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筆閣 > 開局給秦始皇直播兵馬俑 > 第195章 民以食為天,食以農為本(4)
  【我們國家氣候土地多樣性,自然能夠提供足夠的生長機會,可以說是海納百川、品類繁富。

  古代糧食有百谷和五谷的稱呼,只不過經過多年的種植,經驗所得,逐步淘汰產量較低的作物,優勝劣汰,從百谷到五谷就是一個選擇的過程。

  五谷也并不是固定的說法,但基本上就是在黍、稷、稻、麥、菽、麻六種作物里面進行排列,缺了啥不過是因為地區和時期的差異,咱們種地說到底還是看天吃飯。】

  說起這個百姓就來興趣了,他們能折騰種在地里的玩意其實并不多,老老實實種那么兩三樣都是好的。

  試錯風險太大,沒有成本去嘗試。

  本來種點東西就填不飽肚子,哪有時間去搗騰新玩意啊。

  【粟黍和水稻可以說是咱們國家糧食中的元老,也是最為重要的兩種糧食作物。

  兩者的命運也不相同,粟黍始盛終衰,水稻則步步高升。

  粟黍經常被種植在同一片區域,聽說粟的野生祖先是狗尾草,也被叫做莠(yǒu),黍的野生祖先就是野黍,被稱為稂(láng),都廣泛的分布在黃河流域。

  唉,還真別說,野生祖先這個詞……怪有趣的。】

  聽的人無語,他們并不覺得這個詞有趣,反而叫人容易想歪。

  而且,他們同樣疑惑,為什么叫做野生祖先啊?難道查不到祖先?

  那不叫也沒啥啊,不過是作物,沒必要追根求源到野生祖先上面。

  就像是人,要是追溯不到久遠的族譜,那就隨機應變一點嘛,沒必要給自己安個野生祖宗出來。

  【粟黍的共同特性便是抗旱、生長期短、耐高溫,對黃河流域的自然黃靜有著天然的適應性。

  人家能夠成為最重要的農作物可不是偶然,自然選擇的基礎上再加上人工選擇。

  黍俗稱黃米,它的耐旱性更強,可以和雜草競爭,所以很適合作為開墾荒地的先鋒作物,同時又是釀酒的好原料。

  所以哪怕它的口感和粟相比較差,產量也不如,但還是占據著很大的種植比例。

  粟則被稱為谷子或小米,它的外殼堅硬,天然就能防蟲防潮,儲存時間自然更長,糧窖成為粟作文化的特征之一。

  咱們考古的時候,就屬粟被發現的最多。

  很長時間內,粟的種植地位都不容動搖,一直到中唐,小麥、水稻開始展現出自己的魅力,高粱、玉米也逐漸推廣,咱們老將粟降級為次要作物。

  不過并不是不種了啊,一直到現在,粟都是北方重要雜糧。】

  “雜糧?以后的主糧除了水稻還有什么啊?”水稻他們知曉,可那玩意按照天幕的介紹下,顯然是喜歡有水的環境,他們北方不太適合啊。

  “你著急什么啊?肯定有適合我們這種的糧食啊,天幕肯定會說的,南方有水稻,咱們也不會差的。”

  百姓說得倒是很自信,不過也是,都是要吃飯的,肯定不會叫差距太大。

  【水稻大家也都知道了,前面就提到過,適合在南方種植,只不過很長時間內中原的經濟重心都在北方,南方開墾力度不大,水稻很長時間內都屬于蒙塵狀態。

  水稻地位的提升依賴于南方經濟的發展,從魏晉南北朝至唐宋,大片沼澤灘涂被辟為稻田,陂塘建設和梯田興修,許多丘陵山區也種上水稻。

  宋朝太湖地區水稻每畝產米記載為二石五斗,算下來450斤左右,比唐代南方水稻畝產增長了63%。

  這個數據已經很嚇人了,要知道,中唐以后南方就開始發力,到了宋朝畝產還是增長如此多,雖然有著太湖地理位置的因素在,不能作為全部代表。】

  “這么多?”

  雖然每個朝代計量單位有所差異,可聽到450斤左右,換算下來哪個朝代能不心動啊?

  作為被比較的唐朝,李世民更是羨慕得眼睛都綠了。

  這宋朝何德何能啊,真是抱著寶藏不珍惜,這要是他們大唐有這個產量,他還需要聽各個尚書為了糧草遣銀扯皮嗎?

  趙匡胤完全沒有感受到被羨慕,因為他這會兒什么都沒有,只能聽著天幕說起后面大宋得繁榮。

  越聽心中越是過不去,這么好的條件,趙光義那個混賬東西的玩意不曉得珍惜,倒是給他這個祖宗啊!

  他可是連打仗都得自己攢錢的,現在還沒看到希望呢。

  【大家也發現,北方的作物其實慢慢的都開始顯現出疲態,隨著開發,作物的產量和性質都有些跟不上了。

  有時候老天爺還挺有錢,南方出現了水稻,北方也給安排了個重要角色登場。

  在上古時代,麥有分大小麥,但更多是指代小麥,大小麥原產于西亞,這是有定論的。

  仔細看的話,會發現我們古代農作物都是從‘禾’字偏旁,唯有‘麥’從‘來’字。

  說到底,就是小麥是一種引進的物種,并非原產于黃河流域。

  中原傳統作物是春種秋收,冬麥的收獲卻在初夏,正好是青黃不接的時間段,聽著就有‘續絕繼乏’的功能。

  同時,它還能靈活的和其它作物進行搭配,也就是作為復種的作物,增加一片田地的利用率。

  好的糧食作物大家都是長了眼睛的,小麥的推廣種植自然少不了朝廷的推動。

  漢代在關中等地推廣種麥,晉南朝又在江淮一帶推廣種麥。

  等到了唐朝,唐初小麥還是雜稼,中唐實行兩稅法仲的夏稅主要就是收麥,能被當作稅收肯定就已經形成大規模、大產量。

  小麥不單單在北方作為主食,在南方也會被拿來和水稻進行輪作,一年兩熟。】

  “麥子?咱們的麥子產量不高啊。”

  雖然平時家里都種,可是和剛剛天幕提及的畝產四百多,那就是小巫見大巫,一半都達不到,心里有些不平衡啊。

  “肯定是咱們種的不好,天幕會有辦法的。”

  林書:說實話,你們這樣我壓力也挺大。

網頁版章節內容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閱讀最新內容

請退出轉碼頁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 閱讀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