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筆閣 > 舉漢 > 第五百三十五章 人望
  雖然劉景此次帶回的兵馬并不多,但卻帶回了大量的江東降俘,在歸還太史慈兩千余部曲后,江東降俘數量仍多達萬人。

  這些降俘,若是繼續留在豫章、廬陵,實在叫人難以安心,所以劉景干脆將他們全部帶回襄陽,準備復制荊南軍屯故事,讓他們屯田于沔、夷二水之間。

  至于主持屯田者,非右長史桓階莫屬,荊南軍屯,就是其一手操辦,以荊交之降虜,耕湘水之荒田,農時勞作,閑時訓練,短短數年間,不但收谷以百萬石計,更為劉景提供過萬精兵。

  劉景北伐劉表,東征孫賁,而能足食足兵,多賴桓階之力。

  劉景對屯田之事極為上心,和劉宗、鄧芝、賴恭等人稍作寒暄后,便拉著桓階商談起屯田一事,以致回城時,仍無止意,邀桓階共乘一車,繼續商談。

  待車駕抵達州部,桓階見劉景面上難掩疲憊之意,知趣的告退道:“屯田事務繁瑣,非一朝一夕所能成,將軍跋涉千里,旅途辛苦,不如暫時歸舍休息,待明日精力稍復,再作計議。”

  劉景微微頷首,他眼下確實有些疲憊,便沒再勉強。

  回到官舍,就見妻子鄧瑗、嫂子賴慈領著一群人迎于閤外。

  劉景臉上不覺露出笑容,隨后目光投向鄧瑗身旁的中年儒士身上,此人不是別人,正是鄧瑗族父,前荊州治中鄧羲。

  劉景早在柴桑時,就已得悉鄧羲從交趾歸來的消息,而且其并非獨自而歸,海內名士如許靖、袁忠、桓邵等俱隨其北返。

  劉景不敢怠慢,急忙下車與之相見,不等開口,鄧羲卻先行說道:“多謝將軍遣人至交趾相迎,否則我必死于異域矣。”

  “鄧君非外人,何必言謝。”劉景輕輕握住鄧瑗的手,嘆道:“當初我和少君(鄧瑗)在荊南聽聞鄧君為劉鎮南所忌,舉家遷往江東,后來又聽說鄧君為避孫策之亂,浮海南渡交趾,深以為憂。之前因有張津從中作梗,力不能及,去年張津再度擅起兵釁,為我所斬,這才徹底打通荊、交道路,迎回鄧君。”

  鄧羲聽罷不由感慨萬千,他因劉表不納忠言,又趕上南陽大疫,宗族離散,乃遠走江東。

  如果當時他南下投奔劉景、鄧瑗,就不會經歷這么多磨難了。

  可惜那時劉表、張羨已然反目,荊州南北大戰一觸即發,他自然不會帶著家人往火坑里跳。

  讓他萬萬沒想到的是,劉景竟然在劉表、張羨兩強夾縫中強勢崛起,一舉奪取荊南,繼而南誅張津,北滅劉表,東梟孫賁,勢力橫跨荊、交、揚三州,地方萬里,帶甲十萬,稱雄江表。

  當初鄧羲在襄陽,一見劉景,即評價其為“王左之才”,如今看來這個評價還是有些低了,其至少也是“桓、文之屬”。

  劉景又說道:“鄧君之前任荊州治中,掌事多年,甚有威惠。我有意表舉鄧君為參議校尉,兼任荊州治中,共秉政事,不知鄧君可愿出山相助?”

  “此亦我愿也。“鄧羲本就有出仕之心,劉景開出的價碼不算低,自然一口答應下來。

  “善。有鄧君輔左,我還有何憂?”劉景面露喜色,隨即邀鄧羲共入第舍,“鄧君,請……”

  “將軍請。”鄧羲執臣子禮道。

  劉景這時才得空和妻子鄧瑗、嫂子賴慈寒暄,長子劉旗再過幾天就將滿六歲,已粗讀《孝經》,見劉景同鄧羲談話,便靜候在旁,不言不語,頗為懂事。

  劉景十分欣慰,摸了摸兒子劉旗的頭,又拍了拍侄子劉群的肩膀,當年那個抱著他大腿用稚嫩的聲音呼喊大人的孩童,現在已成長為俊雅少年,眉宇和劉景頗為相似。

  劉群的身后,還站著另外兩名束發少年,他們便是族兄劉蟠獨子劉舒,及外甥寇封。

  族兄劉蟠對劉景有大恩,是提攜他進入仕途,并一路扶助的恩人,可惜其為張羨盡節,死在臨湘。自劉蟠死后,劉景就將他膝下一子一女收養于府中。

  寇封從小隨母親劉氏居于母族,和姑表兄弟劉舒一起長大,情誼深厚,因此常往來府中。

  鄧瑗、賴慈帶著諸兒離開,劉景與鄧羲進入前堂就坐。

  鄧羲道:“想必將軍已知,許(靖)文休,袁(忠)正甫,桓(邵)元將諸賢眼下皆在襄陽。袁正甫,桓元將和曹司空素有舊怨,斷無北歸之心,我私下相詢,二人都未明確拒絕。惟許文休尚處猶疑,許文休英才偉士,智略足以計事,又名聲夙著,以臧否人物為稱,此等大才,將軍萬萬不可錯過,當親自相請,邀入幕中,借其人望以興社稷。”

  劉景聞言不由陷入沉思,作為大名鼎鼎的“月旦評”創始人之一,許靖說是譽滿天下也不為過,又曾身居朝廷中樞,提拔無數賢士,關東群雄多為其所舉。

  如此德高望重之人,堪稱廊廟器也,何謂廊廟器?即能負擔朝廷重任,可居三公位者。

  劉景如今只是一方諸侯,像許靖這樣的廊廟器,說實話,對他的作用還不如一位務實之士。

  不過就算許靖沒什么大用,劉景仍要竭盡所能,將其收入麾下,就像歷史上諸葛亮勸劉備所言:“許靖人望,不可失也,當借其名以竦動宇內。”

  念及于此,劉景肅容道:“許公德重四海,天下所望,我仰慕久矣,若許公愿與我共襄大事,天下不足定也。待我稍作準備,明日即登門相請。”

  鄧羲盛贊道:“將軍虛懷若谷,敬賢愛士,未來安定社稷,撥亂反正者,必將軍也。”

  次日,食時剛過,老師宋忠便匆匆趕了過來,開門見山地對劉景道:“許文休倜儻瑰韋,有當世之具,仲達當以為指南。”

  劉景聽得一怔,隨即笑道:“我正準備和鄧君前去拜訪許公,老師和許公交情頗深,不妨同行。”

  宋忠笑道:“原來鄧子孝已薦文休,看來是我多此一舉了。”

網頁版章節內容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閱讀最新內容

請退出轉碼頁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 閱讀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