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筆閣 > 天唐錦繡 > 第一千八百四十七章 初抵新羅
    其實“三韓”之稱始于漢朝,《后漢書·東夷列傳》里說:“韓有三種:一曰馬韓、二曰辰韓、三曰弁韓。馬韓在西,有五十四國,其北與樂浪,南與倭接,與倭為近親屬也。辰韓在東,十有二國,其北與同族之濊貊接。弁辰在辰韓之南,亦十有二國,其南亦與倭接,與倭亦為近親之屬也。”

    記載很是清楚,馬韓弁韓與倭人有親緣關系,而辰韓和濊貊是同族。

    濊貊呢,又與高句麗和扶余是同源……

    只不過自隋煬帝之前,中原甚少有人將目光看向那個貧瘠的半島,故而對于島上的勢力演化也漠不關心,三韓雖然早已成為昨日黃花,高句麗、百濟、新羅上演新的“三國演義”,但中原人士依舊喜歡將其統稱為“三韓”。

    而在三韓之中,由“辰韓”演化而來的新羅一直是最受氣的那一個。

    高句麗勢力強悍,乃是遼東強國,面對新羅恃強凌弱數次攻伐暫且不說,百濟最是首鼠兩端,數次侵入新羅領地燒殺強擄,每當新羅奉上貢品搖尾乞憐便會照單全收,兩國言歸于好,等到高句麗喊一聲要揍新羅,百濟立馬忘記曾經收受貢品的舊事,屁顛兒屁顛兒的跟著高句麗身后禍害新羅。

    就連隔海相望的倭國也時不時的渡海而來劫掠一番……

    當善德女王登基時,她面對的就是一個亂紛紛萬馬逐鹿的半島。

    先祖擴張的領土不斷遭到高句麗和百濟的鯨吞蠶食,海外倭人也時不時來騷擾一下,簡直就是個受氣的小媳婦……

    抱大腿的想法很早就有,可是大唐雖然已經統一,但隋朝三次遠征高句麗失敗的陰影還沒有散去,無向遼東浪死歌的歌聲依舊尚在遼東回蕩,誰知道大唐到底靠不靠譜,會不會搭理紛亂的半島?

    直至聽聞大唐要遠征高句麗,新羅上下頓時大喜。

    君臣湊在一起一合計,咱們同高句麗仇深似海,若是高句麗一朝覆滅大家自然喜聞樂見,況且大唐軍力強盛橫掃突厥,高句麗恐怕難以重演隋朝擊潰天軍那一幕,八成是要完,如若這時候抱緊大唐的大腿,咱們當一個急先鋒,既能報了以往欺凌之仇,又能得到好處。

    于是議定,派遣使者前往大唐,欲與大唐結盟。

    大唐官員面對送上門的新羅自然來者不拒,事實上這個時候的大唐并未有完善的對外政策,所有的外交政策都只是遵循一個基礎——惹我的干你,不服的干你,有仇的干你!

    簡單粗暴……

    新羅歷來與大唐沒仇沒怨,也不曾招惹大唐,只是一代英主李二陛下正率領他的軍隊忙著對付吐谷渾和東西突厥,對半島上態度相當冷淡。如今新羅既然萬里迢迢前來請求結盟,肯定不在“敵對”的名單之上,對于唐朝那些飽受儒學熏陶自詡天朝上國禮儀之邦的官老爺來說,自然是不能拒絕的。

    非但不予拒絕,等到結盟之后,甚至覺得新羅地少民寡化外之地,怎么好意思收受人家的貢品呢?

    因此在請示了對外政策一項驕傲自大自以為是的李二陛下之后,不僅沒有收取新羅的貢品,反而代表大唐皇帝陛下給新羅皇帝贈送了一筆遠超其貢品價值十倍的禮物……

    新羅官員哪里見過這等和氣慷慨之強國?

    感動得眼淚嘩嘩的。

    回國之后更是在善德女王面前將大唐好一通吹捧,說是同為強國,大唐與高句麗相比簡直就是天壤之別,高句麗就是個渣渣,遲早被大唐給滅了,這條大腿咱們沒抱錯。

    善德女王以及新羅群臣頓時大喜。

    往后逢年過節的都會遣使者前去長安朝賀,帶去一車禮物,帶回來十車贈品,新羅君臣百姓好感蹭蹭的往上躥。

    由此成為大唐忠誠的盟友……

    現在大唐水師遠至倭國,將倭國攪合得亂成一鍋粥,新羅自然喜不自禁,總算是祛除了一個禍害!又聽聞水師統帥乃是大唐皇帝最寵愛的女婿,且事先征辟了王族子弟金法敏前往,新羅女王趕緊下令,遣人邀請房俊前來金城。

    既表達 ;既表達了對于大唐的重視,也可趁機與這位大唐財神爺合作一回,拉升新羅經濟……

    于是,便有了這次善德女王率領群臣親至碼頭迎接。

    *****

    新羅的王城依海而建,新羅人成為金城,漢人卻多稱為慶州。

    新羅的王宮便建于城內,建筑風格明顯受到中原文化之影響,與中原歷代之宮闕幾無二致,只不過看上去更像是縮小版……不對,應該是簡易版。與中原歷代皇宮金璧輝煌堂皇大氣不同,新羅的王城金城很小,王宮更小,就連倭國那寥寥幾座殿宇的飛鳥京都有所不如……

    皇宮之內,準備了豐盛的宴會。

    善德女王坐在主位,換下了一身錦繡輝煌的冠冕,代之一套略顯素雅的絲綢衣裙,衣裙上繡著青竹荷葉,明顯是江南風格。

    所謂的豐盛宴會,也僅僅是“豐”而已,林林總總的擺滿了一大桌子,大多是大唐菜式,但是制作簡陋,距離“盛”還很遙遠……

    房俊卻并不以為意。

    剛剛來時路上他已見到城中居民大多面有菜色衣衫襤褸,道路兩側的房屋也低矮陰仄,空氣中似乎飄蕩著人畜排泄物的氣味兒,那一條剛剛鋪了黃土的道路亦是崎嶇不平……這是個窮得底兒掉的國家,你還指望它能拿出什么好東西來招待自己?

    善德女王輕啟紅唇,面帶慚愧的說:“新羅窮困,土地貧瘠,難免有禮數不周之處,還望侯爺海涵一二。”

    房俊大氣的擺擺手:“在下此來,已是唐突,何敢諸多要求?況且陛下親至碼頭迎接,在下心中不勝惶恐,唐人重德而不重禮,陛下之心意已然令在下心生仰慕,感受到新羅對于大唐之友好,哪怕只是一碗粗飯、一壺清水,在下亦是甘之如飴。”

    此言一出,宴席上便是一陣叫好聲。

    瞧瞧人家大唐的官員,什么叫境界?這就叫境界!

    背靠那么大那么強盛的大唐帝國,卻毫無半分以勢壓人之意,比之高句麗、百濟使者的嘴臉不知道好看了多少倍。

    善德女王感慨道:“三韓之中,新羅雖非最強,卻最是崇慕中原文化,現在見到侯爺這般明理和善,深得儒家之精髓也。侯爺之英武,即便是人才濟濟的大唐亦是出類拔萃,大有吾新羅開國之王樸赫居世之神韻。”

    這話從新羅女王的口中說出,那可是極高的贊譽了!

    房俊連忙道:“不敢不敢,樸赫居世英明神武,創立新羅雄踞遼東,‘德業日新、網羅四方’之雄心可昭日月,在下連萬中之一亦是不如,慚愧,慚愧。”

    自倭國來此的路上,很是從金法敏那里惡補了一番新羅的歷史風俗。

    善德女王說新羅崇慕中原文化,確非虛言。新羅的祖先是辰韓人,辰韓人說話措辭和秦相似,比如管弓叫弧,管賊叫寇,管喝酒叫行觴……所以又稱“秦韓”。

    而樸赫居世是新羅的開國之君,是一個非常神奇的人。

    對于他的來歷,新羅民間盡皆傳言,說是有一天一匹白馬從天而降,落在海邊的土地上,然后下了個蛋,蛋里蹦出一個娃娃,就是樸赫居世……

    最神奇的,像高句麗的開國始祖朱蒙和另一個半島上的小國伽倻國的建國君主金首露,都是從蛋里出生的……

    這個娃娃出生得很是突兀,于是周圍的人們感到很驚奇,附近六個村子的村長趕了過來,一齊給這個從蛋里蹦出來的孩子洗澡,然后發現這孩子身上放光,樹林里的飛禽走獸都在為他跳舞,因此人們為孩子取名為“赫居世”,希望他長大之后可以像陽光一樣照耀這個世界,因為他出生的蛋形狀像一個“瓢”,則把他的姓定為“樸”。

    等到這個孩子十三歲的時候,六個村長便一起擁戴他為王,并定國號為“徐羅伐”,就是后來的新羅……

    這個從蛋里蹦出來的樸赫居世,被新羅人視若神明,所以善德女王將房俊比作樸赫居世,實在是無與倫比的贊譽。

    雖然略微顯得有些淺顯,吹捧的痕跡過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