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筆閣 > 三國之袁家長子 > 第494章 幽州布局
  雖然袁譚僅三百人,雖然號角聲響起。

  但張遼并沒有回頭,他的命令就是把鮮卑人驅趕進口袋。

  而機動,本來就是交于曹仁的。

  于是,在他的指揮下,騎兵們繼續保持著陣形,驅趕著鮮卑人。

  鮮卑人,如同羊群一般進入了準備的口袋。

  看到了早有準備的徐盛。

  看著洶涌而來的鮮卑人,徐盛面無表情。

  他的無當飛軍,乘馬車和駑馬趕路,體力充沛。

  此刻又以馬車為障礙物阻住大道。

  不說有幾千殘兵,便是幾萬鮮卑人,他也敢一戰。

  看到被阻礙的官道,鮮卑人還想沖過去,一陣箭雨就打斷了他們的希望。

  隨著后方和兩側的騎兵靠近,剩下的鮮卑人徹底絕望。

  在幾波悍勇之人的沖鋒被無情射殺之后,剩下的兩千多鮮卑人選擇了投降。

  他們放下兵器,大聲的呼喝著:“投降,投降!”

  面對著放下武器的鮮卑人,張遼濃密的眉毛下,瞳孔中殺意凜然:“我聽不懂鮮卑話,殺!!”

  身邊的副將并沒有疑惑,畢竟鮮卑人是用漢語說的投降。

  可能是發音不標準吧!

  當最后一名鮮卑人倒下后,張遼把戰場交給文丑等人打掃,自己帶隊向袁譚處趕去。

  戰場打掃,要收繳馬匹、箭矢等物。

  袁家雖然家大業大,但羽箭也是不能浪費......

  “公子,你的箭法又精進啦!”

  典韋搓著雙手,一臉羨慕的看著袁譚。

  “哈哈哈,哈哈哈!”

  袁譚臉上帶著得意的笑容,彎弓一箭,正中百步外的十環。

  昨夜一戰,袁譚一箭射殺兩名大漢。

  后來經過辨認,居然是右北平郡烏桓人的大人烏延和東部鮮卑的彌加。

  “公子,鮮卑人全部被殺!”

  張遼縱馬過來,匯報戰情,此刻天空才呈現出魚肚兒白的顏色。

  “好!”

  袁譚大喜,經此一戰,殺傷青壯近萬。

  差不多相當于廢掉了一個七八萬的大部落,鮮卑人想恢復元氣,得好幾年的時間。

  霍去病的第一戰,斬殺首級兩千多。

  不過那個是包括老弱的。

  他這一戰,殺的,可都是青壯。

  “傳令,令徐盛在此打掃戰場,占據無終縣,令田豫調三千部卒前來。

  另外傳令董昭,令大軍突進,攻下潞縣,斷了公孫瓚的退路。”

  袁譚下令之后,看向眾將:“諸位,還能再戰?”

  張遼等人抱拳道:“戰!”

  一場夜襲,雖殺傷很多,但并沒有消耗太多精力。

  很快,在號角聲的召喚下,五千騎卒再次匯聚。

  一人雙馬,超過一萬匹駿馬的奔馳,遮天蔽日。

  之所以如此急切,也是機會難得。

  對付兗州曹操的時候,如果不是因為曹操處于四戰之地,行事急躁狠辣,最終引起了公憤。

  那必將是一場艱難的拉鋸戰。

  當時各種情況運轉下,曹操被陶謙和盟友袁譚鉗擊。

  后部大本營又被呂布掏了屁股。

  最親信的陳宮和張邈,又突然叛變,豫州的郭貢也來分一杯羹。

  別說是曹操,就是孫武在世,項羽重生,韓信附體,他也躲不過那一關。

  在原來的歷史上,少了袁譚這個勁敵,曹操都沒有撐住。

  還是靠著袁紹出兵擊敗呂布和陳宮的主力,而另一邊陶謙恰好病死無法出兵,這才慢慢在兗州站穩腳跟。

  公孫瓚的內政或許不如曹操,但就目前而言,軍事實力是遠遠超過的。

  若不是恰巧碰到劉虞事件,讓他成了眾矢之的,以公孫瓚的強橫,再堅持數年也很正常。

  歷史上的鮑丘水之戰,公孫瓚大敗,勢力龜縮道涿郡和易縣一帶。

  即便如此,他又堅持了四五年才被滅掉。

  時機真的很重要。

  而這一次,也是袁譚縱橫捭闔,一次性解決烏桓人、公孫瓚和劉虞舊部的絕佳時機。

  否則的話,就算擊殺了公孫瓚,但劉虞舊部和烏桓人的勢力還在。

  打,耗費時間精力,不打,如曹操一般冊封,則會留下無窮的后患。

  如把烏桓人全部遷入關內,留下大片的空間給鮮卑人發展......一定形式上,促進了五胡亂華。

  而且對后面一統天下,并沒有多大的輔助作用。

  只是保證幽州這邊沒有動亂罷了。

  袁譚要的幽州,是一個可以持續給他提供馬匹、騎卒等戰略資源的幽州。

  一個可以讓他被滅鮮卑,南定中原的幽州。

  而不是一個近似于不會叛變的,沒有人煙的幽州。

  ......

  與此同時,在漁陽郡的戰場上,閻柔、鮮于輔、鮮于銀和上谷烏桓難樓,聚起的四五萬步騎,正在鮑丘水和田楷、公孫范鏖戰。

  劉和、顏良率領的軍隊也已經穿過了廣陽郡,出現在了潞縣的西側。

  公孫瓚所率領的騎兵在平谷縣和遼西郡的蹋頓,以及遼東屬國的烏桓大人蘇仆延大戰。

  雙方數番大戰,雖然公孫瓚兵力精銳,但畢竟人數略少,且先前連番突擊,消耗太大,所以一時之間,分不出勝負。

  這日清晨,天色微亮,大片的炊煙已經在空中散去。

  雙方的數萬騎卒都已經吃了飽飯,開始在平谷縣西的荒野集結。

  在集結的同時,雙方的斥候不斷的相互沖擊試探。

  甚至有一股股的精銳騎卒,相互沖擊,以搶占有利地形。

  比如說一處小山坡,方便觀察形勢......

  當地上躺著零星的百具尸體后,雙方成建制的大股部隊開始集結。

  這次雙方很有默契的沒有對沖,而是在一定距離之外,開始相互射箭。

  這一次,雙方并不是攻擊,而是確定雙方的位置。

  在互射了數輪,又各自丟下幾十具尸體后,雙軍對壘之地便確定了。

  戰前的斗爭,其實也極為殘酷,雙方為了一處高地,一點優勢,甚至要發生數輪搶奪。

  而不是簡簡單單的雙方碰面,射住陣腳就結束。

  這就是孫子兵法中的,致人而不致于人的一種簡單的運用。

  有時候,一點點的優勢累積起來,最終就會想成難以逆轉的大勢。

  公孫瓚近萬騎。

  蹋頓、蘇仆延等人召集部眾,約兩萬烏桓人。

  騎兵陣形彼此之間,都有較大的距離,不太可能如步兵陣形那般形成密集陣營。

  放眼望去,無邊無際,好似無數的螞蟻。

  烏桓人的裝備雖然同樣不如公孫瓚的騎兵,但相對鮮卑人已經好了很多。

  弓箭和長矛已經是標配,刀劍的配比也有約三分之一的樣子。

  而隊列中央的一些勇士,甚至還配備了鐵甲。

  尤其蹋頓等大人,他們身上的甲胄,絲毫不遜于公孫瓚軍這邊的將官。

  他們身邊的親衛,同樣配備了不錯的鐵甲。

  ......

網頁版章節內容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閱讀最新內容

請退出轉碼頁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 閱讀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