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筆閣 > 三國之袁家長子 > 第465章 局勢再度動蕩
  在遼東太守公孫度的幫助下,公孫瓚大敗麴義,生擒劉虞。

  一時間,威名再次卓著天下。

  ......

  蘭陵縣,次室亭,袁軍大帳。

  關于幽州的軍報,已經傳遍了眾人。

  因為公孫度襲擾的是麴義的后方,先斷了斥候。

  事情急轉直下太快,所以消息并沒有第一時間傳回來。

  麴義還是有著不錯的軍事素養,雖然事發突然被擊敗,但也基本保住主力不失,且沒有演變為潰敗。

  隨后趁著公孫瓚分兵回軍進攻劉虞之際,帶兵反撲,擊敗了公孫瓚的分兵。

  接著,又回軍驅逐了公孫度。

  如此,也保住了渤海郡和清河國的中部及南部大部分地區不失。

  同時,消息傳到了歷城。

  郭圖他們在得知消息后,已派遣蔣奇帶兵五千到渤海郡策應。

  并第一時間傳訊給袁譚。

  ......

  “諸位,我們之前商量的方略,可能要進行一定的調整了,你們怎么看?”

  袁譚看向郭嘉等四人。

  郭嘉第一個發言道:“北方的問題,必須要先解決,幽州多馬,烏桓人人可戰。

  無論是誰占據北方,都隨時可以拉出一支數萬人的騎兵。

  來無蹤,去無影,這是心腹大患!

  原本幽州牧劉虞公,和袁公之間有結盟之好。

  我等倒不可為。

  如今公孫瓚大勝,其必然自傲,極有可能斬殺劉虞并全據幽州之地。

  劉虞雖然兵敗被擒,但軍隊實力尚存,且其名聲較好,一旦被殺,則幽州之地眾人必然同仇敵愾。

  當此之時,我軍挑選精銳,北上逆襲,一定能夠將他們消滅。

  同時也可震懾幽州之地的烏桓人,讓他們聽從我們的號令。

  至于徐州之地,經由此敗,陶謙恐怕命不久矣。

  呂布與劉備之間必然相爭,如此沒有精力給我們添亂。

  屆時,我們平定幽州,再下徐州,一戰可定。”

  戲志才有些可惜的說道:“如此一來,便不能分別劫掠東海郡和下邳國諸縣了。”

  荀攸笑道:“無妨,得之東隅桑植桑榆,雖不能分兵劫掠,但公子卻留下好名聲。

  我們再下徐州之際,那么徐州義士必裹糧策馬以迎。”

  賈詡眉頭緊鎖,道:“以詡來看,無論是呂布還是劉備,都不足為慮,北上則必須北上,但彭城國和瑯琊國,還需重兵把守。”

  袁譚點了點頭。

  四大謀臣都發言之后,他也就知道該怎么做了。

  實際上他也是這么想的。

  “既然如此,我們便籌劃一個方略吧!”

  ......

  兵貴神速,很快,袁譚便擬定了最新的方略,以及出征幽州的兵將名單。

  魯肅被任命為瑯琊相,寧國將軍張郃為瑯琊都尉,以公孫犢、高恒、李典為副將,并王凌等人領兵三萬,防守瑯琊國。

  防備徐州,發展青州模式的內政為主。

  以郭嘉為徐州刺史、彭城相,司馬將軍于禁為都督,副將高順,并陳登、李整、薛蘭、李封、牛金等人領兵五萬,駐守彭城國及東海郡東部的三個縣,以及沛國北部的三個縣。

  原本這個職務應該是給賈詡的,不過其對于封疆大吏似乎沒有什么興趣。

  而袁譚又擔心郭嘉去幽州,萬一如歷史故事那般病故......

  于是一番商議后,便以郭嘉為徐州刺史兼彭城相。

  當然徐州刺史郭嘉領到的方略,同樣是秣馬練兵,發展內政。

  隨后袁譚自任大都督,親率徐盛及龍戟軍一萬,太史慈、張遼及兩萬兵,徐晃及無當飛軍一萬,文稷及玄甲軍一萬,曹仁及麾下解煩軍,前往歷城整頓。

  荀攸的破城軍,大量巢車、云樓、井闌、霹靂車等留下,僅床弩等三千軍隨行。

  戲志才因為身體剛養好,被留在歷城擔任上計椽。

  兵員的調動,再次如火如荼進行起來。

  隨著袁譚兩條戰線,共計五萬多大軍的離去。

  雖然郭嘉、魯肅等人依舊堆積了重兵,但已撤回各城據守。

  壓在陶謙、呂布、劉備等人身上的巨石,暫時消失。

  結果原本心弦繃得太緊,如今猛然放松,陶謙直接病倒,臥床不起。

  感受到時日不多的他,不是一般的糾結。

  他的心腹是曹豹、曹宏、笮融等丹陽系。

  如陳珪、糜竺是徐州本地的地頭蛇。

  雙方的關系,其實更像是一種合作共贏的關系,而不是君臣關系。

  他在一日,對方尚有小動作。

  糜竺甚至露出了獠牙。

  一旦自己不在......

  他陶謙死后,肯定是想立自家二子陶應繼承自己的一切。

  但是......二子能力有限,心腹能臣也有限。

  最關鍵的問題是,蘭陵縣那一戰,丹陽兵實在太過拉垮,且損失慘重

  目前已經根本鎮壓不住徐州的陳珪和糜竺,以及兗州的陳宮和呂布。

  也就同樣損失慘重的劉備軍,目前還在掌控之中。

  這種情況下,二子陶應上位,無異于坐上火坑。

  若是讓陶應返回丹陽老家,他又有些不舍。

  好不容易遇到的亂世,好不容易打下的基業,若是袁譚還在,那么放棄也就放棄了。

  但現在袁譚已經北上打公孫瓚了,兩者誰勝誰負,尚不好說。

  怎么辦?怎么辦?

  在這種反復的糾結之中,陶謙的病情急速加重,以至于連話都說不清楚。

  消息很快傳到了沭水邊安營下寨的糜竺,其連夜返回了郯縣。

  ......

  陳珪看著眼前的來客糜竺,渾濁的老眼中隱含一絲忌憚。

  “聽說陶使君就在這幾日。”

  糜竺直接開門見山道。

  陳珪大驚失色道:“什么,前幾日,陶使君還親自帶兵與老夫一起,想伏殺袁譚,怎么會這樣?”

  糜竺:“......”

  老狐貍就是老狐貍。

  他絕對不信,陳珪不知道這事。

  不過糜竺也沒有揭穿陳珪的謊言,而是道:“就是不知道我們昔日的約定,陳公還認么?”

  “約定,什么約定?”

  陳珪一怔,忽然覺得老眼昏花,整個人都顫顫巍巍起來。

  一旁的陳應連忙扶住陳珪,對糜竺告罪道:“糜君見諒,家父自那日帶兵回來,便頗多不適,今日乍聞陶使君之事,怕是無法......”

  糜竺心中腹誹,若是驚慌過度,你們怎么連個醫官也不叫。

  面上淡然的拱手道:“無妨,當此節時,我冒風險到郯縣,也不過為了說幾句話,說完邊走。

  我聽聞前些時日,賈詡大軍攻略彭城國。

  那下邳相笮融不但不思抵御,還收攏錢糧,欲南下丹陽。

  想來陳公在下邳的基業應該無妨,所以才來相問。

  你我兩家雖錢糧僮仆無數,但千軍易得一將難求。

  且一旦為主,失勢極有可能全族皆滅。

  不若扶他人上位,日后就算覆滅,也可保全族中老少。

  呂布豺狼,劉備鷹犬,還有陶使君的中子,陳公若是再做壁上觀,恐怕徐州又是一場禍亂。

  到時候亂兵四起,可未必不會波及下邳。”

網頁版章節內容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閱讀最新內容

請退出轉碼頁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 閱讀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