引起皮膚、肝、胃、血液和眼睛等身體器官部位的毒性反應,嚴重者會致其死亡。

  為了研發這款誕生于1863年的炸藥之王,余華特地手工制作兩套防化服,專門用于保護自己和徐銳的安全,他可不想研究任務結束之后,搞得渾身是病。

  此時,實驗室里關于炸藥之王的研發進度,已經接近尾聲。

  身穿防化服的余華,戴著如同豬鼻子般的防毒面具,操作臺上放著猶如針狀般的無色結晶體,這是高純度的炸藥之王,旁邊則是它的老伙計,雷酸汞。

  極其穩定的炸藥之王和用于引爆的雷酸汞是一對無法分離的組合,盡管是研發三硝基甲苯,余華仍舊搞定了雷酸汞。

  右手握筆,左手拿筆記本,余華默默記錄最后一段實驗內容。

  筆記本上,記錄著炸藥之王的詳細精制步驟,三次硝化步驟,原料提取工藝等等,以及雷酸汞制作工藝。

  炸藥之王的核心原料——甲苯,主要來自于石油,而在抗日戰爭期間的八路軍,本就擁有日產量為1.5噸左右的延長油田。

  1.5噸可能不算什么,但,絕對滿足炸藥之王的生產需求。

  此外,為了日后的擴產需求,余華還在這本筆記本上,貼心的送上根據地下一個重量級石油產地坐標——玉門油田。

  精確坐標:玉門老君廟以北15米處。

  玉門油田始于1939年,是抗日戰爭期間唯一在產的大型油田,產油量占據抗日戰爭期間總產油量90%,達到25萬噸。

  八路軍并不缺乏工業的鮮血和原料,缺的只是工業基礎和技術,工業基礎余華無法滿足,但技術,不說滿足,至少有。

  旁邊,站著同樣身穿防化服的徐銳,手握一本小本子,右手拿著筆,記錄自己今天學到的東西。

  好記性不如爛筆頭。

  經過這些天來的學習和實驗,徐銳已經擁有非常豐富的火藥制取經驗,掌握三種火藥技術的制取工藝,現在,他正在學習化學反應原理和基礎知識。

  “記住,第三次硝化最為重要,屬于兩相反應,反應式……。”余華一邊記錄最后一段的詳細實驗步驟,一邊向徐銳講解基礎化學原理和硝化反應式。

  徐銳連連點頭。

  約莫數分鐘后,余華講完基礎化學原理,實驗記錄寫完,放下鋼筆,看了一眼成品,向徐銳說道:“銳字,整理成品,妥善保管,實驗材料還剩多少?”

  “先生,實驗材料基本沒有了,剩余的硫酸和硝酸還能制取一份單基藥,如果需要的話,我馬上去買。”徐銳聽聞,如數家珍般給出信息,回答道。

  “不用了,你等下把剩余材料處理掉,我們現在還剩多少錢?”余華輕輕搖頭,話鋒一轉,詢問資金。

  三硝基甲苯火藥研發完畢,意味著整個火藥研發計劃宣告結束,無需浪費資金購買化學實驗材料。

  單基藥、雙基藥和猛炸藥,包含七款不同款式火藥配方的三種火藥技術,幾乎適用于所有類型武器的需求,手槍彈、步槍彈、機槍彈、迫擊炮彈、大口徑炮彈、底火、手雷、地雷、炸藥包……

  火藥研發計劃告一段落,接下來余華要做的事情,就是郵寄給林婉而已。

  徐銳迅速給出剩余資金數目,回應道:“余下一千大洋左右,這段時間買槍、買化學材料花了不少錢,詳細賬目支出我讓小雪記著。”

  整座化學實驗室就耗費一千二百五十塊大洋,加之買槍和后續購買用盡的昂貴化學實驗材料,例如中定劑之類的材料,外加林林總總的各種費用,余下資金僅剩一千大洋左右。

  就這,還是余華得到學校300元法幣獎金,去黑市換了大洋,才有一千。

  只有一千。

  余華默默琢磨這個數字,一千大洋看似很多,足夠余華和徐銳兄妹生活多年,但若放在下一個項目上,遠遠不夠。

  制作硫酸的七塔式裝置,前期研發資金投入至少要三千大洋以上,一千大洋遠遠不夠。

  得去拉投資了。

  面臨窘境的余華,腦海已然浮現有錢人周遠和小富婆方玉的面孔,還有在自己心中已然化身為八路軍代表的林婉,憑借現在的關系和人氣,借點錢,應該不難吧……

  不得不說,余華的技術研發流程實際上是不健康的,他只到了搞出成果的環節,缺乏最為關鍵的產品銷售環節,無法將科研成果轉化為產品,獲得利潤,再將資金投入到研發環節,形成健康的技術研發生態鏈。

  缺乏健康的生態鏈,自然也就無法獲得足夠的資金。

  然而,在日軍即將發動戰爭和第二次世界大戰即將來臨之前,余華沒辦法在國內開設公司,建立產研生態鏈。

  嗯,即便開了公司,余華不僅要面對日本人,還要面對民國那些腐敗官員。

  而這,也就造成了余華空有技術,卻無資金的情況。

  “我知道了,你先忙。”余華思考完畢,拿起記錄三種火藥技術的筆記本,轉身走向休息室。

  徐銳忽然出聲詢問道:“先生,實驗室怎么辦,需要拆除嗎?”

  “實驗室……暫時留著,這些儀器和設備還有用。”余華聽聞,停下腳步,回頭看了一眼陪伴自己數十個日夜的小型化學實驗室,沉吟一番,說道。

  “好的。”得到指示,徐銳點頭。

  余華來到休息室,換上一身樸素衣服,攜帶裝有鋼筆手寫版《火藥技術》和《赤腳醫生手冊》的背包,離開實驗室,便往東城區郵局而去。

  打一槍換一個地方,不在同一個郵局寄兩次東西,這是余華的行事原則。

  經過一個月的精雕細琢,仔細審核,確認再無任何語錄和時代氣息,凝聚余華心血的純凈版鋼筆手寫《赤腳醫生手冊》終于出爐,總字數達到二百六十萬字。

  一個月手寫二百六十萬字,也就余華能夠做到,這是一本絲毫不亞于《機械制圖》的史詩級著作,余華不準備投稿給學術期刊,而是準備通過林婉,交給新華社刊印。

  它實在太過重要……重要到余華根本不想手抄第二遍。

  她媽的,這玩意兒抄一遍就是二百多萬字,為了確保原稿可以被印刷,余華毫不猶豫借助了自己馬甲在八路軍那邊積累的關系。

  余華相信,憑借紅密破譯資料和機械制圖,自己在八路那邊應該積累了相當程度的人緣,這是一份交情,一份人緣。

  其他報紙和雜志有可能不會印刷《赤腳醫生手冊》,但新華社絕對會!

  烈日當空,天氣炎熱。

  出了狹窄幽靜的胡同,來到繁華喧囂的西什庫大街,街上行人很多,各種吆喝聲不斷,身穿灰色長衫的余華,不快不慢走在街道右側,背脊筆直,步伐平穩而有力。

  見到如此儀態的余華,不少行人下意識讓開一條道路,心中生出一股尊敬之意。

  腹有詩書氣自華,余華身上已經有了一股隱隱的學者氣質。

  儒雅而自信。

  即便身穿廉價的長衫,那股子氣質卻是無法磨滅的。

  東城區郵局總共兩個,一北一南,距離最近的便是東城北局,沿著西什庫大街往南而行,路過西什庫教堂,來到岔路口,余華向左往景山公園而去。

  景山,便是明末皇帝朱由檢崇禎吊死的煤山。

  穿過景山公園和故宮之間的景山前街,再走一段距離,便到了東城北局。

  隨著來到景山附近,一股悠久而濃郁的歷史氣息迎面撲來,綿延的宮殿群引入眼簾,宏偉而壯觀的紫禁城,彌漫著至高的皇權氣息。

  看著遠方1937年的故宮,注視這座北平城最宏偉和最高大的建筑,余華不禁停下腳步,靜默不語。

  這是他第二次親眼見到故宮。

  第一次是2019年的七十周年閱兵儀式,那時的故宮,雄渾而壯觀,處處鮮紅,透出無法用言語形容的澎湃氣息,就像是一名剛剛成年的男子般,充滿朝氣。

  現在的故宮,雖無變化,仍舊稱得上宏偉和高大,但卻透出一股破敗氣息。

  一個是驕陽,一個是米粒之珠,二者相同,卻不能相提并論。

  “再過不久,我就是亡國奴了……”余華靜靜望著故宮,良久,緩緩說出這句話。

  “余華?”就在這時,一道富有磁性的男性嗓音傳來,并非漢語,而是德語。

  余華聽到喊聲,有些疑惑,回過神,轉頭看去,竟是物理先生約翰·戴維斯,身穿西裝,手里提著一個公文包,旁邊還站著另外一名不認識的外國人。

  “戴維斯先生,您好,您怎么會在這里?”余華見到戴維斯,有些疑惑,趕緊上前問好,嘴里冒出一口流利而標準的柏林腔調。

  戴維斯聽到這口令人身心愉悅的柏林腔德語,心中簡直高興極了,面露微笑,打趣道:“這也正是我想問的,為什么你會在這里?要知道,后天就是全城聯考,而身為全校第一的你,并沒有在學校里。”

  不得不說,戴維斯放任余華自學的原因,離不開這手流利而標準的柏林腔德語。

  這還是他來到中華這么多年,第一次可以無障礙交流。

  “抱歉,戴維斯先生,我忙完之后,一定會馬上回學校的。”余華回應道。

  “好了,余華,我開玩笑的。”

  戴維斯笑容不減,向余華說道:“我在這里來見朋友,給你介紹一下,這位是約翰·拉貝,西門子駐中華代表,是我的好朋友,拉貝,這是我一直跟你提過的學生,余華。我讓他起個德國名,被他拒絕了,哈哈哈,他是我見過最有才華和最聰明的學生,沒有之一,如果要說具體有多么聰明,我認為他絲毫不亞于少年時代的愛因斯坦。”

  誰?

  關于物理先生戴維斯的話,余華直接愣在原地,有些沒反應過來,原因不是來自于他的夸贊,而是他介紹的人……

  約翰·拉貝!

  這是一個不為人知的外國名字,但他的名字,卻值得每一個中華人銘記,余華便記下了這個名字。

  目光不由自主落在旁邊這名戴著眼鏡的德國人身上,看了看,整個人眼中不由自主浮現一抹尊敬之意。

網頁版章節內容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閱讀最新內容

請退出轉碼頁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 閱讀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