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筆閣 > 細說紅塵 > 第八百零六章 物相心生
  朝臣們又是一番“楚清干的都是她該干的”、“她干的那點事實在配不上朝廷給她的俸祿”、“她狂妄自大”、“她不過是個用來鼓勵平民女子的象征,用誰都行,不是非她不可”等言論。

  楚清看著好笑,也替皇帝悲哀:社會很單純,復雜的是人,作為一個皇帝,天天被一群臣子這樣PUA,還能保持清醒不?

  孔子說:君子心胸寬闊對人坦蕩,小人經常心懷恐懼焦慮。

  蘇小妹說:物相心生,心存狗屎,所見都如狗屎;心存如來,看人皆是如來。

  小甘甘說:天上飛的,我看誰都是那只綠頭鴿子!

  在小甘甘的“押送”下,綠頭鴿子飛到京都北郊一處山里。

  每到初春,卓不群的膝蓋就疼得比冬天還要厲害,此刻,他正把翻炒熱的粗鹽粒子往布袋子里裝,準備熱敷一下。

  上次兒子來信說,用熱鹽比熱砂子效果好,可是那時候城里物價太高,粗鹽賣的也很貴,沒舍得,這會兒總算舍得用了。

  暗衛營的廚房簡陋,窗戶紙早破的不成樣子給撕掉了,只剩下空蕩的窗棱子,不過這樣也好,透光,看得清楚。

  布袋子口比手巴掌大不了多少,卓不群一手扯著袋子口,一手鏟起又一勺炒熱的粗鹽粒子,還沒等倒進去,突然一個什么東西就快速而精準地掉進袋子里。

  卓不群手上干著活,心里想著事兒,沒防備,就愣了一下,然后袋子里突然撲騰起來,好像剛才袋子也愣了一下,這會兒才反應過來似的。

  袋子抖得厲害,還發出“咕咕”的聲音。

  伸手一抓,綠頭鴿子與卓不群對上了眼兒。

  “你!你瞅啥!”卓不群笑罵:“飛的還挺準。”

  綠頭鴿子心里可憋屈了:咕咕……那是我飛的嘛!我還沒等落到窗臺上,就被那家伙一翅膀給扇進來了啊!

  放下鹽袋子,卓不群把綠頭鴿子腳上的信筒摘下來,掏出里面的信紙。

  信紙有兩張,一張上密密麻麻全是小字,另一張字跡大些,內容只是第一張紙上的第一段話。

  歲數大了,眼睛花,字又小、還多,看起來頗有些吃力,即使湊到窗邊也是看得困難,

  綠頭鴿子一瘸一拐地在灶臺邊上踱步,燙腳了,主人還不給找吃的安慰安慰,傷心!

  “……切記!保重!”讀完那張字很多的信紙,卓不群吞咽了下口水。

  ********************

  春天真的是來了,這幾天感覺尤其溫暖,也很少有風,光禿的樹枝上的芽孢長大了不少,路邊小草長出二寸多高,街面上的人也越來越多。

  京都的大街小巷現在遍傳各種聲音,最突出的是兩種,一種是:兩國交好,沃斯王情根深種于楚清;一廂情愿,大宣國無情棒打有情郎。

  另一種則是:癩蛤蟆惦記天鵝肉,臭牛糞倒插鮮嫩花。

  如今街上遇到熟人,打招呼的第一句不再是“吃了嗎”,而是“聽說了嗎,那個沃斯王子又……”

  跟在這句開頭語之后的,往往是——“人家那王子說了,沃斯王極其心儀那個楚清,說他的父王曾說‘愿意改變自己,愿意為楚清在戈壁流浪,只求她不要拒絕,因為那簡直是冷雪風霜……’”

  要不就是——“人家那王子說了,他的父王有為楚清守候一生的勇氣,一直到沙漠日落、大海干涸……”

  然后就是老百姓對沃斯人表達情愛的直白方式予以無情抨擊和隱藏內心羨慕。

  只要此類話語一開頭,馬上就能達到聚眾的效果。

  有人稱贊沃斯王情深似海,在君王中不可多得;

  有人不滿朝廷做事拖沓“行不行好歹給個痛快話,人家一國的王子天天苦求,竟都不讓進殿拜見”;

  也有人替楚清遺憾“挺好的歸宿,可惜身不由己”。

  同時,又會受到年長之人或是“有識之士”的批判:

  “長不長腦子啊,咱大宣的女子,都能做到五品官,那得多大的本事,這樣有本事的人自己不留著?還羨慕沃斯王一往情深?人家那是花言巧語想占便宜懂不懂!”

  也有人不贊同:“兩國通婚是好事,沃斯的國君要求娶咱大宣女子,聽說還是個寡婦,說明什么?

  說明咱大宣女子品性好,就算是寡婦他們都不嫌棄,這可是傳揚大宣美名的好事情,可朝廷硬是不放人,也不知道他們是怎么想的!”

  更有人的見解與眾不同:“誰說朝廷不放人?誰說的,沃斯人吧?

  既然是通婚,不論那個楚清是寡婦還是黃花大閨女,他求娶你就答應?就不矜持點兒?就不要點兒顏面?

  所以說,未必是朝廷不放人,而是朝廷做事要講原則,講尊嚴!”

  還有質疑的聲音:“那娘們兒不就是個寡婦嗎?聽說沃斯人可是拿一座玉礦換她呢!一個寡婦能有那么值錢?要是這樣,我們胡同還有倆寡婦,咱給報上去,看能不能多換點兒!”

  馬上就有人以不著調對付不著調:“你娘不也是寡婦嗎?你去上報吧!”

  接著就是一片哄笑聲。

  但也有很多百姓非常反感這種不尊重人的調侃:“你們還有沒有良心!你們身上的棉襖、里衣,飯桌上的炒菜油,都是哪兒來的?

  換在前些年,八十兩銀子一匹白疊布,絲綢都比不上,你們買得起?你們家里吃菜舍得放油?想屁吃哪?

  現在人人都能吃得起、穿得起了,誰給帶來的,人家楚清!

  人是寡婦不假,可人寡婦干的事情,別說咱們爺們兒比不上,那些當官的也比不上!

  你們吃著、穿著人家的便宜,反而說三到四,良心哪?臉哪?”

  不論哪朝哪代,總有一個詞叫“無知百姓”。

  無知,可以理解為“無所不知”,也可以理解為“沒有智慧”。

  事實上,本就屬于世間百態中的百姓真的無所不知,只是差對在信息的時效性和準確性、判斷的宏觀性和利益的相關性的把握上。

  一個消息放出來,誰放的、因何而放,百姓不知道。

  朝廷的想法,百姓只能靠猜,因為他們不在其位、不謀其政,站的位置不夠高,因此也看不遠。

  而這個消息與百姓的利益有何瓜葛,每個人有每個人的需求,也就造成千人千念了。

  所以,就算沒人想去蒙蔽、愚弄百姓,百姓也不見得就能做出正確的判斷和言論。

  當然,百姓的聲音也影響不到朝廷的意向,只能茶余飯后聊個閑篇而已。

  通婚與求娶楚清是兩件事,卻因為沃斯在國書上進行混淆,以及百姓的不明就里、不懂裝懂,被混為一談,各種言論花樣百出。

  只是無論哪種言論,達到的效果都是把楚清推上風口浪尖,對她都很不利。

  百姓卻津津樂道。

  在沒有報紙、電視和網絡的世界,楚清竟也高居話題頭條、如上熱搜。

  百姓未必知道六部尚書的名字,天下卻都知道有個楚清。

網頁版章節內容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閱讀最新內容

請退出轉碼頁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 閱讀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