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筆閣 > 我的科學時代 > 第六章 清北復開
  “是,敢叫老先生知道,昨夜跪在家父靈堂前,半夜睡覺疑似受了涼,染上風寒感冒。”余華點了點頭,尊敬說道。

  “發燒嗎?溫度是多少?喉嚨痛不痛?”老中醫聞言,點頭示意知曉,接著詢問病情。

  “呃……發燒,溫度不知道,這個,您不需要把脈之類的嗎?”聽到老中醫這番話,余華有些懵逼,這西醫問診程序是什么情況?

  這,說好的中醫號脈問診在哪里?

  “你傷寒感冒把什么脈。”

  老中醫失笑搖頭,隨后從兜里取出一根溫度計,遞向余華:“把溫度計放到腋下,等五分鐘取出來。”

  “好的。”余華嘴角抽了抽,心中想要體驗中醫號脈的念頭破碎,默默接過溫度計,塞到腋下。

  時隔百年,檢查感冒發燒的方式,竟是一模一樣。

  “老先生,剛才那位先生是誰?”趁著等候溫度計測溫的空隙,余華向正在撰寫藥方的老中醫詢問道。

  方才聽了兩人對話全過程,余華基本猜測那位年輕男子便是大名鼎鼎的華羅庚,不過還想要確定一下。

  老中醫一邊寫著藥方,一邊說道:“華羅庚先生,國立清華大學副教授,剛從國外留學歸來,經常來拿藥,算是老相識,”

  “27歲的清華副教授……”余華暗暗咂舌,他知道這是位大牛,但沒想到人家27歲就已擔任副教授。

  等等!

  不止如此,余華忽然想起來了,隸屬清華體系的華羅庚1937年回國之后,立即就被國立清華聘請擔任數學系正教授。

  換句話而言,人家是27歲的正教授。

  “怎么,你想考清華?”老中醫見到余華這幅模樣,笑了笑:“國立清華可不好進。”

  清北復開,民國四大名校。

  這是民國時期教育體系金字塔頂端的四所大學,每年報考學生如過江之鯽,不計其數,然錄取者寥寥一兩百余而已。

  考取難度,完全不遜色于后世的公務員考試。

  余華誠懇點頭,毫不遮掩心中目標:“想考,正所謂,不想當將軍之士兵不是好士兵,不想考清北之學生不是好學生。”

  老中醫聞言,猛地停筆,抬頭注視著余華,心中驚訝:“你這娃兒,能說出這句話,有志氣。”

  不想考清北之學生不是好學生。

  此話,大志向,大自信,大心胸。

  老中醫完全沒想到看似普普通通的余華,能說出這種話來,非常人之語。

  “那小子就借您老的吉言。”余華笑了笑。

  “觀你兩年上學之印象,不如今朝之一語,余樺小子,你日后定有一番作為。”老中醫仔細打量余華之面容,印堂飽滿,劍眉星目,眉宇間蘊有英氣,似如驕陽,忍不住贊嘆道。

  懸濟堂開在這里已有數十年之光景,自打兩年前余清河一家搬到此處,老中醫便天天看著余樺上學讀書,本以為是名普通學生,未曾想今日一談,竟是一塊被埋沒的真金。

  聽到老中醫這番評價,余華倒是有些不好意思:“您老過獎了。”

  “溫度計拿來。”

  老中醫一笑,并不多語。

  余華取出溫度計,雙手遞去,老中醫接過看了一下,三十八點九度,旋即給李華抓了三副中藥,囑咐飯后服用,連喝三天。

  “老先生,多少錢。”余華詢問道。

  “要什么錢,給錢就生分了,回去吧,娃兒,你是好樣的,你父親也是好樣的,沒給咱們中國人丟臉。”老中醫笑著搖頭,揮了揮手。

  “謝謝,方才忘了問,您老貴姓?”聞言,余華錯愕,沉默一秒,輕聲道謝,沒想到會因余清河抗日將士身份而免去診費,這是他沒有想到的。

  手中這三幅中藥,再加上診費,少說兩塊大洋起步。

  一塊大洋在這個年代,絕非小數目,按照高中歷史老師描述,民國大洋實際購買力極高,與人民幣比例一般在50:1—100:1區間。

  就因為余清河的緣故,等同于上百塊錢人民幣的診費,輕飄飄就給免了,對此,余華不知道該說什么才好。

  “免貴姓譚,單名一個懷仁。”譚懷仁捋了捋胡須,笑道。

  余華拱手道謝:“多謝譚老。”

  “去吧。”譚懷仁揮了揮手。

  道謝過后,告別老中醫譚懷仁,余華拿起三幅中藥離去。

  “步履穩健,全無市井氣息,不拘小節,是個人中之龍啊。”望著余華離去的背影,譚懷仁端起桌面的茶杯,抿了一口。

  ……

  出了懸濟堂的門,提著三幅中藥往餛飩攤而去,早餐沒吃,余華肚子有些餓了,到了記憶之中的餛飩攤,老板正在忙著和面,一名小女孩幫著忙,三張桌子,最里面那張坐著一位西式裝扮戴眼鏡的年輕男子,正吃著餛飩,面容似乎有些享受。

  余華好奇一看,頓時怔了一下,里面坐著的正是華羅庚。

  有緣。

  “可是華羅庚先生?”用袖子擦了擦鼻涕,忍著發燒帶來的暈厥之意,余華深呼吸一口氣,上前而去,尊聲道。

  遇到聞名華夏的頂尖數學家華羅庚,怎么也要上前打個招呼。

  耳邊傳來聲音,吃著餛飩的華羅庚抬頭,見到身穿西式羊毛大衣有禮有節的余華,有些面生,疑惑道:“你是?”

  “先生好,小子余樺,是一名北平四中的學生,剛在懸濟堂碰巧遇到了先生,從譚老那里得知先生身份,未曾想又在此處碰見先生,樺曾讀過先生《蘇家駒之代數的五次方程式解法不能成立之理由》之論,又聞先生在英國劍橋學習,屢發論文,名動世界數學界,心生膜拜。”

  余華以學生姿態站著,背脊挺直,面容真誠,細細講述原由和情況。

  “來,先坐,北平四中的學生,你喜歡數學?”華羅庚聽聞此語,來了興趣,示意余華同桌坐下,詢問道。

  往日里能來見他的學生百不存一,今日街上吃碗老北京的餛飩,居然碰到了一位膜拜他的學生,還是北平四中。

  有趣。

  著實有趣。

  清華園里的學子們大多效仿文人作風,最喜魯迅,好做文章,搞運動,論批判,研究各種主義,對數學這一追溯本源之道毫無興趣。

  作為以理學聞名全國的國立清華,對數學和自然科學感興趣的學生十不存三,其余皆是文學院學生。

  饒是理學院,亦有太多喜好文人的學生。

網頁版章節內容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閱讀最新內容

請退出轉碼頁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 閱讀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