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筆閣 > 好男兒留什么辮 > 第338章糧食問題
  瓊州府。

  從梧州返回瓊州的馬仲英在簡單視察過海口棱堡后,就是將第八旅留在海口休整待命,自己和楊延迪帶著親衛奔府城瓊州而去。

  說實話,馬仲英對目前瓊州的發展進度還是很滿意的,海口棱堡的基礎框架已經基本成型,想來臨高那邊的棱堡的建設進度也不會慢多少,一旦這兩座堡壘建成,瓊州北部的防御力就會大大加強,而且還可以為海口駐防水師提供有力火力支援。

  這兩座棱堡均是以火山灰和磚石為主要材料,骨架則是選的山上的竹子,在骨架搭建好后,在兩側固定好木柵,然后只需將石頭、磚塊和水泥混合倒入骨架內,然后等墻體凝固成型即可。

  根據馬仲英目測,僅僅是海口棱堡方圓就有四里左右,墻高差不多三丈,寬兩丈,地基亦有兩丈左右,較之梧州三江口棱堡足足大了四倍,而且所有的墻面均設有凹形的馬面,墻體是呈八十度左右的斜坡,從城墻五個角和城門處還延伸了十個半里不到尖錐形小堡,通過月城和大堡緊密地結合在一起,端的嚴整有序。

  當然馬仲英關心的不僅僅是這兩座棱堡的建設進度,他更在意的是民生問題,所幸的是,自返回瓊州后,沿途所見的農田均已經收割完畢,百姓們正對農田進行重新復墾,據沿途百姓所說,由于自天啟朝以來,海南冬季的氣溫也下降的厲害,并不適合再種水稻,所以只能種植番薯和薯蕷。

  番薯自不必說,本是明朝萬歷時期傳入國內,最開始就是在瓊崖一帶被廣為栽植,薯蕷其實就是山藥的一種,因為耐寒耐旱,適合山地和樹林中生長,用來做輔食,是沒有任何問題的。

  在海口迎駕的瓊州知府牛天宿見馬仲英對農事很是上心,遂開口道:“大帥,我瓊州此前有人口二十萬,在瓊山、澄邁等縣一共開墾土地八十八畝,此次秋收收糧約八十一萬石,提督府共收稅十二萬一千五百石,百姓手中還有六十九萬石糧食,也就是說分攤到每個百姓身上差不多三石多的糧食,再加上有番薯、薯蕷和漁民的漁獲,卑職以為還能撐到明年五月春收。”

  “八十八萬畝土地,就收了八十一萬石糧食?就這樣吧,好歹還收了十二萬石糧食,總算是有了一點收獲。”

  馬仲英有些郁悶地看了看一旁正在田間種地的幾個百姓,他清楚的記得,此前牛天宿曾經說過,瓊州和澄邁二縣原本只有四十幾萬畝土地,也就是說后來遷移上島的百姓還是很努力的,這么短的時間內就開墾了四十幾萬畝土地,要知道這些百姓中,可是有相當數量的老人和幼童。

  可是百姓們辛辛苦苦忙活了大半年,換來的卻僅僅是畝產一石不到的糧食產量。

  “大帥莫非忘了從德慶和肇慶遷過來的五萬百姓,這些人沒趕上夏播,支用都是提督府供應,這十二萬石糧食可不夠他們支用,據屬下估計,咱們還要再拿出部分糧食給他們,才能讓他們勉強支撐到夏收。”

  ….牛天宿猶豫了一下,他也不想在這個時候打擊馬仲英,可是事實擺在面前,倘若提督府要調用這十二萬石糧食,那可就抓瞎了。

  “呃……那就讓他們多種一些番薯,咱們再貼補一點糧食,清軍主力就在廣東,不能短了前線將士的支用,市舶司那邊的情況你知不知道?”

  馬仲英有些懵,合著自己白高興一場,瓊州這邊忙活了一年,結果還要自個往里面貼糧食,好在市舶司已經設立,從瓊州到安南的海路也不算遠,一個月加上采購就能往返一趟,只要有信息,也不愁買不到糧食。

  “大帥,這么多百姓要分批安置,要給他們劃分土地,還要建設海口和臨高的堡壘,下官哪有時間去問市舶司的事?不過此前陳宗昱會瓊州,下官到是聽了幾句,說是上個月市舶司已經裝了幾船貨跑了一趟安南,說是試航,也不知道他們有沒有采購糧食。”

  牛天宿對馬仲英的疑惑腹誹不已,您天天在外面東征西討,當了個甩手掌柜,回來就怪咱們收不上糧食,真是不當家不知柴米貴。

  “嗯,本帥知道了!番薯的播種事宜,你們要盡快進行,穩定地方的民生是重中之重,本帥可不想百姓們千里迢迢來到瓊州,卻連頓飽飯都吃不上。”

  時逢小冰河時期,北方年年大旱,天氣寒冷的厲害,土地的產出有些地當甚至一畝田一季都產不出一石糧食,瓊州這邊雖然氣候還算合適,但臨海一帶都為鹽堿地,再加上土地開墾不久,能在明年養活二十五萬百姓,已經是牛天宿等人實心任事了,馬仲英自然不好再說什么。

  至于軍中所需的糧食,馬仲英也不是沒有辦法,梧州有十八萬石糧食,南寧還存了五萬石糧食,高雷二府雖然剛剛納入統治范圍,但是據祖澤清所說,征收五萬石軍糧還是可能的,也就是說瓊州軍目前的軍糧還有二十八萬石,按每個士兵每天兩斤糧食計算,差不多還夠大軍支用半年,故爾短時間內,并不虞糧草有缺。

  牛天宿道:“大帥不必擔心,番薯產量甚高,一畝地年產量差不多有六十石左右,雖然吃多了傷肚子,又不易儲存,但是有這十二萬石糧食在,想來還是能讓百姓們撐到夏收吧。”

  “恩……本帥知道了!”

  牛天宿雖然說的輕巧,但馬仲英卻清楚地知道,常年以紅薯為主食的痛苦,他前世時,就曾聽老一輩的人說過,“紅薯救了那個年代的人,但也讓那個年代走出來的人吃怕了。”

  在歷史上,歷代胡帝所鼓吹的康乾盛世,其實就是紅薯盛世,人口的暴漲,其實就是因為紅薯在北中國大面積的推廣,但這種以紅薯為主食的盛世卻活脫脫地將人的平均壽命推到了唐宋時代,要知道明朝時期,百姓的平均壽命差不多接近五十,而清朝時期,百姓的平均壽命卻是三十出頭。

  好男兒留什么辮.

  三頭蛇王提醒您:看完記得收藏

網頁版章節內容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閱讀最新內容

請退出轉碼頁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 閱讀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