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筆閣 > 洪武興明 > 第96章 安定武昌
  接下來數日,就是各種善后工作,武昌西城被張子昂一把大火燒掉了不少民宅,許多百姓失去家園,流離失所。

  這些人要是處理不好,丟失民心不說,更容易引發流寇。

  朱文正拿出一部分軍糧救濟百姓,又從軍資中撥出一部分,以工代賑,召集百姓重建家園。

  這些舉措極大贏得了當地百姓愛戴。

  雖然趙德勝張貼了許多安民告示,但朱文正仍然覺得不夠,畢竟這個年代的人們普遍不識字,想要將政策傳播開,效率非常低下。

  朱文正一拍腦門,想起還留在洪都的孫良運,這家伙可是做宣傳的一把好手,又急忙讓胡大錘領著幾艘快船,回洪都把孫良運帶了過來。

  朱文正本意只是讓孫良運叫上幾個書生當幫手,沒想到的是,竟呼啦啦來了兩三百人。

  孫良運在都督府吃了一段時間閑飯,正覺得問心有愧,沒想到大人竟會有治國安民的任務來找他,頓時興奮的眉飛色舞,見到朱文正就是躬身大拜:

  “大人,聽說你需要讀書人效力,洪都書生爭相踴躍,若不是船只太小,今日能有更多幫手趕來!”

  看著眼前這些仿佛打了雞血,躍躍欲試的讀書人,朱文正一時也被感染,當場讓孫良運寫出一篇通告,宣講吳軍的種種利好政策。

  孫良運二話不說,運筆如神,僅僅片刻功夫,一篇通俗易懂,又朗朗上口的大作便應運而生。

  朱文正本來只是想讓他宣傳下政策,等拿起來一看,卻見孫良運巧施辭令,竟將一篇枯燥的通告,寫出了半價大甩賣的感覺,讓人看了覺得不信都是血虧啊!

  朱文正連連感嘆,這家伙要是生在現代,絕對是個引領風云的人物。

  只是他發現通告結尾,用得是大都督府的名義,朱文正隨即指著這里說道:

  “落款改一下,要用吳王的名義!”

  孫良運不傻,瞬間明白了大人的意思,他剛剛只顧著拍大人的馬屁,卻忘了大人還要拍吳王的馬屁,他當即提筆改了過來。

  這一回,朱文正滿意的點了點頭。

  孫良運隨即帶領這群書生,雄赳赳氣昂昂,走上大街,四處宣揚吳軍好處。

  這群書生本來多為窮苦人出身,非常了解百姓的疾苦,經過他們大力宣講,當地百姓對吳軍的好感倍增,各種政策執行起來,順暢許多。

  拿下武昌,對于人口和稅收的增長有重大意義,但對于朱文正來說,還有一層特殊的含義,那就是武昌在陳友諒的多年經營下,擁有極為發達的造船工業和成千上萬的嫻熟工匠。

  這是一個難得的機會,雖然吳軍水軍在繳獲大量戰船后,變得非常強大,但所用船只多數只適用于內河沿海,并不適用于遠洋作戰。

  朱文正在了解到倭國參與宋代秘聞后,總有一種危機感,需要趁早打造一批遠海艦隊,以備不時之需。

  當朱文正趕到武昌造船廠時,廖永忠,俞通海兩人正一臉興奮,對著繳獲的漢軍戰船指指點點。

  兩人正在商議,如何將武昌造船廠的器械和工匠遷往應天(南京)。

  這是歷史性事件,朱元璋在收獲漢軍大批工匠和技術后,就于應天設立了著名的龍江造船廠。

  龍江造船廠后來一躍成為,大明一朝赫赫有名的中央造船廠,為明軍水師主力督造各式戰艦,就連鄭和下西洋乘坐的巨大寶船,也是在那里制造。

  俞通海兩人看見朱文正親身趕來,急忙躬身行禮道:

  “大都督專程趕來,可是也對漢軍巨艦感興趣?”

  朱文正卻搖了搖頭,當場給他兩人潑了一盆冷水:

  “陳友諒的巨型樓船,看起來威猛高大,其實并不實用,早晚要被淘汰!”

  身為水軍將領,廖永忠最是看重這些戰船,聞言有些不信邪的說道:

  “這些樓船曾在鄱陽湖時,給我軍造成巨大壓力,一時難以抵擋,大都督何出此言?”

  在廖永忠看來,大都督雖然陸戰無敵,但畢竟不是水軍出身,多半缺乏對水師的系統認識。

  朱文正卻充滿自信,有理有據的分析道:

  “這種樓船體型太大,重心又高,船上風帆又少又小,全靠人力搖漿機動,一旦遇到大風浪,則完全無法控制,更無法在遠洋作戰!”

  這番話極為內行,讓廖永忠一時竟無言以對!

  陳友諒的巨型樓船,高達三四層,這么大一個身板,一旦起風,就會形成巨大阻力,若是逆風,人力根本無法操持,戰船就會完全失控。

  鄱陽湖早已證明,即便在無風的情況下,漢軍巨艦在吳軍海舟面前,機動力也完全處于劣勢,常常被牽著鼻子走。

  但大型樓船是華夏文明傳承了千百年的,廖永忠仍然堅信它的用處,便說道:

  “自古造船便是如此,樓船雖然笨重,但船體高大,裝載士兵眾多,于水戰時,既可直接撞擊,又可于接舷戰時,形成兵力優勢,怎么能說無用淘汰呢?

  若是樓船都要淘汰,那又有誰可以替代它?”

  朱文正嘿嘿一笑,掏出事先準備好的一張造船圖紙,攤開到兩人面前,說道:

  “這是我有感于鄱陽湖后,潛心研究,自己獨創的一種戰船!”

  廖永忠一聽,這圖紙竟然是朱文正自己設計的,頓時頭大非常!

  造船涉及學問眾多,豈是兒戲可言?

  這話要是換個人講,只怕廖永忠早就大嘴巴子招呼上去,但朱文正是百戰白勝的大都督,廖永忠就算再不樂意,也得裝模作樣的先查看一番。

  俞通海也是額頭冒出冷汗,唯恐大都督搞出些離譜的設計,萬一沾水就沉,那可是要出人命的。

  兩人眼神悄悄一碰,均在心中賭咒發誓,待會兒一定要找個由頭,打消朱文正自己造船的瘋狂念頭。

  兩人裝模作樣的向圖紙看去,看著看著,不知不覺就入了迷,只見這張圖紙并非小兒涂鴉,結構線條都顯得專業合理,竟像出自大師之手。

  只見這艘戰船從外表上看,跟傳統樓船有幾分相似,只是體型更小,結構更緊湊,長約28米。

  船體之上也建有樓,可以安置弓弩炮石,跟傳統樓船不同的是,它只有一層,重心更低也更穩。

  最直觀的變化是,船體上設有三根桅桿,可懸掛大量風帆,借助風力行駛,對人力依賴極小。

  船底也從平底,改成了尖底,更適于遠洋破浪。

  廖永忠,俞通海皆是水軍行家,一看就發現,這艘戰船何止不是兒戲,簡直就是劃時代的產物啊!

  兩人對視一眼,皆從對方眼中看出深深的震驚,他們回過頭來,異口同聲的問道:

  “敢問大人,此船如何稱呼?”

  朱文正微微一笑,這當然不是他自己鼓搗出來的,它是明代中后期才出現,并很快成為大明水師主力的著名戰船——福船!

網頁版章節內容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閱讀最新內容

請退出轉碼頁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 閱讀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