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筆閣 > 文明破曉 > 第486章 你就是下一任總參謀長(一)
  鈴木康弘帶著一份貿易文件離開了京城。文件上沒有任何簽字,更沒有官方蓋章,行文見也不見任何特別強調。但鈴木康弘知道這是一份非常重要的文件,如果文件上的內容能夠落實,日本共和國的經濟就可以從蕭條中恢復過來。

  在鈴木康弘離開后,莫里循專門將此文件送到何銳這邊。何銳此時沒有心情翻閱,便告知莫里循,“我不準備看,你們可以先去執行。”

  莫里循看到何銳辦公桌上一摞摞的文件,笑道:“主席,到底什么事比這份文件更重要?如果你不在意日本的工作,可以聽聽最近蘇聯那邊的經濟合作計劃。”

  何銳敲了敲這些文件,“我倒是很想聽,但這些是各省統計出來的消費能力。好歹讓我看完。”

  莫里循忍不住開了個玩笑,“如果你沒空聽報告,蘇聯那邊只怕會有人被送進古拉格。”

  何銳聽莫里循說起古拉格,有些訝異。怎么連莫里循在1927年就知道古拉格這個名字了。古拉格是蘇聯政府的一個機構,負責管理全國的勞改營。其俄語意思為“勞改營管理總局”。

  據說“古拉格”是蘇聯的國家政治保衛總局、內務人民委員部的分支部門,執行勞改、扣留等職務。這些營房被囚人士中包括不同類型的罪犯,被囚禁人士數以百萬計。

  首發&:塔>-讀小說

  就何銳所知,現階段古拉格規模小,任務是通過勞動進行思想改造。與傳說中的那中地獄般的場所完全不同。

  莫里循本就是開玩笑,見何銳注意力已經從現在的工作上轉移過來,便問道:“主席,通過我與蘇聯談判人員的交談,我不能確定蘇聯方面是否理解你對于合作的期待。”

  何銳笑道:“如果這樣的話,他們倒是有可能被送去古拉格。”

  莫里循一愣,不得不苦笑起來。之前何銳向蘇聯提出轉讓一部分民用專利,但是要求蘇聯方面同意中國向蘇聯工廠采購這些工業品。蘇聯談判代表團表示同意,但是莫里循發現這些人好像沒有搞清楚何銳的本來想法,難免有些著急。

  何銳能理解莫里循的心情,就勸道:“放心,斯大林同志一定能夠理解我們的想法。如果和我們談判的蘇聯代表不能理解,他就會換上能理解的人。”

  莫里循覺得何銳或許有點過于樂觀,便說道:“主席,我認為蘇聯的經濟政策有問題。”

  何銳擺擺手,“如果命令式經濟政策搞20年后,并沒有全面調整,這個經濟政策就將是蘇聯的致命問題。但是從現在開始的20年,這套經濟政策將快速解決蘇聯面對的‘有沒有’的問題。所以,我相當欣賞斯大林同志的戰略眼光。我也希望你不要小看斯大林同志。”

  莫里循不服氣,“同樣是解決有沒有,我們為什么就沒有問題?”說完,莫里循又覺得自己這說法有些武斷,便調整了一下,“的確,蘇聯正在被封鎖。可我們現在難道沒有被封鎖么?但是我們引進和發展的時候可比蘇聯有效的多。”

  “那是因為包括你在內的同志們都很優秀,有著比蘇共中央更出色的能力。”何銳答道。

  莫里循一愣,何銳很少這么坦率的稱贊同志們。在中國的文化中,領導者對高級官員進行這樣的稱贊會被認為是多余的,也是不合適的。所以莫里循答道:“主席,我認為是社會制度的優劣。中國的經濟管理模式與蘇聯命令式管理不同,是從統計消費能力以及當地自然環境與生產能力入手,采取有針對性的發展策略。”

  塔讀^小說更多優質免費小說,無廣告在@線免<費閱<讀!>^>

  “你說的沒錯,但是有些刻板和教條了。蘇聯從俄國時代就是人少地多,一個農民擁有20畝地屬于稀松平常。在中國是人多地少,中國土改后,土地已經分的很公平了,一個農民也就幾畝地。但是,中國這種人多地少的局面也不是全然沒有好處。由于人口密集,中國就出現了糧食交易頻率高,中國歷代政府只要像點樣,都會想辦法促進這些交易。你去過蘇聯,在飛機上看過蘇聯的國土,你覺得蘇聯農民自己運輸糧食,成本得多大?”

  莫里循在中國南方待過很長一段時間,聽何銳這么說,就想起農民們秋收后,用烏篷船運輸糧食到集市上出售。再想想俄國的土地,只能點頭。

  何銳繼續說道:“所以蘇聯的問題在于基建不好,可蘇聯國土巨大,人口就那么點,讓他投入高質量基礎建設,蘇聯搞不起。就只能將就一下。而這種將就本身,又導致了很多問題……這樣吧,正好鐵道部的楊楚柳同志要來做個匯報,你一起聽聽。也許你就明白了。”

  莫里循來了興趣,當即表示同意。既然何銳的注意力轉到了莫里循這邊,莫里循趁著這會兒時間,把中日經貿的計劃簡單明快的向何銳做了介紹。根據莫里循與鈴木康弘達成的口頭協議,中國愿意購買日本的機械產品。而且這些產品的交易模式也與中國想和蘇聯達成的協議類似,中國提供原材料,技術要求和技術圖紙,日本按照中國提出的要求進行生產,最終將機械類產品賣到中國來。

  何銳對此非常滿意。這時代的日本積累了不少高素質勞動力,但是單純從技術角度來說很一般。而中國方面現在缺乏的是產能,技術方面可以從法國、美國甚至英國引進。而技術發展方向則是由何銳提供。中日雙方的合作中,日本的確賺到了錢。但是,為了生產出中國需要的機械產品,日本需要進口三酸兩堿,煤炭鐵礦,為了提高日本設備的加工精度,日本還會進口中國現在獨門掌握的‘電渣重熔鋼’以及‘粉末冶金合金鋼’制成的加工刀具,以及中國生產的高精度零部件。

  總的來說,中日合作讓日本賺到了錢。但是日本為了繼續賺錢,就得從中國進口很多。一旦中日合作中斷,日本不僅失去了市場,他們自己的產能并不足以維持生產規模與精度。從經濟學角度,這就是‘合則兩利,分則兩害’。

  何銳想與蘇聯進行的合作也是同樣的原理。作為21世紀的人,何銳很清楚全球化能夠將世界經濟推向何種高度。而且中國經濟發展的歷史也證明了,即便新中國工業化時間比起其他工業國都短,只要中國有全球化的環境,也可以在很短時間內成為世界擁有全部工業門類的強大工業國。

  以家電產業為例。在30年中,從賺錢的角度來看,世界各工業國的家電都從中國賺取過巨大的利潤,還是長期的超額利潤。從家電產業存在的角度來看,30年間,各國家電行業都被中國擊垮了,中國成為世界上最大的家電生產國與供應國。所以到底什么更有利,就看評判標準是什么。

  與蘇聯、日本以及其他工業國的合作,能夠大大促進中國經濟以及工業水平的發展,所以何銳對于促進中國生產力發展的合作從來都很支持。即便短期內讓對方多賺點,以中國的強大,也損害不了中國的根本。

  就在何銳與莫里循開心交談的時候,秘書進來說道:“主席,楊楚柳同志來了。”

  原文&來~自于塔讀小~說APP,&~更多.免費*好書請下載塔~讀-小說APP。

  “請他進來。”何銳說著,與莫里循都站起身。

  進來的是一位年輕的干部,見到何銳后立刻站直,說道:“主席,楊楚柳前來報道。”

  何銳迎上去與楊楚柳握手,又把楊楚柳介紹給莫里循,“莫部長,楊楚柳可是吳總理的學弟,從法國留學回來。學的就是鐵路。”

  莫里循與楊楚柳握手,就覺得年輕人看著文質彬彬,手上卻很有力氣,明顯是干過體力活。三人就在沙發上坐下,楊楚柳先把報告給了何銳,見何銳沒有看的打算,就開始做匯報,“主席,我從蘇聯考察后,研究后得出了兩個結論。第一個,蘇聯修鐵路的技術源自沙俄,技術稀爛。”

  噗嗤!莫里循樂了。作為愛丁堡大學的醫學博士,即便莫里循不懂修鐵路,也覺得蘇聯技術非常一般。但是楊楚柳這種銳氣十足的發言也把他逗樂了。

  等莫里循收起笑容,就見楊楚柳目光堅定,絲毫沒有因為一位部長發笑而受到影響。這讓莫里循倒是有些重視起楊楚柳。態度這么堅定的青年,要么就是狂生,要么就是真的有點本事。

  楊楚柳聽何銳問道:“第二個結論呢?”

  “蘇聯不存在野戰環境下快速維修被重炮擊毀,或者被重磅炸彈炸毀的鐵路的能力。”

  “為什么?”何銳平靜的繼續問道。

  “我仔細閱讀了蘇聯的鐵路施工標準與參數,也實地考察過,也參觀過蘇聯鐵路施工。我能確定,蘇聯的確是按照他們的鐵路施工標準進行施工。”

  本小。說首--發^站>點&~為@:塔讀小說APP

  聽楊楚柳這么講,莫里循又想笑,不過這次他憋住了,臉上沒有絲毫的異樣。因為楊楚柳這次的話就沒有什么好笑的地方,蘇聯鐵路建設單位按照蘇聯鐵路施工標準進行,這不是理所應當的么?

  何銳點點頭,示意楊楚柳繼續。楊楚柳翻開了報告書,指著其中一段說道:“主席,蘇聯的鐵路施工標準與參數都抄襲的法國。蘇聯把路基等施工的土石方量減少了30-50%,我個人猜想,是因為蘇聯大部分地區是平原,減少了這30-50%的土石方量后,其施工速度提高,至少工程量減少很多,工程難度也降低了很多,施工成本隨之大大降低,鐵路修建速度提高。但是這么脆弱的路基,以及這么簡化,甚至能稱為劣化的施工,導致了幾個結果。首先就是蘇聯鐵路的安全性與穩定性降低,就以翻漿路為例,翻漿路固然是因為蘇聯的凍土問題,但是這么脆弱的路基,即便配合了其他技術,也解決不了他們的問題。這也是我為什么說蘇聯鐵路技術稀爛的原因。”

  何銳當然聽明白了,連莫里循都聽明白了。這么明確的解釋,讓莫里循對楊楚柳的評價登時高了許多。雖然報告只用這么幾句話就說的相當清楚,但是這也得建立在楊楚柳的大量努力上。至少,法國的鐵路修建標準與規范,蘇聯鐵路休假年的標準與規范,楊楚柳不僅要完全讀過,還得理解后,進行相互對比。這非常消耗時間與精力。

  楊楚柳不僅要懂各種修建鐵路需要了解的地質環境,還要花費大量時間親自考察。如果不是一個基礎知識扎實,實踐經驗豐富的技術專家,不可能搞明白這些。

  就在莫里循心里對楊楚柳做出很高評價的時候,就聽何銳問道:“是不是因為蘇聯這樣的鐵路建設,導致了他們其實沒有野戰中修復被大當量炸藥破壞的鐵路的能力?”

  楊楚柳當即答道:“是的!”因為何銳能聽明白,楊楚柳語氣中大有遇到知音的感覺。

  莫里循卻想不明白,就問何銳,“主席,這是為什么?”其實莫里循可以直接問楊楚柳,不過莫里循知道何銳只是豐富,所以故意問何銳,也想看看何銳是不是真的明白。

  何銳答道:“我不懂鐵路術語,只能用我的理解講講啊。楊專家,我說錯了,你趕緊糾正我。老莫,你能聽明白就好。”

  兩人連忙答應。何銳解釋道:“現在中國有個花椒人的話,說臉皮厚的能擋子彈。”

  莫里循還真的沒聽到過這樣的話,作為醫學博士,他當然知道這不可能。不過作為《泰晤士報》前專欄作家,莫里循完全能力接這個話的嘲諷點在哪里。

  塔讀@^>

  何銳見莫里循認知水平提升了,輕松的點了根煙,“正是如此,我們的貿易政策必須配合蘇聯的經濟政策。斯大林同志制定的經濟政策,是快速讓蘇聯工業化。如果我們不能幫助蘇聯快速工業化,蘇聯就不可能與我們建立經濟互信。沒有經濟互信,沒有蘇聯的經濟快速發展,蘇聯一億多人的輕工業品市場怎么可能讓我們分杯羹。即便斯大林同志愿意,他也做不到。”

  莫里循之前對何銳的看法不太接受,此時他就想明白了。蘇聯給工人以及集體農莊農民的工資報酬并不低,但蘇聯工業不發達,能拿到這些報酬的工業人口就少。其消費能力也就低。

  中國幫助蘇聯提升民用工業水平,又給那些工廠下了訂單,蘇聯工業產能就提升了。工廠數量增加,工業人口增加。其消費力也隨之增加。中國的輕工業品產量大,同等品質的輕工業品價格低于歐洲,還能做到大量制供貨。蘇聯從中國購買的輕工業品也拉動了中國的產能,提升了中國的內需市場。

  工業產能越大,工業品平均價格就越低。低廉的輕工業品還能滿足現在中國民眾的低消費能力,同時促進工業品的技術迭代。中國送技術,送訂單,看似吃虧了。但是中國有句老話,‘吃虧就是占便宜’。

  當然,想達成這樣的結果,前提條件是,中蘇兩國領導人都有足夠的水準。莫里循覺得何銳對斯大林同志評價這么高,而且斯大林同志到現在的表現其實也算不錯。便對何銳的思路有了更多的信賴。

  眼見時間晚了,莫里循起身告辭,臨走時說道:“主席,我就要對斯大林同志報著一定的期待。”

  送走了莫里循,何銳坐回到大堆的統計資料前。但已經分心了這么久,片刻間也沒辦法將思路完全拉回到對國內的分析。何銳回想著自己在另一個時空看到的資料,以及這時空中對斯大林同志的觀察。斯大林同志有理解這種合作模式的能力,這是毋庸置疑的。至于斯大林同志會不會選擇接受這樣的合作模式,最少也是一半一半吧。

  確定了這些,何銳把辦公室的燈都拉亮,繼續看起國內各省份的消費能力統計資料。

網頁版章節內容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閱讀最新內容

請退出轉碼頁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 閱讀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