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筆閣 > 開局給秦始皇直播兵馬俑 > 第96章 民族友好推動者——王昭君
  【都說到和親了,干脆就著這個說下去吧,畢竟咱們漢朝哪哪都好,和親也是一大特色啊。】

  被點名的劉姓皇帝稍稍有點抹不開臉,那不是緩兵之計嘛,翻來覆去拿出來提干什么啊?

  不過,老劉家最不缺的就是厚臉皮,一個個又昂起頭來,都是大漢的臣子啊,巾幗英雄啊。

  【這次提到的還是咱們大漢,不得不說,漢朝確實人才輩出啊,各個領域的人才都不少,男女老少也不挑條件。

  王昭君,被譽為四大美人的落雁,便是第三位女主角,也是推動大漢和匈奴友好關系的有力者。

  王昭君的出身并不高,就是普普通通的平民之女,但家境應當不錯。

  介紹所說她聰慧還通曉琴棋書畫,若是真正的平頭百姓,一年到頭地里刨食能夠養活一家子都已然是幸運,更何況是學習這些。】

  老百姓連連點頭,別說是那什么琴棋書畫,就是讀書念字一個村都沒幾個。

  天幕說的那些他們都沒見識過,這位姑娘和他們是不同的。

  【“峨眉絕世不可尋,能使花羞在上林”

  這便是描述王昭君的相貌,其實,昭君許多記載都充滿矛盾,出身平民卻有完全無法解釋的才華,不是天生聰慧能解釋通的。

  名揚南郡可偏偏入選后又杳無音信,其中存在許多無法解釋的地方,不知道是記錄昭君時不用心還是什么,不得而知。】

  梅開二度的史官:?

  他們也覺得有點不太對。

  只是,向來女子生平本就沒有誰會花費筆墨去記載,能留名已經是難得。

  只不過,被天幕如此點出,心里臉上都還有些不自在。

  【回歸正題,漢元帝時期后宮嬪妃等級被劃分為十五個,等級不同待遇不同,其實和前朝一些人升官還真沒什么差別。

  按照常理來說,能被評委四大美女之一的昭君,進宮后應當是步步高升,但她的境況完全和想象的不同。

  主要是漢元帝有個習慣,叫畫師將那些秀女的面容畫下來給他挑選。

  先不說咱們老祖宗那寫意的畫風,就說這事直接將權力交到畫師手里,用腦子想想都能知曉畫師在作畫過程能動的手腳。】

  本來還可惜不是自己時代的漢元帝突然覺得手里的美酒不香了。

  冤大頭是他?

  【宮女或是秀女哪怕不為了畫師把自己畫得美一些,哪怕是正常呈現樣貌,那都得通過各種渠道賄賂啊。

  昭君初進宮不懂這些潛規則,后面知曉了也不屑做這些小動作,畫師毛延壽為她作畫時因為沒得到默認的賄賂,直接給她畫像時點了一顆喪夫痣。

  嗯……都不知道該同情昭君還是漢元帝,我都能想象漢元帝錯過多少美女。】

  漢元帝都快熱淚盈眶了,天幕說得他越發心酸。

  是啊,他得錯過多少美女啊。

  這群該死的畫師居然敢如此糊弄,以往那些美人若是‘不懂規矩’,或是心氣高,豈不是都被以這種方式淘汰了?

  越想越心酸,漢元帝都坐不住,直接叫人將那毛延壽拿下。

  其他人還不知道,但這個毛延壽肯定是吃不了兜著走。

  他就說怎么宮里妃嬪感覺都沒長得好看的了,原來是沒打點好啊。

  劉邦這個老祖宗同樣無語,這種事關自己幸福的事情居然真就交給畫師,你再忙抽空看一眼就行啊。

  難道就沒懷疑過自家后宮質量下降這個問題嗎?

  【匈奴并不是擰成一條繩,漢宣帝時,有一個呼韓邪于向漢朝求助,漢朝決定支持他,算是培養一個友好鄰居。

  等到漢元帝時,呼韓邪于來到長安請求和親,這個從大漢建國開始的習俗被很好的繼承了下來,漢元帝答應了。

  不過,肯定是舍不得把皇室的公主、郡主真弄到匈奴去,匈奴和長安的環境對比慘烈。

  不得不說,漢朝和親公主其實就是個名號,里面還真沒幾個真公主。

  漢元帝直接從宮女里面挑,可是吧,宮女可能會想著出宮,但絕對不是飛往匈奴,一個個都不愿意出聘。

  昭君便是在這種時刻主動請愿,慷慨應詔。】

  始皇帝皺眉,之前聽到劉徹打匈奴便知曉匈奴成氣候,可沒想到居然這么多你按還未解決。

  劉徹那里雙子將星的功績已經足夠震驚,可如此天降奇才居然都沒有徹底解決匈奴問題,反而在去世后直接反彈,后面都不知道多少年還要保持和親。

  始皇帝想著什么時候召回蒙恬好好商議商議,匈奴屬實心腹大患啊。

  無獨有偶,劉徹同樣臉色不好看。

  隱忍和親在他而言不是什么要批判的事情,可在他之后,匈奴居然又卷土重來,還要用和親保持關系,于女子而言是犧牲,于他這樣的帝王而言便是恥辱。

  “陛下,臣此生立志蕩平匈奴。”

  霍去病立馬跪下請命,劉徹將人扶起,眼神欣慰。

  “去病的心意我明白,你先養好身體,慢慢來不能急,不然桑弘羊得先翻白眼橫死你。”

  劉徹心里有這種沖動,但知曉大漢積攢的家底若是再無節制的打下去,真要打空。

  桑弘羊真可能一根繩子吊死在他面前。

  先養養吧,不著急,不著急,最主要的是等到下一次出兵前,他的冠軍侯和大將軍都還活著。

  其他人真的沒用啊。

  【昭君和呼韓邪于在長安成親,漢元帝肯定得出席啊,等看到昭君的臉,漢元帝哪里不知道自己被騙了,可惜木已成舟,他臉再黑也無法阻擋昭君嫁到匈奴。

  拜別親人,昭君抱著琵琶和呼韓邪于上馬西行而去,出潼關、渡黃河、過雁門,從長安到達匈奴便耗費將近一年時間。

  昭君的到來叫匈奴百姓熱烈歡迎。】

  匈奴本來還想抱怨漢朝拿宮女糊弄他們,等看到面容立馬閉嘴,沒想到這次漢朝如此實在啊。

  聽起來這公主給他們也帶來許多好處啊。

  【這里面大家可能忽略了呼韓邪于的年紀,不過短短三年,呼韓邪于便去世。

  匈奴父死子繼的風俗大家都知曉,而且當時昭君已經和呼韓邪于生養了一個兒子,她上書請求歸漢廷。

  就在昭君滿懷希望的等待中,等來的卻是漢成帝敕令“從胡俗”,依游牧民族收繼婚制,復嫁呼韓邪單于長子。】

  漢元帝:我兒子這就上位呢?老子這么短命的嗎?

  其他人便是不忍和憤怒,匈奴的那些習俗于他們而言屬實難以接受,等漢成帝這么一道命令下來,要不是顧忌著他皇帝的身份,怕是早就被噴成篩子了。

  許多都是借怒斥匈奴不懂禮法來諷刺帝王。

  百姓同樣不滿,為什么不把人接回來啊?

  那么遠的地方,還要嫁給父子倆,他們都難以接受此等有悖倫理的事情。

  【昭君沒有選擇,只能從胡俗。

  她的一生美麗而短暫,只有短短的三十五年,至死,也沒有回到她掛念的漢廷。

  昭君的功績不單單是因為她主動出塞,還有因為她的出塞,漢朝和匈奴的關系在這期間確實是平和的,邊塞的烽煙熄了近五十年。

  她對胡漢和睦是做出巨大貢獻的,五十年邊塞安穩,對于百姓而言昭君的功績是偉大的,有些人認為她的功勞和霍衛是一樣的。

  他們是完全不同的人,不需要去比較出高低,其中的爭議無需大肆討論。

  只是,比起征戰的將領,她也不過是個想家的人。

  “漢恩自淺胡恩深,人生樂在相知心。可憐青冢已蕪沒,尚有哀弦留至今。”】

  “我們要接她回家。”

  一開始只是一個聲音,可后來卻是越來越多的人附和。

  他們要接她回家。

  不該把她一個人孤零零的留在草原。

  漢元帝著急忙慌的召見太醫,畢竟事關他的性命啊。

  聽到天幕的話倒是很為難,他也想接回來啊,可這會兒王昭君他丈夫還沒死啊。

  “記好,密切關注匈奴的動靜,那什么單于一死立馬把昭君接回來啊。”

  吩咐好內侍,他還是先看病吧。

  壽命都進入倒計時,實在是無暇操心其它啊。

  漢成帝面對其他人的眼神暗自惱怒,他做錯了嗎?干什么都用這種眼神看著他?

  以前和親的公主不都是待在匈奴嗎?

  誰還死了丈夫回來過?

  當然,這些話不能宣之于口。

  漢成帝還知道遮掩,立馬一番表演表明接回昭君的意圖。

  遠在草原的昭君遠遠的望著長安的方向,眼睛里滿是淚水。

  她不后悔和親匈奴,可,還是想回家看看。

  終于,叫她等到這一天了。

  二十多的昭君本來散發著死氣的臉慢慢恢復生機。

網頁版章節內容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閱讀最新內容

請退出轉碼頁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 閱讀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