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筆閣 > 讓你當昏君,你一統六大國了? > 第九百四十五章 二創文化,學生的思維錯誤
  “只因你太美~”

  開幕雷擊。

  羅林一邊吃飯一邊熟練的打開手機,立即聽到了這一句話。

  啊這!

  這就是歷史慣性么!

  令人震撼。

  羅林瞪大眼眸,只覺無語。

  然后繼續刷了一下,味道對了。

  如今的時代也是一個音樂的時代,而且它的后勁是很足的。

  后來的視頻時代,音樂也能夠順帶著起飛。

  不像是網文。

  3g時代到4g時代。

  3g:網文和音樂。

  4g:視頻。長視頻,短視頻,中視頻,反正就是視頻。當之無愧的主流。

  不過,和網文類似的是,音樂也會迎來一個兩極分化的時代。

  網文的兩極分化,是高端化和低端化。

  以某點為首的防盜措施,將讓網絡文學的閱讀變得高端。

  為什么?

  看完一本兩百萬字以上的書得花費上百元,這其實不是什么低消費。

  某個西紅柿和某點是走兩條不同的路線。

  一個愈發的親民,免費只是最基礎的,送讀者錢,服務拉滿。

  而另外一個,已經不再親民了,但卻成為了高端創作者的圣地。

  什么叫做高端創作者?就是有實力的作者。

  有野心的作者都會嘗試某點,將某點稱為“證道圣地”。

  這二者之間倒是沒有優劣,只有特色。

  無非就是對應的人群不同。

  它可以重視有錢哥們,難道就不允許別人重視下沉市場嗎?

  冷知識,華夏有6億人的月收入在1000以下。

  下沉市場從來都是華夏最龐大的一個市場。

  民心在誰的身上,也就不言而喻了。

  而音樂也是類似的。

  但是音樂的兩極分化是版權。

  音樂不需要考慮盜版的問題,這方面朝廷出手了。

  而且還是不久前的,15年的最強防盜令,直接將音樂推進到了版權時代。

  從此音樂開始兩極分化。

  誰有版權誰nb。

  沒有版權的網站根本就無法成為主流,只能夠寄希望于自身原創的歌曲。

  而版權是怎么得的?

  用錢砸。

  這也導致了音樂里,企鵝系一家獨大。

  別人根本打不了。

  因為企鵝太有錢了。

  版權太多了。

  羅林就很有發言權。

  前世,他接觸到的第一個音樂app是什么?

  其實是因為那個12點了,開始emo的梗,去的網抑云。

  收藏了上千首歌。

  結果,大量的歌曲下架。

  為什么?

  沒有版權。

  最后也沒辦法。

  雖然網抑云挺好的,但還是去了企鵝音樂,誰讓企鵝音樂有錢呢?誰讓他那里歌多呢?

  用戶是不會騙人的。

  誰的體驗好,就去誰那里。

  某點790萬付費用戶,并且連年下降,而西紅柿月活破億。

  簡直是一個天,一個地。

  用戶用腳投票。

  西紅柿不但免費,還送錢給讀者,還業內服務第一。

  直接降維打擊。

  每個月的月活都會有一百多萬的增長。

  沖勢非常恐怖。

  …………

  “噢,自媒體也是開始起飛了啊。”

  羅林聽著音樂。

  發現了里面有大量的個人作者,或者個人工作室。

  并且也有大量的翻唱。

  在翻唱里,會有十分之一的錢給到原創。

  這也是羅林所要求的新模式。

  音樂在明面上沒有盜版問題,但實際上有另類的盜版問題。

  什么意思呢?就是翻唱。

  或者更不要臉一點,直接變速。

  亦或者加一段話。

  這就變成了另外一首歌曲。

  然后上傳上去,通過這種另類的盜版方式來營利。

  那羅林是不允許的啊。

  他能讓你鉆這小空子?

  但是,堵不如疏。

  羅林是很重視二創文化的。

  二創,本身就是一種宣傳,是文化的一部分。

  其實有很多的二創作品,它是很破圈的,比如說坤流,其作品質量高得離譜,某噼哩噼哩站的二創更是達到了千萬播放。

  鬼知道,那些“坤坤粉絲”里有多少人切開來是黑的。

  而坤也被稱為“黑白通吃”的偶像。

  所以羅林決定,在合同里就加入二創的相關條約。

  什么意思呢?

  可以二創。

  但是要給原作者分錢,而且是固定的十分之一。

  把這個情況給他合理化。

  網文也是類似的。

  前世也是如此,很多的同人作者,對吧……一邊罵唐三,一邊寫人家的同人作品。

  一邊罵,一邊靠著人家的熱度賺錢。

  然后賺到的錢還要分十分之一給唐三。

  這屬于是現實魔幻主義了。

  看似黑子。

  實則白子是吧。

  總之。

  羅林鼓勵二創。

  小說可以寫同人。

  音樂可以翻唱。

  這是一個自由的時代。

  而不是像是地球的歐美地區。

  版權已經完全成了資本的收割武器。

  那邊的直播間根本就不敢放現代音樂,因為會涉及到侵權。

  放幾十年前的那種不受版權法律保護的音樂就可以。

  所以基本上就是聽老歌。

  或者是什么?聽國外的歌。

  主打一個擦邊。

  這種其實感覺是過分了。

  壓制了大量的二創。

  本身就是在遏制文化的發展。

  有些人一直覺得華夏文化走不出國門。

  那倒不是。

  文化是多方面的。

  學中文的外國人有非常多。

  而文學方面,傳統文學的話一般般。

  而網文方面,華夏是當之無愧的第一。

  音樂看上去疲弱是因為在和全世界的樂壇對比,這本身就是必輸的,是弱了,但沒有那么弱。

  影視也是有不少能打的,輸出到國外。不要一提到影視就想到“偶像劇”,屬于是好事不出門,壞事傳千里了。

  …………

  大乾文化進入6.0的時代。

  在這一個時代里,其余國家長時間積累下來的精品作品傳入到大乾帝國。

  給大乾帝國的文化造成了沖擊。

  換而言之,就是變卷了。

  更加難以出頭了。

  而隨著知識的不斷下放——尤其是羅林點名,要閱讀app上架大量的知識類書籍。

  這就是抄作業,抄的是前世西紅柿小說的經驗。

  很多的讀者和作者都認為西紅柿就是個網文app。

  錯誤的。

  是一個以網文內容為主的閱讀app。

  實際上有相當多的內容書籍存在,并且還在不斷的增加。

  這就是承擔起了社會責任。

  西紅柿:其余的閱讀app做得到嗎?!

  做不到!

  沒有足夠大的用戶基數,就算是上架再多的書,看的人也少。

  一個億的讀者里,能有一百萬這類書籍的受眾那都算是好的了。

  大部分人只是想著來放松的。

  但是西紅柿牛就牛在,它太破圈了,廣告都打到學校去了。

  去看一些像是《西線無戰事》之類的書,是什么呢?

  其實就是小時候上學的時候,所謂的“課外書籍”。

  這些書是什么,是作為暑假作業,或者說老師推薦,這樣的一個情況,才讓那些讀者找過來的。

  byd。

  什么時代了。

  還停留在花錢買書的時代呢?

  實體書真的就是產業升級后的結構性破壞。

  不但更加昂貴,而且占地方,更是缺乏各種閱讀功能。

  對于習慣了聽書的人來說,買了實體書直接眼前一黑,根本就看不下去。

  …………

  總之,大量的書籍下放到民間。

  這也讓許多民眾能夠更加輕松的獲得知識。

  而此時。

  很多的民眾也是明白了。

  “知識其實并不是必要的。”

  “學歷其實也不是。”

  “百年前沒有學歷的人,照樣能夠輕輕松松的賺到錢。”

  人們已經愈發意識到一件事。

  那就是——

  知識是道具,重要的是人。

  有很多的老板壓根就是低學歷的,但是卻雇傭著學歷高的人。

  有的人覺得這是背景的問題,結果一看,人家老板白手起家。

  又有人覺得這是時代的問題,結果一看,現在的時代賺錢更加容易。

  終究還是歸于“自身能力”。

  學歷本身代表的只是知識。

  而知識太多了。

  比知識更加重要的是技巧。

  知識是能力的一部分,但能力強不代表著知識少。

  很多優秀的中層管理人員,他們自小就學著打理商業。

  積累了豐富的經驗。

  對于他們來說,知識是在一邊應用一邊學習的過程里積累起來的。

  知識是否高端不知道,但是他們的知識一定極其貼合他們自身的工作職業。

  換而言之,就是在實際工作中完成知識的進一步特化。

  這就是所謂的“專業對口”。

  …………

  “就業問題仍然是個麻煩啊。”

  大內閣,多名宰相討論著這件事。

  “還是得進一步的推動靈活就業,創造更多的自由職業。”

  “第一圈的就業崗位還是不夠。”

  高中畢業,做這樣的工作。

  大學畢業,做的也是這樣的工作。

  二者一模一樣的話,這就不好。

  糊弄不過去了。

  一個真正良好的體系,它是得區分開來的。

  比如說高中畢業就能夠月入五千起步,而大學畢業就是月入過萬起步。

  但問題在于,很多的大學生由于就業的艱難,導致被迫去類似的工作崗位里去工作。

  那這直接就不平衡了……這不白瞎了四年?

  而且這四年還不是免費的,是要花錢的,要花很多錢的。

  結果,和那些沒上大學的人同一個待遇,甚至還不如。

  那這個問題就很嚴重了,太割裂了。

  “不過,這也是開民智的重要之處吧。”一名宰相說道,“人們開始意識到一件事,或者說,終于意識到了一個基礎邏輯。”

  這個基礎邏輯是什么呢?

  就是——學到的知識,只有用到了,才算是“沒白學”。

  而現在,大量的大學生出現了就業困難、專業不對口的問題。

  就業困難造成向下兼容,高中畢業生做的什么工作,大學畢業生也做的什么工作。

  專業不對口導致自己辛苦學了四年的知識,根本用不上,直接產生了“臥槽,好虧”的心理。

  甚至是需要重新進行相關專業知識的學習。

  以前,還可以忽悠民眾。

  告訴他們,正常的方向是這樣的:上學,畢業出來找工作。

  哪怕工作不心儀,那也是沒辦法的。

  但是。

  錯了啊。

  違背了基礎邏輯啊。

  應該是“先確定工作”,然后對相關的知識進行學習。

  知識浩如煙海,沒有人是全知的。

  實際上,越是聰明、有天賦的人,像是那些科學家,他們更加專業,更加知識對口。

  因為他們很清楚一件事。

  集中一點,登峰造極。

  誰跟你玩全能?

  社會告訴你要均衡發展,你真信啊?如果這是真的那為什么物理學家不去學習考古呢?反正要均衡發展嘛。

  是各科80分的人受重視,還是一個科目滿分,其余科目掛科的人更受重視?

  均衡,等于平庸。

  只有杰出,才會被篩選出來,區別于其余人。

  基礎思維出現了錯誤,太多的人將時間花費在學習那些和工作無關的地方了。

  不應該是先學習某個方面的知識,然后再去找工作。

  而是先確定工作目標,然后學習相關的知識。

  舉個例子。

  我要當物理學家。

  物理學家是什么?

  理科。

  好,那就文理科選擇里選理科。

  然后兩條路,一條,集中一點,登峰造極。

  就專攻物理。

  第一個小目標,校內滿分。

  第二個小目標,參加物理競賽。

  第三個小目標,拿到特殊招生名額。

  直接晉升。

  而在這里,加入天賦不足夠高,拿到名額。

  那么,就必須得放棄幻想,放棄偏科特權,因為沒有這個能力拿到特權。

  和別的高考生一樣,做均衡。

  哪怕知道均衡會浪費很多時間,但也要做,因為這是“成為物理學家”所必需的。

  你需要一個物理方面強大的大學。

  高考。

  然后考上大學,進行相關方面的學習。

  最后兩個結果:一個是起飛,直接進入國家單位。一個是撲了,畢業后出來找工作。

  這才是正確的思維和應該走的路,目標需要在一開始就定好。

  而現在呢?大部分的人都是隨波逐流,人云亦云,只知要考試,只知要學習。

  但考試為了什么?學習來為了什么?

  最后拿著一張畢業證,茫然看著社會,不知要找什么工作。

  到處碰壁,選了個和自己專業不對口的工作,但也總比沒有好,然后工作得十分難受,從頭開始學習專業知識。

  這是人生不清醒所導致的痛苦啊。

網頁版章節內容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閱讀最新內容

請退出轉碼頁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 閱讀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