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筆閣 > 好男兒留什么辮 > 第256章清宮秘辛
  “什么市舶司?二十萬兩銀子只值半成的干股,一兩年就能賺回本錢?什么買賣這么值錢,馬兄弟你是不是想訛我的錢?”

  王復漢對馬仲英讓他入股市舶司的事很是疑惑,他雖然知道這一年多來瓊州軍侵州掠府,撈了不少銀子,但馬仲英向來手面闊,又養了幾萬兵馬和二三十萬百姓,想來也缺銀子,所以他不得不懷疑馬仲英是不是要黑了這筆錢。

  俺老王是有把柄在你手上,可是你也不能昧咱的銀子不是,這可都是辛苦錢啊。

  “瞧你那扣索樣,區區二十萬兩銀子能值得什么?我告訴你,瓊州不知道有多少士紳眼紅這半成干股呢,你可知我瓊州一船貨運到安南和呂宋能賺多少銀子?這樣和你說吧,一匹絲綢在國內不過六錢到一兩銀子,可若是賣給呂宋那邊的佛朗機人能值十兩銀子,除掉海路消耗的三成,我能賺六兩,一年我只要跑十船,利潤就能達到五百至六百萬兩,半成干股,你就能分到二十五萬兩銀子,要不是看在你我兄弟情誼上,老子才不會帶你一起發財呢!”

  馬仲英缺錢嗎,市舶司還沒運行之前肯定缺,因為三萬陸師每個月軍餉就要六萬兩,再加上瓊州軍水師和龍門島水師的花銷,一個月光是軍餉就要十萬兩,現在又連續開設了瓊州制造局、每天花銷的銀子海里去了,要不是在瓊州士紳手中訛詐了近百萬兩白銀,說不定這會軍餉都發不出了,所以這二十萬兩銀子,他暫時真不能拿給總兵大人。

  王復漢還是有些將信將疑,畢竟馬仲英的說法實在超出了他的認知,因為他想不通佛朗機人為什么要當這個冤大頭,居然花十倍的價錢買中國的貨物,又思量了一下才開口問道:“跑海貿,真有這么賺錢?”

  馬仲英已經被對總兵大人無休止的追問有些厭煩了,沒好氣地回道:“真賺,要不當初我為什么非要往南跑,大員的鄭家知道嗎?他們就光是收東南水路的買路錢,每年就能有幾百上千萬的收入,要不然鄭經怎么養的起那么多海船還有士兵?你到底要不要,不要那就算了,我這就命人到瓊州給你調銀子過來。”

  “要,干嘛不要,等你從瓊州調來銀子,岳樂大軍說不定都到廣西了,到時候也不知道有沒有命拿這個錢,不過你要弄個那半成干股的文書給我。”

  “成,這事就這么定了,你放心,一旦我的商船出海,你就等著數銀子吧。”

  馬仲英說完后,就是命余思明取來文房四寶,跟王復漢草擬了干股分成的文書,反正文書的格式在瓊州有現成了,照抄照寫就成。

  云南清軍入桂在即,王復漢也不敢在梧州久留,只在梧州知府衙門休息了一夜,就急匆匆地返回騰縣去了。

  把這兩萬百姓交給余思明安置后,馬仲英就是把內衛副統領陳德喚了過來,這廝上次朱慈炤的事處理的不錯,所以這次散布流言和揭露滿清皇室黑料的事情,馬仲英還準備交給他負責。

  “……大帥,末將雖然識得幾個字,可如您所說的要寫的聲情并茂,末將實在做不到啊!”

  陳德是隨朱慈炤一起返回瓊州的,這段時間一直忙于在瓊州軍內部布置暗樁,也就是馬仲英所謂的輿情監察衛隊。

  之所以要設這個秘密部隊,完全是因為瓊州軍內部綠營降兵太多的緣故,他們的任務就是負責刺探士兵和各地官員有沒有對瓊州軍的政策不滿的情緒,有沒有私相串聯的跡象,官員有沒有貪污腐敗等各項事宜。

  為了發展下線,訓練此前挑選的八百孤兒,這已經令陳德手忙腳亂了,他是真沒想到馬仲英又給他布置了這么一個棘手的難題。

  本來傳遞幾個流言蜚語并不是難事,可是要寫的繪聲繪色,聲情并茂,甚至用話本的形式將什么代善和太妃阿巴亥至事,布步木泰和多爾袞,洪承疇以及黃臺吉的四角關系和康熙母妃和吳良輔……等一系列的清宮秘辛表達出來出來,只念過三字經和百家姓的陳德自問做不到。

  “你不會,不會去問別人?那個呂輕侯,說什么三歲能作詩,五歲寫宋詞,可到了二十多歲,居然連個舉人都考不上,肯定是這方面的書看多了,你去找他還有余思明這些讀書人合計合計,再請幾個畫師,要西洋畫,務必要每一章配上圖片,都給本帥畫上去,然后勘印成書,本帥會和王復漢還有趙國祚聯絡,讓他在湖廣和江西以及南直隸等地售賣。”

  說實話這類書籍,馬仲英在前世看的不要太多,但他到底是一軍之主,若是親自動手,寫這等銀詞穢語,萬一傳出去,對他的聲譽實在有損,若是將來驅逐韃虜,克復中原,登上了那至尊寶座,那就更貽笑大方了,所以馬仲英還是將此事交給了陳德還有那幫道貌岸然的偽君子,他相信,這些人寫這個東西肯定比自己拿手,而且還符合這個時代百姓和文人的口味。

  “大帥,此等宮闈之事,末將爬他們不肯寫啊!”

  陳德苦著一張臉,馬仲英話里的意思他已經聽明白了,但所謂人要臉、樹要皮,陳德可不相信那些老學究肯不要臉,替馬仲英寫什么清宮秘史。

  “不肯寫?你手下的兵是干什么吃的,他們能剃發留辮,做清朝人的狗,又為了身家性命,當了本帥的官,他們也配要臉?你告訴他們,誰若是不從本帥之命,就以心懷滿洲,通虜賣國之罪論處。”

  “有辱斯文,有辱斯文,老夫堂堂進士及第,讀的是圣賢書、習的是圣人道,如何能寫這等傷風敗俗之言,你去回稟大帥,老夫恕難從命。”

  “混賬,本官做的是大明朝的官,講的是禮義廉恥,教的是忠孝節義,如此下流無恥之書,本官不曾看過,也不會寫。”

  呂輕侯時下在瓊州籌建瓊州軍學堂,陳德也不可能舍近求遠,只得找到了南寧知府程藎和梧州知府余思明,但余思明和程藎不出意外地一口回絕了陳德的要求。

網頁版章節內容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閱讀最新內容

請退出轉碼頁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 閱讀最新章節。