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筆閣 > 天地任我行之二 > 第363:不懂官場厚黑,強當官者下場凄慘
  上回講到崇禎帝決定在全國大力發展“格致之學”,卻打算歸入到“魯班門下”,并順便網羅“科技人才”。

  武之望是明朝嘉靖年間生人,但至崇禎朝時,已經年過七旬了。其人生歷經六朝(嘉靖、隆慶、萬歷、泰昌、天啟、崇禎),其為官也歷任四朝(萬歷朝進士),也算得上是大明朝真正的“元老重臣”了!

  武之望有兩個特長,第一是在儒學上,他有很高的造詣。由于他是陜西人,也因此被人贊譽為“關中鴻儒”,如果不是做官,而是做個思想家、教育家或文學家,都沒有問題,關鍵是他做官不懂變通,很吃虧。

  武之望的第二個特長,是在醫學方面的造詣很高超,尤其擅長婦科醫學,還專門著有《濟陽綱目》、《濟陰綱目》這兩部醫學名著,是一妥妥的著名醫學家。但這對他的仕途沒啥幫助,因為醫官乃兩碼事!

  實際上,武之望的官途不算特別突出,但也沒有太大波折,雖然曾因憤恨官場黑暗,而辭官歸鄉十多年,但憑借資歷,至明末天啟四年(西元1624年)時,他也能順利做到了登萊巡撫(從二品)的位置上。

  此時的武之望已經72歲了,在古代社會里已算是高壽,完全可回家養老了,畢竟人生七十古來稀啊!

  但老當益壯的他,卻一定要繼續為官,或許他在研究儒學和醫學之外,還有一顆繼續攀登官場高峰的心,畢竟沒進過內閣,就算是一種遺憾,所以他一把年紀了,也要硬撐著在明朝官場上繼續打拼一陣子。

  這是個人理想,也無可厚非,可明末時期的登萊巡撫不好當,因為要監管皮島駐軍,參與遼東方面軍事工作的,況且遼東在明朝中后期屬于“山東省”管轄,這對于儒學家和醫學家來說,確實是有些困難了。

  因此,他在登萊巡撫任上,跟明軍駐皮島的主帥毛文龍的關系處理得相當糟糕。雙方對軍事工作的理解無法茍同,而武之望在登萊巡撫任上的工作成績,也完全沒法跟其前任袁可立相比,只知道跟毛文龍互相彈劾,無法共事。也正因如此,武之望老頭兒的登萊巡撫只當了一年零九個月,就被朝廷調離他處了。

  他被調到南京為官,任六部侍郎,屬正三品,其實是降級使用,而且還是南京的六部,這算閑置了。

  對于武之望來說,這也沒什么,反正一把年紀了,也該養老了,到天啟六年時,他還一度因病乞休。

  但到了崇禎元年,崇禎皇帝要起用他。可是,已經高齡到76歲的他又堅決復出了,而且還被派到陜西當“三邊總督”,也就是明朝時期專門督察陜西、甘肅、寧夏三省軍務的“督撫大人”,算得上是“封疆大吏”。

  “三邊總制”是明朝特有的一個官職名稱,后改為“總督陜西三邊軍務”。按照《明史?職官志》的記載,像“三邊總制”這類“督撫類”武官是沒有具體品級的,擔任的人的品級有多少,那是要看他帶的其他“官銜”的品級來看,比如帶“左都督”官職的,那么他就是“正一品”;若帶“兵部尚書”銜的,就是“正二品”的官職了。

  崇禎朝的“三邊總督”可不好當,因為后來所爆發的席卷全國的農民大起義,就是從陜西開始爆發的。

  而農民起義軍中,很多早期領導人其實是“三邊”的邊軍出身,因為“缺餉”鬧兵變,然后干脆造反起義。

  武之望同樣也沒能解決邊軍缺餉的問題,甚至有野史說他參與了克扣軍餉之事,但也存在疑點,畢竟七老八十,能活幾年?他上任“三邊總督”僅半年后,治下就鬧出了“固原兵變”(“三邊總督府”就在固原)。

  兵變后的明軍士卒們,很輕易就轉變成“流賊”,使陜西糜爛,而武之望對此卻毫無解決辦法和能力。

  于是,在“固原兵變”發生僅三個月后,感覺無法對朝廷交代的武之望便自殺身亡了,但死時已77歲高齡!如果武之望在70歲后,能夠老老實實致仕,憑借其儒學和醫學上的成就,其實他的人生應該很圓滿。

  可惜,他為官的心思一點都不弱,終于讓自己這樣的科學家式的官員,被自己的固執搞得晚節不保。

  與武之望相比,孫元化也是明朝萬歷年間生人,但他一輩子在功名一途上僅止于舉人,跟武之望的“二品大員”沒法比。這不是他不夠聰明也不愿學習,而是他的興趣在別的科學技術上,對寫八股文不感興趣。

  簡單說,孫元化如果出生在后世,那他就是一個文科成績不怎么樣,但理科成績很好的技術型人才。

  按理說孫元化這種不專注于科舉考試的人,其仕途畢竟難以一步步晉升,但因明朝后期情況特殊,反而讓他官途不差,其人生的最后一個官職竟是“登萊巡撫”,以舉人之身獲得從“二品的”官位,相當厲害了!

  這一切,只是因為他專注的技術是“火器技術”,而專為戰爭而生。在明末,這樣的人才值得被提拔。

  孫元化是明末著名科學家徐光啟的學生,跟著徐光啟信奉天主教,也跟著學習西式的科學知識。其所學的西式科學中,又以研發火器最為擅長,特別是研發和鑄造“火炮”的技術在當時并不比西洋人差多少。

  明朝天啟年間,在讓整個大明朝振奮不已的“寧遠大捷”中,明軍賴以發威的武器便是擺在寧遠城頭上的十多門大炮和炮臺,這就是按照孫元化的意見修筑和擺放的“紅夷大炮”,即仿照葡萄牙人的重型火炮。

  崇禎三年,孫元化被人舉薦,擔任了“登萊巡撫”。在任上,他還組建了一支有20多個外國人(估計是葡萄牙人)參加的雇傭軍,專門為轄下的軍隊擔任炮手,以及幫助他研發火炮。這也是很有創意的舉措。

  另外,他還抱著善意,接納了從皮島逃到登萊地區的孔有德、耿仲明、李九成等原毛文龍麾下的將領,讓其在自己的麾下為將。沒成想,他這一善意的舉動,給自己帶來了滅頂之災,還不如上任武之望。

  崇禎四年,在遼東地區,明朝和后金之間打響了“大凌河之戰”,明朝因戰事不利,從各地調派軍隊出關救援。孫元化也派出了孔有德、耿仲明、李九成等人,先走陸路向西千里,再折返北上遼東參與此戰。

  但是,孔有德等人率軍行進到吳橋時,因和當地士紳發生了矛盾,一怒之下發動了兵變,竟造反了。

  孔有德等造反后,一路殺回登萊地區,孫元化應對不利,拒絕聽從登萊總兵張可大正確的平叛意見,以至登萊明軍大敗,連自己都被俘虜了。對此,《明史?張可大傳》中就有如下記載:

  “未行而孔有德反吳橋,東陷六城。可大急往剿,元化檄止之,不聽......有德暮薄城。可大請擊之,元化持撫議,不許。可大陳利害甚切,元化期明歲元日發兵合擊。至期,元化兵不發......燾(張燾,據說也是一名火器專家)兵半降有德,遣歸為內應。元化開門納之,可大諫,不聽。夜半賊至,城遂陷。”

  孫元化此前因羞愧而自殺未遂,但被俘虜后因之前曾收留孔有德等人算對其有恩,故孔有德并沒有殺他,甚至還差點被孫元化說服,準備接受朝廷招撫。但是,孫元化的計劃最終被巡按王道純破壞,始終沒能成功。王道純也算是醫學家,竟自己沒有著作,但校檢及整理過許多前人的醫學著作,更懂官場厚黑。

  孔有德之亂被平定后,孫元化卻要承擔責任,于是被崇禎皇帝下令斬首。他恐怕到死都沒想到自己收留的孔有德不僅帶著自己部隊跑去投降清朝,而且還帶走自己積攢的火炮、炮手和鑄造火炮的外國專家。

  在明朝末年的崇禎朝,孫元化的名氣要比武之望大得多,因為他是研發火器的專家,在戰亂年代要比搞醫學的更為人熟知,而且“孔有德之亂”也比“固原兵變”危害更大,因為這讓滿清獲得了“火器”上的優勢。

  孔有德生于萬歷三十年(西元1602年),字瑞圖,遼東蓋州衛人,即今遼寧省蓋州市人,原籍山東,原本為明末崇禎朝一邊關將領,與同鄉耿仲明過從甚密,且拜耿仲明為“義兄”,后來人們多以“孔耿”連稱。

  孔有德“驍勇善斗,臨陣先登,為諸將冠”,累升至參將。為毛文龍部將,實際上被毛文龍收為“養孫”,賜名“永詩”。他對毛文龍的知遇之恩非常感激,以至于在貴為清朝藩王后依然“每言(毛)大將軍時事,輒于色不自勝”,因毛文龍冒領糧餉,巨額行賄,軍紀渙散,不尊號令被袁崇煥用尚方寶劍所殺,故恨明朝。

  當初,毛文龍死后,孔有德與耿仲明等人來投奔孫元化,卻于崇禎四年(西元1631年)發動“吳橋兵變”,投降滿清。崇禎九年(西元1636年),接受滿清朝廷冊封為“恭順王”,出征朝鮮、錦州、松山等地。

  “八旗漢軍”成立時,孔有德被編入“漢軍正紅旗”。入關后,孔有德隨滿清“豫親王”多鐸追剿農民起義軍,并鎮壓了江南各地抗清斗爭。順治三年(西元1646年)授“平南大將軍”,進攻“南明”永歷政權。從此,孔有德開始單獨統兵并占領了湖南地區,但在進攻廣西桂林時卻被南明將領瞿式耜等聯合率軍打敗。

  順治五年(西元1648年)六月,孔有德至武昌候旨換防,其間金聲桓、李成棟反清,各地清軍向孔有德求救,孔有德卻不發一兵一卒。孔有德班師回京后,南方局勢趨于穩定,清廷又打算調“三順王”南征。

  起初,清廷以孔有德守福建,尚可喜平廣西,但尚可喜認為廣西地處偏僻,情況復雜,有意推辭。這時,孔有德“毅然以粵西為請”,于是清廷予以批準,改封他為“定南王”,率軍二萬出征廣西,并攜家鎮守。

  順治七年(西元1650年)十一月,孔有德率清軍攻破桂林,并俘虜了南明重臣張同敞、瞿式耜及靖江王朱亨歅等。這時,孔有德住進了“靖江王府”,并將其改為“定南王府”,從此打算在廣西養老,享受生活。

  起初,孔有德對待這些被俘虜南明遺老還敬如座上賓,但后來因截獲瞿式耜暗約焦璉攻城的密檄后,便將瞿、張二人處死于桂林風洞山仙鶴嶺下,而“靖江王”朱亨歅則在西門外的民房中被孔有德命人縊死。

  孔有德在隨后一年時間中,幾乎占領了廣西全境。順治九年(西元1652年),南明“西寧王”李定國率東路軍收復湖南大部,并南下廣西,直趨桂林。同年六月,清朝“定南王”孔有德親自率軍前往桂北興安縣“嚴關”扼險拒守。但是,南明軍卻以象陣大破清軍,不僅取得“嚴關之戰”的勝利,而且還窮追不舍繼續打。

  孔有德狼狽奔回桂林,并下令緊閉城門,惶惶不可終日。隨后,南明李定國乘勝追至桂林,將城包圍。至七月初四,南明軍登云梯攻城,而孔有德額頭已中一箭,自知走投無路,便令其妻妾們上吊自殺。

  也有人說孔有德擔心自己的妻妾們會在自己死后被南明軍霸占凌辱而失節,讓自己“戴綠帽子”,于是便拔劍能將妻妾們都親手殺死了,然后自己在王府中縱火,并北向再拜清廷,最后自刎而死,也不投降。

  其子孔廷訓在逃跑過程中被明軍俘獲,僅有一女孔四貞成功逃脫。清朝順治帝聽說了孔有德的死訊后,賜謚號“武壯”。兩年后,其女孔四貞奉其父遺骸還京,而順治帝則命“三品”以上大臣郊迎,給予厚葬。

  孔有德之子孔廷訓在順治十五年(西元1659年)被南明李定國下令處斬,導致孔有德絕嗣。其女孔四貞則被清朝孝莊太后收為養女,受封“和碩格格”。由于孔四貞出身將門,隨父軍中,導致從小性情剛烈。

  后來,她以“大清公主”身份下嫁給孫延齡后,在丈夫面前趾高氣揚,令丈夫心生怨懟。但孫延齡心機頗深,最初對孔四貞百般恭敬,而孔四貞在得到“愛情滋潤”后遂為他在宮廷游說,更讓孫延齡得寵朝中。

  康熙四年(西元1665年),孫延齡慫恿孔四貞請求朝廷準許他們“就食廣西”,得到了康熙帝的批準。

  后來,孫延齡夫婦舉家南下,但“山高皇帝遠”。于是,孫延齡便漸次排擠了孔四貞,夫妻感情惡化。

  “三藩之亂”爆發后,孫延齡首鼠兩端,終被吳世琮所殺。后來,吳三桂把孔四貞接到云南,以為他籠絡原定南王的部屬,但事實上卻形同軟禁,因為孔四貞思想太簡單,絲毫沒有一點厚臉心黑的官場屬性。

  孔四貞被迫待在昆明八年,直到“三藩之亂”被平定后,她才得以輾轉返回京師,但晚景卻非常凄涼。

  傳說孔四貞死后葬在今北京的“公主墳”,于是該地乃因此得名。但終歸道聽途說,已考證此說不實。

  言歸正傳,孫元化的人生結局跟武之望的也大同小異,因為他們不擅長工于心計,甚至做不到厚臉心黑,幾乎完全不懂“官場變通”,即便在搞科學技術方面很牛,但在官場危機到來時束手無策,注定凄慘。

  孫元化被殺時只有51歲,對于科學家來說,這算是年富力強的年齡,卻死得相當可惜。以上是兩位明末時期比較著名的科學家式的官員,做官把自己作死的基本情況,卻遠不如孔有德、孫延齡等厚黑高手。

  還有如宋應星、方以智這樣的科學家類型的明朝官員,好不容易挨到晚年,干脆老老實實離開官場,甚至不愿在清朝做官,只做一心研究的科學家。他們的人生結局雖也在郁悶中度過,但至少能有個善終。

  ………………………………………………

  哈哈,多謝各位書友關注,收藏,推薦,訂閱和評論本書!身為作者,我很高興也很榮幸能為各位讀者提供一部符合大眾口的“都市異能”兼“修真玄幻”小說。常言道“人生苦短,筆尖修長。”是故,修真路漫漫,何處覓長生?煩惱無去處,且看書中人!愿《天地任我行之“系列”》小說能給大家帶來快樂與感悟!

  本故事純屬虛構,若有雷同實屬巧合!道友們,打工辛苦,時間緊迫,創作不易,點贊收藏,順便轉發,欲知情節?下回分解!(“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千鐘粟?書中自有顏如玉”?歡迎閱讀我的書) 無盡的昏迷過后,時宇猛地從床上起身。想要看最新章節內容,請下載星星閱讀app,無廣告免費閱讀最新章節內容。網站已經不更新最新章節內容,已經星星閱讀小說APP更新最新章節內容。

  他大口的呼吸起新鮮的空氣,胸口一顫一顫。

  迷茫、不解,各種情緒涌上心頭。

  這是哪?

  隨后,時宇下意識觀察四周,然后更茫然了。

  一個單人宿舍?

  就算他成功得到救援,現在也應該在病房才對。

  還有自己的身體……怎么會一點傷也沒有。

  帶著疑惑,時宇的視線快速從房間掃過,最終目光停留在了床頭的一面鏡子上。

  鏡子照出他現在的模樣,大約十七八歲的年齡,外貌很帥。

  可問題是,這不是他!下載星星閱讀app,閱讀最新章節內容無廣告免費

  之前的自己,是一位二十多歲氣宇不凡的帥氣青年,工作有段時間了。

  而現在,這相貌怎么看都只是高中生的年紀……

  這個變化,讓時宇發愣很久。

  千萬別告訴他,手術很成功……

  身體、面貌都變了,這根本不是手術不手術的問題了,而是仙術。

  他竟完全變成了另外一個人!

  難道……是自己穿越了?

  除了床頭那擺放位置明顯風水不好的鏡子,時宇還在旁邊發現了三本書。

  時宇拿起一看,書名瞬間讓他沉默。

  《新手飼養員必備育獸手冊》

  《寵獸產后的護理》

  《異種族獸耳娘評鑒指南》

  時宇:???

  前兩本書的名字還算正常,最后一本你是怎么回事?

  “咳。”

  時宇目光一肅,伸出手來,不過很快手臂一僵。

  就在他想翻開第三本書,看看這究竟是個什么東西時,他的大腦猛地一陣刺痛,大量的記憶如潮水般涌現。

  冰原市。

  寵獸飼養基地。

  實習寵獸飼養員。網站即將關閉,下載星星閱讀app為您提供大神窗外雨聲響的天地任我行之二

  御獸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