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筆閣 > 開局給秦始皇直播兵馬俑 > 第353章 皇帝頻頻離京只為蹭飯?
  【接下來就是一個小小的疑惑,關中地區沃野千里,秦漢以此為根本,北周、隋唐三個朝代同樣以關中為基地奪取天下,但明明是在盛世的情況下,隋唐的皇帝卻是頻頻離開京城,往洛陽跑。

  這讓我們忍不住發出疑惑,洛陽的飯那么好吃嗎?

  若是取個聳動點的標題,那就是皇帝頻頻離開長安,只為去洛陽“蹭飯”,洛陽的廚子難道手藝更勝一籌?】

  嗯?

  長安的廚子可不樂意了,這純粹的污蔑啊,沒想到這種屎盆子還能扣到他們腦袋上。

  恨不得沖到皇上面前問問,難道他們做飯真的難吃嗎?

  隋唐的皇帝一臉無語,天幕明明知道事情的真相到底是什么,還故意說出這種叫人發笑的話。

  不過,洛陽的飯菜是挺好吃的。

  【當然這肯定是說笑,不過是到了隋唐時期,長安已經供養不起龐大的人群,天子都很無奈,只能頻頻帶著往洛陽跑去蹭飯。

  說得都有點丟臉啊,怪不容易的。】

  百姓還真是第一次聽到這樣的說法,秦漢時期的很不理解,未來的長安到底有多繁華啊,居然供養不起來,那他們現在要為未來做準備嗎?

  【秦漢時期那會兒情況還不是如此,當時供養長安主要靠關東。

  從戰國史中,我們可以發現,當時盤踞關中的老秦人糧食產量并不樂觀,雖然各朝各代的糧食產量都沒怎么樂觀過。

  尤其是天災這塊,起碼記錄下來的,秦國也就是比魏國稍微遜色一點點,當然,這種比較完全沒有意義。】

  想到每次天災糧食減產,百姓的心情都低落下來。

  【秦國從來沒有解決過糧食問題,對于封建社會,沒有哪個朝代能拍著胸脯說解決了糧食問題。

  基本上只要解決百姓餓不死的糧食問題,都不需要達到吃飽的階段,那你就是圣君,踩在咱們所謂的千古一帝腦袋上,我們也能找找理由溺愛一下。】

  老百姓雖然覺得踩在皇帝腦袋上還是不太妥,但如果真有朝廷能解決,他們確實會不由自主的維護,為皇帝說話。

  只有始皇帝他們無語,圣君就圣君,如果真能解決,這個稱號他們并不反對,但為什么一定要踩在他們腦袋上?

  難道不踩在他們腦袋上就不能彰顯他們的厲害嗎?

  但他們還真沒多生氣,一方面是部分的認同,另一方面也知道天幕的性格就是如此,找貓逗狗一般的嘴欠,不調侃就不舒服一般。

  【關中的鄭國渠和巴蜀的都江堰緩解了很多壓力,但還是杯水車薪。

  不過得好好夸夸鄭國和李冰父子,他們的名字隨著這兩座水利工程名傳青史,誰能想到鄭國一個細作居然還有如此運道呢?

  也側面說明,咱們看歷史真就只看他的功績和對百姓的貢獻。】

  看到鄭國渠和都江堰千年后的面貌,熟悉又陌生,李冰父子心中的澎湃無以言表,鄭國同樣激動不已。

  秦人看到他們親自挖出來的兩座水利工程居然傳世了如此久遠,那些被掩埋在泥土下的辛苦和血淚,涌上心頭。

  【咱們始皇大大登基后還真是處處都不順利,年紀小腦袋上還壓著好幾座大山,天災還不斷。

  只不過,我們沒找到關于當時救災的記載,反倒是知道當時的秦國正在猛攻韓魏,這也是一種很典型的將內部矛盾轉化為外部矛盾的做法,或許就是國內的災荒,所以迫使秦國的矛頭轉向他國,掠奪糧食。

  但不得不說,老秦人是真的猛啊。

  都說秦滅六國,但我還是覺得好不可思議。

  秦滅韓國時,國內有地動和饑荒;

  秦破趙國邯鄲時,國內再次大饑;

  秦破燕時,國內大雨雪,深二尺五寸。

  也就是說,秦滅六國過程中起碼有四五年的時間,秦國國內是大規模的饑荒,這也推動了秦始皇東進的戰略,以戰養戰。

  雖然知道肯定是有種種因素,但還是忍不住戳六國的肺管子,是真的廢啊!

  當然也說明了始皇大大和老秦人的厲害!】

  被夸獎的老秦人聽到他們居然和陛下并列被天幕夸獎,驕傲自豪之情由衷的升起,還有些隱秘的開心和心虛,就這么一次,陛下不會在意吧?

  始皇帝還沒這么小氣,況且他說到底,對老秦人就是更加“偏心”。

  能和一塊為大秦征戰的老秦人受到夸獎,于他而言也是一件喜事。

  只有被拉踩的六國很憤怒,但不知道這股憤怒該對著誰,他們想要反駁天幕,說他們國內同樣不容易,大秦殘暴,君主昏庸奸臣當道,可最后什么都說不出來。

  因為他們明白,輸了就是輸了,天幕說得不說完全對,但也有一定的道理。

  爭論什么呢?

  昏君奸臣?

  那更是自取其辱,自家的君主比不上秦國,本就是一種恥辱。

  【等到統一了,咸陽第一次成為一個統一國家的大首都,宮殿更多更大了,官員和戍衛人數增加了,還有從關東地區強制遷移過來的富戶豪強,咱們始皇大大又是個建筑狂魔,很多工程都在修建中,服役的人口更多,但咸陽居然詭異的沒了饑荒記載。

  對此,主要的解釋有三種。

  第一,鄭國渠的順利竣工,叫關中能夠自給自足,這個完全沒道理,不否認鄭國渠的作用,但這么高的帽子戴著可別把它壓垮了。

  畢竟在鄭國渠修建好后六國統一前夕,秦國關中地區內照舊有饑荒,說明它無法負擔起整個關中平原的糧食問題。

  再就是到了咱們漢武帝時期,鄭國渠都處于一個半廢棄的狀態,而關中地區人口再次迎來一個爆炸,豬豬沒辦法,只能修復鄭國渠改了個白渠的名字,還在長安周邊修筑三條新渠,佐以六條輔渠。但哪怕是這樣,還是無法滿足長安的需求,真就是個吞金獸啊。】

  劉徹同樣頭疼,雖然他喜歡打匈奴,但不代表他就不處理其它事情,每年長安糧食運轉都是個大問題,他也很頭疼,沒想到修了那么多新渠還是無法滿足運轉。

  唉,他的糧食從哪來啊?

  他的糧呢?

  【第二種說法是從巴蜀地區轉入,還和劉邦有點關系。

  當時是可以從漢中經過漢水直達關中,但巴蜀的路如何都不需要我們多言,一首蜀道難背得我們喊聲喊死,同樣蜀道艱險也刻入骨髓。

  正是因為蜀道難,所以古蜀國才開辟了金牛道,以當時成都平原的體量來說,給還未統一的秦國供應軍糧能實現,但對于統一后人口爆發的咸陽,有點過分了。

  真要是那樣,蜀道都能被踩平。】

  巴蜀百姓連連點頭,天爺啊,他們哪里能送這么多糧食啊。

  【第三種就是關東輸入的說法。

  關中平原是富庶,但架不住咸陽就跟甩泥點子一樣增加人口啊,它哪里養得起這么多的孩子,血都要被吸干了。

  這個時候,就只能從關中平原向外擴大內輸,關東地區就是從這個時候開始給長安不斷增長的供應糧食,簡單來說,關中多了個吸血囊。

  關東為了長安真的是付出心血,一點都沒夸大,供應的糧食,從數十萬石跨越到百萬石,從四百萬石到六百萬石。】

  劉徹心里有點不自在,好像是真的剝削的有點過分了啊,要不要再某些政策上面給關中一點優待啊,平時還沒感覺,現在聽著這個數據,都感覺吃垮了。

  【長安和洛陽的命運都挺坎坷的,西漢王莽篡漢引發了全國性質的內戰,長安被霍霍的啊,隨后東漢統一直接把都城定在了長安。

  但歷史古城嘛,有古韻,遭遇的磨難也多,后面東漢和三羌的戰爭又把長安周邊地區攪和了一次,董卓遷都長安也沒讓長安復興,再然后東漢末年的兵亂,更是叫長安滿目瘡痍。

  當然,洛陽的遭遇也沒好許多,西晉的時候洛陽淪陷,重啟長安的建都史,但那會兒漢人衣冠南渡,到處都被禍害。

  每一次失敗和混亂,都意味著關中地區,尤其是長安都會經受劫掠。

  南北朝時期有多慘啊,當時的西魏政權還創下來一個慘無人道的記錄:占據關中的西魏,在饑荒來臨時,連供養一萬士兵都無力。

  慘得我都沒話說。】

  秦漢時期得人一下子沒法保持冷靜了,哪里?你說哪里?

  關中?

  關中供養一萬士兵都做不到?

  哪怕是饑荒,哪怕是百姓流離失所,但如果政權連一萬士兵都養不起,還算什么朝廷?

  你們到底把我們得長安禍害成什么樣子呢?

  【經過北周得休養,隋唐政權強盛,關中得人口也迎來了大爆發。

  隋煬帝,哎呀……大業五年統計的關中大概五十多萬戶,也就是兩百多萬百姓,這已經到達了一個新高。

  而且我們需要知道一件事,統計人口的時候,圍繞著皇庭服務的人員是不算在內的,關中的產出和長安的供求缺口在一步步擴大。

  大運河、渠道什么的就來了,還把洛陽當作常駐首都,就是去打秋風了。

  等到唐朝連出幾位好皇帝,人口更大了,光是唐太宗、唐高宗、唐玄宗在位期間,有記載去蹭飯的記錄就有十幾條。

  說白了,只要定都長安,糧食和人口之間的矛盾就無法調和。

  不單單是長安,只要是都城,基本上就是衛星城的模式,需要周邊的城市來供給,到我們現在,同樣是如此的模式。

  只不過,在古代皇帝帶著大臣禁衛軍還有皇室跑到另一個地方“就食”的說法有點好笑。】

  可不是嘛,他們就說,想要完全緩解長安的糧食困境,就是沒辦法的嘛。

  只不過,當皇帝的被說去蹭飯,是有點沒面子。

  【在漕運不方便的情況下,當一個“逐糧天子”并不是什么丟臉的事情,畢竟,你不追著糧食跑,要么就餓死,要么就浪費更大的人力物力把糧食運到你嘴邊。

  逐糧天子總比餓死或者是浪費民力要好聽得多。

  所以,漕運是要不可或缺得一個改善方面,以咱們唐玄宗為例吧,開元初年,漕運承擔了百萬石糧食運轉的重擔,而且這個擔子是越來越重。

  開元二十二年到開元二十五年,增加到了七百萬石。

  等到了最叫人惋惜的盛唐崩塌時期,漕運穩定在了兩百五十萬石,才算是結束了逐糧天子的生涯。

  “關中蓄積羨溢,車駕不復幸東都矣。”】

  李世民的好心情被盛唐崩塌這四個字徹底弄沒了,他永遠都調理不好對這些詞匯的敏感,每次一聽到,心里就頓頓的難受。

  而旁人則是為了運糧的數字而驚嘆,不少饞的啊。

  當然,其實更加繁華的是北宋的東京,清明上河圖那般市井人煙的畫面,也反映了北宋當時商業的繁華,碼頭確實絡繹不絕,上百萬的人口居然都被完美的消化下來,確實強啊。

  【石說到漕運,不提到北宋的東京有些過不去,名字還挺多的,開封、東京都是它的名字。

  北宋的都城上百萬的人口,繁華程度可見一斑。

  是宋朝的商業能力不能和其它王朝拉到一起比,就像是如果拿其它王朝的明君和宋朝來比,也很不公平。】

  趙匡胤完全沒感受到夸獎,只覺得損得很高級,他沒想過比了,能不能稍微放過他們大宋?

  【其實我很好奇啊,為什么叫做東京啊?

  東南西北,是不是還有西京、南京、北京啊?

  欸,還別說,真有。

  取名鬼才啊。】

  本來還想說天幕想的多的人,話還沒說出來就被堵住了,還真有啊,取名是挺方便的啊,就按照東南西北四個方向取名,怪簡單的。

  不過挺好記的,說起一個就能想到另外三個。

  就像是他們被引起的好奇心,為什么這么取名啊?其它三個京就不能當都城呢?

  趙匡胤只覺得天幕是挺無聊的,這么點事情她倒是喜歡折騰,還層層剝繭。

  現在他都對天幕說他們大宋有緊張感,涼茶喝多了也難受啊。

網頁版章節內容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閱讀最新內容

請退出轉碼頁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 閱讀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