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筆閣 > 四合院:全能宗師 > 第229章 人比人得死,貨比貨得扔
  大概半個小時左右,張小蘭過來說,焊工車間的設備已經拉過來了。

  易紅軍過去看了看,又將設備拆開檢查了一遍,心里立刻就有了底。

  他將張技術喊了過來,一邊修一邊和他講解問題出在哪,怎么修。

  張技術也是個好學的人,易紅軍在教的時候,他聽得非常認真。

  設備修好后,易紅軍將組裝的任務交給他,并問道:“學會了沒有?還有沒有哪里不懂?”

  張技術尷尬笑了笑,說道:“副廠長,我已經學會了,這問題不難,是我鉆牛角尖了。”

  “嗯。”

  易紅軍滿意的點了點頭,這張技術還不算是太死腦筋,他笑道:“要懂得變通,知識是死的,人是活的,不要讓知識限制了自己。”

  易紅軍說完,拍拍張技術的肩膀,然后就走了,留下了張技術站在原地若有所思。

  易紅軍一直有意培養技術部的技術員,想爭取讓他們都能夠獨當一面。

  至少在他離開軋鋼廠之前,要有一個能接他班的人,否則的話,估計以后軋鋼廠的技術部還是會恢復到易紅軍進廠之前的樣子。

  “我會努力的,副廠長。”

  忽然,張技術像是明白過來什么,向著易紅軍還沒走遠的背影大聲喊了一句。

  易紅軍聞言,腳步沒停,但他的嘴角卻是微微揚起,他頭也不回的抬手揮了揮,心里感覺很是欣慰。

  張技術是軋鋼廠的老人了,雖然不是最老的那一批,但也是在易紅軍進廠之前就已經在軋鋼廠工作了。

  而且他各方面的能力都不錯,除了技術上有天賦以外,管理方面的天賦也不低。

  所以易紅軍一直挺看重張技術的,想把他當成接班人培養。

  興許不用等到易紅軍離開軋鋼廠,這技術部主任的位置就后繼有人了。

  如果張技術的能力達標,易紅軍絕對不介意將張技術提拔成為技術部的主任。

  其實之所以易紅軍有找接班人的想法不是一天兩天的事了。

  他很早就有這想法了,他是想著,有個人接班,以后他就閑下來了,到時候可以安心搞研究。

  據說,軋鋼廠分管后勤的副廠長也已經有人選了,就是還沒派下來而已,遲早的事。

  到時候,技術部有人管,后勤他又不用管,那他就徹底從工作中解放出來了。

  他只需要專心科研,其他的時間陪老婆,那日子簡直不要太爽。

  回到辦公室,黎英出來倒水,正準備回小辦公室,看到他回來,有些驚訝。

  她問:“不是說有設備要修么?這么快修好了?”

  “嗐。”

  易紅軍繞過辦公桌,在辦公椅上坐下:“就是一點小問題,張技術那死腦筋不知道轉一下,很快就解決了。”

  “你啊,也別太嚴格了。”

  黎英將水杯放下,走到他身邊,說道:“可不是每個人都像你一樣天才。”

  她的意思其實是想易紅軍放慢點腳步,不要那么累。

  畢竟易紅軍現在不僅要搞科研,還要管技術部,還得教導技術員,偶爾還得維修機器。

  這么多的事兒壓在他一個人的肩膀上,實在是太重了,易紅軍是她的丈夫,別人不心疼,但她心疼。

  “你說的那些我都知道。”

  易紅軍微微一笑,將她手抓在掌心輕輕摩挲著,他說:“張技術的天分還是很不錯的,我相信他很快就能接我的班了。

  到時候我就能專心搞研究,也能抽出時間來陪你了。”

  聽到易紅軍這么說,黎英感覺心里甜絲絲的。

  她現在懷孕,情緒比較敏感,易紅軍能這么呵護自己,她真的感覺非常幸福。

  ……

  時光荏苒,歲月如梭。

  半年時間轉眼即過。

  1968年,七月十三日,夏。

  由易紅軍獨立設計研發,冶金工業部和軋鋼廠配合制造的首臺國產石油開采設備下線。

  經過測試,設備的技術全球領先,其開采效率系其他石油開采設備的三倍以上。

  設備測試完成的同日,易紅軍被華夏科學院特聘成為榮譽院士,領一級國家科技進步獎。

  授予其華夏科學院院士,華夏工程院雙院士榮譽稱號,并頒發榮譽證書,終身享受國家院士級福利待遇。

  PS:小作者瞎編的,平行世界不要計較太多,畢竟主角的貢獻實在大,給小了不合理。

  《1968年7月13日,華夏騰飛的開始。》

  這是7月14號的京城日報頭條。

  標題雖然沒有提到易紅軍,但在內容上面,全篇都在夸贊易紅軍。

  文章的每一個小段都有易紅軍這個名字存在,特別是他的年紀,更是讓人驚嘆。

  二十歲出頭,真就只是出頭,卻做出了大部分人無法做到的貢獻。

  這樣的天才值得全國人民稱頌。

  南鑼鼓巷95號四合院。

  此時整個四合院張燈結彩,家家戶戶的大門上都系著紅布條,簡直比春節的時候還要喜慶。

  易家。

  易中海家堂屋里,此時已經坐滿了人。

  除了易中海以外,還有聾老太,閻埠貴,徐長貴等院里資歷最老的一些老人。

  零零散散十幾個人,易家的堂屋差點都坐不下了。

  他們都是來恭喜易紅軍的,只是易紅軍并不在這里,而是去了黎家。

  不過雖然主角不在,但卻并不妨礙他們恭賀,只是對象變成了易中海罷了。

  誰能想到,當年那個獨自一人前來投奔易中海的瘦弱年輕人,如今卻有這般成就。

  其中最感慨的,莫過于閻埠貴了。

  他還記得,當初易紅軍進院,第一個接待易紅軍的,就是他閻埠貴。

  當時院里可沒人看得上易紅軍,都說他是來吃白食的,指不定什么時候跑了。

  哪成想,所有人都看錯了。

  易紅軍不僅沒有吃白食,還在進院僅僅一年的時候,就開始反哺易家了。

  再加上如今這成就,嘖嘖嘖,易家這是發了啊。

  此時的閻埠貴看向易中海的目光,除了羨慕以外就是羨慕,心里除了嫉妒還是嫉妒。

  這人比人得死,貨比貨得扔啊。

  和易紅軍比起來,閻家仨小子一女娃,沒一個有用的。

網頁版章節內容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閱讀最新內容

請退出轉碼頁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 閱讀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