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筆閣 > 劍來 > 第六十五章 珠子
    風雷園年輕劍修一看到少年少女,立即神采飛揚,對寧姚所說第一句話就是,“小姑娘,你年紀再大一些,肯定不比我家蘇仙子差。”

    這恐怕就是年輕劍修對世間女子的最高評價了。

    寧姚當然臉色不太好看,只是不等她說什么,會說小鎮方言的劉灞橋就已經轉頭,對陳平安伸出一根大拇指,這位風雷園的天才劍修,眼神清澈道:“只是一副凡人之軀,就敢叫板正陽山護山猿,關鍵還活下來了,簡直就是一個奇跡!”

    劉灞橋實在好奇,眼前這個看著細胳膊細腿的草鞋少年,是如何蘊養出如此驚人的爆發力?

    劉灞橋收起大拇指,不去和走在前邊的陳對陳松風并肩而行,反而走在陳平安一側,扭頭笑道:“雖說那正陽山就是個小山包,躲著一些個名不副實的縮頭烏龜,可那頭護山猿兇名赫赫,是一拳一拳打出來的名號,尤其是在正陽山的開山老祖死后,在正陽山開出第三峰前的頭個兩百年里,幾乎都是靠著這頭老猿護著正陽山,才沒被周邊勢力吞并。當然了,那會兒的正陽山,到底還只是個不成氣候的小門小戶,需要面對的敵人,不算太強,要是那會兒就惹上咱們風雷園,嘿,沒懸念,只需要老祖一聲令下,賞我一塊御劍牌,我就可以一個人跑到正陽山的上空,輕輕丟下咱們那座雷池劍陣,下過這場劍雨之后,正陽山就算玩完了。”

    劉灞橋做了一個往地上隨手丟擲物品的手勢。

    寧姚毫不留情面地直接拆穿:“正陽山沒你說的那么不堪,風雷園也沒你說的那么強大。”

    劉灞橋沒有任何尷尬神色,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轉換話題,對陳平安神秘兮兮道:“聽說這座廊橋的前身,是一座石拱橋,石拱橋底下掛著一根生銹的老劍條,以防龍走水?一般而言,這種瞧著不起眼的老玩意兒,肯定不是俗物,說不得就是驚天地泣鬼神的靈寶神物,”

    劉灞橋在木板廊道上使勁跺了跺腳,道:“可是我剛才趴在地上,用手敲了半天,也沒能發現端倪,難道此物與我無緣?照理來說不可能啊,如我這般不世出的劍道天才,那老劍條若真是神兵利器,不說自己跑到我跟前來認主,好歹應該所有感應共鳴吧?難道老劍條其實不過爾爾,當真只是個歲月久一點的老物件而已?唉,可惜了可惜了。”

    旁邊的陳平安有些呆滯,這家伙一點都不像是在開玩笑,很一本正經,雖然絕對跟“有理有據”八竿子打不著,可你又不能說他純粹在胡說八道。

    劉灞橋也不管陳平安煩不煩,自顧自說起了小鎮那邊的趣聞趣事,說那誰誰誰得了一份讓人眼的紅機緣,竟然把鎖龍井的整條鐵鏈子拽出了深井;還有某某逛了幾天也沒找著機緣,

    結果最后在一條破敗小巷,就那么隨意抬頭一看,結果發現大門頂上的墻壁,鑲嵌著一把青銅小鏡,那人抱著死馬當活馬醫的心態,爬梯子上去一看,乖乖,竟是照妖鏡里的老祖宗,云雷連弧紋,篆刻有八個小字,‘日月之光,天下大明’,那兄弟高興得站在梯子上就嚎啕大哭起來;還有海潮鐵騎出身的一位千金小姐,因禍得福,認識了觀湖書院的崔公子,兩人一見如故……

    過了廊橋之后,陳對陳松風自然而然放慢腳步,讓陳平安在前頭帶路。

    一行人沿著那條無名小溪往上游走,陳平安背著一只竹片泛黃的大背簍,陳松風則背著一只色澤依舊碧綠可愛的竹編書箱。劉灞橋很好奇陳平安背簍里到底裝了什么,非要一探究竟,就讓陳平安放慢腳步,他一邊跟著一邊在背簍里翻來翻去,發現亂七八糟的東西還不少,三盞疊放在一起的斗笠,兩把壺,一把水壺,一把裝油,大小兩把柴刀,兩塊打火石和一捆火折子,背簍底部,還有一排被對半剖開后合攏的竹筒,約莫有七八截,一只裝有魚鉤魚線的小布袋。

    劉灞橋問道:“陳平安,那一截截竹筒是做啥的?”

    陳平安給出答案,“竹筒總共有八個,其中六個,每截竹筒里放了四個白米飯團,還有兩個,裝了一些不容易壞的腌菜。”

    劉灞橋滿臉得意,走路的步伐都有些飄,大聲道:“腌菜啊,我吃過的!”

    陳平安奇怪地瞥了他一眼,心想吃過腌菜有這么了不起嗎?除非你能不喝水不就飯,一口氣吃完一竹筒腌菜,那才了不起。

    劉灞橋突然好奇道:“這趟進山,咱們撐死了就三頓飯,需要兩大竹筒腌菜嗎?腌菜這東西,我小小一筷子,就能下半碗飯!”

    陳平安正想著選擇哪條山路最快,隨口道:“我和寧姑娘吃一個竹筒的腌菜,你和你的兩個朋友一起。”

    劉灞橋愣了愣,低聲笑道:“別這么見外啊,我跟你們吃一個竹筒。”

    寧姚斬釘截鐵道:“不行!你跟你朋友吃去。”

    劉灞橋憤懣道:“憑啥?!”

    寧姚抬了抬下巴,示意答案在陳平安那邊,意思是我都不屑跟你劉灞橋多說話。

    劉灞橋轉移視線,眼神有些幽怨,幽怨里又透著股期待。

    陳平安笑著搖了搖頭。

    劉灞橋無奈嘆息,“重色輕友,我能理解。”

    寧姚譏諷道:“這么快就成朋友了,那你的朋友沒有幾萬,也有幾千吧?”

    劉灞橋瞪眼道:“怎么可能!”

    寧姚一挑眉頭,替他加了三個字,“怎么可能這么少?”

    劉灞橋嘖嘖道:“寧姑娘你這性子,就不如我家蘇仙子了。”

    寧姚皺眉道:“是正陽山的蘇稼?”

    劉灞橋愈發得意,“對!蘇稼,禾之秀實為稼,那位圣人所謂‘好稼者眾矣’的稼!怎么樣,我家蘇仙子,是不是名字也動人心魄?”

    寧姚問了一個陳平安絕對聽不懂的問題,“你如果真的這么喜歡蘇稼,那你有沒有想過,一旦她也喜歡你,怎么辦?”

    劉灞橋頓時吃癟,嚅嚅喏喏,最后心虛地自言自語:“她怎么可能喜歡我呢。”

    陳平安覺得劉灞橋這個人,不壞。

    陳對和陳松風跟前面三人拉開十數步距離。

    看到劉灞橋跟草鞋少年聊得那么投緣,陳松風有些羨慕,劉灞橋仿佛天生就擅長與人打交道,三教九流百家,帝王將相販夫走卒,根本就沒有他不能聊天的對象。

    陳松風小聲問道:“那婦人聽到風聲后,就立即拜訪衙署,主動提出要歸還那具甲胄,作為清風城許氏的賠罪,你為何不收?”

    陳對比起進入小鎮之前的她,明顯如今要和氣許多,擱在以前陳松風問這種問題,她只當耳旁風,耐著性子解釋道:“如果清風城早就知道真相,劉姓少年祖上是我潁陰陳氏留在小鎮守墓人,那么他們膽敢如此行事,理所當然要付出代價,而且遠遠不是歸還甲胄這么簡單了,但是既然他們事先并不知曉內幕,大道機緣本就寶貴珍稀,人人可爭,我潁陰陳氏還不至于如此霸道。”

    陳松風笑道:“說不定清風城也有算計正陽山一把的念頭,如果不是 果不是那老猿沖在前頭,被婦人扯來當了回虎皮大旗,估計清風城還真就拿不走寶甲。”

    陳對恢復本來面貌,冷笑道:“蠅營狗茍,只會隨波逐流,從來不在乎真正的大勢是什么。”

    陳松風放低聲音,看似漫不經心說道:“興許是有心無力吧,與其做些徒勞無功的大事,不如撈些蠅頭小利。”

    陳對轉頭瞥了眼這位龍尾郡陳氏子弟,對于陳松風的“無心之語”,陳對不置可否。

    馬上要進山了,陳平安停下腳步,陳對幾乎同時就開口說道:“劉灞橋,告訴他,只管帶路,越快越好。”

    因為草鞋少年與搬山猿的小鎮屋頂一役,劉灞橋遠遠觀戰了大半場,回去之后就跟陳松風大肆宣揚了一番,當時陳對也在場,所以她知道不可以將陳平安視為普通的市井少年。

    所以到最后,陳松風淪為拖后腿的那個人。這位豪閥俊彥,雖然也喜歡登高作賦、探幽尋奇,但是比起其他四人,實在相形見絀,陳對是武道高手,劉灞橋是天底下所有練氣士當中,極為重視淬煉體魄的劍修,那對少年少女,更是能夠戲耍一尊肉身強橫至極的搬山猿。

    山路難行。

    尤其是春雨過后,泥濘地滑,加上時不時就需要跨越溪澗石崖,陳松風口干舌燥,汗如雨下。

    再往后,哪怕劉灞橋幫陳松風背起書箱,陳松風依然氣喘如牛,臉色發白。

    陳平安期間問過陳對一次,要不要放慢腳步。陳對的答復是搖頭。

    在一行人需要在溪澗當中涉水而上的時候,陳松風踩在一塊長有青苔的石頭上,一個腳步打滑,整個人摔入溪水當中,成了落湯雞,狼狽至極。

    陳對停下腳步轉身望去,雖然沒有說話,但是她臉色陰沉。

    劉灞橋趕忙回身去攙扶陳松風起身。

    陳松風歉意道:“我沒事,不用管我,肯定能跟上。”

    陳平安干脆摘下背簍,放在石崖凹陷處,說道:“休息一刻鐘好了。”

    寧姚當然無所謂,蹲在陳平安附近,百無聊賴的她雙手手心,分別抵住刀柄劍柄,輕輕下壓,刀鞘劍鞘尾端隨之輕輕敲擊青色石崖,一聲一聲,與溪水聲唱和一般。

    陳對沉聲道:“繼續趕路!”

    陳平安搖頭道:“進山不要一口氣用掉所有力氣,緩一下再繼續,等到他逐漸適應后,是可以跟上我們的,他不是體力不濟,只是氣息亂了。”

    翻山越嶺涉水一事,陳平安確實是行家里的行家。

    不曾想陳對根本不聽陳平安的解釋,直接對陳松風說道:“你回小鎮便是。”

    陳松風滿臉苦澀,看著不容置疑的年輕女子,他轉過頭對劉灞橋說道:“那接下來就勞煩你背書箱了。”

    劉灞橋大怒,拿下書箱摔向陳對,“老子還不伺候了!”

    陳對臉色平淡,接過書箱后自己背起來,對陳平安說道:“走。”

    陳平安想了想,從背簍里拿出兩截竹筒,輕輕拋給劉灞橋,“回去路上餓了,可以填肚子。”

    陳松風輕聲勸說劉灞橋,后者拿著竹筒,冷笑道:“才不受這窩囊氣,跟你一起打道回府,到了衙署那邊,要一桌子好酒好菜,大魚大肉!不比這舒服?”

    陳對轉身繼續前行。

    陳平安背起背簍后,有些不放心,看著劉灞橋問道:“知道回去的路嗎?”

    劉灞橋笑了笑,“記得的。”

    陳平安點點頭,和寧姚一起離去。

    前方三人身影漸行漸遠,陳松風干脆坐在一屁股石頭上,苦笑道:“你這是何苦來哉,跟潁陰陳氏結下一些香火情,對你對風雷園,怎么都不是壞事,為何要意氣用事?”

    劉灞橋打開一截竹筒,露出雪白的飯團,興高采烈道:“還是陳平安厚道,不愧是我的好兄弟。”

    陳松風知道劉灞橋的脾氣,不再勸說什么。

    陳松風自嘲道:“百無一用是書生啊。”

    劉灞橋嘀嘀咕咕道:“早知道應該讓陳平安留下一竹筒腌菜的。”

    他抓起一只飯團大啃起來,含糊不清問道:“你說得也不對,小鎮齊先生,當然還有齊先生的先生,就很厲害。”

    陳松風眼神恍惚,“你說齊先生到底想做什么?”

    劉灞橋隨口答道:“天曉得。”

    陳松風伸手抖了抖濕透的外衫,唏噓道:“好一個‘天曉得’。”

    ————

    溪畔鋪子,劉羨陽又睡去。

    阮邛坐在床頭,眼神凝重。

    高大少年每一次呼吸,綿長悠遠,這也就罷了,關鍵是每次吐出的氣息,似山間霧氣,似湖上水煙,白蒙蒙,它們并不隨風流散,而是一點點凝聚在口鼻之間。

    最終少年臉龐之上,如盤踞有一條三寸長短的白蛟。

    以夢境為劍爐。

    一氣呵成神仙劍。

    阮邛揉了揉下巴,贊嘆道:“原來走得是破而后立的極端路子,竅穴破盡,關隘無阻,雖然這副身軀徹底壞朽,可這劍,到底是成了。”

    “既能鑄劍,也可練劍,難怪這部劍經如此搶手。睡也修行,夢也修行,大道可期。”

    阮邛站起身,自嘲道:“早知道就不該答應把你借給潁陰陳氏二十年。”

    ————

    三輛馬車,沿著仿佛沒有盡頭的山路一直向上。

    總算登頂了。

    宋集薪和稚圭走下馬車,面面相覷,山頂是一塊地面平整的大平臺,中央地帶樹立起兩個石柱,但是石柱之間如水流轉,看不清“水面”之后的景象,少年少女面前就像矗立著一道天門。

    少女死死盯住那道大門。

    宋集薪則轉身走到山頂邊緣,舉目遠眺,大好河山,只覺得心曠神怡。

    大驪藩王宋長鏡裹了一件狐裘,臉色蒼白,但是精神極好,來到宋集薪身邊,笑道:“這座位于東寶瓶洲的驪珠洞天,三十六小洞天之一,不以占地廣袤見長,版圖不過方圓千里而已。”

    宋長鏡沒有轉頭,只是抬手指了指身后那道大門,“過了那道門,再沿著云梯一直向下,約莫三十里路后,就算踩在了我大驪的疆土之上。那時候你可能回頭也看不清楚什么,但是可以明白一件事情,那就是這座驪珠洞天,其實是高懸于天空的……”

    宋長鏡略作停頓,“一粒珠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